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名言

时间:2022-04-23 08:1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喜剧万象 | 评论: 次 | 点击:

乔治奥威尔名言

1.

首先,来回答你以上6个问题,不过以下是我对《1984》的理解,仅仅作为你的参考:

1,我觉得温斯顿的“异类”思想是在专制统治下自然产生的。人的思想是不可能完全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的,往往具有叛逆性,你不能说只有温斯顿具有这样异类的思想,从奥威尔是叙述中其实是可以发现还有其他人具有同温斯顿相同的思想,只不过被隐藏了,而温斯顿却表现了出来。

2,对温斯顿的洗脑是要证明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思想是绝对的、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容置疑的真理。而且洗脑也是做给公众看的:无论你是什麽样的想法或思想,最终都会认可我们的思想。其实统治者不在乎温斯顿最后是不是被净化了,因为温斯顿最后是要被处死的(其实他们身边有很多人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也许和温斯顿相似),统治者最后是要所有人都安于统治,不会产生异端的思想

3,对於这个问题,我绝对是因为,举报别人也是有很大风险的,万一查明不属实,那麽就是诬告,那麽查灵顿先生就有可能面临检查或其他什麽麻烦,应该是要弄清楚,确认两人的关系之后才举报的。

4,语言的作用除了日常交流之外,在这里新语应该还起到控制人民思想和规范思想以及生活的作用。

新语是小说虚构的,英国肯定不会使用这种语言啦。不能把小说虚构的和现实弄混淆了。

5,谁在监控电子屏幕?我想应该是统治者吧,或者是思想警察,也许并不存在什麽监控屏幕,只是造成的恐慌,让身边的人监视你罢了。这就看每个人的解读了。

6,当时应该是处於美苏冷战的时期。表面上看老大哥也许是指苏联,因为当时称苏联为老大哥,事实上,应该是映射的英国,映射英国专制统治的思想或倾向。

希望这些对你有启发。至於那段童谣和其他名言,我这就没有了,建议你到书里面去找啦。

另外,和《1984》相似的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也很不错。

2.写几句呼唤和平的名人名言

度及发布时间排序,这些描写和平的名人名言/经典语录可以用来参考写作或学习等用途。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有关和平的名言,欢迎发布出来与我们共享。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

——亚里士多德

喜欢(89)

加入句集

评论(2)

美丽传说

分享

闲暇当然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为了获得闲暇而工作,为了和平过日而战争。

——亚里士多德

喜欢(45)

加入句集

评论

town

分享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喜欢(681)

加入句集

评论(18)

awake

分享

真正永恒的和平与永恒的战争没有什么不同。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喜欢(1)

加入句集

评论(1)

木目师

分享

国家用兵,是为的正义。如果国家一旦侵犯了正义,那与我们挥斧相向的暴君的巢窟何异。

——罗曼·罗兰

3.乔治.奥威尔讽刺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奥威尔的批评风格是一贯的,始终影响他自己的写作取向,他总是受到一种写作之外的力量的左右,所以写作的形式、审美意趣对他来说都不是一种目的,他也从来不会为写作技巧本身而去追求其完美。哪怕在讨论其他作家的时候,即使有精致艺术的一面,他也会一掠而过,不再去理会。[3]

奥威尔是一个以诚实的政治信念来真实写作的作者。在《我为什么写作》中,他说:“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所写的东西,无一例外地都毫无生气,都成了华而不实的段落、没有意义的句子、矫揉造作的形容词,总之,都是废话。”虽然奥威尔所作的是政治的写作,但他不信任任何意识形态,他的写作依靠的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理论,而是他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这种经验和感觉不是孤独的,而是与他人的生活现实联系在一起。他讨厌那些由精英知识分子所设计的社会改造计划和理论,因此,他在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社会认识时,选用的是普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的文字形式。他憎恨一切政治欺骗,尤其是用文字来糊弄人民的伎俩,所以他自己用一种诚实、真诚的文字来写作。[3]

奥威尔说,“好文章就像一块窗玻璃。”(《我为什么写作》),与其他的知识分子用貌似深奥的花言巧语讨好权力不同,他从不谄媚权力,他的文字清晰、准确、简洁,如同一扇明净的玻璃窗。透过他的文字,可以看到他所生活的那个真实世界和他的真诚思考。[3]

