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名言(王永志的人物评价)

时间:2022-04-22 15:4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团结报党派e家 | 评论: 次 | 点击:

王永志名言(王永志的人物评价)

1.王永志的人物评价

1999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作为这项工程的技术负责人,他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开拓和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治学严谨,学风正派。他是中国五所大学的兼职(或顾问)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审议组成员。曾任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宇航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王永志是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4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共产党网评)

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特别是载人航天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侯建国评

2005年3月3日,总装备部隆重召开了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称号命名大会。会上,总装备部迟万春政委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命令中称:几十年来他长期致力于我国战略导弹、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试验工作,取得卓著成就。他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导弹、火箭技术跨越式发展的设计思想。为表彰王永志同志为我国战略导弹、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展,特别是为载人航天工程跨越式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央军委决定授予王永志同志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王永志同志是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开拓者,是国防科研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全军和武警部队要向王永志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无限忠诚,将聪明才智奉献给我国科学事业的高尚品德;学习他紧跟科技前沿,刻苦钻研,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勤奋敬业,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加速、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新华网评)

2.王永志简介

王永志,1932年11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航天技术专家。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参加了多种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先后担任一种火箭的副总设计师、三种火箭的总设计师以及火箭系列总设计师。

他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第5任院长,(1986~1991),是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研制总指挥。1986年担任"863计划"航天高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1992年起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组组长。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l项、一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及多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并被记一、二等功各1次。

3.谁能解释“郭永利”这个名字,越逗越好

文化印象96 分。

(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五格数理74 分。(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永:永字本义是指水常流不断,《诗经·周南·汉广》云:“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疏》曰:“永,长。”。

后来也引申为长久、永久、长远。永字是人名常用字,因为它不仅能表现个人的健康长寿、家运永远,又能表现国家的昌盛、社会的安定。

(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357,170次) 《说文解字》释云:长也。象水坙理之长。

《诗》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属皆从永。

利:意为好处、顺利、吉利、锋利。(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784,610次) 《说文解字》释云:銛也。

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总评: 永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利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永搭配。字义永表示长、久远、永久;利表示敏捷、利落、利爽,意义优美。

音律郭、永、利的读音是guō、yǒng、lì,声调为阴平、上声、去声,音律优美,朗朗上口。字型郭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永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5画;利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7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5-5-7,五格俱佳。意蕴成语永志不忘 益国利民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文化印象:成语释名、趣味解释、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语释名: 永志不忘 益国利民 慎身修永 大吉大利(解释)永无止境 百世之利 永不磨灭 利喙赡辞(解释)趣味解释: 永远的胜利者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永远是胜利者让生命之剑永远锋利名言名句: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 -歌德永住永住永住。

-马钰《西江月 三十四首 自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白居易《琵琶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名言名句名人用字: 王永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王永志是我国航天技术专家,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郭永怀: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校军衔。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 传统解析:五行八字、属相、五格数理 五行、属相分析:温馨提示:由于您没有指定详细的出生日期和时间,故此信息无法获取。

因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详细的生日信息才能进行推算!五行属相>>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数理解析:结构解析外格 8(阴金) 1郭 15永 5利 7天格 16(阴土)人格 20(阴水)地格 12(阴木)总格 27 (阳金)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前的活动力。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外格又称变格,影响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数理不用重点去看。

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后的命运。 天格16解析贵人相助兴家兴业的大吉数。

地格12解析意志薄弱,难酬志向,百忍尚可得和平。 人格20解析实而不华,深藏不露数。

外格8解析意志刚健的勤勉发展数。 总格27解析足智多谋,先苦后甜数。

三才解析(天人地)成功运气虽不佳,但若奋发向上、任劳任怨,则会有较大成功。 基础运解析(人地)境遇虽安定,亦要防灾病。

成功运解析(人天)容易遭受劳苦,但终究苦尽甘来,可能得到成功。 人际关系(人外)温和中良,有完成大事业的气魄,慎勿走入歧途,以免耽误一生的大好时机。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4.王永志的介绍

王永志(1932.11.17-),辽宁省人,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1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199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工作。1王永志1961年回国以来一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先后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曾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第二代液体战略火箭总设计师、固体战略火箭和地地战术火箭总设计师和研制总指挥,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型号总指挥,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火箭系列总设计师,1992年11月至今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王永志名言

钱学森几首来自母校师友的获赠诗

  钱学森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者,是新中国第一代战略科学家中的领军人物。钱学森逝世后,新华社发表的长达6000字的《钱学森同志生平》,其中用了11个“第一”,概括了他对于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钱学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评价,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得到国际科技界和同行的充分肯定,生前身后获奖众多,赞誉无数。其中,也包括各种题材称颂钱学森的诗歌。

