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诒让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21 00:5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料汇总 | 评论: 次 | 点击:

孙诒让名言警句

1. 孙诒让的名人名言有那些

本人有所有中国姓的起源,有意需要的可发邮件到本人油箱索取stanford2008@126.com

孙姓的起源: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拒《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时楚国 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

迁徙分布:出自姬姓的孙氏,世居汲郡。出自安乐的孙氏,至孙武时逃至吴国。其后裔一支留居太原,一支徙居清河,一支徙居汝州郏城。在唐代中原孙氏曾两次向福建移民。唐之前,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孙利定居于江西宁都,传至孙承事,迁居福建长汀河田。其后裔孙友松再迁至广东紫金县,其后孙殿朝又迁至翠亨村,孙殿朝既孙中山的高祖。他的孙子孙敬贤有三子:长子达成、次子学成、三子观成。达成娶妻杨夫人,生三子:长子德佑、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德明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据有关资料记载,台湾的孙氏皆来自福建泉州,而泉州孙氏系唐末自光州迁入。孙氏不仅在国内分布相当广泛,而且海外不少国家也有不少华人。

2. 郭风的名言警句大全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 德奥弗拉斯多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

—— 王尔德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 梁实秋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 杰弗逊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 马克思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 卡曾斯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个太空人,我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发现我只是一名星球之间的寂寞舞者。

—— 前苏联的宇航员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 培根。

3. 关于知礼的名言警句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詹·拉·洛威尔)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4. 魏征名言警句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注释】

〔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3〕行路:路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

〔1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1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

〔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21〕敬:慎。

〔22〕黜:排斥。

〔23〕宏:使……光大。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21〕简: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5. 尼采名言警句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名言,警句,格言,语录 】

大胜的最大好处,莫过于解除了胜利者对失败的恐惧感。“我为何不能失败一次呢?”他自言自语,“我现在已有足够的本钱了”

他现在穷了,原因并非别人剥夺了他的一切,而是他抛弃了一切。缘何如此?---他惯于寻觅。所谓穷人,正是那些对他甘愿受穷做了错误理解的人。

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智者问傻子,通往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傻子毫不迟疑,就象别人向他打听去附近那个都市之路似的,答曰“自我欣赏,再就是东游西荡。”智者嚷道:“住嘴,你要求太多拉,自我欣赏就够拉!”傻子回答说:“没有一贯的蔑视,又怎能不断的欣赏呢?”

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

哪里缺乏意志,哪里就急不可待的需要信仰。意志作为命令的情感,是自主和力量的最重要标志。

你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经历之事,像醉汗在生活中奔波,跌倒了,从阶梯上滚下去了。所幸,你们因为沉醉反而未受损伤。你们的肌肉无力,神智不清,便不象我们觉得阶梯上的石头如此之硬!

忠告:你是否旨在博取声望?若是,这信条务请记取:自动放弃名誉,要及时!

若不是在通向知识的道路上,有如此多的羞愧要加以克服,知识的魅力便会很小。

鄙薄自己的人,却因此而作为鄙薄者,尊重自己。

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的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哪里有知识之树,哪里就有天堂”---最古老和最现代的毒蛇都这样说。 较为相同,较为普遍的人,一向总是占有优势,较为杰出的,较为高雅的较为独特的和难于理解的人,则往往孑然独立;他们常常在孤独中死于偶然事件,很少能繁衍下去。

谁不想看一个人的高度,而只是睁大眼睛注视此人身上的那些明显的低处---谁就会由此而将自己暴露无遗。

漫游的人,你是谁?我看见你禹禹独行,没有嘲笑,没有爱,目光深不可测,象一个线棰那样湿漉漉的,显得悲伤不已。刚刚探测过每一深度,从水中 拉上来,一幅不满足的样子---它在水下要寻找什么?胸中从不叹息,双唇掩盖着厌恶之情,一只手只是在缓缓握紧:你是谁?你做了些什么?你在这里休息一下 吧!此处热情款待每一个人---恢复恢复精神吧!你到底是谁,眼下什么会使你高兴?什么会使 你恢复精神?说出来,只要我有,我就给你!“使我恢复精神?使我恢复精神?哎,你真是多管闲事,你说的够多的了!可还是给我吧,求求你~~~”给你什么? 什么?快说出来!“另一个面具!第二个面具”

“这儿自由眺望,精神无比昂扬”。可是还有一种与此相反的人,这种人也处于一定的高度之上,也展现了自己的前景。---可却两眼往下看。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保持一定距离的,这是每个人的“自我”的必要的生存空间。一个缺乏“自我”的人,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的“自我”需要生存空间。你刚好要独 自体验和思索一下你的痛苦,你的门敲响了,那班同情者络绎不绝的到来,把你连同你的痛苦淹没在同情的吵闹声之中!

6. 自满的名言警句

【不自满的名言警句】

山外有山。

强人背后有强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

骄兵必败。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谦虚谨慎自矜其智非智也,谦让之智斯为大智;自矜其勇非勇也,谦让之勇斯为大勇。 ——《弟子箴言·崇礼让》

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处;有一分矜张,便有一分挫折来。

——《弟子箴言·崇礼让》

器满则益,人满则丧。 ——林逋

让名者名归之,让利者利归之。 ——《弟子箴言·崇礼让》

谦虚日久人人爱,骄傲日久成孤人。 ——谚语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泰戈尔

谨慎的人对自己有益有德行的人对别人有益。 ——伏尔泰

骄傲的人,往往用骄傲来掩饰自己的卑怯。 ——哈代

谦逊是最高的克己功夫。 ——莎士比亚

骄傲是一位殷勤的“向导”,专门把无知与浅薄的人带进满足与狂妄的大门。 ——箴言

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故,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谷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的母亲。 ——佚名

7. 广纳名言警句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有志者能使石头长出青草来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褴褛衣内可藏志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 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有志者,事竟成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正则众邪不生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气之帅也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强行者有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才自清明志自高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与其当一辈子乌鸦,莫如当一次鹰 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鱼跳龙门往上游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志当存高远 少年心事当拿云 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 胸无大志,枉活一世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人生各有志 丈夫志气薄,儿女安得知?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儿童有无抱负,这无关紧要,可成年人则不可胸无大志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陈师道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岁去弦吐箭 --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台「始」105

