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鹤的名言(浙大校长是谁)

时间:2022-04-22 17: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杭州网 | 评论: 次 | 点击:

潘云鹤的名言(浙大校长是谁)

1.浙大校长是谁

杨卫(1954.2~) 固体力学专家,教授。

1954年生于北京市。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

197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1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博士学位。1969年1月至1973年8月在陕西省延川县冯家坪公社聂家坪大队插队。

1973年9月至1976年12月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与热加工系学习。1976年12月至1978年5月在江西省上饶地区景波机械厂担任工艺员。

1978年5月至2004年8月先后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工程力学系任教,1989年12月晋升教授。1997年至2004年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2004年4月至2004年8月担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

1999至2004年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至2006年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从事断裂力学、细观与纳米力学、力电耦合失效等领域的研究。在断裂力学研究中,得到准三维裂纹尖端场的解析解,证明界面裂纹扩展可超越下瑞利波,激发了超高速界面断裂的研究。

在细观与纳米力学研究中提出细观塑性理论。发展了连续介质力学与分子动力学之间的跨层次算法,模拟了从裂尖发射的原子点阵位错运行并转变为连续介质位错群。

提出准解理断裂理论,解释了裂纹钝化后再出现解理的现象。提出电致断裂的非线性力学机理模型、畴变增韧模型和畴变电致疲劳模型,可以计算电场循环的裂纹扩展量,提出电致质流失稳模型。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6年8月起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2.米叔《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中外百名校长纵论——■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最重要他认为,一流的学生不能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估,而是要看他的综合素质。

哈佛需要知道,一个学到了很多知识的学生是否也具有创造性;他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动力去探求新的领域;除了学生本专业的领域,学生是否关心其他领域的东西,是否有广泛的兴趣。因此,哈佛在录取学生时,十分看重来自学生的教师和熟悉该学生的人的推荐信。

此外,哈佛还要对学生进行面试,从而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在申请哈佛时,还必须提供一篇与其专业有关的论文,让学校了解他在该专业的研究兴趣究竟在什么地方。

哈佛也很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因此在录取时也会考虑到学生背景的多元性,比如他是来自美国、非洲国家或中国等,哈佛希望学生能够从他的同学身上学习不同的文化。正是这种地域的多元化,为哈佛的学生培养提供了不同的经验。

而且这些学生吃、住均在学校,相互间有一个较深的接触机会,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正是这种措施,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到哈佛学习。

■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要建世界一流大学很难“要真正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很难,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为这个目标努力创造条件。”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教授坦言。

他认为,中国高校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并且这种投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二是要有优秀的教师,这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证;三要严格选拔具有良好基础的大学进行重点建设;第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大学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投入的问题,要进行明智的、有选择的投入。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观念与体制改变最紧迫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认为,21世纪的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至少应该肩负起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成为中国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智宏认为,北京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有不少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学科群和学术成果还比较少,教师中有世界影响的一流学者人数很少,培养、吸引和汇聚优秀拔尖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建立和发展新学科,改造传统老学科,发挥师生积极性、创造性就成为北大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课题。”

他认为,对于中国大学来说,经费投入并不是最主要的难题。没有目标的投入经费实际上很难做出成绩,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国外一些先进的大学,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很好的组织系统,因此对于他们来讲经费投入便成为建设一所一流大学的最重要因素。他指出,中国的大学目前普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金投入再多,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经费问题应该不是目前中国大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尽快改革管理体制、转变学观念,要有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环节。■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先要造就一流学科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教授说,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

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学特色和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又是根本性的环节。“要建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出一流的成果。”

因此,清华大学一直为之努力,力争用15年时间使一部分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流的大学要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要敢于培养“不伦不类”的学生潘校长最有趣的观点是:大学要敢于培养“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学生。其实他的意思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他说:“我们不能一边要求创新,一边又用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发展。不要让学生永远在一个游泳池里游泳,要让学中文的学点经济,让学数学的同时学点音乐美术,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有些不一样,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潘云鹤的名言