  在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纪念日(12月11日)到来之际,为缅怀钱学森同志,本文介绍一组来自钱学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的几首赠诗。赠诗诗体多为律诗或绝句,赠诗人有校长、有同学、有同行,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2003年,共40多年。

  文中介绍的三组诗词,都属于赠贺诗,传递的是师友情感,展现的是家国情怀。

钱学森几首来自母校师友的获赠诗

  真生无限好

  美景已初成

  1929年,钱学森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后,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0年钱学森因伤寒休学一年,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他每个学期的平均分数都达到90多分,从此他每学期都获得了免交学费的奖励。1934年6月底毕业前,钱学森与张光斗等8名学生入选国内重要的学术组织斐陶斐学会,这是学校很大的荣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特在家中设宴向他们表示庆祝。

  黎照寰任校长期间,不仅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还特别注重科学研究。他主持制定颁布的《交通大学学则》开宗明义将“研究高深学术”作为交大办学宗旨之一。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秀,经常获得免缴学费的奖励,而且科学研究能力非常突出,撰写的学术和科普文章屡在刊物上发表,如《美国大飞船失事及美国建筑飞船的原因》《航空用蒸汽发动机》《最近飞机炮之发展》《飞行的印刷所》等,其中还有被誉为影响了他今后科学生涯走向的两篇重要文章:《火箭》和《飞船与飞机之比较及气船将来发展之途径》。

  对钱学森的科研活动及成果,学校和校长给予高度肯定。毕业前夕,黎照寰颁发给钱学森的《国立交通大学奖状》这样写道:“兹有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学生钱学森,于本学年内潜心研攻、学有专长,本校长深为嘉许,特给此证以示奖励。”奖状格式按照统一模板印刷好,其中各院、级、姓名及获奖奖项或特定用语留有空隙,需要用毛笔填写。从该奖状可知:奖状中的“潜心研攻、学有专长”八个字,颇能反映钱学森几年来在交大的表现以及留给校长的深刻印象。可以说,黎照寰的评语,极为准确贴切,一语中的,不可多得。

  黎照寰不仅对在校的钱学森褒奖有加,而且钱学森离校以后也一直关心他的成长与发展。当1957年初春得知,钱学森著作《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1956年度)一等奖时,黎照寰特致函祝贺。信中说,“您荣获了我们新中国的第一次科学一等奖金。让我代表一些老学者、一些老朋友和上海市人民一道向您致以热诚的祝贺。我们更祝您健康永恒前途胜利无量。”老校长的关怀之情,跃然纸上,今天读来,令人感慨不已。钱学森的这个奖,是根据国务院1955年8月31日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行条例》而获得的,这是新中国对科学研究工作给予奖励的第一个条例和第一次奖励。奖励当时虽以中国科学院名义颁发,实是代表着国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唯一一次授奖,后来演变为1982年重又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

  黎照寰对钱学森的关怀是多方面的。1958年12月28日,黎照寰从《人民日报》得知钱学森入党后,特作诗一首,赠予钱学森并致新春祝贺。信的开头写道:“亲爱的钱所长:喜闻进党,即咏五律一首,时逢新岁,又咏五言一首如下,统希哂正。”《贺入党》五律云:“院里新春望,门前喜报鸣。卅载虹桥梦,古稀雪岭形。真生无限好,美景已初成。英俊朝霞映,遥看跃进程。”此时的黎照寰,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患心脏病已有30多年。写贺信这天,黎照寰正在住院,听到家人特地早早来到医院鸣报钱学森入党的消息后,拖着病体执笔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赠诗。诗中一个“喜”字道出老教育家的心声。昔日的青年学子,成为今朝国家之英俊,岂能不喜?几十年的教育救国、育人为国的梦想成真,岂能不喜?!

钱学森几首来自母校师友的获赠诗

黎照寰致钱学森函(1958年12月28日)

  写完贺诗,意犹未尽,又写了新年贺诗一首相赠。《贺新春》五绝云:“人寰千里近,天下一家亲。共产大同世,日新又日新。”1959年新年即到,国家建设高潮迭起,古人的“大同梦”在中国人民“日日新、苟日新”的奋斗中逐步实现。此情此景,道出了老校长的真情实感,令人动容;此言此语,表达了老教育家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

