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意的名言
时间:2022-04-21 13:4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木偶人001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民意的名言
1.项羽失民心 其有关民心重要性名言
1得民心者得天下。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能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
这些都 天天说,没查出处。
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得土地易,得人心难。——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以上这些都出自于高中历史课本。
下面还有些网搜的。
保国之大计,在结民心
不贵异物贱用物,人乃足
不仁之人骋其私智,可以盗千乘之国,而不可以得丘民之心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土地易,得人心难
敌国相观,不观于其山川之崄、土马之众,相观于人而已
服民之心,必得其情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心动摇,弃本逐末
民心说而天意得
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
人心不摇,邦本自固
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
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
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失民而得财,明者不为
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先顺民心,故功名成
休道朝中太师威如火,更有路上口似碑
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
用百人之所能,则得百人之力;举千人之所爱,则得千人之心
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
有为之君,不敢失万民之欢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
众心日堕,危机将发
诛一乡之奸,则一乡之人悦;诛一国之奸,则一国之人悦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2.关于成功的名义名言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 梁启超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 冰心
当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 —— 爱迪生
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 —— 伏尔泰
现实是此岸,成功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兴趣便是河上的桥,只要行动就可以通过。 —— 克雷洛夫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 冰心
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 梁启超
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 爱因斯坦
3.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
天下为公——孙中山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014.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020.用好手中的权力靠的是责任,带好身边的人员靠的是品行。
021.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022.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学习,清清白白为官。
023.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024.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5.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026.拒腐蚀永不沾,牢记“两个务必”;除私心为民众,甘当人民公仆。
027.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028.任劳任怨,献身事业无悔;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有情。
029.清正廉洁无所畏惧,坚持原则人心凝聚。 030.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031.官为轻,民为重;权为轻,责为重;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 032.位不必尊显,期于无负国家;功无须丰伟,要在全意为民;才毋望八斗,重乎勤勉力行;德勿求皆碑,惟有不懈修身。
033.做事当于世有益,为人应求心所安。 034.从政,应德厚才高身正;治国,当吏清法严政明。
035.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清廉近乎威,公平近乎明;勤勉近乎才,为民近乎忠。 036.立党为公贵在公平公正,执政为民旨在民富民安。
037.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 038.与民同乐乃万乐之本,为民办事乃万事之先。
039.矜持规矩,慎作方圆。 040.党心是旗,民心是尺。
041.心诚不在酒宴盛,事实何须文墨多。 042.官以廉生威,人以德立身。
043.宁做清官甘苦一生,莫当贪官遗臭万年。 044.是真公仆当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好党员切莫忘民族兴衰乃大端。
045.立党为公树公心修浩然正气,执政为民听民声养鱼水情怀。 046.心里装着群众,民声托起你;心里只有自己,民怨湮没你。
047.社会不会无缘无故地厚待一个人,除非他自己向社会证明,他是值得社会对他厚待的。 048.读书是修身之道,守廉乃为官之德。
049.德不善则弊显,行不俭则祸生;品不端则怨长,言不实则信失。 050.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051.党员依照“准则”行,不越雷池一步;领导牢记“宗旨”干,莫离民众半分。 052.官大品高,心系百姓安危冷暖;位尊情浓,体察民众酸甜苦辣。
053.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054.行政为公莫怕吃亏,为民造福莫怕吃苦。
055.人无骨气五尺肉,心不染尘千秋魂。 056.民有公论,身闲性懒莫从政;法无私情,品劣心贪休做官。
057.当记苍生苦,不忘鱼水情。 058.高山流水洁有情,清风明月廉无价。
059.立德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之基,有德是领导干部立身为官之本,修德是领导干部洁身自好之源,守德是领导干部建功立业之方。 060.笋生瘠土仍怀节,竹揽长空更虚心。
061.为人谦和智则广,为官廉洁威自高。 062.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063.功高不泯忠贞志,位尊更坚公仆心。 064.知取舍,求同存异,志可行也;知明暗,弃恶扬善,品可标也;知偏正,秉公废私,名可昭也;知清浊,拒腐守德,心可安也。
065.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066.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067.民心似海,应珍惜点滴之水;权重如山,勿滥用半捧之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尚贤a,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b,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c,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d,实其腹;弱其志e,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f,则无不治。
注释
a尚贤:崇尚贤能。b不贵难得之货:不以难得之货为贵。c不见可欲:不显露诱发贪欲的东西。见通“现”。d虚其心:使内心虚静。e弱其志:削弱意志。f为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处世,以自然之道治理天下。
译文
不推崇贤能的人,使人民不争名利。不看重稀有之物,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露引起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扰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使人民内心虚静,满足人民的温饱,弱化意志,增强体魄。使人民处于无知无欲的境界,不执成见,不生贪欲,这样,那些自作聪明的智者就不敢任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处理家国之事,那么天下就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使民不争
“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生活的春秋时代,井田制逐渐瓦解,社会开始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了称王称霸,都大力招贤纳士。那时的“士之贤者”,即有才识有能力的人,普遍受到重视。“尚”,是推重之意。凡是才智之士,统称为“贤者”。
崇尚贤才、举贤用能,本是先秦诸子共同的主张,老子虽无否定贤才的意思,但却一反当时的风尚,主张“不尚贤”,这是因为他认为使用贤能固然是好事,但会使人民追逐名利,进而扰乱人的自然本性。因此主张不尚贤,不专门给予贤能之人特别的权势地位,使人们削弱争夺名利的欲望。孔子虽不推崇贤者,却标榜“君子”。孟子则说“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提出贤者与能者的重要。“得贤则昌,失贤则亡”,是万古不易的定则。文王任用姜太公,得到周室王朝。刘备三请诸葛亮,才有了蜀汉政权。贤才是这样重要,然而“尚贤”是否就是好事呢?显然不是,至少老子不主张。因为“尚贤”是引起人们争斗的渊薮。
“贤者”越多,天下就会越乱。而且,“贤”与“不贤”并没有确定的标准。“白石似玉,奸佞似贤。”大奸大恶,也可能像是贤人。所谓的贤者往往自负才智,睥睨一世;或机巧奸诈,巧为文饰;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争名夺利,钩心斗角,是人性的卑劣所在。其实,对于贤才而言,不用“尚”也能得志。“尚贤”往往是“害贤”。而欲海横流,就物质而言,黄金珠宝往往引发偷盗之心,有人难免做出铤而走险的事。诱发欲望的东西越多,人心就越混乱。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对于难得之物,不要看得太重,便可使民不生盗心。“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显耀那些能够诱发贪欲的东西,人民的内心才不会惑乱。人性本是淳朴自然的,社会日益发展,各种“可欲”之物扰乱了人的内心,使人们争夺名利、盗取财物、心旌惑乱。
对于名利权势乃至物质,人们都有占有心和支配欲。虽是贤者也难避免。司马迁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又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的欲望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魏晋以后,儒、释、道三家汇成中国文化的主流,轻视物欲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普遍生根。宋代程明道“座中有妓,心中无妓”,是后世儒者所赞扬的至高境界。乃至朱熹“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似乎都是切合老子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