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杜甫故事(求杜甫的事迹~名句)
时间:2022-04-22 10:2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义门村的故事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名人名言杜甫故事(求杜甫的事迹~名句)
1.求杜甫的事迹~名句
《公元759年杜甫在秦州》(全本上)作者:雪潇2号杜甫在秦州之一:越过关山杜甫在秦州之二:《秦州杂诗》第一首杜甫在秦州之三:汗血马杜甫在秦州之四:南郭寺杜甫在秦州之五:采晒草药杜甫在秦州之六:风疾杜甫在秦州之七:梦李白杜甫在秦州之八:朋友阮昉杜甫在秦州之一:越过关山公元759年七月,立秋后的某一天,偏僻的关山陇水蹙容满面地迎接了杜甫这位中华民族千古诗圣的到来。
杜甫于公元712出生于河南巩县。五岁丧母。
七岁即能作诗诗而且出口不凡:“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19岁游晋,20岁游吴越。
24岁举进士不第。25岁游齐赵。
4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 46岁“麻鞋见天子,涕泪授拾遗”。
次年六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再次年七月立秋后,作《立秋后题》一首并即弃官举家向秦州而来。
杜甫在秦州生活了将近100天。关于杜甫西向客秦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计有寻亲访友说、取道入蜀说、求食问衣说、失意归隐说、远游淹留说等数种。
其中最代表性的,是因关内饥乱而西向投奔亲友的“万里饥驱”说。持此说者一般以下文为据:《唐书》载:“关辅饥,(杜甫)辄弃官去”。
德国人莫芝宜佳也认为:“杜甫离开北方,携家人到了南方,不断地寻找着经济上的救助人。”(《〈管锥编〉与杜甫新解》P165,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
其实杜甫《秦州杂诗》第一首第二句“因人作远游”的“游”字,表明杜甫的秦州之“游”,至少应该有三种目的:游学、游历、行吟性质的流浪。杜甫一家离开华州之后,逶迤向西,一路上少不了沐风栉雨,餐风露宿。
从“迟回度陇怯”和“昨忆逾陇坂”等诗句看,他们是越过现的在陕西省陇县和甘肃省张家川交界处的陇山(今称关山)来到秦州的。而在当时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翻越关山,就如同西出阳关一样,是充满着悲伤与无奈但也不乏冒险意味的一种行程。
初秋的关陇驿道,蜿蜒曲折,荒无人迹,时而断木横路, 时而乱石当道,时而又浊流隔阻。路两边,老树残枝,荒草萋萋,受惊而起的怪鸟不时扑楞楞地窜入阴云四布的天空。
一辆马车在泥泞中艰难地行进着,咯吱咯吱的声音拖泥带水,像是历史在不安地呻吟。一路上,杜甫他们不时会遇到其他扶老携幼的难民,也时常会有唐军的小分队疾驰而过。
那些嗒嗒嗒嗒嗒飞驰而来的骑兵们一脸紧张,满面风尘,只顾躬身催马,对避立一旁的老百姓好像视而不见。很快,他们就嗒嗒嗒嗒地疾然远去了,留给杜甫他们的,是一团迷茫的烟尘。
烟尘里,马车旁,杜甫骑着一匹老马,头戴斗笠,身着葛衣,肩背行囊而面容疲惫。这匹马可能就是李嗣业赠送给诗人的“追风骡”。
要不,就是他刚到华州任上时,曾“拾遗”地捡到的一匹军弃病马。此马经他拉回家里精心护治,估计此时已是复得健康,这会也应该与杜甫一家负箧同行。
杜甫一边在马上摇摇地摇着,一边贪婪地四顾着陇上初秋的景色。他的眼睛中分明流露出对大西北奇山异水的无限热爱,也流露出纷乱岁月里一个诗人对国家时事隐隐的忧伤——自华州至秦州,千里之遥,“朱门酒肉臭”的情景即使没有重现,但“路有冻死骨”的情景很可能会与他再次遭遇。
马车里坐着的是杜甫的妻子杨婉和几个孩子。杨婉是杜甫的父亲杜闲的好友弘农人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比杜甫小12岁。
她从小喜欢读书,且写得一手好字。相貌美丽而言行端庄,性情温和而体贴。
他们于公元740年杜甫30岁时喜结良缘。多年来,她为杜甫生儿育女同时也担惊受怕,是杜甫同甘共苦的贤内助也是杜甫解语会心的知音。
现在,她就和杜甫一同奔走在前途未卜的流浪之路上,目光忧虑却也坚定。她的怀里,抱着女儿杜蓉。
杜甫《北征》诗云:“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但是来秦州的时候,好像只有一个女儿了。靠在她身边的是儿子宗文和宗武。
依学者冯至的说法,当时宗文应该九周岁,宗武应该整6岁。一千多年以后,甘肃天水城南著名的南郭寺内,僻静的杜甫祠里,面容丰润的杜甫泥像下,那两个手捧书卷的“书僮”,其实正是杜甫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宗文,小名熊儿,一个是宗武,小名骥子。
杜甫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骥子。有《遣兴》一诗中句为证: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杜甫的小弟杜占,正在为他们扬鞭催马。
杜甫兄弟五人,杜甫居长,四个弟弟分别名为颍、观、丰、占。此时,只有小弟杜占和杜甫在一起,其余三人散落在河南、山东。
杜占年龄当时大约是十八九岁,正当健壮小伙,所以秦陇道上,他少不了要执鞭赶车。和杜占一起于关陇道上探路压尘的,还有杜甫的家仆杜安。
杜安10岁时父母双亡,杜甫的母亲崔氏见他可怜,就把他带到家中做了仆人。杜安虽没有读过书,却生性机灵,与杜甫名为主仆实为朋友。
