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校风名言(求关于校风教风学风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21 14:1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小桔灯 | 评论: 次 | 点击:

有关校风名言(求关于校风教风学风的名言警句)

1.求关于校风、教风、学风的名言警句

关于校风、教风、学风的名言警句如下:

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丘《论语》

2、勤学如春起春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学贵有恒——李苦婵

5、天才就是勤奋——李卡克内西

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卡莱尔

7、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8、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9、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10、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1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1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1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1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1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1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2.关于学风的名言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孔丘《论语》勤学如春起春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学贵有恒——李苦婵天才就是勤奋——李卡克内西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

——卡莱尔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3.急找关于学风的八字名言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法国谚语)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麦谚语)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日本谚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一窍通,百窍通 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尽信书,莫如无书。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

有关校风名言

礼赞中师母校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春眠觉晓老师的文章《渭南师范礼赞》。

礼赞中师母校

原题:渭南师范礼赞

作者:春眠觉晓

沐浴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阳光雨露,恰逢天水师范建校百年华诞,作为天水地区渭南师范学校初中入学而今已知天命的莘莘学子,在相识相知相思相恋三十八载弹指一挥间,缅怀三年渭师难忘的学业,恩师教书育人师恩浩荡与三阳同辉,回味几度岁月快乐的青春,同窗比学赶帮情同手足和渭河共流……

一、立校——厚德育人为本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春夏秋冬四十五载,风雷激荡岁月峥嵘。羲皇故里天水地区教育历史铭刻着1973年,八亿神州人民在毛泽东时代嘹亮凯歌中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六十年代生育高峰在七十年代对学校教育的巨大需求,出现中小学师资的极大匮乏,天水地区渭南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在人文始祖伏羲一画肇天的三阳川渭南镇艰苦创建。建校初期,教职工带领学员半工半学,硬是靠人力从火车站搬运砖瓦,用拳拳爱心和浓浓深情建筑起天水中师教育的新殿堂。

(二)辛勤播洒园丁火种,虔诚传递渭师薪火。从渭师神圣殿堂健步走出的首届学员,奔赴天水地区的山川大地。幸运的是首届学员中有杨四勤老师,还有天水师专毕业的陈淑芳老师,他们分别为古成纪伏羲女娲成婚风水宝地安伏小学的校长和语文老师。当年小学的恩师青春似火、英姿飒爽、敬业爱生、诲人不倦,牢记厚德育人的立校之本,传承蜡炬成灰的渭师薪火,在我们孩儿“少年闰土”的心中播洒了逐梦园丁的理想火种。喜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老师沿着科学高峰奋力攀登,引领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科学春天。恰逢渭师八一届毕业生来家乡学校实习,对渭师如数家珍般的热情赞美,点燃了我们报考渭师的理想明灯。

(三)全力备考走出深山,坚定理想奔向渭师。1981年仲秋,天水地区1市、11县经层层选拔的300名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怀着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汇聚渭南师范。这是渭南师范首次从初中招生的开学典礼,大礼堂中德高望重的学校党委书记张秉义、校长李自华亲自作入学教育,殷切希望谆谆教诲,就是将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教育事业接班人作为渭师育人的根本目标,把厚德载物作为立校的基本标尺。忘不了,教室里的第一课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学识渊博的语文老师们,带领我们抄录祖国文学宝库中富含哲理的格言警句,熟读直至背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恒心架起通天路,勇气吹开智慧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种朗朗上口入脑入心的熏陶影响,入情入理言传身教的启发教育,引导我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渭南师范,始终坚持铸就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追求,这无疑是德育为本、厚德育人立校的伟大成就之处。

二、治学——优质创新为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文选和写作》老师的指点下,我们熟读背诵韩愈的《师说》,拉开了母校渭师严谨治学的庄重序幕。

(一)坚持苦练三笔一话,夯实中师教育基础。当年渭师的老师们严于律己严谨治学,可谓天水地区最优秀的教育团队,在我们心中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智慧的启蒙者”。老师手把手一笔一划教我们练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面对面一字一句教我们说普通话。老师俨然是书法家,钢劲有力的楷书、行云流水的板书、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成为我们年轻学子终身学习的“标本”。寒暑三载,斗转星移,涓涓细流汇聚小溪渐成沧海,三笔一话演变成我们中师生做人执教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演绎成我们教育人干事创业的一砖一瓦。渭师追求卓越的校风、一丝不苟的教风、深钻细研的学风,奠定了天水中师职业教育的坚实基础。

