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建筑的美文
时间:2022-04-23 00:2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大道知行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描写古建筑的美文
1. 描写古建筑的作文
南京的新建筑曾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经辉煌一时,这里的古建筑非常多。
如: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鸡鸣寺、紫金山天文台,等等。可是,在这里,我不描写这些古建筑,我要写写南京这几年刚刚崛起的新建筑。
南京的新建筑不少,例如:南京最高的金鹰、鼓楼广场、汉中门广场、红泥大厦以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长江二桥等等。这里我要描写的不是金鹰,也不是长江二桥,而是我最熟悉不过的爸爸工作所在的大楼——华泰证券这所大楼。
这幢大楼位于南京最繁华的地区——新街口。这幢大楼是欧美风格,楼的外表贴着一层咖啡色的大理石,我听了心想,人们在造这幢造型别致的大楼的时候,一定动了一番脑筋吧!这幢楼的顶端是尖的,好似一幢钟楼,远远望去,就象一个大吊钟耸立在市中心,随时随地地告诉人们时间,不过,这也挺相似,因为这里面的叔叔阿姨都是从事金融方面工作的,人们不是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吗?”走进大楼,明亮的灯光照得我的眼睛,有点儿花,大厅里装潢得富丽堂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台电脑,你可以通过电脑了解华泰证券的一切,左斜角是服务台,你可以在那里咨询,再往里,你可以发现一组沙发,沙发中间摆着一些报纸,继续走,你便到了电梯间,那里有6个电梯,供你登上任意层楼。
电梯来了,我坐上了电梯,按了23,电梯飞快地向上行驶,23楼到了,我向左拐,那里是一个大办公室,我爸爸在这里面的一个小办公室工作,这里的叔叔阿姨都专注地看着自己桌子上的电脑,观察着股票行情。整幢大楼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蕴涵了现代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已经迈进了21世纪,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高科技的东西在不断的涌现,电脑已经不算什么。如果说克隆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那么,建筑业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体现吗?。
2. 描写古建筑的文章300字
明清时期,城市数量迅速增加,都市结构也趋复杂,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因各种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军事据点,交通枢纽,而兴起的各类市镇,如景德镇,扬州,威海卫,厦门等,此时大小城市均有建砖城,护城河,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皆各有规则。
现存保存比较完好的是明西安城墙。它始建于明洪武三至十一年(1370—1378年),是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隆庆四年(1570年)又加砖包砌,留存至今。
明西安城的西、南两面城墙基本和唐长安皇城的城垣相同,东、北两面墙向外扩移了约三分之一。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城呈长方形,南垣长4255米,北垣长4262米,东垣长1886米,西垣长2708米,周长约13.7公里。城四面各筑一门,每座城门门楼三重:闸楼在外,箭楼居中,正楼最里,为城的正门。
箭楼与正楼之间与围墙连接形成瓮城。在城墙四角各筑角楼一座。
城墙上相间120米还有敌台(马面、墩台)98个,台上筑有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存物资用。城墙顶部外侧还修 有雉谍(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和文口,供射箭和了望用,内侧修有女墙无垛口,以防行人坠落,城外有护城河环绕。
整个城墙气势雄伟,构成一个科学严密的古城堡防御体系。
3. 求一篇关于描写建筑的美文
《江南名园指南》
这是在好友陈立群夫子怂恿下出版的《江南名园指南》一书的卷首语,博客荒芜,拿来救场。
此书未蒙名家作序,名记宣传,但居然也蒙得了业内名家的青照,至今思之,尤有余味。
