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经典名言30句
时间:2022-04-23 18:4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一往文学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左传经典名言30句
1. 收集名言警句30句以上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2. 左传中的名言
哀乐哀乐,皆丧心也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
不以一眚掩大德
尔无我诈,我无尔虞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好学而不贰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人谁而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惩恶而劝善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吉凶由人
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宽猛相济,恩威并重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天能盖地,地能容小
修已而不责人
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3. 左传有什么名言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4. 需要诸子百家的名言30句~~
l 重 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l 敦 亲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l 贵 和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 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 子•山木》l 厚 仁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仁者寿。
——《论语•雍也》 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l 知 耻 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l 诚 信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 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l 自 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l 持 节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l 明 志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l 爱 国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 收集名言警句30句以上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6. 30个名言俗语
谚语: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麦怕清明连夜雨。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下雨烂谷箩。吃一堑,长一智。
人穷只怕志气短。 前人栽树后人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不见高山,那知平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严以责己,宽以待人。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算算用用,一世勿穷。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养儿防老,积谷防荒。 远亲不如近邻好。
鳑鲏鱼也要留三寸肚肠。 天下呒难事,只怕有心人。
人望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劝诚谚语 高价买诚实,永远也值得。 ——谚语 人之真诚或虚伪,不能隐蔽。
——谚语 欺诈可能有用,诚实却是上策。 ——谚语 说真话的人,才算忠诚。
——谚语 名言警句: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拿破仑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人性的弱点》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佚名 名言警句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名言警句 (5)关于爱情 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柏拉图 名言警句 (6)关于修身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名言警句 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法)孟德斯鸠 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名言警句 (7)人要时常自省——认识自己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希腊)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日本)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马来西亚)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日本)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苏联)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 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拉丁美洲)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西班牙) 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
(德国) 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美国) 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
(英国) [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
左传经典名言61句,你最喜欢哪一句?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 “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
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规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 《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 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 国君的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唐代以前,人们大多相信作者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但是这一税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怀疑,有人认为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止一人。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左传》的编定成书是在战国初年。