祖始,◆本源;起源。○《太平經》丁部之十五:“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氣,分為三體,各有自祖始。”

自始至終,◆从开始到结束。含有一贯如此的意思。○《宋书·谢灵运传》:“又以晉氏一代,自始至終,竟無一家之史,令靈運撰《晉書》。粗立條流,書竟不就。”○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與汴軍校戰,自始至終,馬數纔萬。”○夏衍《论正规化》:“不求某一场特别成功,特别卖力,而求全演出中维持一个平均的可能做到最好的成绩,自始至终,坚持不懈。”

資始(资始),◆1.藉以發生、開始。○《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孔穎達]疏:“以萬象之物,皆資取乾元而各得始生,不失其宜,所以稱大也。”○[唐][劉禹錫]《謝裴相公啟》:“出坎深之中,平路資始。”○[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其升降飛揚,莫之為而為萬物之資始者,於此言之則謂之天。”◆2.指事物起始所憑藉者。○《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資始既正,守終又令。”○[呂延濟]注:“言始資正道,終有善名也。”

周而復始(\周而复始),◆循環往復。○《文子‧自然》:“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一:“若《雲仙散錄》則余家有之,凡三百六十事,而援引書百餘種,每一書皆錄一事,周而復始,如是者三。”○《紅樓夢》第十三回:“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始,豈人力所能常保的。”○[郁達夫]《蜃樓》八:“這就是[逸群]每日在病院裏過着的周而復始的生活。”

重始,◆慎重於事物、行為的開始。○[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二端》:“豈非貴微重始、慎終推效者哉!”[漢][班固]《白虎通‧禮樂》:“合觀之樂舞於堂,四夷之樂陳於右,先王所以得之,順命重始也。”

終始若一(终始若一),◆自始至終都不改變。○《荀子‧禮論》:“故君子敬始而慎終,終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終始(终始),◆1.從開頭到結局;事物發生演變的全過程。○《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漢][楊惲]《報孫會宗書》:“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宋][陳善]《捫虱新話‧免役之法》:“[荊公]嘗曰:‘吾行新法,終始以為不可者,[司馬光]也,終始以為可行者,[曾布]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清][納蘭性德]《題竹爐新詠卷》詩:“相約過君同展看,淡交終始似山泉。”◆2.引申為有始有終。○[唐][賀蘭進明]《行路難》詩之五:“人生結交在終始,莫以升沈中路分。”○[唐][李咸用]《論交》詩:“易得笑言友,難逢終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本意息肩之後,徐圖報答。不意事無終始,然每懷盛情,悒悒未忘。”◆3.周而復始。○《史記‧孝文本紀》:“[魯]人[公孫臣]上書陳終始傳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時,土德應黃龍見,當改正朔服色制度。”○[司馬貞]索隱:“五行之德,帝王相承傳易,終而復始,故云‘終始傳五德之事’。”○[唐][韓愈]《進士策問二》:“[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而[周]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環終始,若五行之與四時焉。”

終而復始(终而复始),◆不斷地循環往復。○《史記‧高祖本紀論》:“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补证条目■不断地循环往复。○《太平御览》卷三引春秋范蠡《范子计然》:“日者,行天日一度,終而復始,如環無端。”

正始之音,◆1.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於[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世稱“正始之音”。○《晉書‧衛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既共清言,遂達三更……丞相乃嘆曰:‘向來語,乃竟未知理源所歸,至於辭喻不相負;[正始]之音,正當爾耳!’”◆2.指純正的樂聲。○[唐][白居易]《五弦彈》詩:“正始之音其若何?朱絃疏越清廟歌。一彈一唱再三歎,曲淡節稀聲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亦省作“正始音”。○[唐][白居易]《清夜琴興》詩:“心積和平氣,本應正始音。”

正始音,◆見“正始之音”。

正始體(正始体),◆[三國][魏]後半期盛行的一種詩風。因始於[魏][齊王][芳][正始]年間,故名。這時期[老]、[莊]思想盛行,士大夫崇尚清談,文學創作也深受其影響。其中[嵇康]、[阮籍]的作品雖然也不免受了當時思潮的影響,但卻能以隱微的方法表現彷徨苦悶的心情,感慨時事,成為這一時期詩歌作品的代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乃[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正始]體,[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

正始石經(正始石经),◆[漢]末兵亂,[熹平]石經被毀。○[魏][正始]年間,更造石經,因有此稱。具古文、篆書、隸書三體。因此又稱三字石經、三體石經。

正始,◆1.正其始。○《文選‧卜商<毛詩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劉良]注:“正始之道,謂正王道之始也。”○《國語‧周語下》“故名曰黃鐘”[三國][吳][韋昭]注:“黃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為黃鐘之名,重元正始之義也。”○[清][方苞]《讀<行露>》:“此害義傷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風,以為教於閨門、鄉黨、邦國與?”◆2.合乎禮儀、法則之始。○《穀梁傳‧定公元年》:“[昭公]之終,非正終也;[定]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詔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盧][駱][王][楊],號稱四傑。詞旨華靡,同沿[陳][隋]之遺;骨氣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五言遂為律家正始。”◆3.[三國][魏][齊王][芳]的年號。當時玄風漸興,士大夫唯[老][莊]是宗,競尚清談,世稱“正始之風”。當時詩人[嵇康]、[阮籍]等的詩,稱為“正始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五代][齊己]《寄洛下王彝訓先輩》詩之一:“[賈島]存[正始],[王維]留格言。”○[吳梅]《信陽題<何大復集>》詩:“[正始]流風沫,奇才吾道光。”參見“正始體”。

造始,◆開始;初始。○[三國][魏][阮籍]《樂論》:“故造始之教謂之風,習而行之謂之俗。”○[宋][王安石]《和吳沖卿鴉樹石屏》:“吾又以此知工偉妙之作不在百世後,造始乃與元氣并。”○《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十年》:“今陛下每精於造始而略於考終,此政功所以未善也。”

造端託始(造端托始),◆見“造端倡始”。

遠始(远始),◆原始,最初。○[元][虞集]《<羅氏族譜>序》:“聖人之心,亦豈不欲夫士庶人者,皆有以推其烝烝之孝,上及其遠始曾高之祖,而無所閒歟。”

