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政治思想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21 00:0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柳岸钓客 | 评论: 次 | 点击:

具有政治思想的名言警句

1. 求有关政治的名人名言

●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政治社会的建立并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保障每个人今生财产的所有权。

——洛克(英)

●政治是经济的女儿,所以他照顾自己的女儿是很自然的。

——高尔基(苏)

●政治是某些物质利益的代名词,诸如好的食物、好的衣服、好的住房以及得到这些东西的方法。

——阿卜杜拉·侯赛因(巴基斯坦)

●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中)

●在政治上,是没有人,只有主义,没有感情,只有利害。在政治上,我们不是杀一个人,而是移去一个障碍物。

——大仲马(法)

●政治是运用国家的;国家是实行政治的。

——孙中山(中)

●政治良否,视人与法。

——孙中山(中)

●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一个是自由底潮流,一个是秩序底潮流。

——孙中山(中)

●人类的所以能进步,国家的所以能富强,社会的所以能安定,根本就都在于政治。

——郁达夫

●有群众生活的地方全有政治。

——钱钟书(中)

●腐化落后的政治环境是一切腐化落后的思想的温床。

——柯灵(中)

●能够在实际上为最大多数的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创造最大的幸福的政治,便是最好的政治。

——欧文(英)

●政治是一把磨钝了的挫刀,他挫着挫着,慢慢地达到它的目的。

——孟德斯鸠(法)

●一个共和国的不幸,就是它不再有阴谋秘计的时候。这情形发生在人们用金钱腐化了人民的情况下。这时人民变得冷静了,热衷于金钱,而不再热衷于国事了。

——孟德斯鸠(法)

●在那些厌恶压迫的人们中,却有许多人喜欢压迫别人。

——拿破仑(法)

●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权力。人在天性上类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类。

——巴尔扎克(法)

●我们赞赏那种真正的政治家,就像赞赏那种给我们写下了人间最宏伟的的诗篇的人一样。永远放眼未来,赶在命运的前头,超越于权利之上。

——巴尔扎克(法)

● 政治的后台老板总是金钱。

——罗曼·罗兰(法)

●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变信仰,是同样荒谬的。

——汉密尔顿(美)

●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家们。

——孙中山(中)

2. 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

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

1、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思想和思想相碰,就会迸溅无数火花。—— 马尔克林斯基

2、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 爱默生

3、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 福鼎

4、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5、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马•霍普金斯

6、我们的生活就像施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歌德

7、傻瓜从不与自己对话:第一个思想就带走了他—— 哈利法克斯

8、掌握思想的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毛泽东

9、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 歌德

10、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愈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

11、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契诃夫

12、黑夜给智者带来思想—— 米南德

1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法国)谚语

14、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伪造不真实的事实,因此也就会产生歪曲和撒谎—— 马克思

15、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乌申斯基

3. 关于政治的名言警句

1: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 2: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约翰•高而斯华馁 3: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 4: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罗素 5: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苏霍姆林斯基 6: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

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 ―――伊•谢•科恩 8: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就必需谦虚。

的确,人性是尊严的,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也是不完整的。说人是尊严的,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怜悯的、有感情的、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

―――汤因比 9: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 ―――陈家琪 10: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蒙田。

4. 【关于思想的名言警句】

· 思想像胡须,不成熟就不可能长出来. · 与其不透彻地理解许多事,不如理解的事不多,但都能彻底. · 我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 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全由思维而来. · 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要记着,幸福并不是依存于你是什么人或拥有什么,它只取决于你想的是什么. · 任何东西都没有像大胆的幻想那能促进未来的创立.今天的空想,就是明天的现实. · 思想的动摇并非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 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除蠢人外,谁也不想坚持错误.谚语说,重新考虑最好. · 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 · 一分钟的思考抵过一小时的唠叨. · 人类最大的不幸是他没有像眼睑制动器那样的器官,使他能在需要时遮住或阻碍一种思想或所有的思想. · 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自信,而勇气和自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 · 失掉理智就是失去了做了的一切.。

5. 速求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名言,一定要经典的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

6. 关于政治的名言

自尊: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自信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缺乏自信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自信: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箫伯纳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自立: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罗曼·罗兰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自强:自信是精彩人生的基础,自强是辉煌事业的起点。

赵靖生于1969年,刚满20岁那年,在安徽定远县石膏矿做井下工的他,排除一起哑炮事故时不幸被意外炸伤致残,痛失了双臂,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治疗康复后的赵靖,起初深感困惑与寂寞,整日无所事事,思想一度消沉。在工友和亲朋们的激励下,使他重新面对人生,没有向命运低头,不再自甘沉沦,勇于向自身挑战,凭着超常的毅力,奋发苦练“口书”,立志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口书”过程中,赵靖不知道咬断了多少笔杆,口中磨出了多少血泡……。真是:含笔耕砚书四海,千锤百炼排万难。口液滴落千张纸,墨尽三缸不觉烦。为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他四处奔波,拜名家为师,书画技艺不断提高。 近年来,他的作品先后获得全国性书画比赛大奖30多次,部分作品被海内外书画爱好者收藏。

7. 关于思想的名言警句

· 思想像胡须,不成熟就不可能长出来。

· 与其不透彻地理解许多事,不如理解的事不多,但都能彻底。

· 我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 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全由思维而来。

· 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 要记着,幸福并不是依存于你是什么人或拥有什么,它只取决于你想的是什么。

· 任何东西都没有像大胆的幻想那能促进未来的创立。今天的空想,就是明天的现实。

· 思想的动摇并非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 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除蠢人外,谁也不想坚持错误。谚语说,重新考虑最好。

· 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

· 一分钟的思考抵过一小时的唠叨。

· 人类最大的不幸是他没有像眼睑制动器那样的器官,使他能在需要时遮住或阻碍一种思想或所有的思想。

· 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自信,而勇气和自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

· 失掉理智就是失去了做了的一切。

8. 和思想品德有关的名人名言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施皮特勒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 德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 根

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马克思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苏格拉底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卡耐基

原谅敌人要比原谅朋友容易。 ──狄尔治夫人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保 罗

忍耐是求学最主要的成果。──萨尔丹

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列夫·托尔斯泰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屠格涅夫

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奥古斯丁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萧伯纳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

9. 跪求关于政治的哲理名言

孔子千年哲理名言----政治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P2序言】

【解读】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句话出自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意思是: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神女即巫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云雨那位,出自宋玉,三峡附近有神女峰.意喻中国变化巨大,换了人间.