他一生跟随杜甫直到杜甫去世于自潭州赴岳州的船上。而这会儿,杜安一定正在和谁说笑着。
他们的行程虽然是艰苦的,但也一定是快乐的。对于杜甫来说,这次对关山的翻越,是不是会超越地理翻越的意义而意味着一种人生意义上的翻越呢?杜甫在秦州之二:《秦州杂诗》第一首当杜甫一行终于进入秦州地界时,手摸着“秦州”的界碑,眼望着秦州的。
2.杜甫的名人名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3.杜甫的名言名句
杜甫的名言名句: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3. 转益多师是我师。
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7.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8.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1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杜甫的名人名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5.杜甫的名句7个
名句: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杜甫诗名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名人对杜甫的评价名言
1.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中古之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继而又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鲁迅晚年在政治上己与胡适分道扬镳,惟此评论杜甫之寥寥数语,仍然与胡适笙磐同音。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 宋司马温公《续诗话》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
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3.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孟嘉帽落,前世以为胜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中度世尔。
4.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余顷年游蒋山,夜上宝公塔,时天已昏黑,而月犹未出,前临大江,下视佛屋峥嵘,时闻风铃铿然有声,忽记少陵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铛。”恍然如己语也。
又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又暑中濒溪与客纳凉,时夕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曰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
此诗平日诵之,不见其工;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妙。作诗正要写所见耳,不必过为奇险也。
凡诗人作语,要令事在语中而人不知。余读太史公天官书“天一枪培(注:改为木字旁)矛盾动摇角大兵起〔注:不知在哪断句,存疑〕”,杜少陵诗云:“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盖暗用迁语,而语中乃有用兵之意,诗至于此,可以为工也。 5. 宋强幼安《唐子西文录》 古之作者,初无意于造语,所谓因事以陈词。
如杜子美北征一篇,直纪行役尔,忽云“或红如丹砂,或黑如沾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此类是也。
文章只如人作家书乃是。 6. 宋许顗《彦周诗话》 老杜不可议论,亦不必称赞,苟有所得,亦不可不记也。
如唐太宗,相者如是之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而老杜诗云:“真气惊户牖”,可谓简而尽。
又经昭陵诗曰:“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直辞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老杜衡州诗云:“悠悠委薄俗,郁郁回刚肠。”
此语甚悲。昔蒯通读乐毅传而涕泣,后人亦当味此而泣者也。
齐梁间乐府词云:“护昔加穷裤,防闲托守宫。今日牛羊上邱陇,当时近前面发红。”
老杜作丽人行云:“赐名大国虢与秦。”其卒曰:“慎勿近前丞相嗔。”
虢国秦国何预国忠事,而近前即嗔耶?东坡言老杜似司马迁,盖深知之。 7. 清《全唐诗》 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
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
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
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8. 陈志岁《江南靖士诗稿·谒杜甫陵园》 敬身推伪宦,伤世写真辞。
