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名言

时间:2022-04-20 07:2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素心一点通 | 评论: 次 | 点击:

晏子春秋名言

1.晏子春秋的名言选辑

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业,以行其礼也。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加残。

国之兴,立爱以劝善也,立恶以禁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国之将衰,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shuo)金。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民不苟德,福不苟降。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有贤不用,安得不亡?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国有三不详。

有贤而不知,一不详;知而不用,二不详;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太山之高,非议石也,累卑然后高。

夫之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

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者哀危。

谄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yi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

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能安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邪逆;听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愎谏傲贤者之言,不能威诸侯;倍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服天下。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

为人者重,自为者轻。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雍,国安得无患乎?举贤官能,则民兴善矣。

(察人):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为君厚籍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勇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

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以长,不强其短;任人以工,不强其拙。

此任人之大略也。过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

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谄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

过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智,刻民以为中。

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

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

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

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必顺其令,赦其过。

任大臣无多责焉。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信谗人伤其心。

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则臣和矣。

临国莅民,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为政何患?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

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

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敛,众民之术业。君子之事君也,进步失忠,退不失行。

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

意莫下于刻民,行莫下于害民也。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部可以事一君。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身。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下午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征其君。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晏婴和顾炎武的爱国名言

挂羊头,卖狗肉。 《晏子春秋》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莫若:不如。故:故人,老朋友。这两句大意是:衣服旧的不如新的好.而人却没有比彼此了解的老朋友更好的了。这是墨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嫌故人知实情,摸老底,不听晏子的劝告。后曼子辞官.百姓大乱,景公不得不重新召回晏于理政。这两句话至今仍有格言意义。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廿七》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廿七》。为:实际去作。这两句大意是;实际工作的人,经常获得成功;坚持走路的人,常常能到达目的地。旬子《劝学》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之说,可作此二句的注释。两个“常”字,说明有志者,有恒心者,事业一定能获得成功。反之,外界条件再好,本人能力再强,只要你不去作,就一定什么事业也作不成;行路也是如此,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不停,终究会到选目的地。故前人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见韩愈《进学解》)。可以此二句劝勉青年人:只要对事业有孜孜不倦的精神,有锲而不舍的态度,则一定能获得成功。

进不失廉,退不失利。 《晏子春秋》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十一。昭昭:明亮的样子。不若:不如。曀(yì义)曀:阴暗貌。这两句大意是:星星的明亮,不如月的阴暗。由于本身质的规定性,星的光亮远不如月,即使月处于昏暗的状态,也比星星明亮。它一方面说明了事物的限度,即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星与月是不可比拟的。可用于说明事物彼此之间的差异。

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七。欲:欲望,欲念。中听判断讼事恰当适中。这两句大意是:节制私欲,那么百姓就会富裕;判断讼事无差错,那么百姓就会安定。这两句主要是对统治者而言。统治者如果享乐腐化,滥用民财,百姓自然不会富足。判断诉讼如果不公正,贪赃枉法,自然民心不服,也不会安定。可用于要求统治者生活要节俭,处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要公正而正确。

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句大意是:店门口挂着牛头,店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意即表里不一,名实不符。~在原文中只是一个比喻。春秋时齐灵公喜欢宫中女子女扮男妆,于是上行下效,社会上妇女仿着男装蔚为风气。齐灵公严令禁止,却有禁不止。齐相晏婴告诉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意思是:你自己的做法像挂牛头卖马肉一样,表里不一,言行相违,怎会使人信服?你若严令宫中女子不着男装,则社会上就没有谁敢穿了。后来刘秀《原丁邯诏》:“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悬羊头,卖狗肉”,皆由《晏子春秋》~一语化出,都是说明名实不符,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晏子春秋》

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 《晏子春秋·内篇向上》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向上》二十。刻:苛刻。谀(yu余):谄媚,奉承。这两句大意是:不掩盖别人的贤良,不隐蔽别人的长处,不苛待下级,不谄媚上司。这几句写一种刚直无私的品格,针砭那些嫉贤妒能、媚上压下的人,至今仍可借鉴。

3.晏子春秋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对呀,为人行事的确应当如此。吃鱼只应吃一面,不要翻动,因为鱼腥味是能使人作呕的呀;出门时应当不骑那种跑不快的马,因为它缺少耐力,走不远啊。”

晏子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道:“这八个字说的并不是您理解的这个意思。所谓‘食鱼无反’,是在告诫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能将民力耗尽,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所谓‘勿乘驽马’,则是比喻国君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否则他们就会误国害民呀!”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解释,不觉频频点头,但同时又不解地问:“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这是有原因的。我听说,凡是有道的国君,总是将一些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公开张贴在大街小巷,广而告之,让全国上下共同遵守,同时发动民众随时监督;而纪国虽然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却将它投注到金壶之中,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您想,他们这样做,能不亡国吗?”