  钱学森后来回忆,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期间,对校长每周一次的例行训话并不感兴趣,常以参加乐队活动为由请假,但钱学森十分尊重励精图治的黎照寰校长,对校长的关怀,一直铭记在心。钱学森逝世后,由两位秘书顾吉环、李明整理编辑的《钱学森读报批注》一书的附录中,有一份《钱学森629袋剪报目录》,其中编号为第561的案卷,是《钱学森与黎照寰、范绪箕、林木樟等的来往书信》。可见,钱学森对老校长的感情是很深的。钱学森曾说:“我要感谢那时的老师们。他们教学严,要求高,使我确实学到了许多终生受用不浅的知识。”

  平生激动曾三次

  今日光荣又一回

  “平生激动曾三次,今日光荣又一回”是钱学森的上海交通大学在北京的学友联袂赠诗中的褒奖词。

  1989年8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钱学森荣获“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协召开座谈会向他表示祝贺。8月11日,在北京的上海交通大学1934级学友戴中溶、王启熙、孙运昌、许缉纲、汪鑫、唐璞等同学相约会面聚谈,非常高兴亦深感荣幸,特联名赋诗向钱学森表示祝贺,诗题为《祝贺钱学森学长荣获小罗克韦尔奖章》:“同心协力共登攀,万里长城第一关。立就丰功酬祖国,留将荣誉在人寰。航天技术谈何易,导弹工程莫等闲。奖获小罗克韦尔,京华同学喜开颜。”

  “小罗克韦尔奖章”的全称为“威拉德·罗克韦尔技术杰出奖”,是国际理工研究所于1982年设立的最高奖赏,每年授予至多3位在国际理工界有极高声望的科学家,同时入选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录,这亦是现代理工界所能入选的最高荣誉等级。钱学森获此项殊荣时世界上仅有16名现代科技专家获得“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称号,钱学森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学者。

  赠诗回顾了钱学森归国后协力攻关、开创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同学们听到获奖消息后高兴心情。

  钱学森淡泊名利。钱学森在国防科工委和中国科协祝贺他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的座谈会上说:“今天给我的奖,说是第一名中国人得此奖,我说,要紧的是‘中国人’三个字,这个‘中国人’,应该包括中国成千上万为此作出贡献的人。”钱学森说,我不过是个代表就是了。

  1991年10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表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严谨的科学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像他那样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人民;像他那样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科研工作;像他那样勤勤恳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科技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月16日这一消息见报,欣闻喜讯,工作和生活在北京的上海交通大学1934级同学异常高兴,遂又联袂创作一诗,再次向钱学森表示祝贺。贺诗曰:“贡献英模双杰出,神州科技百花开。平生激动曾三次,今日光荣又一回。为国为民尤为党,多功多德更多才。京华同学欣闻讯,再寄联名贺信来。”

钱学森几首来自母校师友的获赠诗

荣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后,钱学森致答谢词。

  正是在这次获奖后的答谢词中,钱学森谈到了他一生中的“三次激动”。第一次激动,是他的老师在他回国前所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钱学森说:“我一听他这句话,激动极了,心想,我20年奋斗的目标,现在终于实现了,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激动。”第二次激动,是在1959年国庆前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钱学森说:“我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我钱学森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了!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第三次激动,是当他知道中共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五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钱学森说:“我心情激动极了,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钱学森的“三次激动”,都与他的追求和信仰有关。1955年9月17日下午,在钱学森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回国时对记者说:“我要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在9月20日美国《帕萨迪纳星报》刊登的《中国喷气专家驶向祖国》一文中,披露了钱学森这句名言。钱学森归国前向媒体发出的誓言,成为他一生践行的诺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呼,是钱学森践行诺言的身份符号;钱学森选定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的事业,便无怨无悔,终生未改。

  一众同学的两首赠诗,前者说“喜开颜”,后者又有“欣闻讯”,还是喜!昔日同学成为国际著名学者,世界公认学术权威,岂能不喜?由一个普通知识分子成为著名党内科技专家,并为一生坚守自己的初心诺言而受到国家表彰,岂能不喜?!

  千年古国梦飞天

  十载攻关今喜圆

  “千年古国梦飞天,十载攻关今喜圆”是钱学森的交大同学、挚友罗沛霖赠诗中的佳言。

  罗沛霖是我国著名的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1年,罗沛霖考取国立交通大学,在这里,结识了比自己高一级的好友钱学森。两人性格并不相同,但对知识的渴望和课外书籍的广泛涉猎,以及对音乐的共同爱好使他们结下深厚友谊并持续了70多年。罗沛霖人生的两次重要转折,都与钱学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钱学森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也都有罗沛霖的支持。

