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礼仪名言
时间:2022-04-21 19:2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逍遙玄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孔子的礼仪名言
1.孔子的礼仪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孔子·文明·礼貌·礼仪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文明·孔子·礼仪·礼貌知耻近乎勇。
——孔子文明·孔子·道德·礼仪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孔子礼仪礼者,敬人也。
——孔子礼仪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文明·礼貌·孔子·礼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孔子·论语·友谊·礼仪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孔子·理想·论语·法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孔子·论语·美德·礼仪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孔子礼貌·孔子·礼仪·励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孔子·论语·道德修养·诚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孔子·廉政·自信·中国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孔子·论语·谦虚·礼仪—— 我是有底线的 ——。
2.孔子说过什么名言关于礼仪礼貌,或礼节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行不?。
3.孔子的礼仪佳句
礼记》一书开篇就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意思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矜庄,说话要谨慎,只有如此,才能安定天下民众。《孝经》中还说:“礼,敬而已矣。”所有的礼,它的核心就是表达内心的敬意。
但这种对人的“敬”需要让人们感受到,应该通过具体的礼仪来表达。为了提示行礼者内心的敬意,几乎所有的礼仪中都安排了“拜”的礼节,包括作揖、稽首、拜、对拜、鞠躬等等,尽管轻重有别,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体现内心的敬意。
儒家把“敬”的存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通起来。小而言之,衣衫不整、语言粗鄙、容貌不断、散漫怠惰、玩世不恭,都是内心不敬的直接体现。大而言之,要把敬贯彻在事业的无限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贞之上。
4.孔子说过什么名言关于礼仪礼貌,或礼节
1、子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 5、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7、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4、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子曰:“不迁怒,不二过。” 1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9、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21、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6、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关于礼仪的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 萨迪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238653266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论语》:孔子侍奉国君之礼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篇“乡党篇”,本篇主要阐述孔子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生活作风。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孔子的授拜之礼 ”谈到了孔子托人问候外国亲友,行了再拜之礼。
古时士人相见的礼法,需要再拜,就是要拜两次。孔子送使者前行时拜一次,使者回礼,等使者走远了再拜一次。
而第二拜使者不需要回礼。因为第二拜不是拜使者,而是遥拜所问候的友人。
孔子托人到外乡去问候朋友,对所托之人一拜再拜,表明了他对所托之人的无限谢意,同时也是对要拜访的友人的尊敬。
后面又谈到了孔子接受他人的赠品,给他人行礼。
按照当时的礼节,接受他人食物类的物品,需要当面尝一下。
但孔子受赠的是药,就不方便品尝。孔子回礼后就说,因为没有吃过这种药,不懂其中药性,所以就不方便方面品尝了。
以上两点主要表达的是孔子日常与人交流的礼节。
继续下章,孔子的马棚着火了。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jiù):马棚。
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到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马厩着火了,孔子退朝回来问,这里可以说明是孔子自家的马棚。
但为什么要说孔子问伤人没有,却没问马的情况,可能现在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不问马先问人不是很正常吗。
但其实在孔子的时代,马真的是比普通人还重要,比家仆都重要。
在当时养马就代表着有财富有地位,孔子自己家可以养马,说明他当时的官职地位也不低。
在当时,如果一个贵族家的家臣不小心害得马死人,这是相当严重的事情。
而孔子家的马厩着火了,回到家马上先问有没有伤到人,而不问马。
只问人而不问马,并不是他不关心马,而是在他心里人比马更重要,表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思想。
所以,这章主要表明孔子是一位人道主义者,先注重人的安危。
继续下章,孔子与国君的相处礼仪。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腥:牛肉。
荐:供奉。这里指向祖先供奉。
先饭:在君行祭礼时先吃饭,是表示为君尝食的意思。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会摆正席位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他一定会煮熟了,先给祖先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他一定会养起来。
陪侍国君吃饭,当国君进行饭前祭祀的时候,他先取国君面前的饭菜为他尝食。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国君赐食物,当国君赐食物给孔子时,他一点会先把席位摆正后尝一尝,这是他对国君的尊敬。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腥是生肉,当时生猪肉是是很贵重的礼品了。当国君赐了猪肉后,孔子一定会先煮熟了进供祖先,让祖先知道国君给自家赐肉,让祖先也体会到君赐的光荣。
“君赐生,必畜之”,而国君赐的是活着的家畜,孔子就会先养起来。既然是国王赐的,肯定得先养起来繁殖,这可也是荣誉。
“侍食于君,君祭,先饭。”在陪着国君吃饭时,国君也要先行祭礼,跟现在西方吃饭前祭上帝是同样的道理,要感谢发明这些食物的神。
而祭礼完了以后呢,孔子就先要去帮国君品尝下饭菜。
按《周礼》记载,君主平时吃饭时,先由厨师尝食,而有臣子陪着国君吃饭时,就不用厨师尝食了,而改由臣子尝食。
所以,孔子陪同国君吃饭时,他会先为国君尝食。这是为了保护君主,因为有可能会有人下毒,古代的皇帝吃饭都是要别人先尝的。
这段主要表明孔子与国君相处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