浙江科技大奖获得者潘云鹤:为祖国作贡献是最大的愉快

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6月15日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被授予浙江科技大奖。

“光荣属于在党的领导下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引领做出贡献的每一个科教工作者。”潘云鹤伴随着他标志性的微笑,说出这番感言。

这是多年来人们无比熟悉的微笑。他担任校长时,这微笑就是浙大的“金字招牌”,感染了多少师生和社会各界。在中国工程院工作期间,这微笑出现在了更多推动中国科技创新进程的重要场合。近两年,他又回到了毕生钟爱的求是园,开启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的新征程——这微笑不仅从未疲倦,反而更加热切。

一位目光独到的战略家,一位孜孜不倦的拓荒者,一位让人如沐春风的师长。这淡然自若的微笑蕴涵着潘云鹤丰富的人生体验,也诠释了他此生坚定的选择——在伟大的时代中把自己所学贡献给祖国和人民,是最大的愉快。

播下人工智能2.0的种子

“人工智能2.0”——这一潘云鹤首创的全新战略构想,最终催生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引领中国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

仿佛播下种子后喜看丰收的农人,潘云鹤以云淡风轻的姿势拍了拍办公室里一张桌子:“人工智能2.0最初的设想,就是我们课题组围着这张桌子讨论成型的。后来一系列相关成果也在这张桌子上最终完成。”浙大校园里这个普通的房间,堪称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策源地。

对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最近一轮人工智能的热潮是由2016年3月AlphaGo击败人类棋手所引发的。然而,早于此半年多,潘云鹤就敏锐地在暗流涌动中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新高潮。

“我发现当时许多智慧城市项目、大数据项目的核心技术,都指向人工智能。同时又意识到人工智能本身的技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相信,发展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很快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潘云鹤说。

这位有着超前视野和深刻思维的战略科学家,迅速展开调查,并不断深入思索。

2015年12月,潘云鹤作为申请人和负责人承担了中国工程院《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常规立项时间早已过去,这个项目属于紧急列入。

2016年5月,潘云鹤做了项目开题报告,提出人工智能2.0发展的5个新方向。来自中国工程院、科技部等多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听完报告,群情振奋,大家一致认为:不要等到项目结题了,应该立即把发展中国人工智能2.0的构想向中央报告。

让潘云鹤感慨的是,中央迅速采纳了这一咨询建议。由潘云鹤领衔的专家组于2016年9月即着手研究起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其重大专项,“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群体智能关键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支撑平台”等一系列首创的概念和项目纷纷涌现。

谋划新一代人工智能,中国起步最早。当时欧美都还没有动手,不少人对于我们要不要做、能不能做成这件事充满疑虑。但潘云鹤十分坚定——

“人工智能2.0刻画了人工智能全新的技术形态和创新应用,是中国在这一领域提出的独立见解,树立了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我们自主提出这一战略判断,正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彰显。”

事实证明,中国凭借这次选择走在了潮流之先。以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为主要特征,中国的数字化、智能化大潮汹涌澎湃,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之后,美国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目前,潘云鹤担任浙江省人工智能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和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为浙江省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浙大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刚教授感慨地说,正是有赖潘云鹤这样一代代独具战略眼光的领军者,浙大计算机学科始终欣欣向荣,成长为今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重镇。

拓荒“无人区”

潘云鹤在1991年收到一封特殊的回信,至今仍收藏于浙大档案馆。

写信人是时年80岁的钱学森。钱老亲笔写了洋洋三页纸,赞赏浙大这位晚辈学者极具探索性的工作,即如何以形象思维弥补抽象逻辑思维的不足。钱老在信中以风趣的语言勉励潘云鹤:“……而计算机只会‘计算’,可以说笨透了,一点聪明都没有!我们的任务是找突破口!您指出了突破口,这了不起!”