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P11教材原文】

【解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3. “人心齐,泰山移”

【P12教材探究与分享】

【解读】释义: 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出自 《古今贤文合作篇》

4.“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P13教材原文】

【解读】“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大意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P23教材原文】

【解读】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北宋初期,教化不兴,风俗偷薄,当时的科举制度崇尚声律浮华,以诗赋取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苟趋禄利"、轻"教化"、重"取土"的风气,且各地又没有建立学校。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致治之才,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P28拓展空间】

【解读】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第二单元 《追求民主的价值》

1. “民惟邦本”

【课本P30 教材原文】

【解读】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用于劝诫统治者。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2. “政得其民”

【课本P30 教材原文】

【解读】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在就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集体学习时,“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3. “以百姓心为心”

【课本P30教材原文】

【解读】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圣人的心灵要纯朴变得像孩童一样。

4. “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编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当时是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

(1)郑观应对西方富强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不在船坚炮利,而在西方的议院制度。(2)设议院也就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上》

中法战争前后,从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不满足洋务对西方文化所作的皮毛介绍,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这种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5.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课本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拉开了近代中国的制宪序幕。

6. “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主者何?私而已矣;民主者何?公而已矣。”

【课本P31 探究与分享】

【解读】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97,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7.“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处 建国方略之三 《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民权初步,为了要实现民权主义,特别重视议事法则。是《建国方略》三书之一。

7. “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

【课本P32 阅读感悟】

【解读】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的轨迹。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又见于《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悖”通“勃”,意思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8.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

【课本P45相关链接】

【解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第一次提出了“法治”的定义。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就大致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关于法治的形式方面的,即法治的条件。其二,是关于法治的内容方面的,其核心是严格依照良好的法律办事。

9.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课本P45教材原文】

【解读】商鞅。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10.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课本P47 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韩非子·有度》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没有一直强的国家,没有一直弱的国家,严格执行法度的就会成为强国,反之就是弱国。法律是一个国家内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不容亵渎。

1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在于法之必行。”

【课本P53 课文原文】

【解读】出处:(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上面这段话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到的。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对执法司法状况,人民群众意见还比较多,社会各界反映还比较大,只要是不作为、乱作为特别是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13.“法之不易,自上犯之”

【课本P54 课文原文】

【解读】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商鞅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法令得不到执行,关键是上层有人犯法,是上层有头有脸、有权有势、有恃有宠的人带头不执法、违法甚至犯法。

14.“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课本P55课文原文】

【解读】出自《慎子 逸文》慎子曰:“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洲四海,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说的是法律、法规、法令、法度、法治源自于人类的进化,并非空洞无物,天外来客,所以人们要学会使用法律法规知识治理家庭、单位、国家,使其顺势为昌,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1.“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

【P58 教材原文】

【解读】落地生根,出自《人民日报》1969.12.18,解释: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落叶归根,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解释: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2.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P63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下》。释义: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P63 探究与分享】

【解读】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释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4.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静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P64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释义: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礼记·礼运篇》。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8.“言必信,行必果”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子路》。释义:指说出的事一定足以信任,恩仇必报,快意江湖。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为政》。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0.“德不孤,必有邻”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里仁》。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卫灵公》。释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12.“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释义: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4.“不患寡而患不均”

【P70 阅读感悟】

【解读】出自《论语·季民第十六》。释义: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

1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P81 运用你的经验】

【解读】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1.“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P92 教材原文】

【解读】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解释:即使拼到最后粮尽到绝,仍不放弃把我们的血肉之躯筑成阻挡日本人进攻的防线。

2. 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

【P93教材原文】

【解读】人民向往安定的生活谋划发展,百姓思考怎么治理得到幸福。

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P95 教材原文】

【解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解释:民生问题是所有人民的幸福基础,推动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3.同心掬得满庭芳

【P96 教材原文】

【解读】形容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满园芬芳美景。引申为团结一致创造更好地状况。

4.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P96 教材原文】

【解读】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解读: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5.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P99 教材原文】

【解读】维护国安安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国家安全。

6.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P99 教材原文】

【解读】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7.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P99 教材原文】

【解读】针对一切分裂势力,全国人民对于分裂势力零容忍。

8.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P102 教材原文】

9.“人不走不亲”

【P103 教材原文】

【解读】出自《增广贤文(下)》人不走不亲,水不打不浑。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解读:两岸同胞同根同祖,虽然有一道台湾海峡将我们隔开,但是我们应该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增进感情。

10.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课本P104,第八课导语】

【解读】出自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解读: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重经大柏地时所作。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在这里解读为民族复兴的愿望原来越近,回望历史,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成就得自豪感。

1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课本P105,相关链接】

【解读】出自《礼记·礼运》,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儒家思想中最美好的大同社会。

12.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课本P115,教材原文】

【解读】最早出自是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背景是清军入关。”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解释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