4.在普天下皆骗的时代,讲真话就是一种革命行为.谁说的

在普天下皆骗的时代,讲真话就是一种革命行为

In times of universal deceit,telling the truth is a revolutionary act

因为《疑犯追踪》本就是一个设定在类似于《1984》式社会背景下的故事,所以,当年轻勇敢的女记者Maxine说出乔治.奥威尔的这句令Finch也颇为动容的名言时,我倒不觉得有多惊讶。

这已经不是编剧第一次向伟大的预言作家奥威尔致敬了,在S01E02的闪回里,Finch的老友Ingran就曾自承,他们正在建造的,是一个奥威尔式的梦魇。

我记得,一位我很尊重的当代文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真话回到我们的生活,就像让大地回到我们的脚下。不过,我猜,只是幻想和假设“如果活在奥威尔笔下的极权国度里会怎样”的西方人,或许未必能如我们一样理解和体会这句话中蕴藏的痛苦和深义。

乔治奥威尔名言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究竟什么是自由?是随心所欲、凡事无远弗届,就是自由?还是拥有万贯家财,对一切物质触手可及,才是自由?

一直以来,人们对自由的思考从未停止,正是因为敏于思索、不断开拓创新的文人雅士,层出不穷,才有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

这部著作流传甚广,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方面,这是世人对人生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既然如此,这本书到底有着哪些过人之处呢?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乔治·奥威尔

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

实际上,乔治·奥威尔的著作中,充满了对乌托邦反对,《1984》与《美丽新世界》和《我们》,被共同誉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也许,无数人觉得乌托邦才是真正的自由世界,但是乔治·斯维尔却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样过于理想的世界里,反而从未有过真正的自由。

1948年,才思敏捷的他写下《1984》,让人们有幸领略到他的先进思想和犀利的语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后人逐渐明白,什么才是值得期待的未来。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乔治·奥威尔《1984》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仅在于她对当时的人们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关键性的启迪。

与此同时,乔治·奥威尔的那句警世名言说道:

“其实我并不相信人们所说的那个社会,会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某些类似的情况发生。”

这样的句子经得起细细品味,于是乎,一切都开始不言自明了,而且仅凭这一句话就忍不住让人发问,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乔治·奥威尔发出这样的感叹?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乔治·奥威尔

没错,《1984》描绘的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极权社会,生活在此种社会中的人,全部臣服在一种高度集权的统治下。

所有人毫无隐私可言,与家人亲友的关系分崩离析,一言一行都在他人的监督之下,时间一久,他们的思想和语言能力逐渐丧失,成为一具具行尸走肉。

可悲的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没有任何察觉,他们心甘情愿受到这种社会的摧残,从未想过反抗和逃离,每一个人如同温水里的青蛙一般,逆来顺受。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1984》

生活在不是监狱的牢笼里

《自由与权力》里面曾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样的话语无疑是至理名言。而乔治·奥威尔的《1984》何尝不是对绝对权力的一种申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正因为如此,乔治·奥威尔才在看到社会的种种弊病时,奋笔疾书地写下:

“权利的真正可怖,在于麻痹了人的思想,让人们不再有思考的空间。”

当然,即便权利不同于权力,但是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是相辅相成的,深谙其中一词的含义,往往能对另一者理解得更为透彻。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而在《1984》中,乔治·奥威尔一直在强调思考对人们的重要性。

毕竟,如果人们不能学会思考,无异于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可是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为什么会麻木到r任由环境奴役自己,而不为个人的思想独立和真正的自由作斗争呢?

