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的名言
时间:2022-04-20 14:2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博物馆看展览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假的名言
1.有关真与假的名人名言
“贪官者,民贼也;奸商者,民蠹也;豪强者,民之虎狼也;其或以知(智)欺愚,恃强凌弱,欺人孤寡,谋人财产,此皆不义之财也;不义之财,理无久享,不极在自身,亦极在儿孙。不义之财,人人皆得而取之。故曰:‘做阿宝者’,非‘千’(骗)了,顺天之罚而已。”
——“江相派”:《骗经》之《阿宝篇》
“《兵法》有云:‘兵不厌诈。’ 在三十六种计策中,骗计以各种形式和内容表现为19计。如:瞒天过海计,借刀杀人计,声东击西计,无中生有计,暗度陈仓计,笑里藏刀计,李代桃僵计,调虎离山计,欲擒故纵计,抛砖引玉计,金蝉脱壳计,假道伐虢计,偷梁换柱计,假疾不癫计,上屋抽梯计,树上开花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
——陈弓编:《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写《史记》,始终坚持忠实的原则,绝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广列传》里描述李广射虎、退敌、脱险,生动副真,虎虎有生气。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但同时也写他心胸狭隘,官报私仇妄杀部下的缺点。他对项羽充满同情,却详细记叙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他厌恶刘邦,却如实地写出了刘邦的长处、才干以及他必然成功的条件。
司马迁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写成的《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称赞这部书:“不虚美,不稳恶。”
鲁迅为注释负责
鲁迅翻译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翻到这样一句话:“近乎刚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是鲁迅没有见过这个雕刻,搞不清出浴者的情态、位置。鲁迅先生一贯严谨认真,决不马虎,他停下手中的笔,查打各种工具书,听说日本有一部《美术百科全书》中有这幅雕刻的图片,他设法买来,但仍然一无所获。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那个塑像找到,在仔细研究塑像造型后,才写下注释。
李四光亲做试验
此壳究竟是否存在地应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是否直接受到地应力的影响。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说明问题。年近八旬,不顾体弱多病,他亲率助手们到京郊做实地试验。他措绝了助手们的劝阻,亲自上机器,握着冰冷的铁手把,屏住呼吸,紧攥铁把感受着力的大小,密切注视仪表数
值的变化。结果证明地应力的存在,试验成功了。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文·为政》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庄子·人世间》
“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荣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
“富贵固然和友谊的好坏无关,但是贫穷却最能考验朋友憎爱分明的真假。”——莎士比亚
“真与假仅一丝头发之差。”——[波兰]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讹言难信,传言多失。”——浦起龙《史通通通释·采撰》
2.关于“真与假”的名言有哪些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古语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
3、“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
4、“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
5、“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文·为政》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8、“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庄子·人世间》
9、“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荀子·荣辱》
10、“贪官者,民贼也;奸商者,民蠹也;豪强者,民之虎狼也;其或以知(智)欺愚,恃强凌弱,欺人孤寡,谋人财产,此皆不义之财也;不义之财,理无久享,不极在自身,亦极在儿孙。不义之财,人人皆得而取之。故曰:‘做阿宝者’,非‘千’(骗)了,顺天之罚而已。”
——“江相派”:《骗经》之《阿宝篇》
11、“《兵法》有云:‘兵不厌诈。’ 在三十六种计策中,骗计以各种形式和内容表现为19计。如:瞒天过海计,借刀杀人计,声东击西计,无中生有计,暗度陈仓计,笑里藏刀计,李代桃僵计,调虎离山计,欲擒故纵计,抛砖引玉计,金蝉脱壳计,假道伐虢计,偷梁换柱计,假疾不癫计,上屋抽梯计,树上开花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
——陈弓编:《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12、在所有的过错中,我们最易于原谅的就是懒散。—拉罗什富科
13、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芬兰谚
14、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佚名
15、莫要由于侥幸取得一次收获,便否认踏实苦干是成就的基础。—佚名
3.关于真的名言
1、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德)贝多芬
贝多芬认为,一个真诚善良的人,必然有信心和他共事。
2、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诚的日积月累;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佚名
3、虚伪是丑恶向美德的一种进贡。——(法)拉罗什富科
