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中队口号
时间:2022-04-22 02:3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芭莎艺术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常青藤中队口号
1. 中队会的口号
茁壮每一棵苗,艳丽每一朵花
在六(2)中队快乐成长 在耕耘中收获
愉快学习 共同发展
张扬我们个性 建设班级特色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快乐的童年
给每个我们一片遨翔的晴空
让我们的童年充实、快乐,拥有智慧
让每个孩子的童年成为人生记忆的珍珠
乐学,向上,人人争做“我能行”的好学生
读好书,学好习,写好字,做好人
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天天都快乐,日日有收获
个个爱集体,人人有发展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天都在进取
努力 进步 成功
拥有智慧 拥有快乐
2. 小学中队名称及口号
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飞跃梦想、超越刘翔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展现自我、争创新高
奥运精神、永驻我心
强身健体、立志成材
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挥动激情、放飞梦想
青春无悔、激情无限
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飞跃梦想、超越刘翔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展现自我、争创新高
奥运精神、永驻我心
强身健体、立志成材
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挥动激情、放飞梦想
青春无悔、激情无限
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全民健身 利国利民
健康第一 从我做起
【爱恋无极限 出租屋】为您解答,如果你满意请“五星采纳+五星好评”,谢谢
3. 61中队的口号
(一)班级奋斗目标:
l、茁壮每一棵苗,艳丽每一朵花
2、在快乐中成长 在耕耘中收获
3、愉快学习 共同发展
4、张扬学生个性 建设班级特色
5、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快乐的童年
6、给每个孩子一片遨翔的晴空
7、让我们的童年充实、快乐,拥有智慧
8、让每个孩子的童年成为人生记忆的珍珠
9、乐学,向上,人人争做“我能行”的好学生
l0、读好书,学好习,写好字,做好人
l1、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天天都快乐,日日有收获
l2、个个爱集体,人人有发展
l3、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天都在进取
l4、努力 进步 成功
l5、拥有智慧 拥有快乐
(二)班风
1、勤学向上、乐于进取
2、文明守纪、勤奋进取。
3、团结 守纪 求实 开
4、勤学 守纪 团结
5、静、净、敬、竞
6、勤学 守纪 创新
7、团结 快乐 和谐 奋进
8、蓬勃向上 个性生辉
9、我以班级为荣 班级以我为骄
(三)班级精神
l、我们努力
我们快乐
2、让爱驻我班。
3、只要人人有爱心,班级永远是春天。
4、诚实 踏实 求实
5、勤奋并快乐着 成长并幸福着
l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姜大方:助推青年艺术的新思路
关于青年艺术项目,最常被问到的往往是有什么不同?展览有什么新亮点?通过什么来生存?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作为常青藤计划的创始人姜大方一直很明确,青年艺术群展是主线但不是唯一,多元的展览和艺术活动,跨界合作与公益活动,让青年艺术作品与当代、日常、大众对话和互动才是应有的态度与方式。
顾问开讲人:姜大方
姜大方,天津常青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常青藤计划年展项目策展人。SIMON FRASER UNIVERSITY文学硕士。2011年从加拿大归国创业,创立了天津常青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4年发起了扶持关注青年艺术家发展的“常青藤计划”。除此以外,姜大方还一直推动将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跨界创意活动,个人亦担当艺术创意与监制等多个身份。
理想主义下的机缘巧合
“常青藤计划(IVY ART)”名字的产生说来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我最初只是喜欢“IVY”这个英文名字,听上去挺富有朝气的,跟我们的这支团队属性也比较相称,而并没有直接关联到我们所要做的艺术项目当中来。不过在与我们的项目艺术总监、策展人康剑飞教授进一步沟通讨论后,我们更明确了将这个艺术项目定位为一项以发现、推介、扶持青年艺术人才为宗旨的长期性专业艺术支持项目,就干脆直接命名为“常青藤计划”。这就是我们项目名称的最初由来。
