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表达劳动的句子是

时间:2022-04-21 14:4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景德镇南河公安 | 评论: 次 | 点击:

诗经中表达劳动的句子是

1. 诗歌中最表现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的句子是什么

悯 农 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 诗经中的 劳诗说什么是意思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篇幅。

仔细阅读这些诗章就会发现,劳动之于生活在当时的人们来说不仅是维系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向往美好未来、开创生命奇迹的升华。人们从劳动中获取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又从这种满足中不断进取、开拓生活的新境界。

劳动跟人类密不可分,古人也是如此。可以说,《诗经》即是劳动的产物,也是对劳动生活的艺术反映。

生产劳动历来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重要内容,《诗经》中不仅有《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周颂·良耜》等描写农民劳动生活的诗篇,也有《豳风·七月》和“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描写奴隶生活的诗篇,更有其它题材内容的诗篇中也频频提及劳动,仔细研读,让人不禁发出劳动铸就永恒的感慨。

3. 诗经有哪些诗表现了劳动场面和人民心声

七月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载芟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

4. 论语里赞美劳动的语句

论语里赞美劳动的语句(不能算赞美吧)

“论语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典故】有一天,他们在山野行走,子路跟在后面,掉了队。这时天色将黑,子路正在着急,恰好遇见一个老农在田里锄草,便问道:“子见夫子乎(你看见我的老师吗)?”老农向子路望了一眼,冷冷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既不劳动,又无生产知识,哪里配称什么老师)!”

诗经里就更不用说了,有很多描写劳动的诗作。如《伐檀》、《七月》,也是“以劳动为起兴”,表现对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的不满、讽刺、甚至反抗,劳动者对劳动本身并无怨尤的。

三字经里主要是讲的学习和历史,对劳动的描写几乎就没有的。

孔子体现厌恶劳动的句子是什么?

上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别人对孔子厌恶劳动(这里指体力劳动)的说法,还只是旁证。真正能证明孔子厌恶体力劳动的是孔子自己说的话,见《论语.子路》: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这是直接证据。

孔子还有一句话也足以证明他内心深处是瞧不起体力劳动者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孔子是伟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就像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时代局限一样,他确实瞧不起体力劳动和下层劳动者。这无损于他的伟大,当然也用不着我们来替他隐瞒和辩护。

5. 【《诗经》是怎样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我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以原始歌谣的产生为标志.例如有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原始生产和生活的再现.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篇之作.另外,早期的诗歌还有《周易》中的卦爻辞,都是我国诗歌的早期形式. 我国古代诗歌体裁形成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属《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因为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叫做《诗经》.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而且,这些对于《诗经》的价值没有丝毫的影响.所以这里不进行讨论了.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 “ 赋 ” ,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 比 ” ,用朱熹的解释,是 “ 以彼物比此物 ” ,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等,都是《诗经》中用 “ 比 ” 的佳例.进一步, “ 兴 ” 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 “ 兴 ” 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对于后代的诗歌有着极大的启发,也是后代诗歌在形式上的鲜明借鉴,对整个诗歌的发展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6. 诗经从哪些方面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诗经》作为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它的意义是无限的。这本书主要从四方面对之进行了概述。

1.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诗经》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先秦时代的劳动人民安土重迁、勤劳守成的乡土情蕴。

关于这一点,在《诗经》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史诗、祭祀诗还是战争徭役诗或婚姻爱情诗等诗歌都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精神。

关于《诗经》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乡土情蕴,可从两方面理解:(1)原因:传统的农业社会以及中国人根植于农业生产的安土重迁、勤劳守成的品格。(2)表现: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

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1)原因:传统的封建宗法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宗族伦理之情和宗国情感。(2)表现:燕飨诗中表现的父兄君臣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祭祖诗中对英雄祖先的尊奉,农业生活诗中氏族兄弟之间的团结,以及政治美刺诗中对造福宗族国家的君子的赞美、对祸害宗族国家的昏君佞臣的批判等。

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4.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也是《诗经》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

表现在两方面: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歌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大到国家的宗庙祭祀、军事战争、朝会燕飨,小到平民百姓的蚕桑农耕、屯戍行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都是《诗经》描写表现的对象。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使得《诗经》成为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如《七月》就鲜明地表现了周人由农业生产实践而产生的面对现实的创作态度。

诗词|《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入选高一课本,90%的人读错题目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五一劳动节,宜读劳动诗词。

在高一的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一首三千年前劳动的赞歌,可是,几乎90%的人把名字都读错了。

惭愧的是,诗词君第一次也不会读,这首诗就是来自《诗经·芣苢 fú yǐ 》。

诗词|《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入选高一课本,90%的人读错题目

《国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芣苢【fú 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用,多认为是车前草。

这是一首农事诗,描写妇女采芣苢时唱的歌曲。

我们可以想象诗中的情境,一个晴朗的日子,一群妇女互相招呼着,到野外去采芣苢。一边采集,一边唱歌,充满了欢乐之情。

诗词|《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入选高一课本,90%的人读错题目

有人会问,从哪里看出欢乐。且把这首诗翻译过来看: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摘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收藏起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枝一枝捡拾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取下来。

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手提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腰里别好衣襟兜回来。

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的。

诗词|《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入选高一课本,90%的人读错题目

要搞懂这首诗,我们必须弄清楚这六个词的含义。

采,采摘。有,收藏。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luō】: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采取。

袺【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襭【xié】:把衣襟插在腰带上兜东西。

这六个动词都是劳作时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也可以窥见人们劳作时的情形。

诗词|《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入选高一课本,90%的人读错题目

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唱出发和开始采摘的情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可见女子们的兴致勃勃。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采摘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写出采摘嫩小芣苢的动作。“捋”是用手成把成把地把芣苢采下,写出采摘长得非常繁茂的芣苢的动作。

通过这两个字,可知芣苢的不同长势,还可想象出妇女们采摘时的娴熟灵巧的动作。

第三部分写芣苢越采越多的情景,“袺”与“襭”两个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妇女们的敏捷和手巧。

整首诗只有六个动词,其余都是重叠,多用叠字,会产生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这一特点在《诗经》其他篇章中普通存在。

当我们读懂了这些动词的含义,确实可以感受到三千年前,先民们在田野采摘、劳作的欢快喜悦。

诗词|《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入选高一课本,90%的人读错题目

在《诗经》中,劳作和爱情、友情等是紧密相连的。

如《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边劳作,一边想着心中喜欢的姑娘;

《女曰鸡鸣》中的“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丈夫将射中的鸭雁带回家,妻子做好菜肴,两人饮酒多欢畅。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独爱《诗经》,普通的劳作,也自有一份喜悦和欢快。

是啊,先民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讴歌自然与情感,却真实可触。

在《诗经》中,爱情原来都浸润在生活的柴米油盐、生活劳作中,想起三毛的一句话:爱情如果不能落实到柴米油盐吃饭睡觉这些琐事上是不能长久的。

三千年过去了,为什么《诗经》依然打动人,不只是美丽的词句,更是其中在普通生活、日常劳作中,谱出的诗意歌曲,更让人感动。

(来源:诗词世界)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