江南文人园之见于记载,大致始于东晋之初的衣冠南渡。中州人物狂放不羁、飘洒隽逸的林下风范与江南的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豁然相逢,一时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消弭了永嘉之乱的创痛,开创了江南文人园流播千载的诗样旅程。
八百年风云渐行渐远。待到靖康之耻后的南宋,洛阳名园仓皇南下,在杭州、吴兴一带落地生根,吐尽芬芳,也招致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慨叹。今存苏州城南的沧浪亭,还依稀带着这一时期的流风余韵。
华彩的一幕出现在明中晚期至清初,千里江南楼台迤逦,泉石棋布,今存无锡寄畅园、嘉定秋霞圃都是这一时期的孑遗,其相似的布局特征惹人注目。在袅袅昆腔与札札机声相唱和的苏州府,拙政园、徐氏东园(今留园)、艺圃、五峰园各尽其妍,辉耀城郭,至今盛况宛在。
清兵南下的沉沉铁蹄踏碎了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山塘街畔的浅斟低唱。百年后的清中叶,世相转移,西风东渐,传统文人园的主流地位悄然松动;异峰突起的是扬州瘦西湖上的翩翩画舫、上海城隍庙园的万头攒动——商家园林在这里粉墨登场了。今存扬州个园、青浦曲水园无不景象杂陈、个性昭昭,稚拙而急切地诉说着一个新兴阶层的审美趣味、价值趋向;相较于同一时期徽、汉诸调对昆腔的逐步驱逐,不难看出其中的宿命意味。在文化积淀异常丰厚的苏州,岁月的步履不胜彷徨,文人园的风光烂漫依旧,深居带城桥南阔家头巷的网师园匠心独运,成为寄畅园后的又一艺术高标。
晚清的太平天国狂飙给了江南文人园最后一击。狂飙过后,海风劲吹,早期海派园林的嘹亮号角又绿江南堤岸,今存上海豫园点春堂一区、内园、苏州狮子林都是其中的特色章节。嘹亮号角交织着绕梁余音,同在苏州的耦园、畅园成就了文人园临去的秋波一转——一个值得记忆的时代,伴着数不尽的文采风流飘然远引了。
遗下名园如珠,疏疏落落,撒遍江南。
推荐朱宇晖老师的文章——《江南名园指南》的序
4. 求描写中国古建筑的诗词,句子,越多越好
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多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
墙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白居易)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
廊
“密锁重关掩录苔,廊深阁回此徘徊。”(李商隐)
“东风袅袅泛崇光,夜色空蒙月转廊。”(苏轼)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陆游)
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党怀英)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无名氏)
栏杆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枚)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杆。”(崔橹)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
庭院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李清照)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元好问)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桂花。”(陈亮)
楼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李益)
“绿暗红稀出风城,暮云楼阁古今情。”(韩琮)
“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辛弃疾)
5. 求描写建筑的文章,必须带赏析
建筑,可以说是离我们最近的“艺术”。然而正是每天生活在其中,可我对建筑缺少了惊异和震撼,建筑的审美功能几乎被使用功能所淹没。其实美的建筑诉说着历史,欣赏历史欣赏建筑美。所以我选择了建筑赏析的选修,了解建筑美,了解离我最近的艺术。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以无限想象力创造了无数个另人激动不已的辉煌文明,这些辉煌文明是人类智慧与灵感的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但这些韵含着前人智慧与结晶的文明能够流传至今的却以所剩不多,古代建筑就在其中.它是一个地域文明的象征,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文明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个种族文明将自己所拥有的最高才能发挥到极致的体现.