“常青藤计划”项目发起人姜大方接受CCTV采访
至于发起这个项目的初心,有很大部分源自我个人的情感因素。我从小在美院的环境中长大,一直都爱画画。高中的时候,在父母的建议下我转学设计专业而无缘从事纯粹的艺术创作,因为那时候的艺术市场,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其实是非常不明朗的。不过对于艺术的热情其实是我一直放不下的一份情感,我一直在寻求以另外一种方式和我小时候的梦想能够产生一些联系。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好像电影《大话西游》里最后孙悟空借用夕阳武士的本体去完成他无法完成的心愿一样,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常青藤计划”,让更多的青年艺术家能够勇敢的坚持,不放弃自己的艺术理想。也许说起来有些天真和理想主义,但是这确实是我最初的动机。
NPO——绝非挂羊头卖狗肉
谈及差异性,我本人从“常青藤计划”成立初就尽量避免过分强调与其他同类青年艺术项目之间的差异性,因为“常青藤计划”不是一件商品、一个卖场,这只是一个以青年艺术家推广扶持为目的的NPO项目。在我看来,目前所有从事青年艺术推介的项目、机构以及文化品牌,都对青年艺术家拥有共同的热情与信心,我们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如果一定要总结我们的“差异化存在”,我觉得首先我们的项目本身是具有非盈利性质的;另外,项目的成长背景贴近学院,所以展览的定位更加注重学术品质和专业视角。两届年展通过青年艺术“全球化”与“在地化”两个概念来集中探讨青年艺术创作及生存状态,不仅是对青年艺术趋同化现象的客观呈现与分析,也是对青年艺术地域差异化创作的理性梳理和调研。也正是因为我们更加看重全国各个区域创作的特性,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我们可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不以北京这个当代艺术寡头阵地为中心发起的推介青年艺术家的平台,因为我们看到北京以外的、大量的青年艺术家反而更需要被发现和推广的机会,所以“祛中心化”“寻差异化”或许是“常青藤计划”的一种思考方式。
至于持久的生存之道,对于“常青藤计划”,它想要获得持久的运行发展,同样需要稳定的资金供给和学术支持。一个永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对于保持项目的健康尤为关键。我希望我们的项目“叫”什么,就“做”什么,做人要诚实,做事情也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长久之计。“常青藤计划”本身会始终保持项目的纯粹性,在发展当中我们通过投资,资源置换等方式不断寻求横向与纵向的合作,使项目呈现立体化的发展模式,在坚守初心基础上的跨界合作和涉及市场销售等环节的艺术活动,也是为我们项目提供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幕后支持。
不问出身,公平透明
经过2014年、2015年先后在北京中间美术馆、今日美术馆成功举办的两届大型青年艺术展览,青年艺术家年展已经成为我们常青藤计划年度核心展览项目。我们选择参展艺术家的渠道也在不断实现“多元化”创新,通过推介人推荐、艺术家网络报名自荐、策展团队推荐等方式,尽可能做到打破参与模式的门槛限制,给予所有青年艺术家“不问出身”,公平透明的参选机会。
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现场
展览现场嘉宾
根据这几年报名结果显示,每年主动参与我们的青年艺术家作品体量均超过我们的预期,面对不少的优秀作品,策展团队必须进行残酷的筛选评定。客观来讲,对艺术品的评判本身就无可量化的标准,但是评审团队仍然尽最大可能综合考量,最终选出的作品都是专业策展人和推介人的评审意见达成一致以后的选择,我们相信,专业的评审团队对好的作品会有默契的共识,经过他们严格把控的作品一定能够代表着当下青年艺术创作的鲜明特性。每个青年艺术项目都不可能对市场避而不谈,但是在参展艺术家的选择上,“常青藤计划”是坚持把作品的专业学术性放在首位的,也比较看重创作者整体的艺术观念和人文素养,思维活跃,主体意识较强,有成长空间的艺术家是我们比较青睐的。
给艺术家的建议:坚持自己
郭天意《莲说》,纸上素描,175×55cm,2014年
从我们自身来讲,常青藤计划启动时间并不长,重点是建立一套系统化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条立体化运作的艺术项目产业链。我们会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来推进,制定灵活性较强的艺术家合作方式,不会急于进入市场。同样,作为青年艺术家个体来说,迈出校门接触社会和市场,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成长期,即便是个别优秀有潜力的艺术家,仍然也需要厚积才能薄发,有一个前期蛰伏修炼的阶段,才能够在未来的某个关键点上,收获由量变到质变引发的结果。因此,我个人并不建议青年艺术家过于急切地进入市场或追着市场热点,还是要“坚持自己”。