緣始(缘始),◆猶原由。○[清][蔣士銓]《第二碑‧題坊》:“今日事端發于足下,當有佳篇,以志緣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世稱上齋曰三天……近者詞臣入直大內,詢以‘三天’之舊稱,蓋幾幾乎不知緣始矣。”

原始宗教,◆指原始時代的樸素宗教。存在於尚不具有成文歷史的原始社會中。○[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一章第二節:“原始宗教是現實生活在人們意識中的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他們還無法有效地制服自然界的時候在精神世界中的幻覺。”

原始要終(原始要终),◆探究事物發展的始末。○《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孔穎達]疏:“原窮其事之初始……又要會其事之終末。”○[高亨]注:“原,察也……此言《易經》乃觀察事物之始,探求事物之終,表明事物由始至終之整個情況。”○[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然睿旨存亡幽隱,經文婉約,[丘明]同時,實得微言,乃原始要終,創為傳體。”○[章炳麟]《五無論》:“且原始要終,有生者未有不死。”亦作“原始反終”。○《易‧繫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高亨]注:“此言‘聖人’考察萬物之始,故知其所以生,究求萬物之終,故知其所以死。”○[清][魏源]《默觚上‧學篇一》:“如曰‘太虛聚為氣,氣散為太虛,賢愚同盡’,則何謂‘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乎?”

原始社會(原始社会),◆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社會,始於人類原始群的形成,終於奴隸制的形成,延續約數百萬年之久。又稱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原始社會生產資料公有,人們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剝削,但生產力極為低下。○[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導論:“在[商]代都還只是金石並用時代,那末在[商]代以前的社會只是石器時代的未開化的原始社會,那是可以斷言的。”

原始見終(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開端而預見到它的結果。○[漢][王充]《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僕雖不敏,不素不能原始見終。”○[晉][葛洪]《抱樸子‧正郭》:“夫以明並日月,原始見終,且猶有失,不能常中,況於[林宗]([郭林宗])螢燭之明,得失半解,已為不少矣。”

原始公社,◆人類社會歷史上最早階段的社會組織。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代序》:“中國社會的發展,曾經經歷了原始公社、奴隸制和封建制。”○[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一章第五節:“原始公社到了末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逐漸形成起來。”

原始反終(原始反终),◆見“原始要終”。

原始察終,◆探究事物的开端而察见其结果。○《史记·太史公自序》:“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迹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録秦漢,上記軒轅,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参见“原始要終”。

原始,◆1.考察本始。○《後漢書‧荀彧傳論》:“常以為中賢以下,道無求備,智筭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詰者也。”○[南朝][梁][沈約]《佛記序》:“雖要終有地,而原始莫聞。”參見“原始要終”。2.最初;第一手的。○[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國》:“詳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則,四十七言。”○[朱自清]《中國歌謠‧歌謠釋名》:“本來歌謠都是原始的詩。”○[郭沫若]《關於大規模收集民歌問題》:“忠實的原始記錄是工作的基礎。”◆3.最古老的;未開發的。○[聞一多]《時代的鼓手》:“它是最原始是樂器,也是最原始的生命情調的喘息。”○[陳其通]《萬水千山》:“在寬闊的水草地上,突然出現了一塊不大的原始森林。”◆4.特指人類發展史上的最早階段。○[老舍]《二馬》第五段四:“這點難過是由原始人類傳下來的;遇到一定的時令就和花兒一樣的往外吐葉發芽。”○[丁玲]《阿毛姑娘》第二章一:“在那還依舊保存原始時代的樸質的荒野,終身做一個作了工再吃飯的老實女人,也不見得就不是一種幸福。”

元始天尊,◆道教供奉的最高天神。謂生於太元之先,所以叫“元始”。○[南朝][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將道教天神分為七階,[元始天尊]列為第一階。○《隋書‧經籍志四》:“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

元始,◆1.起始。○[南朝][梁][蕭統]《<文選>序》:“式觀元始,眇覿玄風。”○《隋書‧律曆志中》:“四象既陳,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創曆之厥初者歟?”[明][何景明]《冬至》詩:“聖人謹元始,君子履攸終。”○[田北湖]《論文章源流》:“文字肇興之日,歌詠先導其流。墳典已無篇牘,里巷猶聞謠諺,此章句之元始也。”◆2.猶言始祖。○《弘明集‧正誣論》:“佛故[文子]之祖宗,眾聖之元始也。”

與民更始(与民更始),◆與百姓一道去舊立新。○《漢書‧武帝紀》:“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鑒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於[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毛澤東]《國共合作成立後的迫切任務》:“改變過去的老一套,立即實行符合於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徹底地與民更始。”

有始有終(有始有终),◆見“有始有卒”。

有始無終(有始无终),◆謂做事有頭無尾,不能堅持到底。○[漢][揚雄]《法言‧孝至》:“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晉書‧劉聰載記》:“小人有始無終,不能如[貫高]之流也。”○《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你若邪心不息,俺即今撒開雙手,不管閒事,怪不得我有始無終了。”○[老舍]《四世同堂》二一:“無論怎麼說,剛才在[冠]家的那一幕總是光榮的;那麼,他就不能跳出是非場去,教人家笑他有始無終!”

一元復始(一元复始),◆《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後以“一元復始”為新的一年的開始。並常以下句“萬象更新”合成春聯,今人亦偶用之。○《文學報》1983.2.17:“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值此新春佳節,我們向廣大讀者恭賀新禧。”

下車之始(下车之始),◆同“下2車伊始”。◆《隋書‧劉行本傳》:“然臣下車之始,與其為約。”○[清][曾國藩]《送江小帆同年視學湖北序》:“學政下車之始,則牒各縣令。”

物始,◆事物的開始、本原。○《梁書‧處士傳‧何胤》:“[胤]曰:‘卿詎不遣傳詔還朝拜表,留與我同遊邪?’[果]愕然曰:‘古今不聞此例。’[胤]曰:‘《檀弓》兩卷,皆言物始。自卿而始,何必有例。’”○《易‧乾》“元者善之長也”[唐][孔穎達]疏:“元是物始,於時配春。”