(二)调整完善学制专业,构建课程科学体系。在国家教育改革大潮中,伴随着大中专恢复入学考试,母校渭师迈出了可喜的三大步。第一步:1977-1980年连续四年从高中毕业生招生,学制两年普通班,课程设置为“1+1”,即一年时间精读两年制高中教材,另一年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音体美及教材教法,师哥师姐们基础起点高,学习负担轻,但兴趣爱好广泛,走向教育教学岗位后很快成为学校的中坚骨干。第二步:1981-1982年连续两年从初中毕业生中招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进入学制三年的普通班,课程设置为“2+1”,即两年时间学习两年制高中教材,另一年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音体美及教材教法,由于大多数同学入学年龄较小,学业负担显得十分沉重。我们得益于所学的《语文》划分为《文选和写作》《语文基础知识》和《写字》三门,正是扎实的语文基础开发了形象思维,让我们展开畅想未来的翅膀;我们得益于所学的两年制高中教材政治、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正是教材的高难度培养了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导师大爱无疆、无私奉献,让我们遨游在哲学和科学的殿堂,去追寻人生理想的星座。第三步:1983年开始,学制为四年,适应中小学师资新的需求,逐步招收幼师、音乐、美术专业班,中师教育课程体系日臻完善。进入新世纪后,母校又与天水师院、西北师大联办小学教育、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大专班,毕业生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培养兴趣突出特色,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材施教是母校渭师的育人法宝。我们三年的渭师生涯,既与八二届450名同学陪读一年,又与八五届400名同学相伴两年,还与八七届100名同学相随一年。遥想当年,师哥师姐、师弟师妹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在音乐室和下晚自习后的宿舍楼吹拉弹唱,渭师就是我们“花儿与少年”青春的伊甸园。迎新春文艺活动,歌舞汇演、书画展览和灯谜竞猜如约而至,成为全校精神文明的盛会,师生盛妆参加。老师们活力四射的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音乐老师优美动听的独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同学们的相声、小品、歌伴舞……节目五彩缤纷。班干部带我们排练和上台表演的歌舞《毛主席的光辉》,激动喜悦的心情记忆犹新;同学们泼墨作画书法获奖和猜中谜底的喜出望外无以言表。母校渭师的春季、秋季田径运动会更是全校师生的节日,不必说披星戴月训练的刻苦,也不必说热烈隆重开幕的盛况,单就说学校领导坐镇主席台,体育老师和其他老师紧密配合认真执裁,在激越的运动员进行曲中,男生冲刺女生加油、女生拼搏男生喝彩,渭师变成青春的花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为崇高荣誉心花怒放!激情在运动场点燃,梦想在渭河边放飞!一篇篇绘声绘色的新闻稿在校园上空广播,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之火在渭师竞相传递……

三、尊师——博学尚俭为乐

名师办名校,名校出高师。当年的渭师,高素质的教职工团队承载着陇东南地区配齐配强中小学师资的梦想。

(一)科学殿堂知识海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十八年前,冒着霏霏秋雨,父亲们送着我们羲里娲乡的学子来到渭南。同乡师哥热情接站,道不完的乡情说不尽的风情。渭师三层教学楼在秋阳照耀下显得雄伟高大,教师公寓楼、两栋学生公寓楼和礼堂餐厅气派壮观,水塔高耸入云成为母校地标,柿树硕果累累诉说着历史沧桑改革巨变,校园周边和道路两旁的梧桐白杨健壮挺拔护佑园丁摇篮。各科教师大多从著名高校出师,却依然像园丁育花般辛勤劳作。母校注重素质教育,文理并重。我们游弋在知识的海洋,吮吸着科学的清泉,如同蜜蜂采得百花酿成琼浆。沿着课堂、宿舍、餐厅“三点一线”高速运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仿佛在金石上锲而不舍镂刻着理想远景。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开启通天智慧之门。渭师的“师道”体现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团队忠诚敬业、勤奋尽力、威严亲切的职业道德和言行举止,耳濡目染间让我们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具有宽厚基础理论、扎实基础知识和娴熟教学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共纳、游刃有余、全面发展的中师生。渭师的“师魂”体现在校园文化和校歌之中,铭刻在心的是为中华崛起而发奋读书的梦想追求,回响耳畔的校歌《我的校园在渭河岸上》,让我们自豪地度过平凡充实光明曲折的人生岁月。啊,渭师,这儿鲜花朵朵绿树行行,在花丛和绿荫之中,科学的春光在荡漾,知识的清泉在流淌。啊,渭河,您的乳汁哺育我们幸福成长,您的精神鼓舞我们奔向远方!