【寓意】

这个故事说明,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参见:

4.晏子春秋

原句: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

摘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赏析:轩在这里指的是高大的车子。句意是君子认为对别人物质上的赠予不如精神上赠予,物质是一时的,精神财富能让人享受一生。

引申到交友必是君子之交淡若水,彼此之间不存在利益交换,对你的批评建议都非常实在,对你的个人缺点也能直言不讳,这样的朋友交往才能有助于自己道德的修养和自身的提高。原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摘自:《晏子春秋·杂下》赏析:这是我们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意思是说大智慧的人,考虑多次也会出现失误;愚笨的人考虑多次也会有正确的时候。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什么事情是约定俗成,固定不变的,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要用发展的眼光,用自己睿智的思维才能看的清楚明白,如果喜欢以貌取人或是极端排斥,或是盲目崇拜,不假思索的相信一切必将面临淘汰。

原句: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摘自:《晏子春秋·集释》赏析:这句话在中学的时候就熟记于心,大家都明白其意,其实质传递的是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

哲学角度说,内因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很多时候内因和外因的相互转化会引起质变。每种社会制度,每种生活状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属于自身的自然属相和外部环境,这种外部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晏子是在告诉大家应到保持自己,立足自身,在不同的环境发挥不同的作用,而切忌避免千篇一律,崇洋媚外,扬弃“万能”、“皆准”的片面观念。

原句: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摘自:《晏子春秋·集释》赏析:句子表达的是自己没有有用的品质和才能,却不愿别人来领导自己是卑贱的表现。

爱迪生说过,成功源于1%的天赋和99%的勤奋,而1%的天赋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说明人的才能是相互差异的,有强弱大小之分,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那么当你在有些方面比他人稍逊一筹的时候为何又要高摆架子,不愿受命于人或是让贤,这样的人本身就是卑贱的,不值得重用,是无才无德德表现。也有人会有怀才不遇,这种人可能地位看似卑贱,但是只要愿意付出,能客观评价自己,择其能之事,其本质也就不会卑微。

原句:故君者择臣而使之,臣虽贱,亦得择君而事之。摘自:《晏子春秋·集释》赏析:简单的理解是君可择臣,臣亦可择君而事。

这在当时是极为冒险,非常大胆的意识,也是封建社会人性关怀的呼唤。知道其意,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当下,现在毕业生和企业的关系很多时候远比君臣更为复杂,国家出台的关于企业与个人的这种双向选择相信与晏子当时的想法异曲同工,说明社会确实在进步,充满关爱和人性的社会更有利于前进和发展。

但是,要让当下的人能更加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还是存在诸多意识和现实上的困惑与矛盾。《老子》 春秋·楚 李耳原句: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摘自:《老子·第七章》赏析:天地之所以长久的原因,在于它的一切生存运作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人生存所致。天地覆载万物,只谋求万物的利益,其结果天地不但未损害自身的生存,反而得到长存的好处。

喻示着人应该有的处事观念,作为与天地同出一源的人,如果能够抛弃私心,处后居下,先人后己,不但不会伤害自己,反而会长生长久。上古时代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得到舜的青睐,传位于大禹,这也是老子所说的那种“无私”反成“成其私”。

原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摘自:《老子·第九章》赏析:这时老子事物辩证关系的描述,也反映了人生哲理。

任何事物都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结果。这句话是为了告诫人们,在为人处世方面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的规律,不能在个人私欲的支配下,不择手段,这样必将绳之以法。

原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摘自:《老子·第十九章》赏析:保持质朴,减少私欲。

聪明智慧是人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的社会属性,把这种聪明智慧用于征服自然,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治理国家可以国富民强,但是如果使用过分,就会出现奸诈之人,从而扰乱人民的质朴之心。老子希望人类能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本性,减少私欲。

当然,这种减少私欲不是放弃一切正常的欲望,而是让人追求恰当的合情理的欲望,人们只有放弃那些被物驾御的外壳,恢复人的本性才能真正的无所忧患。原句:唯之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摘自:《老子·第二十章》赏析:老子的修己之道。

原句中唯指的是应允之声“是”;阿指的是怠慢之声“啊”,这两者之间不只是表现在自我心理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自我的道德修养,即是否尊重他人,是否考虑到他人的内心感受。老子所提倡的是尊重他人,尊重自我,使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尊自爱的良好环境。

同理,善与恶之间也是如此。原句: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摘自:《老子·第二十三章》赏析:老子从自然之道推出为人之道,同道者与同道者相聚,同德者与同德者相聚,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是如此,人们很容易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一件事情推。

晏子春秋名言

《晏子春秋》十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了大智慧!

1.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行:操守。升官的时候要保持廉洁,退位之后要能坚守节操。

2.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区,就能够结出橘子树,生长在在淮河以北,就能长出枳。这句话说明了环境对改变一个人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晏子春秋》十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了大智慧!

3.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谄:奉承。国君不骄傲自大,下面的人就不会阿谀奉承。

4.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二十四》。使用人要用他的长处,而不强求其短处;要用他所擅长的,而不强求其所不能的。

《晏子春秋》十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了大智慧!

5.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不要因为自身心情愉悦就给与更多的奖赏,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愤怒,就对人施加重罚。

6. 踊贵而屦贱。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十一》。踊:古代受过刖刑的人所使的假脚。屦: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单底鞋,这里泛指鞋。这里假脚贵,而鞋子贱。从侧面反映了刑罚的严酷和残酷。

《晏子春秋》十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了大智慧!

7. 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二十》。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也应该知道还有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也应该知道还有人在受冻;自己生活安逸了,也应该知道还有人在受累。说明君王不能独享其乐,应该时刻想着自己的人民。

8.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对国家有利的就爱护奖赏它,对国家有害的就憎恶惩治它。比喻任人唯贤,为恶必除。

《晏子春秋》十句经典名言,句句充满了大智慧!

9. 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没有离开酒肉席间,却把千里之外的敌人制服。

10. 称身居位,不为苟进;称事受禄,不为苟得。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禄:俸禄,薪饷。苟:苟且,随便。要衡量自己的德才如何,才决定担任适合的职务,万不能不该担任的职位而去担任了;要合计一下自己的功劳如何,再去领俸禄,切不可无功受禄。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