冯宝哲 回眸历史(七) 杜甫奉先留金句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同时代的李白一道把国粹唐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被后人尊为诗仙、诗圣。杜甫的诗作被人们称为“史诗”。有“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之誉。其作品中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可以说俯拾皆是,其中最著名的经典金句当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力透纸背的十字箴言,形象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每每提及这个金句,人们便会自然地想到奉先这个地方,因为它出自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写作地点应在今陕西省蒲城县。读者欲知其详,笔者愿与大家共同追寻 历史的遗痕。
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远祖杜预是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封为当阳县侯,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其后辈迁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曾任洛阳丞,武则天时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父亲杜闲,曾先后任郾城尉、奉天令、兖州司马、朝议大夫。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古历正月初一生于巩县。母亲崔氏,是著名学者崔融的大女,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为清河东武城人,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是很不错的,他自小好学,七岁即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少年时代曾先后跋涉鲁、晋,漫游吴、越,遨赏齐、赵。其间曾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赴洛阳应举不第。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
天宝五年(746),杜甫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来到长安,谋求发展。本来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与愿违,怀才不遇,仕途不佳,屡受挫折。先是应试泡汤,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但均不得志。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其处境非常窘迫,过着“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常靠友人接济。后来老友苏源明入京为国子司业后,才给他经济上以支援,回洛阳搬来了家属定居于长安杜下,其地在城内南城墙下曲江西北,慈恩寺以南,启夏门内东北(约在今西安曲江旅游度假新区内)。据《唐书·韦见素传》记载:“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房污潦。”杜甫的居屋,也在风雨中倒塌。住食无着,难以为继。当时的奉先(即今蒲城,因唐睿宗葬于其地而改名)杨县令,是杜甫岳父司农少卿杨怡的同族。于是,杜甫携家眷来到奉先,寻求帮助。杨县令让其住到县西南的一个村子,即现在的杜家村。于是奉先便有了其一家暂时避风遮雨的寓所,历史文化名人杜甫便成了古蒲城的寓客。
左拾遗杜甫寓里
家眷暂居奉先后,杜甫的个人活动仍在长安,由于长安与奉先相距仅有二百四十华里,其曾几次探家,缺乏详细记载,的确难以定论。但按现有资料来看,起码有四次是可以肯定的。
左拾遗杜甫寓里残碑
杜甫第一次到奉先是天宝十三年(754年),他携眷来蒲寻求杨县令进行安置。在这期间,结识了县尉(尊称少府,管军事)画家刘单。刘单父子三人合画一幅山水画,杜甫看后,写了《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幛歌》大加赞赏。将家属安置好后,杜甫即返回长安,继续写诗上呈求官。
杜甫第二次到奉先是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夏秋之季,由于其舅父崔顼,是奉先县北邻的白水县县尉,暂摄县令。于是,杜甫归家后,稍作停留便先去白水县看望他的舅父,写有《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一诗。回到奉先后,住了一段时间,崔顼来到奉先,和杜甫一起会见杨县令。亲戚见面,倍感温馨,寒暄之后,杨县令设宴招待。三人饮酒把盏,谈诗论文。席间杜甫即兴吟有“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之句的《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在这期间,杜甫还参观了唐睿宗的墓地桥陵,写下了《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一诗。既歌颂了桥陵的宏伟,又赞扬了诸官的称职。当年十月回到长安,其几年前被命待诏集贤院而被搁置起来的境遇有了下文,被委任为河西尉。他觉得这个官职整天索租逼赋,迎奉长官,十分无聊,不愿意干。后又靠岑参等朋友,从中周旋,又改任他为右卫率兵曹参军,这是个专管兵甲器杖及门禁锁钥的小官,与河西尉比较,俸禄虽微,却也逍遥。此时杜甫年已四十四岁,来长安已过十年,为生计所迫,所以就接受了这个所学无用之职。
