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名人名言

时间:2022-04-20 17:4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渌水早读 | 评论: 次 | 点击:

轻信名人名言

1. 关于不要听信谣言的名言

1、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

随着速度的加快更加激烈,随着散播面的扩展更有精力。——维吉尔2、谣言会把人们所恐惧的敌方军力增加一倍,正像回声会把一句话化成两句话一样。

——莎士比亚3、没有火就不会有烟,没有重重疑惑,就不会有纷纷谣言。——黎里4、谣言是一只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

——莎士比亚5、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鲁迅6、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方志敏7、任何事情在没有完全成功之前,一定要沉住气,坚持到最后一刻。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被别人的谣言所动摇,开始怀疑自己,给自己成功的大道上设障。永远要相信自己,支持自己,鼓励自己,要做自己的坚强后盾,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后悔,因为自己曾奋力的拼搏过! ——芙蓉姐姐。

2. 欺骗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没有比被人发现是一个骗子更可耻的事情了!〔英〕培根:《论真理》欺骗有时成功,但它往往自杀。

〔黎〕纪伯伦:《沙与沫》精于骗术而又能把它当作铠甲,以防备自己受到迷惑的人,是很少的。〔苏〕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无论多么长久地欺骗别人,总有几分在欺骗自己,这是人类天性使然。

〔英〕J?H?纽曼:《教区讲道和一般讲道文集》有些虚假可以乱真,不被它们欺骗可能是判断的错误。〔法〕拉罗什福科:《箴言集》我总认为,任何利用人类美德行骗的行为都是对伟大的人举天性共和国的背叛,无论是在重大的还是琐碎的场合,一切欺骗都会削弱自信和冷却善心。

〔英]塞缪尔?约翰逊:《拉塞勒斯》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美〕林肯:《1885年9月8日的演说》自从欺诈渗进了人们的天性中以后,人就只剩下一个外表了。

〔英〕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凡是带欺骗性的东西,总是起一种魔术般的迷惑作用。〔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受骗的最可靠途径,就是自以为比别人更狡猾。

〔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傻瓜旁边必然有骗子。[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当我们自以为在欺骗别人的时候,我们就最容易受骗。

[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骗子们生活得比大家好,正直的人却生活得不如他们!〔苏〕高尔基:《三人》最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受坏女人的欺骗;即使再聪明,也难免一再受骗。〔英〕弥尔顿:《斗士参孙》受骗几乎是值得的:人们的小小欺骗行为有一笔财产,足以偿还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

〔英〕L?P?史密斯:《再思》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我们的提防证明着别人的欺骗。

〔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欺骗一个好人,就等于侮辱一个好人。〔法〕莫里哀:《莫里哀喜剧选》勿骗人的意愿,使我们经常受到别人的欺骗〔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中〕朱熹:《朱子语类》良心炯炯,有过自知,知而不改,谓之自欺。〔中〕陈确:《陈确集?坐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倾向于信赖那些素不相识者,因为他们从未欺骗过我们。〔英〕塞缪尔?约翰逊:《闲散者》所有大骗子的行骗能力,都应归功于某种值得注意的偶然事件。

在实际行骗活动中,他们被对于自己的信仰所征服:正是这种信仰使他们能令自己周围的人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令人不得不信。〔德〕尼采:《人性,太人性化了》被同一个人欺骗了两次的人,便是那个欺骗者的帮凶。

〔英〕富勒:《至理名言》谁想不受欺骗,就必须有着像头发一样多的眼睛。德国谚语 懦弱或卑怯,都会使人处在欺骗者的地位上。

〔俄〕托尔斯泰:《创作过程》有方法哄骗人的眼睛,就有方法哄骗人的耳朵。〔法〕雨果:《笑面人》我们不能宽慰自己被敌所欺和被友所叛,但却常常满足于自欺自叛。

〔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感官并不欺骗人,欺骗人的是判断力。〔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要是人家骗了你,你也不必生气,因为人都想活,生活的门路却到处都很狭窄,所以就不能不擦碰到别人。

〔苏〕高尔基:《苦命的巴维尔》没有什么比去欺骗骗子手更有趣的事了。〔法〕拉姆奈:《寓言集》没有一个野蛮人,在他认为严肃的事情上,不会对一个自相矛盾的骗子的行为觉得受了冒犯的。

