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名言
时间:2022-04-23 07:0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杨角风发作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海瑞的名言
1. 明代名相张居正有句名言: 重用循吏 慎用清流
张居正用人之道——重用循吏、慎用清流
张居正用人,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就是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结果放在第一位,而不会有道德上的约束;清流则不同,总是把道德放在第一,说得多,办成的事儿却少。
有这么一个例子,就是对于海瑞的任用。中国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海瑞抬着棺材给嘉靖皇帝上书的事。即便在当世,海瑞就已经成了一个民间人物,清官形象的代言人。嘉靖皇帝看了海瑞的万言书,非常震怒。不过他没有处死海瑞,但也不放他,就关在大牢里不闻不问。嘉靖皇帝死了以后,徐阶把海瑞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鉴于海瑞的名声,徐阶决定予以重用。他让海瑞到江南,当了应天府的巡抚,管南京周围几个最富的州府。海瑞在那儿搞了两年,结果当地的赋税减了三分之二。大户人家都跑了,没有了税源。他自己倒是非常清廉,八抬大轿也不坐,骑驴子上班。这样,他班子里的其他领导很不满意,因为他是一把手,既然他骑驴子,那二把手岂敢坐轿?因此都想办法调走。富人都很怕他,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不管谁有理,肯定是富人输。海瑞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但他对行政管理的确缺乏经验。工作搞不上去,海瑞气得骂“满天下都是妇人”,愤而辞职。
张居正当了首辅之后,让每一个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向朝廷推荐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写信推荐海瑞。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博就这个问题还专门找了张居正,希望他起用海瑞,但张居正就是不用他。为什么呢?他觉得海瑞是一个很好的人,做人没有话说,道德、自律都很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的标准是上让朝廷放心,下让苍生有福。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器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因此有政德而无政绩。这一点,张居正看得很清楚。张居正不用他,还有一层原因:海瑞清名很高,如果起用,就得给他很高的职位,比他过去的职位还高,这才叫重用;如果比过去的职业低,那就证明张居正不尊重人才。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给他更高的职位,他依然坚持他的那一套搞法,岂不又要贻误一方?张居正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不用海瑞。
张居正有一同年叫汪伯昆,安徽人,和另一位同年王士祯一起成为当时诗坛两大领袖。汪伯昆在湖北当了几年巡抚,张居正当了首辅后,把他调到北京当兵部左侍郎,也就是国防部副部长。汪伯昆履任之后,张居正给他一个任务,巡视整个西北的军事设施,北京、蓟辽、陕西、山西这一带。汪伯昆的巡边之旅,第一站就是蓟辽。当时的蓟辽总兵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汪伯昆到了之后,首先不是听汇报,探讨军事问题,而是和当地的文人在一起吟诗作赋。张居正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点不满。汪伯昆回到北京,给皇上写了一份奏章,汇报他视察边境军事的情况。字斟句酌,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张居正看了奏章以后,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不得不涂。”兰花芝草,都是最好的花草,但它长得不是地方,长在高速路上,路是车走的,不是花园。既然长错了地方,就得铲掉。你汪伯昆是优秀的诗人,就到诗歌协会去,国防部是搞军事的地方,不是你吟诗的地方。这样就把汪伯昆免了官。
戚继光从浙江调到蓟辽总兵的位子上,没多久就跑到内阁找张居正发牢骚,说蓟辽的兵没法带。其因是明代的兵役制。所有的兵都是世袭的,老子退下来儿子顶替,这叫本兵制。因为是世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本兵大都吊儿郎当,平时也不训练,打仗时就溃不成军。张居正深知本兵制的弊端,于是鼓励戚继光训练一支新军。所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从隆庆四年的兵部开始,从戚继光开始。当时他支持戚继光,从极为艰难的朝廷财政中挤出军费来,让戚继光从浙江招募五千人,训练新军。相对于本兵,这支部队叫客兵。也叫“浙兵”。就这样,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组建并训练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能够胜任拱卫京师的任务,并给疲疲沓沓的本兵起到了示范作用。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军政首脑的关系处理,当时的总兵是部队一把手,他上面还有一个总督。总督既是地方行政长官,又领导总兵。过去只要总督和总兵产生矛盾,朝廷一定是撤换总兵,而不会换总督。张居正不一样,当戚继光这个总兵和总督产生矛盾以后,撤换的都是总督。而且每一个总督上任,张居正都会找他谈话,要他支持戚继光的工作。戚继光当了十三年的蓟辽总兵,蓟辽没有发生一次战争,蒙古人也没有一次进犯,这既是戚继光的功劳,也是张居正知人善任的功劳。