拉罗什富科认为,美德在虚伪的衬托下显示出其可贵之处。
4、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必须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印度)泰戈尔
泰戈尔认为,对待其他人,要毫无保留自己的想法。
5、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法)大仲马
大仲马认为,真诚的心灵比智力更加重要。
6、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内基
卡内基认为,谦让是最宽广的品德。
7、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罗素认为,善良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善良是发自肺腑的真诚,能赢得尊重。
4.关于虚伪的名言
●虚伪喜欢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
它从来企图脱离思考,因为思考能使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高尚的美名。(埃德蒙·伯克) ●在这个世界上的众多事务中,人们所以得到拯救,并非由于忠诚,而是由于缺乏忠诚。
(富兰克林) ●虚伪鼓动我们把自己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衣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难。(英国)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俄罗斯)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还可怕。(印度)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
(泰戈尔) ●虚伪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因为虚伪本身什么也不是。(格拉宁) 恶毒的诅咒,好比照在镜子里的阳光,好比多装了火药的大炮,有一股倒坐的劲头,会回击到你自己身上的。
——莎士比亚【英】 许多虚伪的人用粗暴来掩饰他们的平庸;你碰撞他们一下吧,他们就像用别针着的气球一样,瘪了。
5.关于真与假的名言和事例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文·为政》“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庄子·人世间》“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荣辱》“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富贵固然和友谊的好坏无关,但是贫穷却最能考验朋友憎爱分明的真假。”——莎士比亚“真与假仅一丝头发之差。”
——[波兰]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讹言难信,传言多失。”——浦起龙《史通通通释·采撰》 雷锋事迹的“真”与“假”重要吗? 雷锋助人为乐、刻苦学习、辛勤工作的瞬间,为什么“正好”被摄影师拍下来? 摆拍的照片还有说服力吗?要看摆拍是无中生有还是雷锋真实行为的生动反映 80后记者问雷锋 为什么雷锋助人为乐、刻苦学习、辛勤工作的时候,都正好能被摄影师拍下来? 82岁的摄影师张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很多雷锋的照片的确是补拍的。
张峻是雷锋生前的战友,雷锋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和去世前最后一张遗照都出自他手;雷锋现存于世的300多张照片中,他拍摄的有224张。 照片是摆拍的,那雷锋的事迹还是真的吗?时隔多年,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假”的照片能否证实“真”的事迹?“摆拍”的照片能有说服力吗? 答真与假很重要。
因为树立社会典范的目的是引导社会,使之成为大众的偶像,既然是偶像就不能轻易垮掉。规律表明,倒掉一个英雄比树起一个英雄产生的影响和伤害更大。
怎样才能不让英雄垮掉?关键是真实,经得起大众的质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换个角度来说,今天是一个思考的时代,质疑的时代,也是一个无法掩盖真相的时代。
既然开放的社会与新兴媒体已经把一切和盘托于阳光下,那么希望就全靠原本的真。 讲到雷锋事迹的真与假,争议最多的莫过于摆拍,这是我们今天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时无法绕过的问题。
如何看摆拍?这需要对我国社会精神引领方式予以把握,同时弄清大众接受教育的规律。西方的精神大厦由宗教信仰构成,我们的精神大厦由政治信仰构成。
宗教信仰需要圣物、宗教场所、雕塑和仪式,这些基本上都是后人做出来的,也就是“摆拍”的。我们的政治信仰离不开政治理论和最具代表性的信徒,这些都需要以某种方式反映到大众的灵魂深处,怎么反映?就需要声像、图片。
我们当然都知道现场的抓拍更富影响力。比如,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舍己救人英雄孟祥斌。
事件发生后,“二炮”决定宣传其事迹,政治机关的同志希望我写一篇评论,当时我很犹豫,因为这些年来跳水救人的英雄很多,他们坚持让我看一下视频资料,我看着看着眼泪下来了:英雄的妻儿看着他们的亲人跳下去,从此阴阳两隔。当这一悲剧以抓拍镜头出现在眼前后,强烈的感染力产生出来。
问题是像这样能够抓拍到的英雄行为太少了,紧急事件往往瞬间发生,很难现场记录,只能去还原。我们又期望把英雄的内心及其行为更直观地表现出来,就需要摆拍,因而也有了专职摄影记者的跟随,有了大量的镜头记录。
这就是说我们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教育规律要求这么做,而非雷锋要求这么做。所以,这里的关键不是摆拍,而是看摆拍是无中生有,还是雷锋真实行为的生动反映。
公允地讲,雷锋异于常人,他有大量普通人做不到的真实事迹。我前些天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加“雷锋精神”高峰论坛,在参观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感受。