〔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法〕雨果:《海上劳工》狡诈之所以能收效,与其说是由于狡诈者的能力,不如说是由于其他人的轻信。

说谎和欺骗并不需要非凡的能力。〔英〕塞缪尔?约翰逊:《约翰逊传》干净的手套往往掩藏着肮脏的手。

英国谚语 对容易受骗的人被骗去了钱财或产业以后,陈腐的安慰话就是,不义之财永远兴旺不了。〔英〕兰姆:《流行的谬论》价格上你可以欺骗我,但是别在货色上骗我。

〔英〕富勒:《至理名言》毫无疑问,被骗和骗人,同样愉快。〔美〕勃特勒:《休迪布拉斯》我们之所以痛恨那些欺骗我们的人,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比我们更聪明。

〔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一个精明的人要想不受欺骗,有时只需不精明就够了。〔法〕拉罗什福科:《箴言录》我们的提防证明着别人的欺骗。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3. 有关明辨是非的名人名言有什么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了明了,一迷万惑。——(宋)普济 小道之妨大务,小察之伤大明。

——(北齐)刘昼 明鉴照形,美恶毕见。——《新唐书》 知人知智,自知者明。

——《老子》 人不易知,知人不易。——《明通鉴》 事传三人,辄失其事。

——(清)林伯桐 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宋史》 非亲身实验证明者,不可轻信。

——蔡元培 是非久自见,不可掩也。——〈晋书〉 是非未明,决不轻下判断。

——陶行知 浅明不见深理,近才不睹远体。——〈晋书〉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 胆子大和胡说乱骂,是相似而实非。——鲁迅 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

——〈管子·宙合〉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篇〉 勇于断者,不随其似;明于分者,不混其施。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为乱耳。——(汉)桓宽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汉)刘安 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吕氏春秋》 能辨真假,是一种大学问。

——(明)吕坤 恶似是而非之人,忌似是非颠倒。——(清)魏源 万事差错,只是是非颠倒。

——(明)薛瑄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吕氏春秋》 难莫大于辨邪正。

——《宋史》 无是非之,非人也。——《孟子》 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人。

——(明)冯梦龙 见日月不为明白,闻雷霆不为聪耳。——《孙子·形篇》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孙子·说符》 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蔡锷 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汉)刘安 以执两为兼听,而不以狐疑为兼听。——(清)魏源 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

——(清)陈宏谋 目锐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梁)刘勰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宋)陆九渊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六韬·文韬·大礼》 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宋)欧阳修 知莫难于知人。

——《孙子家语·弟子行》 处明然后能明人。——(宋)陆九渊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玩病。

——《汉书》 多见为常,少见为怪。——(清)徐增 听言之道,徐审为先。

——(明)吕坤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东坡 言成事者,以功著而易显;谋几初者以理隐而难昭 。

——《后汉书》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韩非子·六反》 听误多害,听妄多败。

——(唐)皮日体 庸人之目,见利而不见害,见得而不见失。——(清)张伯行 断,失于太速;察,伤于太精。

——《新唐书》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汉书》 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必有正论。

——郁达夫 智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明)冯梦龙 我们要的是明察的鉴赏,不是盲目的崇拜。

——闻一多 谗言谨莫听,听之祸殃结。——《全唐诗外编》 善观人者,观其所言而已矣。

——(清)章学诚 君子不以形迹疑人,亦不以言语信人。——(清)申居诚 善观人者观已,善观已者观心。

——(明)祝允明 伯乐不可欺以马,君子不可欺以人。——《太平御览·兽部八·马四》 谓我不信而庚我者,戏我也;谓我信而庚我者,愚我也。

——(明)徐祯稷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明)吴承恩。

4. 不要盲目听信他人的要自己看才行的名言

听了风就是雨。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

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确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从。~反映了这种现象,而且含有批评的意味。