2. 关于海的名人名言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3. 萧伯纳的名言
萧伯纳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 不要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
萧伯纳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萧伯纳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英)萧伯纳 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侯,要比我出生的时侯更美好。
(英)萧伯纳 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孩童在追求知识,而非知识压迫孩童。
萧伯纳 唯一办事聪明的是裁缝。他每次总要把我的尺寸重新量一番,而其他的人,老抱着旧尺码不放。
萧伯纳 最坏的集团是那只有一个成员的集团
4. 十句有"海"字的名人名言
1、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杜甫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3、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不虚。——庄子
4、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
5、一滴油不可能平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个针尖般大小的国家不可能让那些比她大千倍的国家永远俯首称臣。——茨威格
6、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7、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
8、在那海水酣睡的宫殿里,铺满了多少奇珍异宝。——爱·扬格
9、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宋琬
10、百川有余水,大海无满波。器量各相悬,贤愚不同科。——孟郊
历史上海瑞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有人说他饿死五岁女儿?
停更了两天,主要是阅读量太低了,今天再更一篇,边想边写……
上一期我们提到了海瑞和高翰文被举荐当官,说到底就是严党一派和清流一派找的替罪羊。而这两个人的命运也随着被举荐的那一刻起,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再也没能逃离政治漩涡。
随后,镜头一转,我们的一号男主角终于要出场了,那么关于海瑞的形象刻画,一开始就非常到位!
本期杨角风谈大明王朝22:海瑞第一次出场就是在亲子,为什么有人说他饿死五岁女儿?
一、
大明王朝中海瑞第一次出场,就是在跟五岁的女儿戏玩,可以看出,他的眼中满是慈爱之情。
关于这段描写,其实讲的是一个梗,这个梗导致现在的人一想起来都是在批评海瑞。那就是关于海瑞饿死五岁女儿的梗,这时候是必须要提一下明朝的无良小编!
正史中并没有相关海瑞饿死女儿的说法,试想一个被百姓称为“海青天”的父母官,会饿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况且海瑞是一个相当正直,有着足够的耐力和韧性,以及相当理智之人,怎么可能会干出这样残忍之事,这不仅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当然也不符合明朝时期的价值观。
关于这个梗是这样记载的,在明代姚叔祥的《见只编》中有这个一段记载:
“海忠介有五岁女,方啖饵。忠介问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憧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
大体意思就是说,海瑞的女儿有一次吃了男仆给的食物,海瑞生气怒斥,说你怎么可以吃仆人的食物,你去饿死吧,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我海瑞的女儿。于是海瑞女儿哭泣不再吃喝,家人也劝不了,七天之后,饿死了。
甚至前段时间最火的《明朝那些事儿》和《万历十五年》以及其他著作中关于海瑞的加载,都离不开书呆子,教条主义者,以及饿死女儿,杀掉妻妾等负面形象。
相对来说,大明王朝中刻画的海瑞形象更饱满一些,也更贴切事实。
二、
其实那几本书还有提到说海瑞的母亲过寿,海瑞去买了二斤猪肉……其实这个诋毁的说法很容易发现问题,那就是海瑞是回族,这在历史上就是如此,在《大明王朝1566》中后来那个师爷给海瑞送猪肉,海瑞就严肃地告诉他,自己是回族。
其实海瑞有点类似于雍正帝了,毕竟他是为百姓说话,得罪了权贵,而且老百姓没有话语权,掌握话语权的都是当权者,所以,最后海瑞也落得一些不好的名声。
结果海瑞命运确实悲惨,五岁的女儿竟然不幸去世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于是各种诋毁的言论也就出来了。
好,扯远了,我们回到剧中,看看《大明王朝1566》中对海瑞是如何刻画的:
既然海瑞是主角,而且代表着高大尚的形象,所以一开始就给他塑造了亲子形象,也算是挽回一点负面影响了。后来海瑞女儿不幸淹死之后,面对购置年货,海瑞失魂的情形,确实让人感到无比心酸,而且海瑞女儿的死也赚了很多人眼泪。
前面谭纶也讲了,海瑞有可能会拒绝出任淳安知县的阻拦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家有老母,不远游,一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总结起来其实就一个结论,这个海瑞是一个大孝子!
