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穷而后工的名言

时间:2022-04-20 16:1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沧浪读诗会 | 评论: 次 | 点击:

诗穷而后工的名言

1.关于穷而后工的名句

如: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岳飞(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体现有关于穷而后工思想感情的诗句

诗人愈是穷困,写出来的诗愈是技巧高明。

既然这样,那么就不是诗能够使人穷困,原来是诗人穷困了,然后才能写出技巧高明的诗。而实际上现在将穷延伸为磨难,困苦,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内涵相通。

如:《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岳飞(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很多那些怀才不遇的,受迫害的。都可以引用~。

3.诗必穷而后工的意思

”诗穷而后工”(陈琳藩)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于是人们总以为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能写出好诗来;换句话说,不是穷人就不是好诗人。连岳麓书社出版的《古文观止》也把这句话解释为:“诗人愈是穷困,写出来的诗愈是技巧高明。既然这样,那么就不是诗能够使人穷困,原来是诗人穷困了,然后才能写出技巧高明的诗。”

如果说,诗人一定要穷困之后才有好诗;那么我想:许多有志于诗歌的人,都不愿入诗歌之门,绝大多数的朋友还是会注重两个文明同步发展。其实“诗穷而后工”,这个观点本身没错,只不过要把“穷”字解释为“穷困”就不大好了。

《辞源》中,对于“穷”字的解释有六种:一曰终极,二曰止、尽,三曰困厄,四曰贫苦,五曰寻根究源,六曰古国名。;3f

欧阳修理工这篇序中,总共用了7个“穷”字。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可以解释为“穷困”。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当了官还会贫困么——即使不是十公充盈,但毕竟不至于贫困。梅圣俞的“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是因其丰才吝遇,当不上更大官。而“内有忧思感愤”,使其心志受累到极点,而“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则“其兴于怨刺”,“而这穷者之诗”,“写人情之难言”——这就是好诗了。

“盖愈穷则愈工”,是依据梅圣俞为例而提出来的,既然梅圣俞并不穷困,那么这个“穷”字就不能再当成“穷困”。我想:把这个“穷”字理解成为“止、尽”,再加上一层“寻根究源”,较为接近于欧阳修的本意。则容易理解得通。如《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因穷研物理,追求理智,而有学术境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了,但无论怎么说,这个“穷”字一定不能解释“贫困”。

上面已谈了3个“穷”字,而欧阳修文中还有另外4个。“诗人少达而多穷”和“多出古穷人之辞也”,这2个“穷”字与“穷其心志”的“穷”同一种理解,文学作品强调人性价值,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古今同是一理。“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这2个“穷”是寻根究源之解。这样理解,全篇贯通起来,就能够意思完整。

学诗的人多半是感情丰富,很多人在说及“诗穷而后工”,便顾影自怜,因为自己目前生活水平有限,与梅圣俞相比,错误的以为就是该穷困才是诗人,这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易成“诗富而后工”,同样这个“富”字不能理解为金钱财富,而是“学富五车”的富。当然要达到学富五车没在相当经济基础是办不到的,没有人民币前提试问,有几人能安心的读书。但也不是说有了钱,就有了知识、能写出好诗,还要有学习过程,还会遇上问题,让人去寻根探源。这样说“诗穷而后工”与“诗富而后工”是同一个道理。

4.诗必穷而后工(张潮) 古文解释 谢谢

原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诗穷而后工的名言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古诗为何偏爱穷?写诗如何动人

读多诗词的朋友会发现:传统文人常在诗中倾诉其“穷”,或贫穷,或路穷,或道穷,或心穷。这是为何?难道传统文人都贫穷至斯么?而我们在写诗时,常受“意浅”或“无身世无生活”之讥,如何写出有深意,有生活情味的作品?今天王和尚,特拈“穷”字来展开分述。

首先要清楚。在古代,凡留下只言片语的文人,真正因贫穷而死的诗人词人极少极少。原因无他,真正贫穷的人没机会,也没能力倾诉贫穷。一饭尚不得饱,焉有心思写诗?

但何以诗人们常在诗中供述贫穷呢?其实有深刻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上的根源。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古人写诗为何爱写穷?

其一、古人写诗,有贫病易动人的传统

宋代欧阳修有一千古不易之论,曰:诗穷而后工。他在《梅圣俞诗集序》中写道“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先来探讨“穷”字。穷有三重含义:其一曰身穷,无衣食钱财。其二曰:志穷,亦可谓心穷,指不得志,没前途。其三曰穷尽,即终极极端,且有寻根究原之意。而文忠公所谓“穷而后工”,则主要指前两种含义。

穷则身心无依,无依靠则心有不平,则易发不平之鸣。就写诗而言,“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言易好”。人处于困境,或衰飒沉沦,或崛起奋发,以诗写心则易动人。并且,穷困之人,或焦灼徘徊,或冷静自省,付诸文字就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且这种感受也易被人领会和同情。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写诗要有寂寞心

顾随先生曾说,诗人要有一颗寂寞心。何为寂寞心?经过繁华兴盛之后的幻灭,经过热望挣扎之后的觉醒,酒残星冷,卧床自问之时,容易产生寂寞心。北宋张孝祥曾有词说“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若无看淡仕途,焉有悠然之心?此心即是冷静自省之后的达观。

明代沈承曾有诗说“身病情痴减,家贫诗料添”,清人刘宝楠也有诗说“疾苦轻生死,何论功与名”?可知,在清贫困苦之中,人易激发出思考与感悟,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句。另外,人之心理,也是喜欢同情弱者,越自认拙贫,也越能激起读者戚戚之同感。

故而,记录贫穷,诉说贫穷,成为诗人写诗之传统。现代诗人冯至曾有诗说“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在丧乱奔波之时,也发出“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的忏悔与反思。为何?杜甫在穷苦之中所做诗篇,唯有亲历其苦,才能感受其动人的力量。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如何写诗能动人?