(三)负重耐寒温饱知足,克勤尚俭虽苦亦乐。母校渭师在学制改革中稳步前行。作为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三年制中师班,与其说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不如说是高压负重的“试验品”。渭师八四、八五两届700名中师生,经受住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不仅课程多进度快、统考压力大,而且冬季没有暖气,只能用热水袋暖被窝倦缩着度过三冬慢慢长夜。不少同学手脚、耳朵冻得肿胀发硬,用伤湿止痛膏来软化拔掉溃烂的皮肉,坚持学习完成作业,但心中却充满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革命必胜的英雄主义气概。每月23斤细粮、10斤杂粮、12元9角菜票、2元助学金、2元生活补助,在勉强温饱中度过艰苦朴素、快乐难忘的青春时光。可以说,三年渭师,我们没有聚餐,更没有抽烟喝酒;我们没有浪费1小时宝贵时间,更没有多花1毛钱去消费。天道酬勤、负重爬坡、以苦为乐、苦尽甘来,这就是母校渭师教给我们驾驭美好人生的辩证法!

四、做人——笃行奋进为荣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难忘母校渭师教育我们以诚以德、以才以微做人,以大写之人立于天地之间。

(一)五讲四美文明花开,三老四严蔚然成风。八十年代,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加上老天帮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欢欣鼓舞。城市也相应迈开改革步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渭师校园绽放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为内容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渭师校园蔚然成风。校园内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环境卫生大改观;同学们富有爱心、相互谦让, 精神面貌大变样;师生间关爱有加、亲如家人,教学秩序大提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拾金不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态度,严明纪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成风化雨。春雨润物细无声,高尚的道德滋养,铸就了渭师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忠诚教育造就英才,扎根基层奉献终身。天水地区渭南师范学校,自1973年艰苦建校,随着天水地区撤地设市,1986年更名为天水市第二师范学校。1995年,母校渭南师范由三阳川渭南镇搬到天水市七里墩,在天水师专原址办学。进入新世纪的2000年,天水市将一师和二师合并成新的天水师范学校。2007年,天水师范与天水职业中专组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技术鉴定、产业开发为一体的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母校渭南师范的名称在天水教育星空中仅存短暂的13年,更名后又独立办学14年。这27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又一代渭师生义无反顾迎难而上磨砺意志,融进了天水地区甚至陇东南地区义务教育的基石。据报道,1981年中师从初中毕业生招生,至2000年高校扩招不包分配生源递减,全国有400多万名优秀初中毕业生经过中师培养充实到基层中小学校,成为国家义务教育的铺路石。这既是国家教育兴国战略的历史选择,也是一代代中师生前途命运的无私奉献。近万名渭师毕业生以恩师为榜样,深深扎根在羲皇故里的高原山川基层学校,爱校如家守护三尺讲台,爱生如子培养祖国未来。在工作平凡而事业伟大,在收入清贫而情感丰富的历史岁月中坚持坚守、默默奉献,甚至有的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却矢志不移、无怨无悔,为教育强国梦奉献终生!

(三)教学相长与时俱进,不懈拼搏圆梦中华。在成人之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渭师生,曾有“吃皇粮”的自豪,更有缺乏高等教育专业知识的短板。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高等教育的向往,在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深思谋划着人生职业发展。限于任教工作五年才能经组织同意参加普通高考的政策规定,师哥师姐、师弟师妹们默默奉献、苦苦追寻,有的参加成人高考上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有的参加函授、夜大、电大学习,有的参加党校、刊授和自学考试。更有恒心者坚持复习参加普通高考,和“天之骄子”同窗学习……在国家尊师重教集资办学的时代洪流中,成千上万的渭师毕业生忠贞不渝、执着追求、学问思辨,拿到国家承认的大专、本科毕业证书,晋升为中、高级职称,担负起传播知识真理、塑造灵魂新人的重任,逐渐走上学校与教育部门的领导岗位,身体力行崇尚实干,实现人生价值,成为挺起天水教育的脊梁,支撑着家乡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难得的是有出类拔萃者,也荣获研究生文凭甚至硕士、博士学位,在高等学校担任教授、专家,承载着培养高等人才振兴国家教育的重任。个别同学因专业对口和工作需要,走上了中、高级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民造福,铭记着母校恩师教诲,传承着渭师拼搏精神。百年天师,筚路蓝缕;风华渭师,永藏吾心。当年中师如今淡出社会视野,这是历史发展的逻辑,是时代前进的洪流。与时俱进民族复兴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母校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尽快实现高职学院的梦想。祝福母校在新时代为陇东南乃至全省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绘就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远去了渭南师范的朗朗书声,淡出了知名中师的神晕光圈,相信奔走四方的渭师学子将终身铭记母校,那是因为不忘初心,更要把根留住!

礼赞中师母校

(作者简介:春眠觉晓,历任天水市秦安县古城农中教师,秦安县委宣传部干部,甘肃省体育局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一级调研员、二级巡视员)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