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环境育人
时间:2022-04-22 09:0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校长派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名言环境育人
1.如何写和谐环境育人之我见
一、优化人文环境,营造和谐育人氛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以德化人,需要轰轰烈烈,更需要和风细雨,熏陶渐染。我校之所以被誉为“巴蜀名校”、“育人沃土”,关键就在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情调浓厚,多元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形成“处处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育人氛围。
1.美化校园环境,化育学生善美心灵。校园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优美整洁的环境,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学校根据校点环境条件和学生不同年段学生特点,从隐形育人的角度进行了规划,在彰显学校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校园时代特色。
一是美丽清爽的校园绿化,鸟语花香,彰显学校和谐之美,为学生敞开一片美丽的生活空间,被上级授予“绿化”先进单位。二是焕发人文的文化景观,多姿多彩,营造学校创造之美。
学校创始人张列五先生塑像、校史陈列专栏、校友介绍、名言名句、诗词,仿佛讲述着学校悠久的传统,厚重的人文扑面而来,无不涤荡着学生心灵;学校训则、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彰显学校高品质的追求,名师风采、光荣榜、评比栏,让学生倍感荣耀与时代的召唤。三、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造型浑厚,彰显新校园文化之美。
我校新修校园在数个方案中脱颖而出,具有鲜明的民国风格,体现了学校创始时期的建筑风格,传承悠久的办学历史,彰显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学校鲜明和谐的时代风韵。我们将借政府之力,整体打造新校园的特色文化,对校园绿化进行规划布局,注重环境绿化与校园建筑的协调,使学校蓬勃向上的风貌与环境怡情养性相互映衬,突出学校办学理念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人文环境与教学设施的高度和谐,学校硬件与育人功能的和谐,为学生创设一个思想发育、人格增长、学业提升的和谐愉悦、充满活力的优美校园,以丰富的德育资源,化育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彰显环境潜移默化育人的功能。
2.重释学校训则,培养公勇诚朴的品质。学校不仅将传承百年的校训悬挂在校园,牢记在心间,而且与时俱进,结合党的教育方针,通过重释校训活动,赋予校训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学生立德励志的精神动力。
3.是再塑心中偶像,找到自己学习效仿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处于思想发育期的学生,在多元价值共存的时代,需要有自己的偶像。
我们在德育序列活动中,将重塑偶像纳入其中。在班级建设活动中,要求悬挂名人画像,讲励志故事,诵读自己最景仰的名人名言,自创励志格言,办班级画廊、板报,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诗词歌赋,办好宣传橱窗,展现班级风采,寄语偶像,激励自我成才。
4.创造班级文化,营造健康优良的班风。打造班级文化,纯化学习风气。
学校优良风气涵养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滋养学生发展。为实现“双风”(班风和学风)纯化,引领学生健康发展,我校狠抓以下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有序发展。
一是班级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班训、班规,开展班旗、班徽和班歌设计创作活动,并利用校运会、读书活动、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展示评比。二是开展多元化优秀个人的自我申报、班级评比活动,如“学习之星”、”艺术之星“、“阅读之星”、“作文能手”、“劳动能手”、“孝顺之星”等等,形成竞争激励,天天向上的和谐班风。
5.营造和谐校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了实施以“做人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我校建构了班级教育、团队教育、学生会活动、校风教育、家校共育的机制,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开放式、无缝隙德育环境,通过耳濡目染,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创新育人机制,构建和谐德育格局我校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注重德育常态化开展,高扬德育主旋律,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从日常工作和学科课程中,发现育人因素,通过“抓反复,反复抓”不断渗透,形成“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德育常态,被社会誉为“育人沃土”。家长们说:“孩子进了列五,就像种子落进了沃土,我们一百个放心!”1.强化组织支撑。
我校的德育文化积淀,来自于若干届领导集体的智慧,做人教育是学校领导立下的教育标杆。学校历来由校长担纲德育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健全了“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管,德育处落实,家庭、社会参与的德育管理体制;形成了校长、主管校长、德育处、活动部、团委、学生会、年级组、班集体、团支部齐抓共管的德育组织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分工明确,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检查德育管理各中层部门的工作。
德育处和学生活动部主要协助决策,整合德育资源,联系家委会,组织共青团、年级组开展活动。教务处着力抓学科渗透。
办公室、教科室、后勤处负责经费科研保障。校团委组织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年级组主要协助德育处和学生活动部处抓好对。