我是雷锋去世的那一年出生的,到了16岁前后才照了第一张照片,并且此后很长时间里照片也不多,而雷锋却有那么多照片,并且给人的感觉都是光辉形象,动因何在,或者说照片背后的真实在哪里? 让我们在这里作出回答。他想到北京见毛主席,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多做好事,内心中有高尚的冲动,就有外在的行为,包括形象上的要求,这是真的;他有高尚的思想基础,也就是苦难的家史,又是这样的家史让他对新旧社会两重天有着强烈的感受,报恩意识很重,这是真的;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原本就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普遍单纯,物欲远没有今天这么重,而精神需要恰恰很强,是时代给他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这也是真的;他是在思想斗争中成长起来,也是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比如他穿上那个时代少有的皮夹克,并把照片寄给老家的县委副书记,因此受到批评,从此开始勤俭节约,这也是真的……有了这样许许多多的“真”,我们再来看后来的摆拍,我们还会有雷锋事迹因摆拍而假的疑问吗?额,你好,事例暂时没找到,先发10个名言吧。
6.关于假象的名言警句
以下是生活上低调做人的智慧名言..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一、在姿态上要低调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谦卑处世人常在: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隐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平和待人留地余:“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 哉!”不离口。所以,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成就大事,创建大业。
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低调做人,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在 “愚”中等待时机:大智若愚,不仅可以将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而且可以若无其事,装着不置可否的样子,不表明态度,然后静待时机,把自己的过人之处一 下子说出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大智若愚,关键是心中要有对付对方的策略。常用”糊涂”来迷惑对方耳目,宁可有为而示无为,万不可无为示有为,本 来糊涂反装聪明,这样就会弄巧成拙。
这些经典的名人名言,居然都是假的……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作者:桃栗
本文已取得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有些名著买了,就放在书架落灰了;有些名言没说,却在朋友圈传开。
——沃刚·边德(我刚编的)
近日,某女演员因为对张爱玲《第一炉香》的读后感过于文艺,引来网友对其水平的质疑。在这股质疑的浪潮下,这位女演员过往曾错误引用过的张爱玲语录也被网友翻了出来。
其实这种抄录假名言的行为不止这位女演员一人,鲁迅、杨绛、林徽因、张爱玲的“语录”常出现在明星微博中为他们的发言“增光添彩”,然而网友们查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名言或来自别的名人,或根本就来自一些心灵鸡汤文。
假名言比真名著传播面还要广泛,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张冠李戴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首短诗一直以来被传言是泰戈尔所作,很多人都转发过或使用过这句话来描述自己暗恋时的心情。然而实际上如果翻遍泰戈尔的作品,会发现根本找不到这首名作。这并非是收录时遗漏了这首小诗,而是它根本就是出自香港作家张小娴早年写的博客。
张小娴曾在《荷包里的单人床》的序中说道:别人都以为我是抄泰戈尔的,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没有抄,这真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两句缠绵悱恻,透着浪漫气息的话前几年曾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流传,热门程度相当于今天的抖音神曲。和这几句话一起火起来的是仓央嘉措,那个在无数鸡汤文中成为情圣的西藏诗人。
然而事实情况是,这两句诗没有一句是仓央嘉措所作,前一句“你见,或者不见我”的原出处是《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该诗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作品集《疑似风月》。
扎西拉姆·多多是位广东女孩,也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不知对待网上的张冠李戴,她是否也“不悲不喜”。
至于第二句“那一世,我转山转水”则根本不是诗,而是歌手朱哲琴1997年的专辑《央金玛》里《信徒》的歌词。词作者是著名音乐家何训田。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适用于很多场合,尤其是网上吵架,其铿锵有力有一种既能结束对话,又高人一等的姿态,大多数人会给这句话带一个“伏尔泰”的后缀,但实际上这句话虽然说得好,却不是出自伏尔泰之口。
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1906年出版的一本名为《伏尔泰的朋友》的书,作者是伊夫林·霍尔。
书中,伊夫林·霍尔讲述了一段往事:1758年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出版了自己的《论精神》一书,认为自私与享乐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该书被舆论攻击,被当局禁版焚毁。伏尔泰对焚书之举感到惊讶和难以认同。然后,伊夫林·霍尔用自己的话总结了伏尔泰当时的立场:
“他现在的态度是:‘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书中的引号造成了误解,很多人以为那就是伏尔泰的原话。伊夫林·霍尔在曾澄清此事:“我不是说伏尔泰一字不差说过这些话,如果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这些话,我也会感到十分惊讶。”
但显然这个澄清没有什么效果。因为这句话如此精妙的阐述了言论自由的内涵,而且非常短而有力,就像传说中的宝剑必须属于传说中的骑士——它当然得属于伏尔泰,至于伊夫林·霍尔,不过是转述了伏尔泰的精神而已。
你说高处不胜寒,我便拱手河山讨你欢。
有些人认为这一句话是出自张爱玲之口,然而张迷们却懵了:“没看过这句话啊?难道出自《第一香炉》?”