暴力是盲目的野兽。 ——英国诗人 丁尼生 盲目名言民众是盲目和愚蠢的。

——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盲目的热情有害无益。 —— 利希特弗尔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我们可以盲目,但不可以绝望。 ——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 盲目的名言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勇气不是盲目地忽视危险,而是看见便去克服它。 —— 李希特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 哈伯特恋爱是盲目的,恋人们瞧不见他们自己所干的傻事。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我们决不可被盲目所左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见地。

—— 德纳姆 盲目名言。

5. 关于悔过和道歉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关于回国和道歉的名言警句总结如下:

1.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余秋雨

2.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3.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4. 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三毛

5.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尔扎克

6.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7. 只有自己深深痛过,才能体会别人的痛,于是难得自我反省。——席绢

8.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别人更加知耻。——德谟克利特

9. 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丁尼生

10. 可能一个人说你不服气,两个人说你不服气,很多人在说的时候,你要反省,一定是自己出了一些问题。——马云

11. 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企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对此都要深刻地反思。——王选

12.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13.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14. 最有把握的希望,往往结果归于失望;最少希望的事情,反而会出人意料的成功。——莎士比亚

15.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广贤文》

16.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17. 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

轻信名人名言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贲

01

缺乏理性教育使人容易轻信

轻信并不一定是呆笨的同义词,相反,人太有想象力,才是最容易轻信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人是否轻信与文化程度高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按照各类人等的不同期待和愿望,布下他们喜欢的诱饵,便都能收到请君入瓮的效果。

不管是什么诱饵,起作用的内因都是人们在学校所受的无脑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的缺乏理性。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家、17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怀疑论者贝勒(Pierre Bayle)曾指出,缺乏理性教育使人轻信“启示”,也就是那种基于盲信而缺乏怀疑精神的知识,而启示与理性是不能相容的。

贝勒的哲学怀疑对象是宗教神学,他认为,传道士宣扬的基督教教义中充满了神秘的启示和奇迹,包含着无数的矛盾,是靠盲目的信仰和对异教的迫害支撑着。奇迹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它是荒唐的、不可理解的。它其实经不住上帝播撒于人心中的理性的批判。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著名物理学家谢尔盖·卡皮扎(Sergej Kapitza)发表了一篇揭露苏联非理性科学的文章。“非理性科学”听起来像是一个自相矛盾,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却是苏联许多人思维心态的一个缩影。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李森科

法国历史文化学家韦尔南(Jean-Pierre Vernant)指出,像李森科生物学这样的非理性科学,能在苏联存在是有特别原因的,“那里实施的,是整个社会生活都被控制,全部智力、艺术、精神活动都被领导的一种制度”。

他引用一位苏联哲学家的话说:“这种制度的真正功能就是’妨碍思想’。……因为一切都已由它预先思想好了,包括你自己。你用不着去问你到底是什么。……这样,凭着一个如此的制度,当想法出现的时候,它就在奔向实际上十分非理性的方向。”

02

知识和思考被简单化和教条化

在一个社会里,如果轻信不再是个别人的偶尔上当受骗,而是成为一种普遍的集体现象,不断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那么这个社会中就一定已经出现了某种思维方式的反常。

集体的轻信,需要许多人都共同拥有一些特别容易为欺骗者和蛊惑者所利用的思维方式、心理定势、道德偏差、心智弱点。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这些认知和心理因素是长期无脑教育的结果,这样的教育就像是耕地,而欺骗和蛊惑就像是播种,不能不先耕地就播种。

这种无脑教育一直在持续地悄悄进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欺骗和蛊惑所需要的那种几乎全无自我防护能力的猎物。

这样的教育总是发生在一个知识和思考被简单化和教条化的环境之中,它使得许多人丧失了应有的怀疑精神和提问能力。

这样的社会环境排斥个人的思考努力、批评态度、独立判断和精神自觉性。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这种环境对人们有思维方式定型的作用,被定型者会把某些十分干瘪的、与现实并无关系的教条和假大空原则,当作“科学真理”“先进科学”甚至“宇宙真理”,不仅自己确信无疑,而且还不准别人提出疑问。