发展一种基于形象思维的新型计算机技术乃至人工智能技术,这个念头就这样在潘云鹤脑海里盘桓了30年。近两年,他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认真钻研这个问题,发现它仍然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前沿。

年过七旬的潘云鹤毫不犹疑地闯进了这片“无人区”。他亲自动笔写了两篇文章,系统提出了视觉知识和多重知识表达这两个全新概念。

在潘云鹤心目中,未来的人工智能要加上一个形象思维的大脑,而不是如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学那样,机械复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人类大量的知识都属于视觉知识,这其中蕴藏着有关“感知”的无穷奥秘。让人工智能在基于符号和逻辑的语言知识之外,也学会表达视觉知识、听觉知识等多重知识,将开启全新的未来图景。这就是潘云鹤这位勇敢的拓荒者,为人工智能2.0开辟出的一条崭新路径。

浙大计算机学院庄越挺教授说,潘云鹤的大脑就像一台不知停息的机器,总是不断闪现出思维火花。

21世纪初,潘云鹤与图灵奖获得者拉杰·雷迪联合发起了“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随后又衍生出“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等,实现了数百万册图书和工程技术资料的数字化,堪称大数据智能最早的实践范例。

潘云鹤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提出了工业经济智能化的“5层模型”。他说,将人工智能用于经济管理,这不是国外研究者的兴奋点,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加政府调节而言却十分重要,也终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潘老师每当有了新点子,哪怕时间很晚了,也会给我们打电话讨论,越讲越兴奋。”庄越挺说,“这种时候,我眼前就会浮现出潘老师陶醉的神情,他沉浸在新知带来的激动喜悦中。”

求是园中“潘校长”

与潘云鹤一同在浙大校园里漫步,你会觉得“潘校长”的身影已经成为求是园人文风物的一部分。

在浙江大学四校合并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两个重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潘云鹤镌刻下自己永久的印记。

在学生们心中,有关潘校长的记忆细微而珍贵。

浙大计算机学院耿卫东教授是潘云鹤最早的一批博士生之一。他记得2003年自己回国时,一度对学术研究的前景感到十分迷茫。潘云鹤在政务繁忙中抽出时间与他做了一次长谈,指引他以国家的产业需求为牵引,服务浙江特色经济的发展。

一席话让耿卫东重新找到了方向,但是没有项目、没有经费,科研活动也无法开展。耿卫东没想到的是,潘云鹤第二天就让秘书送来了他自己的“院士基金”经费本。

“这是潘老师作为院士享有的可用于自由探索研究的基金,他说是‘借’给我用。”耿卫东今天回忆起来,仍十分感动。他第一次去报销,财务处工作人员看着这个年轻教授手中经费本上的“潘云鹤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正是一位师者的本色,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人生之乐。

潘云鹤担任过多位浙大本科新生的“新生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一名计算机学院的本科生在一次谈心中说,将来想应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创业。潘云鹤很赞赏,建议他要懂一点经济学知识,可以去请教著名经济学家姚先国教授,学生愉快地照做了。“这个年轻人就是创办拼多多的黄峥。”谈起这段往事,潘云鹤笑得十分欢畅。

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2010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归来,见到潘云鹤,他以为肯定会讨论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话题。“没想到潘老师首先问我的是:他们开设了哪些好的人工智能课程?你带回来哪些好的教科书没有?”这让吴飞又是惊讶、又是感佩。近年来,潘云鹤亲自担任“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推动研发“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话题自然而然地来到了奉献于科技创新的人生。潘云鹤依然微笑着,但话音更加激越,神色也逾显昂扬。他说:

“我喜欢图形设计、喜欢计算机、喜欢人工智能,我投身的事业,打通了毕生的乐趣。浙江是我的家乡,杭州是我热爱的城市。我把自己所学,服务于自己热爱的土地、热爱的人民,这就是最大的愉快。”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