其实这个非常有画面感的句子是来自一首歌——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的片头曲,由李丽芬演唱的《爱不释手》。原歌词是“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万众齐声高歌千古传,你看远山含笑水流长,生生世世,海枯石烂”。
歌词写得的确不错,只是不知张爱玲愿不愿意收下这句子当做自己对爱情的注解。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总会给人知性温婉的想象,这样的才女说出的话大概会像飘飘落下的花瓣一样柔软而馥郁芬芳,它们最好多是关于爱情或者少女的心思。就像“你若安好”一样,合该是林徽因的手笔。
然而实际上被无数人当做个性签名的这句话,实际上出自白落梅写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林徽因研究专家陈学勇曾直接回应:“我从未见过微信上的这些文字出现在文集中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些摘录、语录全都是无稽之谈。”
你的矫情,已经被其他人先矫情过了。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先生去世时,微博上为了表达自己的追思之情,纷纷引用一句据说是杨绛先生说过的名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有些明星为了表示自己的认真,还手抄了这句话表达敬仰之情。然而这句热门名言只是网友根据杨绛先生的《坐在人生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的内容,拼凑而成。
杨绛的原文是:“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怎么说呢?划线句子缩写也是一种基本功。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女孩们热爱这句话,并坚信这句话出自杜拉斯的《情人》,还有人说它出现在《怦然心动》。但其实,它出自陈丹燕的小说《鱼和它的自行车》……
答应我,下一次,把你的满腔感动给对的那个人。
总的来说,这一类型的并不算“假名言”,而是真名言(或歌词、诗句)安给了错的人。有些“张冠李戴”是因为名言和名人的思想重合度很高,例如错安给伏尔泰的那句“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虽然不是伏尔泰说的,但也替伏尔泰的部分思想做了个精妙的小结。
来历不明型
我敬佩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我远离两种人,遇到好处就伸手索要的人,碰到难处就躲闪退缩的人;我挂念两种人:血浓于水的亲人和爱人,肝胆相照的朋友和战友。
莫言荣获诺贝尔奖后,朋友圈中便出现了他的xx条经典语录,其中便有这么一句。但莫言本人对此表示:“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
同样来源不明却被冠以莫言之名的还有一首名叫《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小诗,“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在莫言获诺奖之前,这首诗“属于”余秋雨,得奖之后,这又成了莫言的“作品”,但这么“好”的作品原作者到底是谁呢?至今没有人出来认领,可能是低调吧。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狗一样的学,绅士一样的玩。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2008年,一本《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二十条训言》刚出版就变成了畅销书,之后遭到读者质疑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但其实哈佛的图书馆根本找不到这些名言,哈佛大学图书管理员罗伯特教授也在哈佛官方网站上否认了这些校训。(哈佛: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觉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
寂寞的都市人念着这句话,并认为他出自白岩松之口,但白岩松明确表示:“没说过,我没这么文艺青年。”
至于到底是哪个文艺青年的感慨,如今已不得而知。
爱是光、是引力、是力量、是上帝,上帝是爱。
网上流传这句话是出自《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也有些版本叫《爱因斯坦的临终遗言》),信的主题与物理无关,而是通篇强调“爱”,还把质能方程E = mc2的质量换成爱,如此等等。