托尔斯泰也有名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人之感受而言,确乎如此,富贵荣显,大多类似,而蹉跎不幸,却各有其味,人生于世,总会经历各种不幸与愁苦,对于别人之不幸与愁苦,也容易激发同类之悲。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曾写道“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其意也正是如此。

王和尚常说:人到无聊才写诗。写诗,是心情的抒发,是有所倾诉,既是不平之鸣,也是心理治疗。忠于内心的诗人,欢乐幸福之中往往想不起写诗,恰恰是寂寞寥落,贫苦蹉跎之时,才喜欢以诗寄慨。

故而,诗不会穷人,唯有穷才能写诗。若要诗动人,则可自视其心,你的生活真的如意么?真是你心之所向么?若不是,即是穷,若有此不平之感,发言为诗,即易动人。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古人写诗之传统

其二、心穷甚于身穷,唯有心穷能激发诗兴

古代文人,大多自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浸淫,都怀有“修齐治平”的热望,杜甫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大理想。但是,现实却总是违人心意,求不得则易心穷,心穷则有所感发。

因此,王勃才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为何“穷途而哭”,也就可以理解了。此穷皆是心穷。因抱有热望,在现实中不得伸展,才会在心中郁结成诗。诸君心中还有热望么?曾有不甘可发言为诗么?若有,则诗必动人。

穷,虽是“求不得”,但如何安于穷,却值得留意。王和尚常说,人可以贫困,但不可潦倒,贫困的是物质,潦倒的却是身心精神。若精神潦倒,其诗格必卑。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孔子论道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及“穷”与“贫”。孔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对道却坚定不移,故而他说“君子固穷”,安守于贫困,而不改其志,此所谓君子之达观。孔子还说“贫而无怨难”,难即难在心境平和,不以穷通为意。

王和尚常怀忧虑,如今人写诗,多空有其形,而无有其实,为何?心中无道而已。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若心中无道,必被穷牵绊而视之为负累,如此何以能安乐?且看颜回之生活,箪食瓢饮,穷居陋巷,而不改其乐,此所谓贤者之谓也。

再如陶渊明,躬耕田亩,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而内心洒洒,不慕名利,故能养其天真,得其至乐。因此,穷可炼骨,穷而不衰,才是诗人境界的高标。古人写诗言穷,恰恰是并不以穷为意,偏偏彰显了一种傲骨。他们貌似述穷,恰恰是写出了文人之精神境界。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诗写洒脱

恰如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代表节操和坚守,也暗含风骨和洒脱。

其三、穷是一种缺憾美,以此入诗,更有韵味

人生穷通有定,心要圆融守一。明朝张元长有文曾说“穷愁入诗则工,丑狞入画则肖,乖戾入传记则奇”。此言颇为有理。诗写情绪,写忠于内心的情绪,写独属于自己的情绪。写穷,则有与众不同的效果。不平与缺陷,独有其美,更容易打动人心。

贫穷也是人生的导师。穷则境逆,境逆则思苦,思苦则神清而骨峭。如何面对逆境,最能体现诗人境界之高低。明代大儒王阳明被贬龙场,身处万山丛棘之中,孤独寂寞,反而生发一种倔强英霸之气,由此才能超脱生死,彻悟人生。其所彻悟之根源,在于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缺憾也是一种美

若不能改变命运,不妨以穷为雅,以苦为乐。陆游曾有诗说“爱穷留作伴”,明人也有诗说“幽怀穷巷雅相宜”,可见,穷可以做人之伙伴,也可以是创作的动力。难怪明代王世贞曾说“贫老愁病,流窜滞留,人所谓不佳者也,入诗则佳”。最难堪的贫穷挫折,最容易唤起文人的共同认知,从而成为清雅不俗的诗境。

艺术之核心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即通常我们所谓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诗词而言,要在诗词中体现出作者的感悟、志趣、阅历和理想。穷易阐发感悟,写诗也易真切有力;穷则可体现人之志趣,贫亦佳境,贫亦是一种洒脱优游的风雅态度;穷之阅历能增加诗之厚度,看透穷通,诗自然境界高拔;不论写身穷还是心穷,都暗示心有不平,心有不平则易昂让奋发,虽千万人而不改其志,则更有一种豪气与力量。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穷途之哭

因此,古人写诗多倾诉穷困,其实有其深刻的内涵。我们写诗,为何不动人?关键是没看透“穷”,更无从认识与超越穷,更无由“穷”引发的诗之境界,或洒脱安然,或崛起奋发,或暗藏风骨,或细写其心,若能如此,诗焉能不好?

至若穷之第三重含义,穷尽其理,冥搜心曲,则与“格物尽性”有关,其中曲折,留待王和尚后文阐发吧。

王和尚论诗,写诗怎样才能动人?一个字,提升大境界,写出真性情

△王和尚论诗:如何写诗动人?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