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的名言
时间:2022-04-21 08: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公子乙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以德报怨的名言
1.以德报怨的名言警句
1、“报怨以德”或“以德报怨”:拿恩德回报仇怨。
——《道德经》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也是这个道理。
有人把报怨以德移入此章,不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书之嫌。从通行本、帛书以及上下文意来看,六十三章并无错简。
2、以怨报德:拿仇怨回报恩德。——《国语.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3、.以德报德。——《红日》第十六章:“他觉得在这个为难的时候,应当以德报德。”
4、以直报怨。——《汉书.傅介子传》:“上乃下诏:‘……平乐监傅介子……以直报怨,不烦师重。”
2.关于以德报怨的名句或谚语有哪些
1. 生活中有些事需要去遗忘,有些事需要去宽容,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安守宽和之心。
2. 以德报怨从来都不是我的风格,你做错了事,我就要让你承担应属于你的后果。
3. 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要靠极大的心量。我们经常说到以德报怨,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与其说以德报怨,不如说是放过了自己。
4. 我理解以德报怨的心理,但是从不相信!德就是德,怨就是怨!我不需要谁来容忍我犯过的错,也没义务去原谅给我带来伤害的人!世界本身不公平,我们就不要再推波助澜了……
5. 这个世界总有人以德报怨,也总有人以怨报德。本性,良心,责任,感恩,算了吧,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都弃如敝履,何况这些高尚的东西。
6. 常怀感恩之心:是最珍贵的人生品格:严于律己、以德报怨;时刻牢记他人的功德与恩德……做到容人之过
7. 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吗?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最软弱的表现,是帝国主义侵略的最佳法宝
8. 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仇恨,少一些不幸,回归温馨、仁慈、友善与祥和,这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9.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可能我还是不够善良吧~
10. 做个有智慧的人,不要太聪明,难得糊涂,不要太执着;低姿态、低调做人成就大事;以德报怨,留点余地给别人也给自己;用耐心、专注听别人讲,赢得人心;学会明确拒绝别人;忍让要有一定限度!
11. 我发现想要做到“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虽然赞成人一定要善良要有感恩之心,可是我却不赞成以德报怨,因为只会让有的人得寸进尺觉得你好欺负。
12.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不好意思,我做不到原谅你。我不想当圣人也不想过无比正确的生活,所以请收起你们劝我从良的想法。
13. 我今天做了一件以德报怨的好事儿,老天爷会不会保佑我,今天送我一份礼物,保佑我吧
14. 以德报怨的前提是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守住自己的本份。善意对待别人的态度是因着自己的本心和修养而非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赏。因此,当别人恩将仇报时,你也能淡定自若。这就是我感知到的‘’心外无物‘’的境界。
15. 想不到,有一天,陪伴成了世上最奢侈的东西!多给父母一点爱吧!以德报怨没什么大不了!
16. 人给我自尊,我还他高尚;人给我快乐,我还他幸福;人给我宽容,我还他真诚;人给我抚慰,我还他热情;人给我希望,我还他感激;人给我亲切,我还他尊敬。做人,既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是以德报怨,以善报恶。心与心的距离,在于理解,在于真诚。
17.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才是现实的真实写照。那什么“冤冤相报何时了”只在事不关己的和事佬、搅屎棍嘴里罢了,落TA们自己身上还不知道是什么德性呢。
18. 最后还要以德报怨:披荆斩棘匍匐前行;叫心情、没有体会畅快的感觉了,控制得了的;叫表情!好像现实与想法总是擦肩而过!不知道有多久。
19. 责任都一个人担什么错都一个人扛这太残忍了,善良不是宽容不是原谅也不是以德报怨,善良是只对善良的人善良包括自己而不是对小人。让自己的善良高贵不是对谁都善良,这样的善良不叫热情叫多情甚至是滥情,因为它违背了善良本身的高尚,电视剧总以喜剧结束但现实却不一定。
20. 所有的坎坎坷坷在时间和修养面前都不是事儿,杀一个很容易,让自己强大不是为了超越那些曾经让你难堪的人和事:反而很困难!相反你要以德报怨,一定能做得到,但是我相信;你要做的就是默默让自己强大、以前做贼。
3.以德报怨的名言名句
1、“报怨以德”或“以德报怨”:拿恩德回报仇怨。——《道德经》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也是这个道理。有人把报怨以德移入此章,不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书之嫌。从通行本、帛书以及上下文意来看,六十三章并无错简。
2、以怨报德:拿仇怨回报恩德。——《国语.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3、.以德报德。——《红日》第十六章:“他觉得在这个为难的时候,应当以德报德。”4、以直报怨。——《汉书.傅介子传》:“上乃下诏:‘……平乐监傅介子……以直报怨,不烦师重。”
4.形容“以德报怨”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以德报怨”的诗句如下: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唐)《将进酒》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五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唐)《望岳》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宋)《题西林壁》
6、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两汉)《长歌行》