对此,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解释道,自由即是奴役,已经习惯环境压迫的正常人,不再想着思考,在他们看来,关于自由的任何东西都是冠冕堂皇的,倒不如死心塌地接受奴役来得更为方便。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乔治·奥威尔

然而,所有自由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换言之,《1984》中人们享受到的自由并不是自由。

实际上,不被人殴打、没有受到谩骂也不是自由,而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可以自主独立思考,能够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时,才拥有真正的自由。

否则,我们只会被乌托邦世界里的语言和制度一遍又一遍地洗脑。

或许,此时的《1984》会让人们觉得,乔治·奥威尔未免也太言过其实了吧。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其实不然,以前适用的,当下仍然适用,因为21世纪的我们进入了一个叫互联网的新时代,虽然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扪心自问: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我们把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爱好等,悉数曝光到网络上时,等同于把没有穿衣衫的自己,自愿展现到大众面前,任凭所有人观摩消遣。

而乔治·奥威尔在小说中,则这样描写道:

“电幕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许多讯息,温斯顿所发出的任何声音,哪怕是声音极低,都能被无一例外地捕捉到。”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另一方面,不仅温斯顿的任何声音可以被听到,他的一举一动都能被监视到,更严重的是,当事人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正在被监视。

而且,我们自己所处的互联网世界,所涉及到的种种,与小说中描写到的很多细节,不谋而合。

不论是网上购物还是浏览搜索相关讯息,甚至是我们的个人喜好,都能被互联网记住。

当我们一打开手机,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各大平台的推荐,从而情不自禁地买下各种东西,或在无意识中浪费很多时间。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互联网世界

同时,人们喜欢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去过哪里旅游,看过什么风景,吃过什么美食等,都会如数家珍地分享出来,而这些都成为了互联网的记忆。

那么互联网有记忆吗?当然有。

然而,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依旧可以让自己免受互联网的奴役。

但是,《1984》中的主人公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他们有任何改变的行动,想要独立思考,就会被“电幕”当场发现,然后丧失性命。

所以,在《1984》中,想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则注定与别人不一样,成为众矢之的的思想异类,如此一来,主人公是非常痛苦的,他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互联网

人人都是互联网时代的献祭品

那小说中的主人公温斯顿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呢?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每天的任务就是伪造真实,让假的变成真的,让历史事件成为虚伪的事实。

久而久之,他的头脑变得越来越简单,他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过去可以被改变?自己知道的词汇为什么越来越少?别人会有同样的疑问吗?还是只有自己才有这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原本,温斯顿是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人,他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洗脑,他既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想成为任何人的附庸。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有位大哥曾说,二加二等于五,起初听到时,没有任何人质疑,他们对这一结论坚信不疑。

但是温斯顿则在自己的日记本中,默默写下:自由无非是可以大胆说出,二加二等于四的东西。

话虽如此,做起来却困难极了。温斯顿每天游走在真实与虚假相互融合的世界里,时间一久,他被自己的质疑逼得无路可逃,痛苦难耐。

为了缓解内心的矛盾,他只能偷偷写日记、偷偷看禁书、偷偷与女友在房间里相拥。

于是在被捕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电刑架上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这时候的温斯顿仍然没有放弃对虚伪的质疑。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不过,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力量始终难抵集体的疯狂。可怜的温斯顿没有等来他所期待的真实。

赤手空拳之下,他不得不选择妥协,不是他自己不想特立独行,而是环境使然,是周遭的事物迫使他成为了一朵浮萍。

哪怕那个所谓的大哥是一个满嘴谎言的骗子,温斯顿仍能非常自然地喊出那句:

“我爱老大哥!”

整个故事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乔治·奥威尔未曾想过让《1984》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看似自由自在的世界里,到处充斥着绝望。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好比随处触手可及的互联网,每一个人高举“自由”的旗帜,号称为自由而战,殊不知,真正的自由已渐行渐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渗透,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透明。元宇宙的出现,甚至是虚拟自由的翻版。

有些人看似可以驾驭元宇宙,意欲靠此谋求更大的财富,不知道的是,还没开始就已经输得很彻底了。

正如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说到的那样,互联网世界中的我们,也正在心甘情愿地接受洗脑和漫无目的地驱使。

我们看似在自由表达,说出心中想说的话。实际上,在人手一部智能机的时代里,我们自由输出的思想越来越少。

乔治·奥威尔《1984》: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自由可言吗?

嘴巴原本是长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在互联网的浸泡下,我们已渐渐沦为别人的喇叭。

21世纪的人类,就像《1984》里的温斯顿一样,原本坚持与真相站在一起,却被处心积虑的互联网扭曲成提线木偶。

在看似自由的互联网世界里,我们似乎有许多自由,可真相却是,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想法。

或许,人人都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那又如何?一切只不过是用自由换来的热闹,而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毫无自由可言。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