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名言名句
时间:2022-04-21 17:3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领导文萃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阎锡山名言名句
1. 军阀人物阎锡山名言是什么
一、言不可奢,行不可吝。大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不能过于夸张过分,要有所节制,但是如果承诺过什么,就要说到做到,不能言而无信、口是心非。不然大话说的太多,行动上又有所懈怠,那么做什事都是难以成功的。这句话乍看上去非常平淡,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意思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细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于平淡中见神奇,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人生道理。就是做人要有诚信,社会更需要诚信,这种品质是君子应该具备的。
二、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好的机遇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在做事用人上也要审时度势。阎锡山平时对这两点是很重视的,他也善于把握机遇,利用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在用人问题上也是深思熟虑。最后大势将去的时候,他也看清了局势,顺应历史潮流避居台湾,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平时勤于著述,日记里很好地体现出了他处世的哲学和艺术。即使到了今天,这些阎锡山名言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2. 阎锡山的资料要有阎锡山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的,还有他的故事,名
阎锡山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 汉族, 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
解放前夕去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至去世。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任山西大学校长,其著述有:《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阎伯川言论集》等。
3. 一字之差而失败的名言警句
一撇之差酿失败 一字之差败中原
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原大战,双方使用了100多万人的兵力。战前,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讨伐蒋,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公里。这样一来,就使冯玉祥的军队误入泌阳,因而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让蒋军争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军队处处被动挨打,最后导致中原大战以蒋的胜利、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军失败而告结束。(摘自 百度知道)
4. 张学良的名言有哪些
1、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
2、军人的头不是悬在颈上,而是挂在腰上,随时准备要把首级取下。
3、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皆英雄;我虽不是真英雄,唯有好色似英雄。
4、我的女朋友好多,行的却没有几个。其实,我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除一两个女人我主动追过以外,大都是女人追我。
5、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堕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6、人不能总在痛苦中生活,当一种痛苦被一个人逐渐消化了之后,他的思想就会升华,胸怀就会旷达一些,意志也会变得更为坚强些。
7、我有两个长官,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蒋总统。我对他们两人的评价是:我父亲这人有雄才,大略不好蒋;介公有大略,雄才不如我父亲。
8、精神上的苦闷总是难免的,自由的丧失一直在我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可是事物在运动,在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会慢慢变得淡漠起来。
9、外人不但在物质文明上胜过了我们,即在精神文明上也胜过我们。所有仍在崇信本国精神文明以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运动无其必要的国人,我以为应当赶快觉醒了。
人物|再看阎锡山
考察阎锡山的一生,他是有根柢之人。文学史家曾概括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的关键词,有“焦灼”“心碎”“嫉羡”等等。因为中西文明的冲撞,在西方的强势影响下,中国从道德到器物到文章都相形见绌。连孙中山都作激愤语:“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阎锡山作为一省大员,没有这种“时代病灶”,他是知道中国社会落后情形的。
1924年5月,到太原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问阎锡山:“东方文化是什么?”
阎答:“是中。”
泰戈尔问:“什么是中?”
阎说:“有‘种子’鸡蛋的那‘种子’即是‘中’;宇宙、造化都把握这个‘中’。”
泰戈尔问:“我们此行经上海、天津、北京,为什么见不到一点中道文化的痕迹?”
阎锡山说:“就是太原也找不到,你们想要找,去乡间还可以找到一点。”
一般以为,阎锡山受的是旧式教育,儒家传统影响他的一生,在他人看来是一个局限,但在阎锡山那里,未必不是一笔财富。
阎锡山在列强环伺里能够自立自强,并非遗老遗少的冬烘先生可以比拟。他确实有中国的根和中国本位,他的大量讲话中,随处可见“四书五经”中的句子。他反复强调:“井田的经济制度,传贤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阎锡山表达出一个中国本位的现代进取人格,这种集思辨、事功于一体的人格,常被一般论者忽略。在蒋介石之外,这个现代中国的政要也留下大量的日记,他的日记特点是多记理、少记事。
阎为乡村学校捐钱,不遗余力;抗战爆发,他又以继母陈秀卿的名义,将父亲的遗产87万元捐给前线;他还摒除党派之见,起用共产党人,使山西成为陕北之外的又一个抗日中心,吸引许多爱国志士。
阎锡山很少说套话,对他有启发的思想,经过他的一番思考,就能转换成他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比如“财产是身外物,易于失靠;技能是身上物,身在即有。人生当重技能”“大错成于渐,大病成于微,大患成于细,大富积于零”“恭维我者,有损于我。责备我者,有益于我。积损则凶,积益则吉”。既说明他的思想偏好,也说明他的信念坚持。
阎锡山的自信,正是因为他善于学习。
跟民国初年的政界明星相比,他是一个小字辈,根基不厚。故有史料说他在袁世凯面前紧张得要命,他也一度对实力派俯首。但他风云际会,抓住时势,也成全时势。
他的同学程潜说,阎锡山“在日本留学时成绩平常,土气十足,谁知回国后,瞬间驰名全国,是日本留学生回国后在政坛上表现最为辉煌的人物”。
不仅如此,他后来以一省之力,敢跟蒋介石平起平坐。在一些论者看来,蒋介石之所以能统一全国,阎锡山的功劳最大。他患得患失、出尔反尔,使蒋介石赢得各个击破的空间。可以说,阎锡山帮助蒋介石渡过数次危机。他跟张学良一样明白,兵力再强,无政治理论基础,也是不能成功的。
(摘自《领导文萃》2014年8月上)
稿件来源:《大民小国》,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