蔡泽滨,布面丙烯,120×120cm,2014年
75后到80后90后这一代艺术家,有一个共同风貌,社交能力、情商、思维活跃度都紧随时代,甚至与前辈艺术家相比具备先天优势,加之他们不受条框束缚,创作的自由度也比较大。可以说,他们生活的时代拥有很多机会,获得所谓社会认可的成功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难事。但与此同时,身处资本市场漩涡的他们,也会面临很多前辈艺术家在成长期不曾遇到的诱惑与动机不明的导向。有一定数量的青年艺术家受市场左右而丧失了艺术个性和本体价值,没有独立思想和创作自由的他们酝酿的作品,在我看来更趋近于存在于生产行业中的标准化产品,它们不是艺术品,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爆款”商品,这种类型的艺术家是不会拥有太好的前景和发展的,也会在迅速火爆之后被遗忘。从我主观意识来讲,我希望青年艺术家能尽可能地做自己,画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心,不要盲从跟风,形成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风格,保持年轻创作者的本真和纯粹,少些对市场的迎合。青年贵在那份“真”,自我还在,艺术才能打动人心。对于不可回避的市场,也不用完全隔绝,积蓄力量的同时多观察,勤思考,每做出一个决定之前,先仔细考量各种因素,明确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也要勇于去尝试去争取,因为青年最大的优势在于有犯错误的权利,我希望能在今后的展览中,看到更多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套语言,我个人鼓励青年的创新思维,希望他们能具备革新的勇气和实现梦想的执着。
李菲《Gentlemen1》,素描纸本图片拼贴,30×21cm,2015年
2届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度展+8站校园行+1个“艺术理想国”
青年艺术年展之外,我们一直在计划实施能够配合年展,在全国各大知名艺术院校进行的主题巡展和校园宣讲、公共教育等系列活动。了解到自2011年以来,“芭莎艺术校园行”活动已经连续4届成功举办,在校园传播全球艺术大师与先锋的思想魅力的同时,致力于扶持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在这点上,双方团队的理念和初衷非常接近,因此合作了《芭莎艺术》2015年度第五季“芭莎艺术校园行”系列讲座活动。我们希望汇集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校园艺术公益活动,助力青年艺术的良性发展。
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艺术理想国”主题展是对青年艺术展览实施方式多样可能性的全新探索,我们希望创造更多的趣味性吸引青年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们参与其中自由发挥,并借此反思和重建艺术、当代艺术与大众,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艺术理想国”年展是我们与《芭莎艺术》合作校园行活动的收尾总结,也是全面开启多渠道推广模式的新开端。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只有放下姿态,深入艺术院校,帮助莘莘学子与与艺术家们建立情感上的彼此信任和友好情谊,才能够站在他们的视角帮助他们解决创作难题和生存困境。这种推广模式也恰恰践行了常青藤计划的口号“发现,成长,对话”。
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展览现场
接下来,常青藤计划2016的“不一样”
历经过往两年团队集体的努力,青年艺术家年展成为了我们项目运作的重要载体。2016年,既有对过往的传承,又不断尝试自我挖掘与要求。运作机制总有新亮点,合作方式总有新不同。我们在面向青年艺术家进行征集的同时,新增了青年策展人项目,变换视角,将关注视野拓展至涵盖青年创作者、青年策展人在内的更大范围青年艺术从业者群体。
张钊瀛 《奇珍博物馆NO.5》,布面油画,100x200cm,2014-2015年
2016,我们提出了年度口号“不一样”,即对青年艺术群体关注角度和推介方式的“不一样”,而不是关注对象和评选标准的“不一样”。我们鼓励青年艺术家及策展人的创新思维和勇敢求变,但不鼓励以市场为风向标的搏出位和盲从跟风。在项目机制上,我们每一年都在传承中有所变化:2014年推介人推荐制实现了对青年艺术生态的纵览。2015年推介与征集并行,以地域区划、以数据为线,呈现了青年艺术生态的横向发展;与《芭莎艺术》一起走进校园、举办青年艺术主题展则将发现触角深入了校园的轻青年群体。2016年,携中国青年艺术家来到阿尔卑斯山,以“Paint the present with the past”为题对话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受邀出席首届中国版画艺术节;积极参与青年艺术学术研讨会及论坛;以全新的展览项目架构和多元的艺术活动进行青年艺术的年度呈现,自媒体平台成为青年艺术的重要推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