大家要记住一句名言,但凡一个孝顺的人,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而且海瑞母亲还在织布,也从侧面表明,这个家庭其实并不富裕……
三、
海瑞母亲其实在跟海瑞生气:
其实这个海母形象塑造的还是比较丰满的,她是一个好强的女子,而且在海家具备至高无上的地位。海瑞都四五十岁了,还要每晚伺候海母入睡。
后来李时珍给海瑞看病的时候,其实就提到了,海瑞之所以无后,并不是身体有问题,而是海瑞夫妻俩没有时间下种子啊。
正如谭纶担心的那样,海瑞母亲自从知道海瑞拿到了信,就一直不高兴,甚至面对海瑞要帮她提水说出:
“松开,我没有儿子,干你该干的事去!”
而海瑞老婆在蒸糯米粑粑,蒸好了后,让女儿给阿婆送一个,并对女儿说,明天再给你蒸。由此也可看出,这个家庭确实不富裕,孩子都没有资格吃糯米粑粑。
孩子刚说完阿爹明天要出远门的事,海母就炸毛了:
“谁说阿爹出远门?告诉阿母,就说阿婆还没死呢!”
这句话就能看出婆媳关系之紧张,后来李时珍治病那段描写更甚,到时候我们再讲。
海瑞其实一直在找机会跟母亲讲出任淳安知府的事,毕竟这是他的抱负,是他的一次机会,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海瑞妻子其实挺惨的,丈夫明天就要出远门了,却还要跟海母一起睡,她跟海瑞在门口踌躇了好一会,最终海瑞还是进了母亲卧室……
四、
海母最终还是问了海瑞,问了那封信的内容,最后说了一句点题的话:
“这么伤天害理之事,朝廷就不管?”
其实海母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的事,非要一个小小的县令去争?
但最终为了百姓,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海母也是深明大义,同意了海瑞出任淳安知县。
随后,俩人就开始洗地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后面也有解释:
那就是海瑞和海母都是一双火脚,不怕冷的,这种人心中都有一股正气,烧了自己,热的是别人。
这时候其实就引出了主题,海母提到了自己信明教,太祖皇帝就是信明教,最后才定国号为大明:
“可现在的皇上怎么就不像太祖呢?”
海瑞是如此孝顺之人,当然能听明白海母这句话的本意,说到底就是为什么太祖皇帝那么爱护子民,这个嘉靖帝怎么就非要搞改稻为桑祸害老百姓呢?这句话也为他日后上书嘉靖帝做好了铺垫……
第二天,海瑞带着糯米粑粑,一身布衣,一双布鞋,背着斗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向皇权开战的征途。而身后的海瑞妻子和孩子,一直目送着他离开,可以说这个镜头是全剧相当抒情的镜头。
至此,海瑞的出场算是铺垫好了,跟后面的高翰文出场简直有天壤之别,只是两个人的命运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前情回顾:大明王朝中海瑞和高翰文之所以接受当官,都是被人戳到了痛点!
打开手机淘宝,搜索"杨角风发作发红包",领限时红包福利,领到的小伙伴记得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