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宋)《鹊桥仙·纤云弄巧》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冬夜读书示子聿》
1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唐)《劝学》
5.名人中以德报怨的例子有哪些
1蔺相如与廉颇蔺相如也是一个以德报怨的楷模。
2舜以德报怨的三个故事。
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典故】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释义】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品德高的人
【相近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
【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翻脸无情
【成语例句】
◎ 杨虎城听了周恩来的意见后说:"共产党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
◎ 同行的记者"以德报怨",用"狗大爷"这一外号向法笛同志表示了感谢。
6.谁知道一首古吉拉特的《以德报怨》格言诗的具体内容
莫汉达斯卡拉姆钱德甘地是印度国民大会党著名领袖,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倡导者。
甘地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邦达尔土邦(现古吉拉特邦)。甘地家族在此世代经商,但从祖父开始便弃商从政,其父乌坦钱德甘地也曾担任过波尔邦达尔土邦的首相。
他家属于印度教第三等种姓,全家信仰印度教。甘地7岁时,全家迁至拉吉科特,他在当地人小学。
12岁时人拉吉科特的阿弗列德中学。根据印度教习俗,甘地在13岁时受父母之命,与卡斯特巴尔结婚。
1887年,甘地中学毕业,考取了萨玛达斯学院。1888年9月,甘地从孟买动身远航,去英国留学,攻读法律。
在英期间,他结识了各种思想流派的学者、朋友,对他日后"反对暴力、主张忍受"的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1891年6月10日,甘地通过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
12日便登轮返回祖国。回国后,他曾先后在孟买、拉吉科特担任律师。
1893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甘地应印度一家商行聘请,去英属殖民地南非特兰土瓦首府普勃图利亚处理一起4万英镑的债务纠纷。甘地开始工作后,碰到许多棘手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种族歧视。尽管在南非有不少印度侨民,但他们没有合法的地位,统治南非的欧洲白人对有色人种一向看不起,甚至把在南非的印度人统称为"苦力"。
甘地在南非被冠以"苦力律师"的称号。4万英镑的债务纠纷经甘地协调后圆满解决,他准备回国了。
临行前他看到一则新闻,当地政府立法议会企图剥夺印度人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印度侨民为了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与政府当局展开了抗争,他们希望甘地留下来,与他们一起战斗。甘地同意了,他在当地最高法院谋求到了律师的职位。
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在甘地的发起和组织下,一个印侨团体纳塔尔印度人大会于土894年5月22日成立了。印度人大会为印侨做了许多好事,为南非的印度人赢得了许多朋友和无数同情者,并得到了印度国内各党派的支持。
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甘地组织印度人救护队为英军服役,以谋求英国殖民政府改善印度人地位。1904年至1910年期间,甘地创办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作为实现他的真理与非暴力的试验场所。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主要来源于宗教,首先是印度教。印度教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
他在少年时,就很喜欢古吉拉特的一首《以德报怨》的格言诗,一直将这首格言诗奉为座右铭。在伦敦留学时,他接触到了各种宗教,结识了各种思想流派的朋友,最受他推崇的是《新约》中的博爱思想。
其中"不要与恶人作对"、"要爱你们的仇敌"等句对他影响是很深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形成与实践正是他在南非的21年间。
他的这思想主张爱和真理的统一。一方面要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宁愿自己做出牺牲了不加暴于敌人。
他运用"坚持真理"这一原则来指导他所领导的政治斗争,他认为这个词清楚地表明了"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意义。1906年8月,德兰土瓦政府发表公告,宣布在南非居留8年以上的印度"苦力",方可定居本地,同时必须向政府办理手续,领取登记证并随身携带,以备检查,违者罚款或判刑,或驱逐出境。
这一法令被称为"黑色法案"。甘地领导印侨掀起了非暴力,抵抗运动,南非政府被迫做了一点表面上的让步措施。
斗争虽未胜利,但甘地却认为"非暴力抵抗"是最高尚的自卫武器。1913年,甘地在南非领导的非暴力运动达到了高潮。
斗争的目的是冲破现行法令中不合理的规定,要求取消"黑色法案",废除人头税,承认印度婚姻制度的合法性。斗争中甘地率队"和平进军",但遭到南非政府凶残镇压。
整个运动过程中,甘地三次被捕,但斗争并没有停止。土2月18日,殖民大臣史末资被迫释放甘地,以求和解。
1914年1月21日,史末资宣布:废除人头税,承认印度的合法婚姻在南非也有效。至此,甘地的非暴力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1915年1月,甘地从南非回到了印度,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5月,甘地在古吉拉特邦建立了一个非暴力抵抗基地--非暴力抵抗学院(也称真理学院或真理修道院),为开展非暴力运动作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战期间,曾为英军招募志愿兵和组织担架队,希望以此博得英国的好感,使英国同意在战后给印度以自治。但大战结束后英方非但未能满足印度自治的要求,反而于1919年颁布实行《罗拉特法》,该法规定:政府对革命者或嫌疑分子可以不经公开审讯即逮捕监禁。
甘地成立非暴力抵抗协会,号召全国总罢业?要求全印人民绝食一天和祈祷,以示抗议。4月。
没谁让你“以德报怨”?这些被曲解的名言让大家受骗很多年啦!