选编名言如下:
1、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yì):下棋。耦:(ǒu偶):对手。这两句大意是: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现在多引用“举棋不定”形容优柔寡断的人遇到问题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
2、从善如流。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从:跟随。善:正确的。如流:如顺流而下,比喻快。本句大意是: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这句已成习见的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率高,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3、好学而不贰。
喜欢学习而专心一志。 注:论语里有“不贰过”
4、风马牛不相及。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5、吃一堑,长一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堑(qiàn欠)壕淘,引申为挫折。这两句大意是:遭受一敬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左传》的原文是:“卫侯来献其乘马,日启服,堑而死”。“堑而死”是堕入淘中而死的意思。~告诉我们:受到一次跌落沟中的教训,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变失败为胜利,增长了才智。明代王阳明《与薛尚谦》:“经一蹶者长一智”,与此意相近。~现巳成为精辟的格言,教育人们树立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使失败也变成知识、智慧和财富。
6、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作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台
7、不以一眚掩大德。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眚(shěng省):眼病,引申为过失。本句大意是: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紊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公元前六二七年,孟明、西乞、白乙奉秦穆公之命,劳师袭远,攻打郑国,归途中被晋军在崤山打得大败,三人被俘。后被放回,秦穆公到郊外迎接他们,深责自己的罪过,并说:“且吾~”,也没有解除孟明三人的职务。这句话现在常用以说明要全面地、历史地看人,不能因为某人一时一事的过错,就抹杀、否定他的全部功绩。
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语。文:文采。行:流传。这两句大意是: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写诗作文,虽然内容是很重要的,务必力求充实,但语言也是不可忽视的,语言过于浅俗,或者板滞、艰涩、缺乏文采,人们就不乐于诵读,也不会流传久远。这两句可供论述文学创作应力求语言生动传神时引用。
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无:不要。尔:你。虞:欺骗。这两句大意是: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楚国围困宋国国都达数月之久,攻打不下。宋国派华元夜间潜入楚军主将子反的卧室与他谈判,如果楚军后退三十里,宋国愿意同楚订立盟约。楚国同意朱国提出的条件,实现了和平。后来两国共盟,楚国在盟约上写道:“~”,意思是真诚相待,互不欺诈。现在人们常常反其意而用之,把这两句演化成成语“尔虞我诈”或“尔诈我虞”,意思是:你欺骗我,我暗算你,彼此间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玩弄阴谋手段,欺诈坑骗。
1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辅:指面颊骨。车:指牙床。这两句大意是: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公元前六五八年,晋国收买了虞国,军队顺利地通过虞国去攻打虢国。三年后,晋国又提出要求,要晋军越过虞国国境再次攻打虢国。大臣宫子奇劝谏虞国国君说:虞、虢两国是近邻,美系密切,就像谚语所说的~一样,一旦虢国灭亡了,虞国就会直接受到威胁。后人多引用此名句说明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12、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13、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其:岂,难道。辞:指理由。这两句大意是:想要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晋献公死后,晋冒发生内乱。大夫里克等立公子重耳为国君,后东周大夫周公无忌又扶持太子申生为君,就是晋惠公。惠公即位后,就赐死里克,里克临死说了~的话。孔颖迭解释这句话为“言君今欲加臣之罪,其畏无辞以罪臣乎!”~今多写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用以谴责那些随意罗织罪名,造借口,诬陷别人的人。
1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共(hóng宏):通“洪” 。这两句太意是:节俭是一种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我们民族自古提倡的黄美德。这两句上古流传下来的宝贵格言,对当今民风具有现实的教育和针砭意义。
1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这几句大意是:第一次擂鼓时,战士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勇气就衰落了;第三次擂鼓时,勇气就丧失尽净了。这几句是春秋时军事家曹刿与鲁庄公论战时说的名言,意为作战时开头勇气十足,几次战斗失利,士气就衰退了,军无斗志,焉能不败?曹刿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士气盛衰的诸种因素,及士气与胜负的关系,精炼地提出:保护士卒的积极性和旺盛的士气,是夺取胜利的关键。现在“一鼓作气”已成为成语,形容作事时要鼓起劲头,勇往直前。
1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举:举荐。仇:仇敌。亲:亲人。这两句大意是:举荐一家之外的人不弃去自己的仇人,举荐一家之内的人不失掉自己的亲人。向国家推荐人才,要出以公心,唯才是举,即使自己的仇人,只要有才干,也不因仇隙而不举荐他;即使自己的亲人,只要有才干,也不目避嫌而不举荐他。《左传·襄公三年》载:中军尉祁奚请告老,晋侯问谁可接任他的职位,他推举仇人解狐。解狐未任职而死,祁奚又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继任。时人称祁奚“能举善”。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任人或表先要大公无私,不弃仇,不难亲。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见《左传·宣公二年》载士会语。这几句大意是:哪一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确实.每一个人都会有过错。唐代的刘禹锡说过:“贤能不能无过”;宋代的苏辙进一步说:“自古圣人不能无过”。古往今来的名人、伟人犯错误者,比比皆是,关键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如果讳疾忌医,坚持错误,则将一错再错,不可救药;只要知过而改,吸取教训,就能使坏事变成好事,所以古人称为“善莫太焉”。可引用以勉勋犯了错误的朋友。
