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不疑名言

时间:2022-04-23 02:3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每天学一点国学 | 评论: 次 | 点击:

隽不疑名言

1. 《后汉书·马援传》完整诗句带翻译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

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

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徙履起迎。

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

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

每行县录囚徒还(3),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无)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施,衣黄旐,著黄冒(帽),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

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建命出奔,辄距(拒)而不纳,《春秋》是之。

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义)。”繇(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译文:隽不疑,字曼倩,是渤海郡人。曾研究学习《春秋》,做渤海郡的文学官,一举一动一定以讲求礼仪,在整个渤海郡闻名。

汉武帝末年,渤海郡盗贼蜂拥而起,暴胜之做直指使者,身穿绣衣,手持斧仗仪节,追捕反叛的盗贼,并督促渤海郡赋税,向东一直到渤海边,如果有不服从命令的人,都以军法论处,威势震动渤海郡。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到了渤海郡,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

隽不疑戴进贤帽,带櫑具剑,佩玉环,穿宽衣,绕长带,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守门的差役想让他解下腰上配剑,隽不疑说:“剑是有品德人的武装兵器,是用来保卫自身的,不能谢下。

请你们退下。”差役禀报暴胜之。

暴胜之开门迎接隽不疑,远远看到隽不疑相貌非常尊贵庄严,穿戴十分伟岸,暴胜之快步起身迎接。到厅堂坐定,隽不疑以手按地恭敬地说:“我居住在海边,听说您暴公子的威名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有幸见到。

凡是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暴胜之知道隽不疑并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深深地用礼仪接待他,询问当世实行的政策。

暴胜之手下各个从事都是从州郡中选拔地优秀官吏,在旁边听了隽不疑的说法,没有不吃惊的。到了夜晚才离开。

于是,暴胜之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用公车征召他,官拜青州刺史。 过了很长时间,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登基。

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

皇上提拔隽不疑做京兆尹,赏赐百万钱。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

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记录犯人的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有可以平反的人吗?能让多少人活下来?”如果隽不疑说多数有平反的人,他的母亲就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如果说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为这不吃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忍。

始元五年,有一个男子乘坐黄牛车,树画有龙蛇的黄旗,穿黄袍短衣,头带黄帽,到北门,自称卫太子。公车差役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上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官职的人一起去辨认。

长安官吏百姓几万人聚集观看。右将军王莽在阙前列兵,用来防备意外的情况。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到的人都没有敢说话的。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命令跟随的差役拘捕。

有人说:“是与不是不能确定,应该慢慢处理这件事。” 隽不疑说:“各位怎么害怕卫太子呢!以前蒯聩逃命出奔,蒯辄拒不接纳蒯聩返回卫国,这是《春秋》上记载的。

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不受刑而死,现在自己来到这里,这是罪人啊。”于是,送进监狱。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听说后赞赏这件事,说:“公卿应当用经术明确大义。”因此,隽不疑的名声在朝廷上更受到敬重,在官位的人都自己认为比不上他。

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承当,过力量很长时间,因为病辞官,死在家里。 一、这篇传记,写了马援的一生,包括他的言行,他的政治活动。

2. 文言文翻译《宋史·范应铃传》

原文:范应铃,字旗叟,丰城人。

方娠,大父梦双日照庭,应铃生。稍长,厉志于学,丞相周必大见其文,嘉赏之。

开禧元年,举进士,调永新尉。县当龙泉、茶陵溪峒之冲,寇甫平,喜乱者诈为惊扰,应铃廉得主名,捽而治之。

县十三乡,寇扰者不时,安抚使移司兼郡,初奏弛八乡民租二年,诏下如章。既而复催以检核之数,应铃力争,不从。

即诣郡自言,反覆数四,帅声色俱厉,庆铃从容曰:「某非徒为八乡贫民,乃深为州家耳!民贫迫之急,将以不肖之心应之,租不可得而祸未易弭也。」帅色动,令免下户。

既出令,复征之,应铃叹曰:「是使我重失信于民也。」又力争之,讫得请,民大感悦。

有大姓与转运使有连,家僮恣横厉民,应铃笞而系之狱。郡吏庭辱令,应铃执吏囚之,以状闻。

调衡州录事,总领闻应铃名,辟为属。改知崇仁县,始至,明约束,信期会,正纪纲,晓谕吏民,使知所趋避。

然后罢乡吏之供需,校版籍之欺敝,不数月省簿成,即以其簿及苗税则例上之总领所,自此赋役均矣。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故事无不依期结正,虽负者亦无不心服。