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也就造就了他们建筑的不同。
在欧洲,、法国巴黎卢浮宫、德国科隆大教堂、怕特农神庙、巴黎凯旋门等,无一不表现出那个时代那个历史。
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著名的建筑,它的建筑包含了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这些“柱式”的高大、修长和上大下小,显得古希腊神庙建筑都和谐、完美和崇高。
电影〈角斗士〉,将宏伟的古罗马角斗场再现于银幕之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勇气与复仇的故事……也将古罗马角斗场的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样的宏伟壮观,再加上历史在那里上演,带给我无限的想象和血腥的美感。
卢浮宫是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值得我们骄傲的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我们观赏了唯一部在卢浮宫取景的电影〈卢浮魅影〉,卢浮宫这个专业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在那里的一切都富有神秘气息,越是未知越是拥有更高的价值。
在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古代建筑无一不让人惊叹哦。我亲眼见识过的就有长城、故宫、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古村落(西递、宏村、兰平)等,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的劳动的智慧结晶。
那些建筑都让人佩服先人智慧,让人有种好景入眼难收的惊叹!很幸运的是我不久之前学校组织写生我去欣赏了老师图片里的地方-西递宏村。在那里我可以深刻的体会什么是我们最近的“艺术”,我就住在宏村的房子里,我就住在“艺术的殿堂”。西递宏村是两个古村落,那里的徽派建筑保存完好,村里还住着建造者后代,他们还保留了一大部分从古流传下来的习俗。那里的建筑特点,就是统一的徽派建筑所共有的灰瓦白墙和高大的门楼,门楼墙壁有精致的雕花,屋顶的雕花更为精致美丽,整个建筑里有一套贯通的水系,再加上绿树成阴、群山呼应,让你有种置身仙境感。优秀建筑本身很好,但如果没有考虑到与环境的关系,胡乱摆放的话,那么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建筑,甚至可能成为败笔,中国古代建筑就很注意这点。黄山脚下西递宏村真的和老师图片上的一样美,让你置身其中不想出来,这大概就是建筑的魅力。
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建筑,就要了解那地方的历史,那地方的风土人情。读懂建筑的语言是一种很高的艺术,那种语言比任何一种语言都来的赏心悦目。
我喜欢建筑设计,我喜欢建筑语言,我爱中外建筑,我会努力读懂那特殊的语言。
6. 描写建筑物方位的作文
校园,赞美你 我们蕺山中心小学,它坐落于蕺山公园内.学校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东面是风景秀丽的蕺山景区,南面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径荷池所组成的休闲广场,北面是环城河,西面是石家池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称得上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校园内鸟语花香,到处洋溢着同学们的欢笑声和朗朗书声.这是一座百年名校,追溯学校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跨进学校大门,我们看见一个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蕺山中心小学”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绕过石碑,就来到了元培广场,广场左侧是学校行政大楼,右边是个宽大的草坪,各种各样的花草争奇斗艳.学校围墙上郁郁葱葱的“爬山虎”也来凑热闹,想和同学们一起感受这浓浓的书香味儿.走过元培广场,来到了学校宗羲楼的大厅,大厅的两侧刻着沈祐昌先生撰写的校联:“兹山是刘子讲学坛望诸君立雪坐风追踪往哲,此地是越王蕺处愿吾侪卧薪尝胆励志前修.” 校园内有一条七彩长廊,因为上面的横梁是7种颜色的,张贴着同学们的七彩梦想.穿过七彩长廊,经过建功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平坦、开阔的操场,颜色鲜艳的是塑胶跑道、篮球架和一应俱全的健身器材.操场的西面有一座升旗台,台前耸立着一根高高的银色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迎风飘扬,望着这面国旗,我好像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每个星期的第一天,全校师生就会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操场南面有一个宣传栏,内容丰富多彩,有优秀习作,美丽图画和学校历代名人简介,如王冕、黄宗羲、陈洪绶等均出自这个学校.