2.关于学习环境的名言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3.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4.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5.危机提高警觉, 困境刺激思维. 逆境帮助生存, 敌人帮助成长.----泮广里6.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7.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太子少傅箴》。
3.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八百字作文
孟子认为好人坏人之分,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影响。他说,山上是树木本来是茂美的。但因为它接近都市,人们对它砍伐不休,牛羊践踏不已,于是长得不成样子,能说这些树木原来是不美的吗?人也是这样,本来有善良的品性,但不断被摧残,得不到发扬,最后变得同禽兽差不多,能说人的本性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因此,我认为人是会受到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的环境对人有利,那么这个人就会健康成长,但如果周围的环境对人只有害无利,那么这个人的本性将会慢慢变坏。
正如孟母三迁中小孟子一样,当小孟子的家在墓地附近时,小孟子学会了造坟的游戏;当小孟子的家在市场旁时,小孟子学会了商人叫卖;但当小孟子的家搬到学校旁时,小孟子学会了礼仪,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思想家。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认为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应该重视环境育人。
4.有什么关于“环境造就人才”的热点新闻和名言
社会在进步,祖国在强大,人才的竞争也在加剧。新时期的家长面对教育是更多的困惑,怎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首先国家这个大环境要担负起教育导向的重要责任。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教育,明治维新时代的大和民族和二战后日本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可喜的是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问题,国家和中央已放到了高度重视的地位,肯定了教育产业化带来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扼杀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抬头。只有全民族都认为教育是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根本,我们家长才能树立培养子女的信心,看到教育的希望。
第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汲取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驿站,综合的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给我们学校和老师带来更多的思考,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应加强自身的学习,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新时期的教育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带来更高的要求。
第三,家庭环境是子女的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父母是他们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我们父母对子女的未来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高分低能儿,还是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相结合的综合人才呢?当然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虽然社会已进入了高度物质化,拜金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但我们父母自己本身要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不能把少数的社会丑恶现象带入我们家庭,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沾上污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幼小的心灵是洁白无瑕的,也是具有塑性的,任何一点阴影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的问题了,你想让子女做到的,你必须自己也要能做到。你能想象得出父母在一旁打牌、玩游戏、高声喧哗,一边高声训斥叫孩子认真做作业,这可能吗?能让他们安心学习吗?虽然我们不提倡陪读,但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还是很有必要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自强必须先自立,培养独立的学习习惯,独立的生活习惯,会给孩子将来具有更大的竞争力。我们要杜绝那种陪吃、陪读、陪行的“新三陪”现象,过分的溺爱会葬送孩子的个性,如果孩子在父母身边永远有依靠,那么他们有朝一日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时候,将无所适从,将被这个社会无情地淘汰。我们应让更多的空间给孩子成长机会,从独立睡觉,独立起床,独立上学,独立放学,独立作业等等小事开始,他们自己每一次迈出去的一小步,都是向成功走近了一大步。
另外良好的习惯是人生成功的一半。别人闯红灯是不对的,别人乱扔瓜皮果壳是不对的,但我们虽没能力去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从我做起呀,可以改变自己呀,用自己的双手捡起它们,自己永不闯红灯,也许因为我们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会给他们的一生会带来平安和幸福,他单独一个人过马路时你再也用不着更多的担心了,因为你知道他有一个好的习惯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栋梁,我们父母的希望,抓好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国家的重视,学校的培养,父母引导,缺一不可。诚信和谐、公平竞争的社会大环境,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学校环境,以及和睦健康的家庭环境都是孩子良好成长的必要环境,让我们一起来共同营造一个人类进步的大环境!