这封信前面还有一个引子,说1980年代末,爱因斯坦的女儿莉赛尔(Lieserl)将爱因斯坦的1400封信捐给希伯来大学,要求一直到爱因斯坦死后20年才公开其中内容,其中就包括这封给莉赛尔的信。
实际情况是,1400封信确有其事,但捐赠人并非莉赛尔,而是爱因斯坦的继女、艾尔莎的二女儿玛戈特。
人们乐意相信这些在世界呼唤爱的信件出自爱因斯坦,可能与大众喜欢看到科学家透露出平凡人的一面有关。实际上这1400封信确实有闲话家常,不过都是这样的家常——对工作感到疲倦;对二儿子病症的态度;对前妻的经济支持……
爱因斯坦当然也是个凡人,但不是大家期待中的那种凡人……
这一类假名言多半来历不明,且属于情感鸡汤。情感鸡汤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很有市场。鸡汤文最初也是舶来品。它来自美国从1993年到2008年出版的系列畅销书《心灵鸡汤》。这些书大多用简短的故事讲述着积极的人生道理,直到现在,情感鸡汤仍然是微信朋友圈里的“爆款”。
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励志心理学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也就是说,情感鸡汤迎合了人们偷懒的心理,认为做到了几点就如何如何了,到具体操作层面才发现,你或许连一点都做不到。
不过就算如此,情感鸡汤依然是有效的精神安慰剂,但安慰的人只是普通人的话未免有点互舔伤口的意思,如果冠以名人的名字,具有了名言效果,对于转发朋友圈获取正能量的人来说,无疑获得了更“权威”的心理加持。
可假的不能变成真的,《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应该变成“你若想懂我,多读点书该有多好”才是。
二度改造型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句话被当做格言,曾出现在某些中小学教室的墙上,后面的署名往往是“但丁”。
但其实这句话并非但丁所言,而是出自马克思之口。马克思《资本论》初版序言最后一段是这样说的:“任何真正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最后这句话原文为黑体字,是马克思用意大利文写的:Segui il tuo corso, e lascia dir le genti(走你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而马克思称之为佛罗伦萨诗人格言的这句话与但丁《神曲》中的原文显然不同:但丁的原文为“Vien dietro a me, e lascia dir le genti”(跟我来,让人们说去吧)。某些翻译再修改成“走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的话。”
几度改造之后,句意不一样了,连说的人都变了……
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
胡适的以上日记在微博流传甚广,网友们看到胡适对打牌的热爱仿佛看到了自己对手机游戏的热爱,于是名人和自己之间的距离减少了,自己离成为名人的机会增加了,胡适的形象也因为这些日记变得更可爱了。
但问题是,根据《胡适日记》的节选,这几日的胡适并非在打牌,而是在上课和阅读拉丁文……当然,不打牌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但也只是权当消遣罢了。
这一类在传播过程中被改造和断章取义的,很多都是引起了读者的理性或情感的共鸣——拉丁文不会读,牌总会打的嘛。
名言虽然是假的,但理并不糙嘛,唯有这种读起来有力,意思又并不难懂,理解门槛比较低,且易于引起大众共鸣的,才有更多的机会传播开来。这也是假名言为什么比真名著传播度更广的原因,而一旦传播开来,初始源头难以找到,有些名人又早已作古无法澄清,一人错万人错,有时便也“将错就错”了。
用假名言的人往往是和这些句子产生了某种共鸣,而冠以名人作为加持,更使自己看起来有道理——“你看,那个xxx和我想的一样”。但我们仍要正本清源,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靠假的总会有“人设崩塌”的一天。
最后,送大家一条“真”名言:
“世界上本没有名言,转发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名言。”
——鲁迅
如果对文章感兴趣
请关注国家人文历史微信:gjrwls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亚字墓、中字墓、黄肠题凑……一篇推送读懂古代墓葬形式!
古代文人为何钟爱江南女子?
迎接2019,要有仪式感!
投稿事宜: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具体信息。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742989656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