这些名人,似乎都在告诉你——长大了要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操场的左侧是李莲青体育馆.体育馆气势如虹,外墙灰白相间,显得格外壮观、漂亮.跨上两层的台阶,经过平台就进入了体育馆大厅.体育馆可容纳几千人,可供排球、羽毛球等活动.如果下雨了,馆内照样可以开展体育锻炼,真是方便极了! 啊,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感到幸福和自豪!校园,我赞美你!你像一艘大船,载着我们扬起风帆,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向着祖国的未来进军! ---------------------- 真武阁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
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灾。
.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快乐阅读网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匠心独运,认识建筑之美
我们要谈论建筑艺术、建筑文化时,往往不得不先从那些硬梆梆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一般来说可能被工程师更多关注的砖、瓦、灰、砂、石或木头、玻璃、钢材等建筑材料切入,这不能不有点出人意外,但却是顺理成章的。因为我们实际上并没有看到过任何“建筑”,看到的只是由建筑材料构成的各种各样建筑构件的组合:石头或木头的柱子、砖砌抹灰或石头的墙、瓦的屋顶或石头穹窿……这些材料经由了建筑师符合于科学和艺术规律的匠心独运,凝聚了建筑师的智慧,组成建筑的整体。
从左到右为:1天津独乐寺观音阁、2山西应县释迦塔、3北京天坛祈年殿、4北京紫禁城太和殿、5埃及库夫金字塔、6罗马圣彼得教堂、7仰光大金塔、8希腊帕提隆神庙、9德国科隆大教堂、10罗马万神庙、11巴黎圣母院
材料的质感、色彩、光泽、纹理,本身就是构成整体建筑形象的美的要素;材料构成的构件显现的结构美(力的传递逻辑)和构造美(构件穿插交合的逻辑性),也是建筑美的重要组成;更重要的是,材料是构成整座建筑外部或内部艺术形象——形体和空间最重要的要素,只有通过它们,“建筑”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里,我们将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形体和内部空间。
形体容易理解,就是组成建筑形象的点、线、面、体按照所谓形式美的法则如主从、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对位、节奏、韵律、虚实、明暗、质感、色彩和光影等构图规律,并综合运用它们,造成既多样又统一的完整构图,显出图案般的美和有机的组织性,并取得某种风格。
对建筑形体的欣赏有如欣赏雕塑,是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人们在远处就能体察到,有些建筑几乎就是完全依靠形体来显示性格的。如埃及金字塔就是一个个简单的正四棱锥体,没有多少建筑表面处理,却给人以深刻印象。
大多数建筑虽也重视面的处理,但形体仍占有重要地位,如中国佛塔和欧洲的塔式建筑,都有高耸的体形,但前者的层层屋檐形成了许多水平线,轮廓饱满而富有张力;后者则一味瘦高,突出升腾之势,显示了不同的性格。在一座或一组建筑中,各大小、形状、方向不同的形体组合到一起,其组合的方法仍是形式美的法则,以形成多样统一的有机体。
从左到右为:1埃及吉萨金字塔群、2中国河南登封法王寺塔、3美国芝加哥流水别墅、4印度阿格拉泰姬·玛哈尔陵
体量是形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巨大的体量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同样的形体,由于体量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很难设想金字塔在广阔沙漠的对比之下,如果没有几十米乃至上百米高的巨大体量,还会有什么艺术表现力。但体量之大并不是绝对的,体量的适宜才是最重要的。强调超人的神性力量的欧洲教堂都有大得惊人的体量,而显示中国哲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注重其尺度易于为人所衡量和领受的中国建筑,体量都不太大。园林建筑和住宅,更重于追求小体量显出的亲切、平易和优雅。
不同体量的组合,仍然运用形式美的法则。
由墙壁、屋顶、地面等建筑围合体围合而成的内部空间,其实也是建筑艺术的欣赏对象。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意思是糅合黏土做成陶器,真正有用的只是它空虚的部分;建造房屋,开门开窗,有用的也只是空间。
所以实体只用来围合,空间才是被使用的。空间不但是被使用的,同时也有很大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的重大区别,也是其优势之一。甚至有人强调说,空间就是建筑的一切,这种说法虽不免有些绝对化,却道出了建筑艺术有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本质属性。