在这种环境中,连科学家们都会放弃自己作为社会理性教育者的责任,这加深了真正的科学与大众媒介传播的科学之间存在着鸿沟。

如韦尔南所说,公众所知道的科学,已经不再是科学,“通过大众传媒传媒(比如电视)传播的科学是某种跟魔术并无太大区别的东西;当人们坐在沙发上,从电视中看到宇航员穿着太空服行走在月亮上,或者听到大爆炸(BigBang),没有任何东西能把这一类科学成果跟一个星象学家或随便哪一个伪科学家能讲述的故事区别开来”。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人是轻信的动物,人必须相信一些什么。在没有好的理由可以相信的时候,人便满足于相信糟糕的理由。”我们不能改变人性,但我们至少可以用理性来为自己辨别什么才是值得相信的好的理由。

03

真理的大门一直向证伪敞开

人为什么会在缺乏自己的经验证据,或者完全没有这种经验证据的情况下,对某些话深信不疑,以为就是真理呢?心理学家往往将此归咎于人的“轻信”,但社会学家则认为这是因为“偏执”。

二者都有道理,并不互相排斥,因为“轻信”是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相信,而“偏执”则是一旦相信了,便再难改变想法。

20世纪的奥地利小说家罗伯特·穆齐尔(Robert Musil)曾语带讽刺地说:“真理的声音里存在着一股可疑的暗流。”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也就是说,真理的大门一直是向证伪敞开着的。但是,对于既轻信又偏执的人,这扇门是关着的。

而且,外面的人越叫他打开这门,他就会把门关得越紧。

世界知名的社会学家彼得·伯格和安东·泽德瓦尔德在他们合著的《疑之颂》里讲了一件越叫开门,门关得越紧的事情。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米尔顿·罗克奇(Milton Rokeach)做的一个实验。有三个精神病人,他们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是耶稣基督。罗克奇认为,如果把他们安置在同一所精神病院,让他们有机会相互讨论,或许能治好他们的妄想症。

他设计的这个办法叫“认知失调疗法”,也就是,让这三个精神病人有机会相互证伪,促使他们对自己坚信不疑的想法(自己是耶稣基督)发生认知失调,把失调了的认知纠正过来。

但是,完全出乎罗克奇意外的是,这三个精神病人在一起讨论过一阵以后,非但没有得到预期的治疗,反而更加相信自己是耶稣基督了,其中罗克奇曾一度以为是最清醒的一位相信得最为偏执。

那个人说,按照他的看法,“其他两个人肯定是彻底疯了,他们居然相信自己是耶稣基督”。他还解释说:“这真是荒唐,因为很显然只能有一个人是耶稣基督。” 耶稣基督不可能是另外两个,因此一定是他自己。

04

缺乏思考让思维逐渐“被程序化”

牛津大学教授凯瑟琳·泰勒(Kathleen Taylor)在《洗脑:思想控制的科学》(Brainwashing: The Science of Thought Control, 2004)中指出,人轻信而偏执的想法大多是外来灌注,而自己又缺乏思考的结果。

这种轻信而偏执的想法就是奥威尔在《1984》中描述的“捷径思维”(route thinking):思维顺着一条走熟的路,机械地自动推进。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意识形态的语言往往会创造一些听上去富有刺激力和推进力的“新鲜”说法,对平时不习惯思考的人们,这些说法显得特别深刻、高屋建瓴或高瞻远瞩、很有水平。

由于他们无法确切明白这类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什么或是指谁,所以无法怀疑,也不会怀疑。

这些人不惯于思考,平时不思考,结果不是没有想法,而是迷信别人替他准备好的任何想法。

这就像一个人没有信仰,他不是什么都不相信,而是变得随便什么都可以相信,而且相信了就是迷信。

一些给人强烈印象的语言词汇被不断地重复,而且由越来越多的人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会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变成一种类似条件反射的“自动想法”。

徐贲 | 我们为什么容易轻信?

这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人的思维被“程序化”(programmed),想法因此变得僵化、刻板、偏执。

偏执的想法往往带有歧视、排斥、恐惧等情绪因素。偏执一般不会因别人的劝说或说理而有所改变,恰恰相反,越是劝说和说理,可能越加偏执。

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佳诗人之一的老奥利弗·温德尔·霍尔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Sr.)说:“偏执的头脑就像是人眼睛的瞳孔,你越是用光去照它,它就收缩得越小。”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作者 |徐贲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