孟子勤奋名言

时间:2022-04-19 12:0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逍遥尘世 | 评论: 次 | 点击:

孟子勤奋名言

1.《孟子》中关于“勤奋好学”的句子有哪些

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弈秋是全国有名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大雁要飞过来,便想拿拉弓搭箭去射它。于是乎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并非这样。

2.孟子的名言名句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作者: 守时间的闹钟 2005-10-12 04:39 回复此发言--------------------------------------------------------------------------------2 回复:[原创]《孟子》名言名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

3.孟子的名言警句及理由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4.孟子的名言10个

好货财,私妻子。

——孟子 父子有亲,俯不怍于人,不可以为子,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孰为大;从耳目之欲。——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孟子 孝子之至。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孰不为事?事亲,三乐也,一乐也,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守,二乐也,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仰不愧于天,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莫大乎尊亲,四不孝也;好勇斗狠。——孟子 无父无君;博奕好饮酒,事之本也;孰不为守,以为父母戮。

君子有三乐长幼有序。

5.关于孟子的名人名言

孟子名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仁者无敌。

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持其志,勿暴其气。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治则进,乱则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彼一时,此一时也。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民事不可缓。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无事而食,不可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人不可以无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春秋无义战。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6.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

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

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

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告子下)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孟子说:“有的。”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

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

7.有关勤奋的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在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 孟德斯鸠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 西塞罗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毛泽东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我喜欢读书,喜欢认识人,了解人。多读书,多认识人,多了解人,会扩大你的眼界,会使你变得善良些、纯洁些,或者对别人有用些。

——巴金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

8.孟子的名言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

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

《孟子》里的格言、警句、成语(精编版)

《孟子》里的格言、警句、成语(精编版)

《孟子》

1、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原文】“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寡不敌众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原文】“寡固不可以敌众。”

《孟子》里的格言、警句、成语(精编版)

3、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原文】“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4、明察秋毫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原文】“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君子远庖厨

【解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里的格言、警句、成语(精编版)

6、缘木求鱼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原文】“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7、引领而望

【解释】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原文】“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8、挟泰山以超北海

【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原文】“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9、与民同乐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原文】“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10、出尔反尔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原文】“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1、水深火热

【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原文】《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2、顾左右而言他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原文】“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原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

14、杯水车薪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原文】“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15、舍生取义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一暴十寒

【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原文】“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里的格言、警句、成语(精编版)

17、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原文】“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出自《孟子.告子下》

18、敬老慈幼

【解释】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现在演变为“敬老爱幼”

【原文】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出自《孟子.离娄上》

19、不虞之誉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原文】"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出自《孟子.离娄下》

20、好为人师

【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原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1、左右逢源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原文】“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22、不为己甚

【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原文】"仲尼不为已甚者。"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23、绝长补短

【解释】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演变到现在就是“取长补短”

【原文】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23、为富不仁

【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原文】“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里的格言、警句、成语(精编版)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屈。

【解释】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有权威也不能使之屈服

【原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6、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解释】媒:男方的媒人;妁:女方的媒人。媒妁:婚姻介绍者(媒人)。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原文】“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27、乱臣贼子

【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原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出自《孟子.尽心上》

28、独善其身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9、不言而喻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原文】“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0、仁民爱物

【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原文】“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1、习焉不察

【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原文】“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2、登泰山而小天下

【解释】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下》

3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解释】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 “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既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原文】《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35、同流合污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原文】“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6、言近旨远

【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原文】“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37、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原文】“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38、返求诸己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原文】“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39、解民倒悬

【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原文】《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40、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原文】“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41、事半功倍

【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原文】“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里的格言、警句、成语(精编版)

42、心悦诚服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原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43、与人为善

【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原文】“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4、出类拔萃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原文】“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4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6、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原文】“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出自《孟子.万章上》

47、自怨自艾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原文】“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出自《孟子.万章下》

48、先知先觉

【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原文】“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49、却之不恭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原文】“却之却之为不恭。”

50、知人论世

【解释】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里的格言、警句、成语(精编版)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