  从倾向革命到投身革命,罗沛霖受到钱学森的影响。罗沛霖被称为“红色科学家”,缘于他在1938年初就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加入中央军委三局,参与创建八路军通信工业的延安通信材料厂并担任工程师。他和同事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做出60余部电台送往抗日前线,也有人称罗沛霖是“三士干部”——战士、博士、院士。后来,罗沛霖到加州理工学院留学,也出自钱学森的建议和推荐。1947年,罗沛霖接到了一项秘密任务,党组织希望他能够找机会到美国留学,为即将解放的新中国储备人才。当年正好钱学森回国探亲与结婚,二人在北京相见时,钱学森建议他去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罗沛霖经过努力,考取了自费留学,次年,他带着组织资助的500美元和第一套西装,到美国留学。1948年至1950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罗沛霖越过了硕士学位,用了22个月的时间,直接获得了带有特别荣誉衔的博士学位。

  罗沛霖在美国时的政治倾向,又影响着钱学森的选择。罗沛霖在美国期间,每到周末,都带着香港《大公报》和纽约《华侨日报》到钱学森家,给他传递国内的最新动态。由于香港《大公报》受中共南方局和驻港机构领导,而纽约《华侨日报》则是在美中共地下党员唐明照领导的新闻媒体,报纸中大量传递党的声音。由于钱学森身份特殊,不方便订阅,他就从罗沛霖那里得到国内消息。此时,罗沛霖与留美科技人员协会保持着密切联系,罗沛霖是该协会加州理工学院支会的负责人,而这个协会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动员留美人员回国建设新中国。在罗沛霖等人的影响和支持下,1950年,庄逢甘、郑哲敏、鲍文奎等一大批知名留美科研人员集中回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事业。

  经过党和政府的努力,钱学森一家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怀抱,并在同月底来到北京。当罗沛霖和钱学森、蒋英重逢时,他们无限感慨。罗沛霖此时写下一首词——《浣溪沙·燕城赠故人》:

  “浦汇逢君恶雨天,矶城评曲月弯环。隔洋惆怅数温寒。风骨肝肠犹昨夕,春风曛日更今年。穷白扫却喜开颜。”

  一曲《浣溪沙》,写出了二人多年的友谊,从黄浦江畔求学的相逢,到留学美国的相聚。从先行回国到钱学森受阻两洋相隔不相见的思念之情,从心底涌出,跃然纸上。诗中这一“喜”字,道出了老同学的心声:昔日的“恶雨”和“惆怅”都过去了,和煦的春风吹遍大地,岂能不喜?新中国的成立荡涤一穷二白,科学技术将发挥应有的作用,岂能不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钱学森又收到同学和挚友罗沛霖写来的七律贺诗:《飞天——赠学森》。诗前小序说:“昔于一九五六年夏,聂帅在三座门聆听汇报,劲夫、学森、三强、罗庚、守武及余与焉,为火箭与科技规划诸紧急措施事也。以后余参与星、弹事不多,惟夙事电子、信息科技,亦于斯多有关联。今神舟五号圆满实现,国之大喜,因书俚诗,以奉学森作贺。”全诗如下:“千年古国梦飞天,十载攻关今喜圆。筚路蓝缕君砣砣,功成业就自谦谦。神龙腾起太空去,广漠迎来壮士还。回忆从前聂帅嘱,白头相庆共欣然。”

  诗中的一个“喜”字,再一次从罗沛霖的心底涌出,这既是为国家而喜,也是为老同学而喜。经过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广大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终于实现,岂能不喜?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壮士凯歌而还,岂能不喜?!

  罗沛霖的这首诗,写在他专门向钱学森致贺的贺卡上,钱学森收到贺卡后,当即在贺卡上留言回复罗沛霖,并请秘书转告:“谢告罗沛霖同志!我谢谢了,很不敢当!”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也给罗沛霖打来电话告知:父亲已经收到了这首诗。一位是“喜”从心来,一位是“谢”字当先,想必两位老友的心情一定会是“共欣然”。

钱学森几首来自母校师友的获赠诗

钱学森与杨利伟

  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传说和梦想,先人们为巡天探月魂牵梦绕,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1992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十余年艰苦攻关,一举把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神舟飞船、中国人自己培养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实现了飞天梦想。2004年2月5日,钱学森在家中会见前来看望的总装备部领导和王永志、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等人,共度元宵节。临别前,他们在钱学森于2003年10月16日下午阅读过的《人民日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号外上签名留念。2月10日下午,钱学森在号外上也签上自己的名字。杨利伟回忆说:“2003年,我执行完首飞任务,陪同总装首长去看望他,他一眼认出了我,鼓励我们说,‘你们现在干成功的事情比我干的要复杂,所以说,你们已经超过我了。祝贺你们!’钱老虚怀若谷的话语,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宋泽滨 单位:航天工程大学)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