五始,◆1.《春秋》紀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謂之“五始”。○《漢書‧王褒傳》:“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顏師古]注:“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國之始,是為五始。”○[隋][牛弘]《請開獻書之路表》:“[孔子]以大聖之才……正五始而修《春秋》,闡十翼而宏《易》道。”○《舊唐書‧肅宗紀》:“《春秋》五始,義在體元,惟以紀年,更無潤色。”◆2.指物質構成的五種變化過程。○[遼][希麟]《續一切經音義》卷五引《三五歷記》:“氣象未分,謂之太易;元氣始萌,謂之太初也。氣象之端,謂之太始;形變有質,謂之太素也。質形已具,謂之太極也。斯為五始也。”

五德終始(五德终始),◆[戰國]末期陰陽家[鄒衍]的學說。指水、木、金、火、土五種物質德性相生相克和終而復始的循環變化,論者並用以推斷自然的命運和王朝興亡的原因。○[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十節:“[戰國]時,[鄒衍]結合五行與陰陽兩種思想成為陰陽五行學。它不是簡單地結合,而是發展為神秘的德和運。○[鄒衍]把德(五行的性)當作本體,運(陰陽變化)當作作用,以德運為出發點,推斷自然和社會的命運。屬於唯物論的原始五行論、陰陽論,經[鄒衍]改造後,成為唯心論的陰陽五行學,即五德終始論。不過它仍是哲學的一種,還不算是宗教。”

無始無終,◆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庄子·知北游》:“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李大钊《现在与将来》:“但是我却确信过去与将来,都是在那无始无终、永远流转的大自在、大生命中比较出来的程序,其实中间都有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力。”

無始(无始),◆1.沒有起始。○[南朝][齊][明僧紹]《正二教論》:“而道常出乎無始,入乎無終。”◆2.指太古。○[唐][陳子昂]《感遇》詩之七:“茫茫吾何思?林臥觀無始。”○[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摺:“貧道乃[東華上仙]是也。自從無始以來一心好道,修煉三田。”○[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第四章:“今設有人焉,自無始以來,無生死,無苦樂,無人世之罣礙,而唯有永遠之知識,則吾人所寶為無上之美術,自彼視之,不過蛩鳴蟬噪而已。”

文始,◆舞樂名。○《史記‧孝文本紀》:“高廟酬,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後漢書‧明帝紀》:“冬,十月,蒸祭[光武]廟,初奏《文始》、《五行》、《武德》之舞。”○[章炳麟]《正名雜義》:“《文始》《五行》,[唐]後亦闕。”

未始,◆1.指尚未發生的事物。○《管子‧幼官》:“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視於新故能見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尹知章]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2.未曾,從未。○《莊子‧齊物論》:“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成玄英]疏:“未始,猶未曾。”○[漢][劉楨]《公讌》詩:“生平未始聞,歌之安能詳?”[唐][柳宗元]《石渠記》:“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二》:“乃知[器之]之意,本于[胡武平],而[器之]未始知之也。”○[清][侯方域]《太平仁義之效論》:“道莫大於仁義,自[堯][舜]二帝以至於三代以來,未始更也。”◆3.猶沒有;未必。用於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語氣較肯定句委婉。○[唐][韓愈]《與于襄陽書》:“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後,雖盛而不傳。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宋][秦觀]《聖人繼天測靈論》:“古之語道德者未始不以聖人,而論聖人者未始不以道德。”○[明][李贄]《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會深契,[山農]亦未始不樂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三:“[中國]的一個中秋節也能在[莫斯科]過,意興蕭條中,未始不是一件樂事。”

託始(託始),◆緣起;開端。○《公羊傳‧隱公二年》:“始滅,昉乎此乎?前此矣。前此則曷為始乎此?託始焉爾。曷為託始焉耳?《春秋》之始也。”○[何休]注:“《春秋》託王者始起所當誅也。”○[元][黃溍]《平江西虹橋記》:“則夫可以修廢舉墜,而出於有司常事之外者,其屢書不一書,尚託始於茲橋也。”○[蔡元培]《圖畫》:“[中國]之圖畫術託始於[虞夏],備於[唐],而極盛於[宋]。”

托始(\託始),◆開頭;創始。○《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然而托始立法,拳拳[宗周]。”○[明][沈節甫]《新知錄摘抄‧物始》:“大抵凡物之制,必有以托始之者。”○[清][黃宗羲]《黃季真先生墓志銘》:“相茲[竹浦],定中托始。”

太始雪,◆指多年不化的積雪。○[唐][杜甫]《鐵堂峽》詩:“修纖無垠竹,嵌空太始雪。”

太始,◆1.古代指天地開闢、萬物開始形成的時代。○《列子‧天瑞》:“太始者,形之始也。”○[張湛]注:“陰陽既判,則品物流形也。”○[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登乎太始之前,覽乎忽漠之初。”○[隋][薛道衡]《隋高祖頌》序:“太始太素,荒淫造化之初。”○[清][戴名世]《睡鄉記》:“睡鄉者,莫知其處。或曰‘太始之初,六合之外’。”◆2.引申為原始。○[嚴復]《原強》:“然而此皆後天之事,因夫自然,馴致如是,而非太始生理之本然也。”

四始,◆1.舊說《詩經》有四始,各家說法不一:(1)指“風”、“小雅”、“大雅”、“頌”。○《〈詩〉大序》:“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孔穎達]疏引[鄭玄]《答張逸》云:“四始,‘風’也,‘小雅’也,‘大雅’也,‘頌’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則為興,廢之則為衰。”(2)指“風”、“小雅”、“大雅”、“頌”的首篇。○《史記‧孔子世家》:“《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3)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牡》、《南有嘉魚》、《鴻雁》。○《〈詩〉大序》:“是謂四始。”○[孔穎達]疏:“《詩緯泛歷樞》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巳,火始也;《鴻雁》在申,金始也。’……《緯》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義,以《詩》文託之。”◆2.指農曆正月旦(正月初一早晨,為歲始)、冬至、臘明日(臘日的第二天)、立春。○《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謹候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氣始萌。臘明日,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張守節]正義:“謂正月旦,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故云‘四始’。”○[清][顧炎武]《日知錄‧史記注》:“‘四始者,候之日’,謂歲始也,冬至日也,臘明日也,立春日也。○《正義》專指正月旦,非也。”