真德秀扁其堂曰「对越」。将代,整治如始至。

岁杪,与百姓休息,阁债负,蠲租税,释囚系,恤生瘗死,崇孝劝睦,仁民厚俗之事,悉举以行,形之榜揭,见者嗟叹。调提辖文思院,干办诸军审计,添差通判抚州,以言者罢,与祠。

丁内艰,服除,通判蕲州。时江右峒寇为乱,吉州八邑,七被残毁,差知吉州,应铃慨然曰:「此岂臣子辞难时耶?」即奉亲以行。

下车,首以练兵、足食为先务,然后去冗吏,核军籍,汰老弱,以次罢行。应铃洞究财计本末,每鄙榷酤兴利,蕲五邑悉改为户。

吉,舟车之会,且屯大军,六万户,人劝之榷,应铃曰:「理财正辞,吾纵不能禁百姓群饮,其可诱之利其赢耶?」永新禾山群盗啸聚,数日间应者以千数。应铃察过客赵希邵有才略,檄之摄邑,调郡兵,结隅保,分道捣其巢穴,禽之,诛其为首者七人,一乡以定。

赣叛卒朱先贼杀主帅,应铃曰:「此非小变也。」密遣谍以厚赏捕之。

部使者劾其轻发,镌一官。闲居六年,养亲读书,泊如也。

起广西提点刑狱,力辞,逾年乃拜命。既至,多所平反,丁钱蠹民,力奏免之。

召为金部郎官,入见,首言:「今以朝行暮改之规模,欲变累年上玩下慢之积习;以悠悠内治之敝政,欲图一旦赫赫外攘之大功。」又曰:「公论不出于君子,而参以逢君之小人;纪纲不正于朝廷,而牵于弄权之阉寺。

」言皆谠直,识者韪之。迁尚左郎官,寻为浙东提点刑狱,力丐便养,改直秘阁、江西提举常平,并诡挟三万户,风采凛然。

丁外艰,服除,迁军器监兼尚左郎官,召见,奏曰:「国事大且急者,储贰为先。陛下不断自宸衷,徒眩惑于左右近习之言,转移于宫庭嫔御之见,失今不图,奸臣乘夜半,片纸或从中出,忠义之士束手无策矣。

」帝为之动容。属盐法屡变,商贾之赢,上夺于朝廷之自鬻,下夺于都郡之拘留;九江、豫章扼其襟喉,江右贫民终岁食淡,商与民俱困矣。

应铃力陈四害,愿用祖宗入粟易盐之法。授直宝谟阁,湖南转运判官兼安抚司。

峒獠蒋、何三族聚千余人,执县令,杀王官,帅宪招捕,逾年不至,应铃曰:「招之适以长寇,亟捕之可也。」即调飞虎等军会隅总讨之,应铃亲临誓师,号令明壮,士卒鼓勇以前,禽蒋时选父子及AT渠五人诛之,胁从者使之安业,未一月全师而归。

授直焕章阁,上疏谢事,不允;擢大理少卿,再请又不允。一旦籍府库,核簿书,处决官事已,遂及家务,纤悉不遗。

僚属劝以清心省事,曰:「生死,数也,平生学力,正在今日。」帅别之杰问疾,应铃整冠肃入,言论如平常,之杰退,悠然而逝。

应铃开明磊落,守正不阿,别白是非,见义必为,不以得失利害动其心。书馈不交上官,荐举不徇权门,当官而行,无敢挠以非义。

所至无留讼,无滞狱,绳吏不少贷,亦未尝没其赀,曰:「彼之货以悖入,官又从而悖入之,可乎?」进修洁,案奸赃,振树风声,闻者兴起。家居时,人有不平,不走官府,而走应铃之门;为不善者,辄相戒曰:「无使范公闻之。

」读书明大义,尤喜《左氏春秋》,所着有《西堂杂着》十卷,断讼语曰《对越集》四十九卷。徐鹿卿曰:「应铃经术似儿宽,决狱似隽不疑,治民似龚遂,风采似范滂,理财似刘晏,而正大过之。

」人以为名言。翻译:范应铃字旃叟,丰城人。

其母怀孕时,伯父梦见两个太阳照耀门庭,这时应铃诞生。稍稍长大,专心于读书,丞相周必大看了他的文章,赞赏不已。

开禧元年,考中进士,调任永新县尉。县地处龙泉、茶陵溪峒少数民族聚居地要冲,强盗刚平定,作乱的人突然袭击,范应铃查访到主谋的姓名,揪出并惩罚他。

县有十三乡,强盗侵扰常常发生,安抚使移司兼州,起初上奏缓征八乡百姓田赋二年,下诏书同意。以后又催缴检査税租的数量,范应铃力争,不答应。

就赴州自己陈述,反复地说,帅守声色很严厉,范应铃镇定地说:我并不仅是为八乡贫穷百姓,而是也替大人考虑!百姓穷困,用小人之心对付,田租不能收取而祸事却不容易平息。帅守动容,下令免除下等民户田租。