707次浏览 0篇评论相关文章:
王正: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怎么做?| 新时代教育书摘
全文长 3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人物简介
王正 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初级中学校长。十余年来,深入学习乡土教育理论,重现乡土教育古迹,研究乡土教育实物,设计乡土教育场馆,实现了乡土文化在中小学校的理论建构和系统传承,做到了古为今用、传承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乡土教育”的办学思想。
2016年以来,先后承办山东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现场会,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荣获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典型案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优秀德育实施方案”等奖项,相关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中国社科网等发表转载。
2018 年,荣获肥城市首届“十佳校长”称号、泰安市首届“中小学校办学风采大赛”金奖,第三批“齐鲁名校长”市级推荐人员、首批“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成员。2020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评为“泰山名校长”。
校园文化,是一个含义较为宽广的词汇。校园文化不是学校内外各种标语、口号、展板的狭义堆砌,而是一所学校建筑特征、校园景观、精神文化、管理举措、办学成果的有机融合。
校园文化是不断传承、持续发展的教育文化体系,是学校与师生在各级教育部门引领下,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逐渐形成的自我认同、全员参与、分层构建、提升凝练的学校文化综合体。地方中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只有立足乡土实际,将地域特色融入学校建设、校园规划、教育活动之中,才能获得和谐实用的教育成效。
1
校园文化的设计把控
当前,学校一般不参与新建校园的前期设计,造成了新建学校规划设计与入驻师生需求之间的偏差。例如有些新建学校还没进驻,有关部门就全面代劳,将校园文化设置到位。有些中小学校的“三风一训”等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也交由相关校园文化机构进行打造设计。不可否认,专业文化公司的设计思维要优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但“隔行如隔山”,如果相关公司对学校具体的师生现状、教育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往往会导致校园文化设计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况。
鉴别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设计方案有无特色,可以将设计方案中的校名隐藏,然后通读该方案,看是否符合本校师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否体现本校的地名校名因素,是否展现本地的教育人文故事,是否彰显本地的先贤名人精神,是否符合本校的学段特性,是否体现本校的“三风一训”,是否起到激励师生目的,是否能够舒缓师生身心等。如果该方案里没有彰显地域特色和乡土特征,看不出是哪里的学校,什么学段的学校,体现不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和治校理念,无法让本校师生发自内心地认可与接受,就不能说是一份优秀的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2
校园文化的数量把控
“少即是多”。校园文化设计和构建,要遵循“大道至简,适当留白”的原则,避免品种、样式、数量太多。在什么位置、配置什么内容的图文,一定要反复思考,精心设计,做到少而精。同时,要做到雅俗共赏,比如校园卫生间标识,只有男女剪影是不够的,要添加标准汉字及拼音,以提高标识的辨别快捷度。
“多不如无”。前些年,苏霍姆林斯基的“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的观点,被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奉为“环境育人”的经典名言,在校园文化设计中风靡一时。各类规章制度、名人名言、标语口号,以不同材质、颜色、各式造型组合出现在学校建筑园林、走廊楼道、教室和功能室内外,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苏联时期,尚处于二十世纪中叶的图文教育时代,多媒体教育手段和电子产品还未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前,处于知识爆炸、网络普及的时代,依靠各种多媒体设备,随时都能搜索知识,接受教育。如果还是采取以往那种到处悬挂标语口号、镶嵌图文展板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师生视觉疲劳,甚至在图文混杂的环境中感到心气浮躁,不能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激励向上作用。
3
校园文化的要素把控
(一)建筑设计
当前,校园建筑最常见的问题是样式繁多、配色无序、主题杂乱,没有体现学校应有的教育功用、师生需求、乡土特征。很多新建学校由政府部门或开发商主持建设,盲目引进异地风格,却受限于材料、工艺与资金,最终建成的效果,与原型风格差距较大。而且,同一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之间缺乏过渡与统一,整体氛围杂乱无序。
