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名言解释
时间:2022-04-20 16: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老蒋书房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金刚经名言解释
1.金刚经的经题解释
金刚 1.特点:①坚常:不易破坏;不易转化。
②明净:映光闪色;纯洁不染。③快利:破坏一切;不被摧坏。
2.种类:①金刚宝,如菩萨宝冠所庄严的,能破一切而不为所坏。②世间金刚石之类,虽不易破坏,而还是可坏的。
般若 般若经中,须菩提在般若会上,曾提出四个问题──何者般若,何名般若,般若何用,般若属谁。 【何者般若】以修慧次第说,闻所成慧是文字般若;进而修观照般若即思与修所成慧;实相般若即无漏慧。
1.实相般若:①实相指诸法如实相,是离一切相而无可取著的。 ②空寂相和缘起相无不如实,但非凡愚的乱相妄识所得。
故实相侧重於如实空性。 ③实相不可说是空是有,又实相非离一切而别有实体,故可以文字的空有来表示。
④从“寄言离执”而说,实相是顺於“空”的;但“为可度众生说是毕竟空”。 ⑤因落入能所二边,实相或被执为般若所证,或被执为绝待真心。
2.观照般若:观照即观察的智慧。世间凡夫的智慧偏於事相且有杂染,并非般若;外道的邪智邪慧也不是般若;二乘的无我无我所慧能解脱生死,却非般若经所说的般若。
离此三种,菩萨大悲相应的平等慧,才是悲智不二的般若。 3.文字般若:①文字指佛所说的一切言教。
佛世是以音声作文字的。②凡能表显意义的,如笔墨所写、口头所说,以及做手势、捉鼻子、竖拂、擎拳等,都是文字相。
③虽文字不即是实义,但因文字能入实义。【何名般若】①般若是实相;观慧与文字都约某种意义而说为般若。
②般若本是世间名词,指智慧而言。正觉现证的实相本非世间“般若”的名义所能恰当,但又不能不安立名言以化众。
虽称为般若却不完备,《智论》说:“般若定实相,智慧浅薄,不可以称”。 【般若何用】①从般若是实相说:这是万化的本性、迷悟的根源,故本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②从般若是观慧与实相相应慧说:证真实以脱生死,是三乘般若所共;导万行以入智海,是大乘般若的不共妙用。 【般若属谁】①约实相般若说,这是三乘所共证的。
②约观慧般若说,如约解脱生死说,般若即通於三乘。③约文字般若说,佛说般若是为了教化菩萨,不过也密化二乘。
所以般若通教三乘,但为菩萨,深广无碍。 波罗蜜 1.到彼岸:波罗蜜译为到彼岸(度),不是已经到,而重在从此到彼的行法。
凡可由之出生死到菩提的,都可称波罗蜜。经中或说六波罗蜜,或说十波罗蜜,但真实波罗蜜唯是般若,其他皆假名波罗蜜。
如布施无空慧策导即不成为波罗蜜。2.事究竟:能究尽诸法实相,圆成自利利他一切功德才名波罗蜜。
声闻的三无漏学能到涅槃岸,但不名波罗蜜。 经梵语修多罗译为经。
本义是线,有贯穿、摄持不令散失的作用。中文的“经”字本来也是线,后人以有价值的典籍为经。
【金刚般若】有两系解说:鸠摩罗什下以金刚喻般若,能破坏一切戏论妄执而不为所坏;玄奘下的唯识家以金刚喻烦恼,译为“能断金刚般若”。印顺法师认为,以金刚的两类看,二说本来都是可通的;但他认为以金刚喻般若才是切实的,他根据印度唯识家无著的解释,说明无著其实是以金刚喻智体和实相,并没有喻烦恼的意思,至少这并非梵本原意。
般若有二类:一、拙慧:这是偏於事相的分析。这是杂染的,这是清净的;这是应灭除的,这是应证得的;要破除妄染,才能证得真净。
这如冶金要炼去渣滓,方能得纯净的黄金。二、巧慧:即从一切法本性中去融观一切,观烦恼业苦的当体即空,直显诸法实相,实无少法可破,也别无少法可得,一切“不坏不失”。
如有神通的,点石可以成金。又如求水,拙慧者非凿开冰层,从冰下去求水不可;而巧慧者知道冰即是水,一经般若烈火,冰都是水了。
所以,巧慧者的深观,法法都性空本净,法法不生不灭如涅槃,法法即实相,从没有减什麽增什麽。这不增不减、不失不坏慧,即金刚般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为大乘道体,为五度眼目;为般若所摄持,万行始能到达究竟佛果,成为波罗蜜。然而,若无众行的庄严,般若也等於二乘的偏真智,不成其为波罗蜜。
所以般若为菩萨行所宗,而又离不了万行。龙树因此说:说般若波罗蜜,即等於说六波罗蜜。
发菩提心者,以如金刚的妙慧,彻悟不失不坏的诸法如实相,依菩萨修行的次第方便,广行利他事业,以此到达究竟彼岸──无上菩提,所以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文句安布,诠表这甚深法门,所以又称之为经。
2.《金刚经》主要写的是什么
讲般若空性.是佛陀世俗胜义的圆满显露.金刚经大致是说世间一切法唯名言增上安立,是因缘和合而生,一切法的存在必依众缘,缘灭则法灭.因为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没有自性,无自性所以说空.所以佛说要不住于相,以相不是实有故.佛问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须菩提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如来说的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意思就是说三十二相在胜义上是不存在的.佛怕众生不能解佛所说义,陷入断灭邪见.所以佛又和须菩提说你不能认为如来不具足三十二相,如果你产生这个念头就是谤佛.为什么开始佛认可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后来有说佛具足三十二相呢?佛圆满世俗胜义二谛.说有是在世俗上说,是相有而不是自性有,说无是在胜义上说的,是自性无而不是断灭无.佛不让弟子执着一切法实有,更不让弟子执着于断灭空.所以离二边的智慧才是本经说阐述的观点.。
3.帮我解释三句名言的意思
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语出佛经《般若般罗密多心经》。简而言之。色指物质世界。空意虚幻不实。原文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解释五蕴空的真理。
舍利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是释迦佛讲心经时的当机众,故佛唤他一声。