命令发布以后,又征收,范应铃叹息道:这。

3. 求刘向的列女传的原文及翻译

母仪传 有虞二妃 弃母姜嫄 契母简狄 启母涂山 汤妃有新 周室三母 卫姑定姜 齐女傅母 鲁季敬姜 列女传

楚子发母 邹孟轲母 鲁之母师 魏芒慈母 齐田稷母 贤明传 周宣姜后 齐桓卫姬 晋文齐姜 秦穆公姬 楚庄樊姬 周南之妻 宋鲍女宗 晋赵衰妻 陶答子妻 柳下惠妻 鲁黔娄妻 齐相御妻 楚接舆妻 楚老莱妻 楚于陵妻 仁智传 密康公母 楚武邓曼 许穆夫人 曹僖氏妻 孙叔敖母 晋伯宗妻 卫灵夫人 齐灵仲子 列女传

鲁臧孙母 晋羊叔姬 晋范氏母 鲁公乘姒 鲁漆室女 魏曲沃负 赵将括母 贞顺传 召南申女 宋恭伯姬 卫寡夫人 蔡人之妻 黎庄夫人 齐孝孟姬 息君夫人 齐杞梁妻 楚平伯嬴 楚昭贞姜 楚白贞姬 卫宗二顺 鲁寡陶妻 梁寡高行 陈寡孝妇 节义传 鲁孝保义 楚成郑瞀 晋圉怀嬴 楚昭越姬 盖将之妻 列女传

鲁义姑姊 代赵夫人 齐义继母 鲁秋洁妇 周主忠妾 魏节乳母 梁节姑姊 珠崖二义 合阳友娣 京师节女 辩通传 齐管妾婧 楚江乙母 晋弓工妻 齐伤槐女 楚野辨女 阿谷处女 赵津女娟 赵佛肸母 齐威虞姬 齐钟离春 齐宿瘤女 齐孤逐女 楚处庄侄 齐女徐吾 齐太仓女 孽嬖传 夏桀妺喜 殷纣妲己 周幽褒姒 列女传

卫宣公姜(宣姜) 鲁桓文姜 鲁庄哀姜 晋献骊姬 鲁宣穆姜 陈女夏姬 齐灵声姬 齐东郭姜 卫二乱女 赵灵吴女 楚考李后 赵悼倡后 续列女传 周郊妇人 陈国辩女 王孙氏母 王陵之母 张汤之母 隽不疑母 汉杨夫人 汉霍夫人 严延年母 汉冯昭仪 王章妻女 班女婕妤 赵飞燕姊娣(含赵合德) 孝平王后 更始夫人 梁鸿之妻 明德马后 梁夫人婀

4. 关于玉石、玉佩、玉器的形容语句

玉圭 古玉器名。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

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玉笏 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即“珽”。

《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注:“球,美玉也。”

镇圭 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端之一。也作“镇圭”。

《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

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

《左传》僖公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端。”《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谷圭 古玉器名。古代诸侯,用以讲和或聘女的玉制礼器。

又称“谷璧”。《周礼·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难,以聘女。”

注:“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考工记·玉人》:“谷圭七寸。”

圭璧 “圭”亦作“珪”。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玉器。

《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以圭璧见于王。”

《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璧 古玉器名。

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

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径长一尺二寸,天子礼天之器。

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礼天须用苍色,盖璧形圆,象天苍,象天之色。

谷璧子所执,饰谷纹,取养人之义。薄璧男所执,瑑饰为蒲形,蒲为席,取安人之义。

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

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商周时代的璧,厚薄不匀,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多不够圆。

春秋战国时,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雕饰。汉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比较精细。

汉以后至宋、元时,玉雕不多见。明、清时又兴盛,出现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见精细的浮雕和螺旋状纹饰。

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汉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来穿线做佩饰或挂在墙上做装饰用。

璧在汉墓中发现很多,常放在死者胸部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镶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玉璧用途很复杂。

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做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 古玉器名。大孔的璧。

《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

玉琥 古代玉器.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认为:“我以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

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玉虎”。玉虎 雕成虎形的玉器,即“琥”。

《 拾遗记·秦始皇》:“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参见“玉琥”。

珩 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

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环 古玉器名。

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

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疏:“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

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

《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

小授三,结玉环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

《晋书·周访传》:“访大怒。敦手譬释,并遗玉环玉碗,以申厚意。”