地方学校的建筑外观设计,要借鉴学校所处地域的传统建筑风格,做到既体现乡土特征,又融入教育功用。同一学校不同时期建设的功能用房,要逐渐在样式和配色上协调一致,实现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校园规划
除学校建筑、运动场、停车场等功能分区之外,也要规划校园的硬化亮化、绿化及与其相关联的地下强弱电、供排水、消防管道的分布铺设,同时还包括地面上的进出道路、照明监控等要素的合理设置。所以,在每一个显性校园文化因素的背后,都包含很多的隐性思考和综合设置。
中小学校要根据所处环境和位置,考虑采光、安全等因素,进行乔木、灌木、花草的聚类分区,实现三五成群、高低错落的自然效果。各种道路根据师生出行方便、距离远近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结合车辆承载、防滑防水、消防通道等要求,选择沥青、水泥、石板、地砖等不同材料铺装。
“咫尺山林,多方胜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最高境界,也适用于校园山水小品营造,要把地方山水小品的经典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建设材料取自当地,施工模仿天然,避免“假山、假水”等人造景观的过度出现。
(三)核心展示
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要体现在“三风一训”上,并将其分解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三风一训”要展示在校园内外的最醒目处,便于师生和外来人员认知熟悉。使用校园文化手册、毕业纪念册、学校档案、师生用品、奖品奖章等不同载体,进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的不同展示。
有些学校把理念口号安装在楼顶或者楼体侧面,在楼顶安装大型金属字,需要打穿楼体安装底座。金属字和底座经过长期风吹晃动,容易破坏楼体防水层,导致顶层漏水。此外,出于安全考虑,要尽量减少在建筑物顶部或侧面安装此类金属字,既避免掉落引发安全事故,也不会影响建筑物本身的美观。可以设计安装在不同材质的落地背景墙或天然巨石上,同样不失美感和功用。
(四)分类统一
学校办公室、功能室、教学场馆,走廊楼道等,都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
体,也是办学特色的外在展示。校园区域文化的设计风格,要服从于学校整体规划,在突出各自功能和学科特色的同时,实现色调样式的协调统一,全面融合乡土人文因素,展现地域文化教育成果。
在教室内外,一般悬挂守则规范、课程安排、班级合影、班级口号等内容。在功能教室附近,可以悬挂学科介绍、学科名人、教育成果等内容,室内一般悬挂管理人员标牌、管理使用制度等。不同的办公室则悬挂对应的规范要求、规章制度。
(五)载体应用
乡土学校的内外展板的选用,要与建筑物和校园风格一致,框架多采用木质等天然材质或者低色度喷塑金属,减少使用不锈钢等过于光亮的现代金属。展板背景设计可以使用纯色渐变,做到简洁素雅,展板内容设计切忌图文混杂,如果画中有字,字中有画,会令人难分主题。各种图片要尽量做到按比例展示,减少图片外观的异形化处理,尽量使用可更换式边框安装。同一学校、同一主题要设计统一的色调、背景和字体,实现背景颜色、栏目名称和字体字号一致,便于快速更换版面和更新内容。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迎接各种检查,校园内外到处是展板展架、标语口号,影响了校园的整体美感。要合理设计展架的形状和大小,并进行内容和版面的有机整合,减少校园版面数量;或者根据时段要求,将不同内容进行定期更换,提高展架的利用效率。展板展架要根据师生方便和工作实际,进行安装位置的合理规划。如各种公示栏要放置在学校门口,奖惩栏和通知栏要置于师生活动区域,健康教育栏目要靠近餐厅和运动场。
(六)图文资料
乡土特色学校的文化手册,配图配色要素雅大气,将观者视角集中在文字和图片之中。学校文化手册版式一旦确定,就可以固定流传下来,后续按照需要更换标题即可。版面设计要依照学校主色配色,做到简洁大方,颜色柔和,避免图文混编,颜色繁杂。
学校不同学科和不同科室的档案封面,可以使用固定的校徽校名等栏目版式,中间搭配相关的活动图片剪影,便于分辨和展示。不同学科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便于查找。各种师生用品可以选择不同校园文化要素作为封面设计,比如学习笔记用乡贤画像及其名言警句,奖励用品用乡土山水景观,等等。
(七)学段区别
幼儿园、小学的校园文化主题,应偏向具象化、动漫风,避免高深和难懂的文化主题,做到图文并茂,适应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中学阶段,校园文化深度要相应提升,趋于抽象化、青春风,做到实用简练,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地方中小学校的校园文化设计,要落实各级教育制度和管理规范,以解决问题需求、实现教育激励、舒缓师生身心为目的。全体师生要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经过长期学习、观察、思考、试验、实施,形成具有乡土特色和本校风格的校园文化体系,并具有高度原创性和识别度,成为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历程、办学成果的综合缩影。
本文内容来自 王正 著作
《新时代乡土教育的传承与构建》
该书构建了乡土文化在地方中小学校传承应用的系统框架,针对当前乡土教育实践中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对乡土学校规划设计、乡土学校文化营造、乡土教育资源建设、乡土教育场馆设计、乡土教育活动开展等有独到见解,对新时代乡土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宏观构建和微观实施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