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开敞或封闭、明亮或黑暗,都可以对情绪产生直接的作用。宽阔高大而明亮的大厅,会使人觉得开朗舒畅;一个虽广阔但低压而且昏暗的大厅,会使人感到压抑沉闷甚至恐怖;一个狭长而其高无比的哥特式教堂中殿,将使人联想到上帝的崇高、人类的渺小;一个狭长而并不高的长廊会使人产生期待感,起到引导的作用……这些都证明了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如果把室内室外许多不同性格的空间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串连起来,互相交融渗透,再加上建筑实体的不同处理,人们行进在其中,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情绪变化。
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建筑材料及其结构才能创造出来。
统观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七大建筑体系,可以发现一个不说奇怪但也值得思索的现象,那就是只有中国建筑是以木结构为本位的,其他六大体系,虽然没有完全拒绝木材,但主要以砖石结构为本位。
一根横梁、两个梁头下面各立一棵柱子,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构架,在力学上,这根横梁被称为“简支梁”,即简单地被支承着的梁。这个构架,可以用石头来构成,事实上,古埃及和古希腊就广泛地使用了它。但石头却并不擅长于这种任务,横梁稍长一点,长于抗压却很不抗弯的石梁,自己就折断了,即使上面没有支承多少外力。西方自古罗马以后,这种做法逐渐退位,而代之以拱、券或穹窿。
几千年来,中国却长期以木结构为本位。木材质量较轻,加工容易,纤维肌理沿树木纵向延伸,将其用作横梁时,处于受拉状态的梁的下缘纤维可以很好地承受外力。而且,属于柔性材料的木梁具有一定的挠度,即横梁中部可以略向下弯转而不致折断(只要在建造以前将横梁事先制成中部略向上弯的形状,进行视觉矫正,并不容易察觉到这种挠度。事实上,除非是出于装饰,整体属于轻质结构的木结构横梁并不需要这种处理)。这样,我们就可以取得一种跨度比柱径大出很多的梁架,满足内部空间的需要。
木结构梁架主要为抬梁式,是以两根立柱承托大梁,梁头柱顶支承檐檩,梁上立两根短柱,其上再置短一些的梁和檩,如此层叠而上,最后,与诸檩条垂直,铺列椽条,承托屋面。重量通过各层梁柱层层下传至大梁,再传至立柱。抬梁式结构拥有较大的跨度,用在较大规模的屋宇如殿堂(如下图)。
另外还有穿斗式,檩子较细,每条檩子下多有直达地面的柱子,或中隔一至两条短柱再以长柱下达地面,横向以多条水平穿枋将各柱联系起来。两根长柱之间的短柱骑到穿枋上。穿斗式的檩、柱密而细,结构更为轻便,但落地柱较多,不适宜需要大空间的大型建筑,多用在民间规模较小的屋宇如厅堂,南方尤其多见。也有三排架或五排架屋宇,中间几个排架是穿斗式,左右山墙是抬梁式(如下图)。
中国并不缺乏石材,中国的木材也不是特别丰富。“蜀山兀,阿房出”是唐人追述秦时之词,暂可置之不论;但隋炀帝营洛宫之大木都采自远方,以“二千人曳一柱”;宋代在汴梁建玉清昭应宫,大木采自浙江雁荡山;明朝北京每年都接受远从西南各省进交的大木;清康熙重修太和殿,因逢三藩叛乱,南方大木不得至,只得缩小开间……这些,可都是不绝于书的。中国人至迟从东汉起就已经掌握了砌筑砖石拱券的技术。尽管如此,中国还是发展了延续几千年的木结构体系的强固传统,这只有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原因了。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神学观念相当淡漠的中国人,更重视的是一种内在精神的不朽,对于“身外之物”,包括建筑,总是持以一种相当现实的态度,不追求永恒。西方基于对永恒的神性的向往,总是追求一种现实可视的不朽,长期以来凡重要建筑都用石头建造。一座教堂,动辄就要花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费工耗时,中国人认为是不值得的。同时,儒家主张的“仁者爱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罕兴力役,无夺农时”等观念,以及追求温柔敦厚的审美趣味,都与之有重要关系。总之,是中国人的文化在起着最终的作用。
中国现存古代建筑绝大多数是宗教建筑,殿堂内一般都供奉着佛、菩萨或神仙塑像,建筑如何与塑像密切配合,使二者契合无间,成为内部空间处理的突出问题。一般来说匠师们都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尽量使塑像处在平面深度一半而稍偏后的位置,使其所处的空间相对高大,以空间的对比来强调它的重要性;二、尽量使塑像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较强的完整感的空间内;三、塑像前景尽量开阔,减少遮挡,便于瞻视并保证有足够的礼拜场地。
若殿内采用天花,在主要佛像上更多安设藻井,使空间愈加增高,并以其装饰性进一步突出塑像。塑像下都有佛坛,加大人们仰瞻塑像时的垂直视角,增加神佛的庄严感。同样重要的是,佛坛造成了一个与凡人活动区域相对独立的特殊空间,并加强了众多造像的群体感。一般都在佛坛后侧建扇面墙,或是利用塑像的巨大背光来分割空间,空间更显完整,如大同辽金华严寺大殿(见上图)。
◎本文摘自《建筑的意境》(作者萧默),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夸一个人字写得好句子
- 下一篇:夸孩子的词语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