玉佩 “佩”亦作“佩”。玉作的佩饰。

《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萧德言《咏舞》:“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环玦 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块。

《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玉带钩 古玉器名。

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

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河南固始在春秋末或战国初期墓中,发现一件玉带钩,是目前已知较早的一件。

在河北满城、江苏铜山小龟山等西汉墓及河北定县北庄东汉墓中,均有玉带钩出土。玉钩 玉制的钩,故名。

有带钩、帘钩、帐钩等。《宋书·符瑞志下》:“汉桓帝永兴二年四月,光禄勋府吏舍,夜壁下有青气,得玉钩、玦各一。

钩长七寸三分,身中有雕镂。”《列仙传·钩翼夫人》:“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

玉剑饰 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

玉剑饰始于战国,战国剑较短小,剑首小而薄,边沿外敞,较锋利,格少(多用铜、铁),剑珌有厚长和薄短两种,带扣也小。汉带剑首长而大,格多,剑珌与战国相似。

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一把铁剑,其上四。

5. 表示古代的成语

比喻代人受过。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出处:《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八音迭奏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拔宅飞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参见“拔宅上升”。

出处:语出《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出处:《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百鸟朝凤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拜将封侯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出处:《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半筹不纳 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褒衣博带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褒衣危冠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抱布贸丝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出处:《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北宫婴儿 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被发文身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被发左衽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出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6. 来自古代的成语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

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

稷不得已,只拜之。” 八音迭奏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

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

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

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拔宅飞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参见“拔宅上升”。 出处:语出《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出处:《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百鸟朝凤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

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拜将封侯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

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出处:《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半筹不纳 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褒衣博带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

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褒衣危冠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

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抱布贸丝 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

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出处:《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北宫婴儿 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

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被发文身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

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被发左衽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也指沦为夷狄。 出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绷扒吊拷 古代的一种刑罚。

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绷:捆绑。

扒:脱掉。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若经官发落,这绷扒吊拷要桩桩儿捱过。”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并无聪明正直的心腹,尽都是那绷扒吊拷的招状。” 匕鬯不惊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

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壁垒森严 壁垒: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

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出处:刘复《代某君寿某将军夫妇》:“声威震摄长愉塞,壁垒森严细柳营。”

砭庸针俗 指救治凡庸鄙陋。砭:刺。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出处:清·龚炜《巢林笔谈·双忠寺碑文》:“其文足以砭庸针俗,卓识大力,一空当世作者。”

鞭辟近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古代洛阳方言。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宋儒常用语。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十一》:“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

辨日炎凉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

隽不疑名言

学习国学第95天「智囊疑卷七·隽不疑」

智囊剖疑卷七·隽不疑

学习国学第95天「智囊疑卷七·隽不疑」

【原文】

汉昭帝五年,有男子诣阙,自谓卫太子。诏公卿以下视之,皆莫敢发言。京兆尹隽不疑后至,叱从吏收缚,曰:"卫蒯(kuai)聩(kui)出奔,卫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上与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有经术、明于大谊者。"由是不疑名重朝廷。后廷尉验治,坐诬罔腰斩。

评 :国无二君,此际欲一人心、绝浮议,只合如此断决。其说《春秋》虽不是,然时方推重经术,不断章取义亦不足取信。《公羊》以卫辄拒父为尊祖,想当时儒者亦主此论。

学习国学第95天「智囊疑卷七·隽不疑」

网络图片

【译文】

汉昭帝五年,有一男子入宫,自称是卫太子刘据,昭帝派公卿大臣下去检视,没人敢确定。京兆尹隽不疑最后才到,却立刻命令侍从拿下他,说:"卫蒯奎出奔宋国,后来被人送回来,卫辄(聩的儿子)拒绝接纳,《春秋》认为做得对。太子得罪先帝,不肯服罪自尽而选择逃亡,今天就算来的真是卫太子,也不过是罪人而已。"于是直接将此人送入监狱。昭帝与霍光听了,嘉奖隽不疑说:"公卿大臣,应当任用饱学经书而又明白大义的人。"隽不疑从此得到昭帝的重用。后来经延尉验证,这个人果然是冒牌太子,因而被腰斩处死。

评:国无二君,这时想安定人心,杜绝不实的谣言,只能如此断然处置。隽不疑所提到《春秋》的说法虽然有问题,但当时正推崇经学,不断章取义援引经书的说法,就不能取信于人。《公羊》认为卫辄拒绝父亲是想卫国的列祖列宗负责,想必当时的儒者也主张这种说法。

学习国学第95天「智囊疑卷七·隽不疑」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