順始(顺始),◆謹慎於事情的開始。順,通“慎”。○《莊子‧人間世》:“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莊子一》:“順應讀作慎……《左襄二十五年傳》‘慎始而敬終’,是‘慎始’乃古人成語。‘慎始無窮’,窮,困也。”

飾始(饰始),◆謂人活着時得到事奉。○《荀子‧禮論》:“事生,飾始也;送死,飾終也。終始具而孝子之事畢,聖人之道備矣。”參見“飾終”。

事始,◆事情的開端。○《易‧坤》“含章可貞”[三國][魏][王弼]注:“不為事始,須唱乃應,待命乃發,含美而可正者也。”○《晉書‧劉頌傳》:“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於考終。”

始祖象,◆已知最早的长鼻目成员。化石发现于北非晚始新世地层中。身体大小与野猪相近,生活习性类似河马。头骨已开始向前延伸,眼窝前移,鼻孔朝上,显示出向现代象发展的最初迹象。○《大众科技报》2005.12.4:“大象的历史最早是从始新世晚期开始的,其最早的祖先是始祖象。”

始祖鳥(始祖鸟),◆古鳥類。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鳥類。體形大小如鴉,被有羽毛。頭和蜥蜴酷似,下顎有牙齒,前肢雖已成翼,但還有三個分開的指骨,指端具爪。推測只能奔走於地面上,或順風滑翔空中,而沒有飛行的能力。被認為是爬行動物進化到鳥類的過渡類型。◆补证条目■古鸟类。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鸟类。体形大小如鸦,被有羽毛。头和蜥蜴酷似,下颚有牙齿,前肢虽已成翼,但还有三个分开的指骨,指端具爪。推测只能奔走于地面上,或顺风滑翔空中,而没有飞行的能力。被认为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渡类型。○刘国梁《恐龙问答101》:“始祖鸟的骨胳结构特征证明,它的祖先肯定是爬行动物。”○《人民日报》2005.10.11:“自1861年德国发现首块始祖鸟化石后,鸟类的起源成了生物学界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然而争论不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生代鸟类化石发现极少。”

始祖,◆1.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儀禮‧喪服》:“諸侯及其大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鄭玄]注:“始祖者,感神靈而生,若[稷][契]也。”○《禮記‧大傳》“諸侯及其大祖”[清][孫希旦]集解:“始封之君,謂之大祖,得姓之祖,謂之始祖。”◆2.比喻為宗教或學派的創始者。○[金][王若虛]《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太一之教興於[金朝][天眷]間,[衛郡][蕭真人]其始祖也。”○[馬南村]《燕山夜話‧形而上學的沒落》:“[亞里斯多德]可算得是形而上學的始祖。”

始終若一(始终若一),◆同“始終如一”。◆《北史‧魏孝文帝紀》:“﹝[太和]二十二年春正月﹞辛未,詔以[穰]人首歸大順始終若一者,給復三十年。”◆补证条目■同“始終如一”。○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況乎輔佐明主,寧濟天下,生死無二,始終若一。”

始終如一(始终如一),◆自始至終都一樣。○[宋][司馬光]《戶部侍郎周公神道碑》:“﹝公﹞居家孝友甚至,而當官謹嚴,始終如一。”○《朱子語類》卷五八:“金聲玉振,金聲有洪殺,始震終細,玉聲則始終如一。”○《明史‧潘庭堅傳》:“主公躬行節儉,真可示法子孫,惟願始終如一。”○[丁玲]《杜晚香》:“但[杜晚香]好像不懂得她們的輕視,只是無微不至地,信心百倍,始終如一,興致勃勃地照顧她們,引導她們。”◆补证条目■自始至终都一样。○《梁书·到洽传》:“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

始終(始终),◆1.開頭和結尾。○《莊子‧田子方》:“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唐][元稹]《善歌如貫珠賦》:“美清泠而發越,憶輝光之璀璨。始終雖異,細大靡殊。”◆2.自始至終,一直。○《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故寵敬日隆,始終無衰。”○[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顏魯公]之在[蔡州],再從姪[峴]、家僮[銀鹿]始終隨之。”○[宋][蘇軾]《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札子》之一:“本朝自祖宗以來,推擇元勳重望始終全德之人,以配食列聖。”○[清][趙翼]《甌北詩話‧韓昌黎詩》:“是[昌黎]與[宗元]始終無嫌隙,亦可見篤於故舊矣。”○[巴金]《滅亡》第一章:“汽車夫始終坐在車前,帶着膽怯的樣子,動也不動一下。”◆3.謂事情的本末或原委。○[漢][荀悅]《漢紀‧元帝紀三》:“臣恐議者不深慮其始終,欲以一切息徭役,十年之後,百年之內,卒有他變。”○《隋書‧律曆志下》:“[胄玄]所違,[焯]法皆合,[胄玄]所闕,今則盡有,隱括始終,謂為總備。”○[唐][韓愈]《唐河中府法曹張君墓碣銘》:“[愈]既哭弔,辭;遂敘次其族世名字、事始終。”○[明][王鏊]《震澤長語‧經傳》:“蓋知物之本末始終,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義也。”◆4.指產生和死滅。○《後漢書‧張奐傳》:“通塞命也,始終常也。但地厎冥冥,長無曉期,而復纏以纊綿,牢以釘密,為不喜耳。”○[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夫始終者,萬物之大歸;死生者,性命之區域。是以臨喪殯而復悲,睹陳根而絕哭。”○[唐][高仲武]《中興間氣集‧杜誦》:“[杜君]詩調不失。如‘流水生涯盡,浮雲世事空’,得生人始終之理。”◆5.指一生,平生。○[唐][元稹]《對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漢文]雖以策求士,迨我明天子然後能以策濟人,則臣始終之願畢矣。”○[明][吳承恩]《<兩漢書抄>序》:“今公之所錄,事不必本末,文不必首尾,人不必始終,單言約語,皆有深旨矣。”◆6.畢竟;終究。○[宋][蘇軾]《元修菜》詩:“始終不我負,力與糞壤同。”○[元][無名氏]《年節》詩:“惟有老僧階下雪,始終不見草鞋痕。”○[曹禺]《雷雨》第一幕:“第一,她始終是個沒受過教育的下等人。”