汉语言是世界最繁复的语种,其词义也丰富多彩。在汉语言不断进化与演变的过程中,国内外的许多语言大师创造了许多言简意赅的名言警句,又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语言是活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色,就像现在,许多新鲜的网络语言对传统的表达方式就产生了巨大冲击力。
但是,在具体的文字实践中,有些名句因为误读而被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甚至完全背离了词语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响却流传甚广。这些年来,我们深信不疑的名言警句,其实有不少是被人为误读的,直到现在,有些看似理直气壮的名言,却一直是在误导我们呢。
1/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这个常用语,也是我们从小就被动接受的处世规则之一:说的是为人不能太过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正确的处理方式应当是:当别人欺负你了,要用爱心去感化他,用胸怀去包容他。这样做得要拥有多么宽阔的胸怀啊——啊,我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阔!其实,这是典型的道德绑架,让许多人在面对欺凌时倍受煎熬。
其实,”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宪问》,它的意义远没有我们想像得”高大“。事实上,是我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因为,孔夫子的原话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意思很明白,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当别人欺负你时,你就应该“以直抱怨”。由此可见,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大丈夫嘛,就得快意恩仇!
2/无毒不丈夫
“无毒不丈夫”也是一个被人常常引用的俗语,这句话听起来就”解恨:意思是要成就大事业必须心狠手辣,不择手段。这给了那些为达目的不惜为恶的所谓“成功者”们以多少自我安慰的理由啊!
其实,“无毒不丈夫”的“毒”字,本是“度”字的误读。“无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成。度,度量。“无度不丈夫”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与另一俗语所说的“宰相肚里可撑船”的意义是一样的。由于在不同方言语境中长期流传,才被误读,将“度”讹为“毒”的。
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第一次接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词,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下年代,那是因为一场大批判的展开,批判对象是孔子和林彪。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彪和孔老二一样,是千古罪人,因为他们是史上最大的阶级敌人,宣扬的都是腐朽没落思想。为了批判的需要,人们就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创作者”安到孔老二的头上。因为林彪也曾引用过这句话,所以,也被当成他的反动证据之一被人反复批判。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语常常被用来批判封建士大夫及反动阶级的腐朽处世哲学。虽然这样的解释被批判性地运用了好多年,但是它不仅没能让年轻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反而给一些自私自利者提供了口实:“连老祖宗都说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怎么能不为自己而活着呢?”可以说,就是这样的理解,整整影响了一代人。
其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真正含义是讲修身的,它的原始出处不是儒家著作,而是源自佛教教义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佛家的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己”。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己”。人只有通过这样的克制、修行来“为己”,让自己的品德高尚、远离罪恶,才不会遭遇“天诛地灭”之祸。
所以,按字意来解释,“人不为己”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话,是很难在天地间立足(天地难容)。这与我们曾经的理解“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色,就要招到天地诛杀”的相关何其大也!也可以说是语义相背或对立的。
正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古人的用意,才招致人们认知的混乱。诸如,有的商人,为了谋利,在食品中添加或注入不利人体的东西,表面看来,都是为己,其实是在害己。如今的某些人,动不动就说理直气壮地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既有对世风日下的感叹,有对拜金主义、利己分子的蔑视,但更多的还是有对自己自私自利行为的辩护。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人们并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所造成的。
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中,还有哪些语句被我们误读了呢?大家都来给网友提个醒吧,免得再以讹传讹、一误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