秦腔《杜甫》剧照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杜甫又第三次回到奉先。大约十一月左右,天气非常寒冷,杜甫半夜从长安出发,手冻得僵硬,连衣带都结不住,凌晨过骊山看到温泉赐浴,汤池氤氲,君臣欢娱,乐动云霄,想到唐王朝统治集团纸醉金迷、荒淫腐朽,他们花天酒地,消耗的都要是百姓的血汗。多少金银财宝都落入了皇亲贵戚的手中,此情此景让杜甫激愤难已思绪万千。到达奉先后刚进家门就听到哭声嚎啕,原来他的小儿子已经冻饿夭亡了。杜甫无限悲伤,无限感慨,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于是一篇划时代的杰作便在奉先这间小屋中焯然问世。这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也是作者用血泪凝成的巅峰之作。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个对吃人社会的悲愤控诉,就是作者在爱子因饥寒而毙变为饿殍冤魂后的撕心呐喊,它以震聋发聩之金句而铭刻在每个读者的心中。杜甫既承受着巨大的哀痛,又要安抚家属的情绪,于是便暂留奉先,直到次年二月才回到长安。此时安禄山已于上年冬在范阳发动兵变,并已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叛军已逼近潼关,长安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秦腔《杜甫》剧照
杜甫在长安没敢久停,便于天宝十五年(756年)四月第四次赴奉先,这次主要是携家到白水投靠其舅崔顼,写有《白水明府舅宅喜雨》五律一首,由于潼关失守,他携家逃难经彭衙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去了。
杜甫的家眷在奉先从天宝十三年秋末到十五年初夏共住了不到两年时间,但却留下了多首辉耀千古的壮丽诗篇,为后世提供了价值连城的精神财富。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此事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乾元二年(759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流落蜀中,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准备北归,但是终因时局不顺,未能如愿。因为当年二月商州兵马使刘洽杀死防御使殷仲卿叛变。商於地区陷入战乱,交通阻隔,只能等着。结果到了八月,吐蕃又进攻凤翔,长安又受到兵乱威胁,归不得也。只好继续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但是当地也发生了战乱和洪水等灾害,他在陆地上几乎找不到安身的处所,此后的余生时光,大约有一年半的岁月,他的船就只能在湘江上漂浮着。水上潮湿,杜甫终于病卧舟中,大历五年(SPAN>长沙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是他的绝笔之作。“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奉先可以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小站。他曾经说这里是“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 ,对此地抱有很深的情感。以至到晚年飘泊到成都时在广德二年(764年)看到韦讽录事家中一幅画想到奉先、想到玄宗,便发出了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的感慨。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落到夔州看到李十二娘舞剑还写出了“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句表示对奉先的怀念。
蒲城人民也念念不忘杜甫在奉先的这段历史,并以此为荣。为纪念这位先贤,邑人清时爱国名相王鼎曾在县西门外(原面粉厂西侧的地方)亲立石碑一方,上刻手书:“左拾遗杜甫寓里”下署“王鼎敬立”。该石残碑现存蒲城县博物馆石刻西廊。蒲城县杜甫纪念馆筹建处已于2019年3月28日正式挂牌,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
(图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冯宝哲先生近照
冯宝哲先生简介:1938年生,陕西省蒲城县龙池镇人。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
图文来源:作者提供
原文作者:冯宝哲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勵志名言英語(英语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 下一篇:关于实践的名言英文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