始影,◆星名。○[南唐][張泌]《妝樓記》:“女星傍一小星,名始影,婦女於夏至夜候而祭之,得好顏色。”

始室,◆《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歲。○[晉][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

始遷祖(始迁祖),◆[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始遷於[負夏]。”後世謂最初遷居之祖為始遷祖。○[明][方孝孺]《宗儀‧睦族》:“為始遷祖之祠,以維繫族人之心。”

始年,◆謂青年。○《新唐書‧沈既濟傳》:“況[中宗]以始年即位,季年復祚,雖尊名中奪,而天命未改。”

始末,◆1.始終,首尾。○《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唐][劉知幾]《史通‧浮詞》:“夫人樞機之發,亹亹不窮,必有徐音足句,為其始末。”◆2.首尾經過;底細。○《梁書‧徐勉傳》:“既立墅舍,以乖舊業,陳其始末,無愧懷抱。”○《新唐書‧武平一傳》:“[日用]謝曰:‘吾不知,君能知乎?’[平一]條舉始末,無留語。”○《紅樓夢》第一二○回:“[賈政]昨晚也知[巧姐]的始末。”○[老舍]《四世同堂》五七:“[李四爺]見到[祈老人],像見了親弟兄,把前前後後,始末根由,一口氣都說了出來。”◆3.猶生平。○[宋][葉適]《參議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銘》:“[楠]錄公始末如此,題曰‘歷官次序’,來求銘,而其行事闕焉。”○《四庫全書總目‧雜家五‧石林燕語十卷考异一卷》“故[汪應辰]嘗作《石林燕語辨》而[成都][宇文紹奕]亦作考異以糾之”原注:“案:[紹奕]始末無考。○[嘉定]中有樞密使[宇文紹節],疑其昆弟。”

始亂終棄,◆男女相爱之初就轻率地发生性关系,后来又遗弃对方。多指男子玩弄女性的恶劣行为。○唐元稹《莺莺传》:“始亂之,終棄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始亂終棄,君子所惡,爲人言之,不爲爾曹言之也。”○朱秀海《乔家大院》第三六章:“你们男人对我们女人总是始乱终弃,我既是来了,就愿意做你的人,可我要告你一句,你要是也那样对我,我就死。”

始立,◆1.謂三十歲。○[清][吳偉業]《海虞孫孝維三十贈言》詩之三:“始立何容減宦情?法曹有弟尚諸生。”◆2.猶始創。○[明][吳從先]《<史綱評要>序》:“乃進而求[蒼頡]、[沮誦]于始立。遞[夏][商]之記言、記事之分為二也。”

始間(始间),◆開始時。○《朱子語類》卷一二一:“又有始間是好人,末後不好者;又有始間不好,到末好者。”

始黃(始黄),◆謂剛出生。○[唐][劉禹錫]《謫九年賦》:“突弁之夫,我來始黃。合抱之木,我來猶芒。”按,《舊唐書‧食貨志一》謂“男女始生者為黃”。

始冠,◆謂二十歲。○[宋][葉適]《司農詹公墓志銘》:“公始冠,第進士。”參見“弱冠”。

始春,◆立春日。○《素問‧六節藏象論》:“求其至也,皆歸始春。”○[王冰]注:“始春,謂立春之日也。”

善始善終(善始善终),◆1.自始至終都很好。○《莊子‧大宗師》:“善妖善老,善始善終。”○[漢][司馬相如]《封禪文》:“[文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而後陵遲衰微,千載無聲,豈不善始善終哉!”◆2.謂將事情從開頭到結束都做得很好。○《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不如早達時務,善始善終,全了恩人生前一段美意。”○[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他希望:他這回把敬愛的共產黨員[梁生寶]委托的事務辦好,善始善終,不要出什麼大差錯。”

善始令終(善始令终),◆同“善始善終”。◆[三國][魏][嵇康]《琴賦》:“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梁書‧陳杲傳》:“﹝[杲]﹞篤行清慎,善始令終。”○[唐][楊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策名委質,善始令終。”○[宋][王禹偁]《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殊勛懿行,溢美于青編;善始令終,騰勞于明代。”

三始,◆1.三朝。指正月一日。○《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顏師古]注引[如淳]曰:“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猶朝也。”○[唐][李義府]《在巂州遙敘封禪》詩:“三始貽遐貺,萬歲受重釐。”○[清][顧炎武]《元日》詩:“留此三始朝,歸我[中華]君。”參見“三朝”。2.謂儀容端正,態度莊重,辭令遜順。此三者為禮義之始,故稱。◆3.指第三個被貶官為[始安]太守的人。○《梁書‧裴邃傳》:“由是左遷為[始安]太守。○[邃]志欲立功邊陲,不願閑遠,乃致書於[呂僧珍]曰:‘昔[阮咸]、[顏延]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其願也,將如之何!’”參見“二始”。◆4.[漢]有“七始”之樂,取十二律之七律擬天地人及四時之始。以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因稱“三始”。○《隋書‧音樂志中》:“《難書‧律曆志》,天地人及四時,謂之七始。黃鐘為天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是為三始。”

然始,◆猶然後。○《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承前諸州饑饉,皆須奏報,然始開倉賑給。”○[胡三省]注:“然始,猶今言‘然後’也。”◆补证条目■犹然后。○南朝梁何逊《又答江革诗》:“棘端雖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見毫芒。”○《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一:“彼天既來至我所,以天華香而供養。然始右遶我三周,頂禮恭敬一面住。”○唐刘祥道《陈铨选六事疏》:“但服膺先王之道者,奏第然始付選。”

全始全終(全始全终),◆1.首尾圓滿、完美。○《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而今更有一段話,又只因一句戲言,致得兩邊錯認,得了一個老婆。全始全終,比前話更為完美。”○[明]徐霖《繡襦記‧謀脫金蟬》:“恩重情重,設誓求男,全始全終。”○[魯迅]《華蓋集‧犧牲謨》:“況且你做完了這一件事情之後,就是全始全終。”◆2.做事首尾一致。○《三國演義》第八六回:“孤正欲與[蜀]主講和,但恐[蜀]主年輕識淺,不能全始全終耳。”

