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最有名的名言

时间:2022-04-22 19:0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古风诗词歌赋曲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的最有名的名言

1.孔子最著名的5句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谁给孔子几句最有名的名言

学而时习之 [1]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

3.孔子说的最有名的名言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孔子的著名名言有哪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孔子经典名言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于《论语.子罕》 解读:数百万军队的主师可以被俘获,而一个普通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选自于《论语.泰伯》 解读;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坚,因为责任很重,而奋斗的路很长。

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 修养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 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品德篇 “温、良、恭、俭、让”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品行端正的人,心胸守着正理,坦荡宽舒;品行不端的人,心怀鬼胎,一天到晚感到不安。

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 谦虚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选自于:《论语.述而》 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引申为: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因为人都有可取之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礼貌篇 “不学礼,无以立” 选自于:《论语.季氏》 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引申为: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 真理篇 “朝闻道,夕死可矣” 选自于:《论语.里仁》 解读:一个人早晨明白了真理,即使当晚就死,那也可以说是并没有虚度一生。

引申为:教导人们要勇敢探索真理。 求知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选自于:《论语.学而》 解读: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加以温习,不断有所收获,不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引申为:教人求学的学习和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于:《论语.为政》 解读:只学习不会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没有收获;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学习,就会无根据地乱想而使精神不安。 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言语篇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选自于:《论语.宪问》 解读: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感到可耻的是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实际做到的。 “言必行,行必果” 选自于:《论语.子路》 解读:说话必定要有信用;做事必定要踏实、果断。

引申为:提倡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 人际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选自于:《论语.颜渊》 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

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贱之分。养生篇 “食不言,寝不语” 选自于:《论语.乡党》 解读:吃东西和睡眠的时候都不要讲话。

引申为:孔子的养生之道,教导人万事健康为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实不为过。

6.谁给孔子几句最有名的名言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孔子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孔子家语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7.孔子的名人名言

孔子的名言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

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2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

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2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5、见得思义。 解释: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2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28、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

8.孔子最经典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孔子精通音乐,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

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

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 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

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

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 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 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 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 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 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 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9.关于孔子的名言有哪些比较有名

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10.孔子的名人名言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

“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

孔子的最有名的名言

孔子经典名言名句20则!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言必信,行必果。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11、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5、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6、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9、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0、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孔子经典名言名句20则!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