凡夫谓一切色在心之外,心外有色,把心与色分成两样,却不知色从心生,觅心不可得,色又何曾可得,所以色就是空,故色不异空。
又凡夫以为空在心外,不知空是一法,此一法亦未离开这个心,空由心生,空因心而有,觅心了不可得,心空,心所生的空亦空,故空不异色。
空与色不是两个,是一个,色即是空,色从空而生,当体就是空,所谓[色性自空],不是色灭了才空,例如水中月,水中月当体即空,不是水中月灭了才空,故色即是空;又水中无月,能现一个月出来,是名空即是色,空性出生一切色,一切色终归于空,如是一切法从空而生,终归于空 -- 天堂空,地狱空,贫富苦乐空,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现在再详细的解释一下:
何谓色?言语,文字,及一切眼所见有相的物都是色,色如何空呢?例如大悲咒,很多人都会背,大悲咒是色,一字一字的学会后放在心内,再看心内是否有大悲咒存在?空的,一字不可得,大悲咒空,大悲咒是色,故色即是空,又因为大悲咒是空,所以可以容纳另外的东西,若是有,便不能再学其他东西,不能把另外的经咒容入心内,因为是空,可以再学楞严咒,一字一字的放进去,再看,一字亦不可得,也是空,如是大悲咒读熟,归于空,楞严咒读熟,归于空,金刚经读熟,归于空,证明色即是空。
何谓空即是色?心内的大悲咒是空,一字不可得,但还可以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证明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现成成,所以佛法现成,如来是发明者,故佛法称为发明心地,不说创造,谁发明真理,谁就是菩萨,谁不发明其真理,谁就是凡夫,所以佛法平等,一人发明,一人成佛,两人发明,两人成佛,先觉觉后觉,后觉学先觉。
把大悲咒楞严咒念出来是色,这个色的性本来是空,非色灭空,不是色灭了才空,色性自空。当你观空的时候,[空性自色,非空灭色],不是空灭了才有色,空的性自然出生一切色,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有为法"中的"法"是指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有为"是指由因缘(条件)构成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因为事物是由条件构成的, 所以一旦事物存在的条件消失了,事物也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都会消散)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切由条件构成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好象梦幻泡影,好象露水闪电一样,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
这是佛教空观的一个经典表达。
楼主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佛教哲学,可以去看看台湾释圣严大师的《正信的佛教》。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佛教思想的介绍小册子,但是介绍的非常到位。
《金刚经》里的经典名句,值得品味
《金刚经》
《金刚经》是大乘佛学的著名经典,下面这些经中的名言,也许您现在还不能全部看懂,不过看过一遍之后,也许就在您心中种下了一颗智慧的种子,在将来的一个不经意的时刻,这颗种子也就就会萌生,开出智慧之花。
1.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2.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3.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4. 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5.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6.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7.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8.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静,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9.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10.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11.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12.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13.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4. 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15.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6.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7.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18.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9.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20.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美句阁:净心,静行,道法自然,如来! 欢迎大家点评,转发,去心垢,除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