秦始皇陵,◆[秦始皇]的墳墓。在今[陝西省][臨潼縣]城東五公里[驪山]北麓。陵園規模宏大分內外兩城,封土尚高76米。

乾始(干始),◆謂天為萬物之本。○《易‧乾‧文言》:“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易‧乾‧文言》:“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孔穎達]疏:“乾始,謂乾能始生萬物,解元也。”○[明][何景明]《告咎文》:“敷乾始之美利兮,運不息之元德。”

起始,◆開始。○[葉聖陶]《與佩弦》:“我起始懊悔平時沒有查問自己,究竟要向你細談些什麼。”○[沈從文]《新湘行記》:“至於正在風晴雨雪裏成長,起始當家作主的新人,如何當家作主,我知道的實在太少了。”○[秦兆陽]《老羊工》:“我也是從十三起始的,到如今整五十個年頭兒啦。”

七始,◆1.古代樂論,以十二律中的黃鐘、林鐘、太簇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賓、南呂、應鐘為春夏秋冬之始,合稱“七始”。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律曆‧七始》。○《尚書大傳》卷一下:“故聖王巡十有二州,觀其風俗,習其性情,因論十有二俗,定以六律、五聲、八音、七始。”○[鄭玄]注:“七始,黃鐘,林鐘、大蔟、南呂、姑洗、應鐘、蕤賓也。”○《隋書‧音樂志上》:“[漢]雅樂郎[杜夔],能曉樂事,八音七始,靡不兼該。”◆2.作為樂曲名。○《漢書‧禮樂志》引《安世房中歌》之二:“《七始》《華始》,肅倡和聲。”○[顏師古]注引[孟康]曰:“七始,天、地、四時、人之始。華始,萬物英華之始也。以為樂名,如《六英》也。”

年始,◆一年之始,歲首。○《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張守節]正義:“[周]以建子之月為正,[秦]以建亥之月為正,故其年始用十月而朝賀。”

能始,◆元始;根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王冰]注:“謂能為變化之生成之元始。”○[孫詒讓]《札迻‧<素問>王冰注》:“能者,胎之借字。○《爾雅‧釋詁》云:‘胎,始也。’《釋文》云:‘胎,本或作臺。’《史記‧天官書》:‘三能,即三台。’是胎、臺、能古字並通用。”

謀始(谋始),◆謂開始時慎重考慮。○《易‧訟》:“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王弼]注:“無訟在於謀始,謀始在於作制。”○[孔穎達]疏:“凡欲興作其事,必須謀慮其始。”○《後漢書‧鄧禹傳論》:“夫變通之世,君臣相擇,斯最作事謀始之幾也。”

末始,◆始末;原委。○[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余謂此言推鬼神之末始,植義甚精。”

慮始(虑始),◆1.謀劃事情的開始。○《商君書‧更法》:“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舊唐書‧良吏傳下‧宋慶禮》:“安有踐其跡以制其實,賤其諡以徇其虛,採慮始之謗聲,忘經遠之權利,義非得所,孰謂其可?”[明][劉基]《築城詞》:“愚民莫可與慮始,見說築城俱不喜。”◆2.指憂慮於事情的開端。○[明][張居正]《雜著》:“法之行不可慮始,即有不便於人者,彼久而習之,長而安焉,亦自無不宜矣。”

曆始(历始),◆猶曆元。○《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會於子,謂之上元,以為曆始。”

厲精更始(厉精更始),◆振奮精神,從事革新。○《漢書‧宣帝紀》:“其赦天下,與士大夫厲精更始。”○《新唐書‧獨孤及傳》:“陛下不以此時厲精更始,思所以救之之術,忍令宗廟有纍卵之危,萬姓悼心失圖,臣實懼焉。”

開始(开始),◆1.發端;創始。○《晉書‧劉波傳》:“陛下承[宣帝]開始之宏基,受[元帝]克終之成烈,保大定功,戢兵靜亂。”◆2.從頭起;從某一點起。○[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這時候,群眾散而稍聚,稍聚而復紛散,槍聲便開始了。”○[丁玲]《夢珂》二:“她是必得開始她的游蕩生涯,她走了。”○[胡采]《<在和平的日子裏>序二》:“和平建設時期開始以後,他們之中,有的人仍舊留在部隊上,繼續堅守保衛祖國的神聖崗位。”◆3.着手進行。○[巴金]《關於<第四病室>》:“第二年我開始寫《第四病室》。”○[魏巍]《在風雪裏》:“今天晚上我們就要開始戰鬥了。”◆4.開始的階段。如:一種新的工作,開始總會遇到一些困難。

開山始祖(开山始祖),◆見“開山祖師”。

敬始,◆謂行事一開始要謹慎。○《左傳‧昭公五年》:“敬始而終,終無不復。”○《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君子敬始,慎爾所主。”○[呂延濟]注:“敬慎其所行。”

經始(经始),◆開始營建;開始經營。○《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巖側[石窟]數口,隱跡存焉,而不知誰所經始也。”○[唐][李夷簡]《西亭暇日書懷》詩:“茲亭有殊致,經始富人侯。”○[宋][葉適]《夫人王氏墓志銘》:“芟鋤荒榛,經始耕稼。”○[清][劉大櫆]《程氏宗祠碑記》:“元年經始,四年祠成。”

謹終如始(谨终如始),◆謂謹慎小心、始終一致。○[宋][樓鑰]《簽書樞密院事致仕贈資政殿學士正惠林公神道碑》:“心與天通,動有陰相,謹終如始,視險若夷。”亦作“謹終慎始”。○[明][解縉]《瑞應歌辭序》:“謙恭抑畏,謹終慎始,巍巍藹藹,不可悉記。”

謹始慮終(谨始虑终),◆謂慎之於始並慮及其終。○[明][鹿善繼]《答范景龍書》:“惟是世變滔滔,黨同伐異,任重道遠,謹始慮終,往常書本生活,到此躬行實踐,別有光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謹始(谨始),◆慎之於始。○《穀梁傳‧桓公元年》:“‘元年春,王。’[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范甯]注:“諸侯無專立之道,必受國於王,若[桓]初立便以見治,故詳其即位之始,以明王者之義。”○[宋][畢仲游]《謝賜曆日表》:“謹始建官,職紹[重黎]之後;務農重穀,功高[舜][禹]之前。”○[宋][汪應辰]《賀郡王冠禮表》:“用壯本支,率循法度,俾其謹始,庸示有終。”

謹本詳始(谨本详始),◆謂事情一開始就要謹慎嚴格。○[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故為人君者,謹本詳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養神,寂寞無為。”

建始殿,◆古代[洛陽]宮殿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裴松之]注引《世語》:“[太祖]自[漢中]至[洛陽],起[建始殿]。”○[北周][庾信]《枯樹賦》:“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

見始知終(见始知终),◆謂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慮》:“君子視微見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禍始(祸始),◆災禍的開端。○《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必為禍始,[紹]不聽。”○[明][夏完淳]《大哀賦》序:“追原禍始,幾及千言。”

貴始(贵始),◆謂尊貴始封之君。○《穀梁傳‧僖公十五年》:“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貴始,德之本也,始封必為祖。”○[楊士勛]疏:“始,謂受封之君,所以貴之者,由是德之本也。言有大德,故受高位,高位由之而來,故始封之君必為祖矣,祖謂廟不毀也。”○《荀子‧禮論》:“故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壞,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別貴始,貴始,得之本也。”○[楊倞]注:“得,當為德。言德之本在貴始。”

古始,◆1.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老子》:“能知古始,是謂道紀。”◆2.遠古。多指[唐][虞]時代。○《周書‧文帝紀下》:“性好朴素,不尚虛飾,恒以反風俗、復古始為心。”○[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太上皇帝即位,憲章古始,眇然追[唐][虞]之思。”

更始,◆重新開始;除舊布新。○《逸周書‧月令》:“數將幾終,歲將更始。”○[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使韋公德政碑》:“能事斯畢,與人更始。”○[清][金農]《游海會寺》詩:“青陽更始正春融,拄杖來遊此寺中。”○[田漢]《關漢卿》第十一場:“老大人正可以慷慨地答應他們,趁這機會與民更始,把壞事都推在[阿合馬]身上。”

復始(复始),◆回復到初始。重新開始。○《史記‧封禪書》:“天增授皇帝太元神策,周而復始。”○《漢書‧律曆志上》:“周旋無端,終而復始,無窮已也。”○《淮南子‧天文訓》:“凡二十紀,一千五百二十歲大終,日月星辰復始。”

方始,◆副詞。猶才,方才。○《北史‧斛斯徵傳》:“自[魏孝武]遷西,雅樂廢缺,[徵]博采遺逸,稽諸典故,創新改舊,方始備焉。”○[唐][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姚思廉]﹞彌歷九載,方始畢功,定為《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六卷,今並行世焉。”○[茅盾]《創作生涯的開始》:“《動搖》用一個半月時間方始定稿。”

反始,◆1.報答祖先。○《禮記‧樂記》:“樂章德,禮報情,反始也。”◆2.返回本初。○[明][張居正]《雜著》:“天下之事,極則必變,變則反始,此造化自然之理也。”

發始(发始),◆開始。○《易‧師》“師出以律”[唐][孔穎達]疏:“先唱發始是齊整師眾者也。”○[明][張居正]《雜著》:“大抵天下之事,其發始也常簡,其將畢也必巨。”○[郁達夫]《沉淪》六:“其實這一次的決裂,是發始於他的。”

二始,◆1.稱[晉][始平]太守[阮咸]與[南朝][宋][始安]太守[顏延之]。二人皆負時望而遭忌。○《宋書‧顏延之傳》:“[謝晦]謂[延之]曰:‘昔[荀勗]忌[阮咸],斥為[始平郡],今卿又為[始安],可謂二[始]。’”○《梁書‧裴邃傳》:“﹝[裴邃]﹞由是左遷[始安]太守……乃致書於[呂僧珍]曰:‘昔[阮咸]、[顏延]有二[始]之歎,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始],非其願也。’”◆2.猶言二祖。○[清][方苞]《謚法》:“祖者,始也。故宗無定數,祖一而已。以[光武]之復有天下而稱祖,是二始也。”◆3.指天與地的始數。○《新唐書‧曆志三上》:“天數始於一,地數始於二,合二始以位剛柔。”

大始,◆1.指開始形成萬物的混沌之氣。○《易‧繫辭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孔穎達]疏:“乾知大始者,以乾是天陽之氣,萬物皆始在於氣,故云知其大始也。”○[陸德明]釋文:“音泰。”◆2.指元氣。○[晉][葛洪]《抱樸子‧暢玄》:“胞胎元一,範鑄兩儀,吐納大始,鼓冶億類。”參見“太始”。

唱始,◆倡始,首倡。○[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一》:“[陳王]奮臂為天下唱始,莫不響應。”

才始,◆方才;刚才。○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词:“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東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伯始,◆[漢][胡廣]的字。○《後漢書‧胡廣傳》:“雖無謇直之風,屢有補闕之益。故京師諺曰:‘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胡廣]章奏,天下第一……觀[伯始]謁陵之章,足見其典文之美焉。”○[南朝][梁簡文帝]《戎昭將軍劉顯墓銘》:“厭飫典墳,研精名理。一見弗忘,過目則記。若訪[賈逵],如問[伯始]。”

本始,◆原始,本初。○《荀子‧禮論》:“性者,本始材朴也;偽者,文理隆盛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嘉觀,原念休烈,追誦本始。”○[宋][王安石]《和吳御史汴梁等》:“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長。”○[魯迅]《<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凡小說流傳,大率漸廣漸變,而推究本始,其實一也。”

報本反始(报本反始),◆受恩思報,不忘本源。○《禮記‧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報本反始也。”○[明][唐順之]《故禮部左侍郎薛瑄從祀議》:“祭之為言報也,以報本而反其始也。”亦省作“報本”。○[唐][劉禹錫]《天論上》:“唯告虔報本,肆類授時之禮,曰天而已矣。”○《水滸傳》第四五回:“正好,當初也是你送了他,今日正宜報本。”○《清史稿‧禮志五》:“[高宗]踐阼,加列聖、列后尊諡,諭言:‘宗廟徽稱有制,報本忱悃靡窮,藉抒至情,不為恒式。’”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