1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见《左传·昭公十一年》。末:树梢。折(shé蛇):断。掉:摆动。这两句大意是: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末与本,尾与身是矛盾的统一,末大与尾大都超过了树与动物承受力的限度,所以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树被折断,尾不摆动。可用于对世事的体察和对矛盾转化哲理的说明。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19、私仇不及公。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本句大意是:私人之间的仇恨不涉及公家的事。~,这是处理公私矛盾的一条准则。不能因为个人之间的恩怨仇隙而置公家的利益于不顾仗官依势,挟私报复。本句多用于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2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这几句大意是: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这几句常省作“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具有深广的警戒意义,无论对治国、理家或其他事业都适用,因而广为人们称引。
2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见《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指占据高位、享受厚禄的统治者。鄙:庸俗,鄙陋。远谋:作长远打算。这两句大意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庸俗鄙陋,不能作出深远的谋划。这两句在原文中是曹刿指责当时鲁国上层统治者缺乏政治、军事才能,不能作细致周密的谋划,去指挥鲁国军队打败齐国,后世多引用以讽刺那些虽身居高位,却昏庸无能的统治者。
22、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殖:繁殖,生长。这两句大意是:在松柏大树的下面,草是不能茂盛生长的。公元前五四四年。楚康王崩,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时郑国在楚国的使臣子羽以松柏比权大势强的令尹王子围,以树下草比力小势弱的新君郟敖,说了~两句话。后世遂以~比喻弱者受制于强者,在强大势力面前,弱小者受压抑,遭箝制,难以生存和发展。《国语·晋语》:“松柏之地,其草不肥”与~意思相近。
2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
见《左传·裹公二十四年》引古语。太上:最高。这几句大意是:人生最高的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这几句把树立德行看得高于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足见古人对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不可忽视。作者在~之后接着说:“虽久不废,此之渭不朽”,意谓树立德行.建功立业并留下言论著作,作到这三点,人虽死了,也永远不会磨灭,这就叫不朽。
24、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见《左传·阳公五年》。这两句大意是: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一二句提醒为官者不能假公济私,既不能借当官的方便报私恩,提拔,赏赐与自已有私交的人,更不能仗势报复,打击、迫害与自己有私仇的人。这一浅显易懂的古训,历时数千年,仍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25、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邪:枉邪不正。宠赂:恩宠贿赂。章:同“彰”,公开进行。这几句大意是:国家的败坏,常常是由官吏的贪赃枉法、邪恶不正引起的;官吏的失德,常常是因上司的纵容包庇,公开地施恩宠、行贿赂而造成的。国家的兴盛,重要的一条要有严明的吏治,使各级官吏廉洁奉公,忠于职守,防止腐败而要使官吏廉正,就须以法治国,赏罚严明,对待贪官污吏施以严刑峻法,不容宽贷。纵观封建社会中,兴盛清明的时代,大都能做到吏治严明,防止腐败。虽是封建社会治国为政的经验总结。今天对我们仍有可借鉴之处。
26、无德而禄,殃也。
见《左传·闵公二年》。禄:享受俸禄。殃(yāng央):祸害。本句大意是: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享受国家的俸禄,就要有功于国家,就要德高望重,受到人们的敬重。如果道德低下,无功受禄,就会给国家带来祸害,自己也会被人瞧不起,甚而为人所厌恨,最终导致灾祸。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27、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见《左传·闵公元年》载管仲语。宴:安乐。鸩(zhèn震)毒:毒酒。鸩为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这两句大意是: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这两句以“鸩毒”为喻,劝戒人们切不可沉湎于逸乐。“鸩毒”能致人死命,“宴安”能毁灭人生,比喻恰当,警戒意义很强。“宴安鸩毒”现已成为人们习用的成语。
28、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这两句大意是:一天放走了敌人,将会给后世几代人带来祸患。此二句是说,对敌人作斗争要抓住战机,一举歼灭之。战机往往稍纵即逝,所以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敌斗争尤为如此。因为你不选择最佳的时机打击敌人,敌人就会在他最合适的时机打击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可以此二句说明要抓住战机,彻底消灭敌人。
29、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见《左传·襄公十年》。众怒:众人的愤怒。专欲:个人专断的欲望。这几句大意是:众人的愤怒难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春秋时,郑国发生一次祸乱,邵简公被劫持,几个公子被杀。祸乱平息后,子孔摄取王位,井订立盟约载入书中。郑国各臣属不服,子孔想以武力镇压,政治家子产劝阻说,~。此二句反映出《左传》鲜明的民本思想。在子产看来,若触犯了众人的愤怒,财政权一定不稳,若想专权独裁,实在是难以实现。~说明,任何时候都应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因为群众力量最大,想搞专权独裁,决没有好下场。
30、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见《左传·隐公四年》。叛:背叛。离:离开。济:补益。这两句大意是:众人反对,亲信背离,难以于事有所补益了。部众背叛,连亲信也离去,失掉民心,成了孤家寡人了还能做成什么事?后来多用“众叛亲离”形容极端孤立。
31、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八年》。川泽:河流大泽。山薮(sǒu叟):山野。瑾瑜:美玉。这几句大意是: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这几句话比喻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即有好的一面,也有缺点的一面,不可能尽善尽美。可用于说明事物不可避免缺陷,人不会没有缺点的道理。
32、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七年》。悛(quān):悔改,这两句大意是: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这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有了错误而不承认,不改正,势必一错再错,终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葬送了自已的名声和事业。~犹如警钟长呜,可引以告诫犯了错误的人;现在常说的“怙恶不悛”,也是指坚持作恶,不思悔改的意思。
33、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华:同“花”,比喻言论和虚名。实:果实,比喻行为和实际。这两句大意是: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归途中路经宁邑。小吏宁赢慕阳处父之名,以为他德才兼备,决计随他当差役,后来发现阳处父徒有虚名,言过其行,就离开了他,并说了“~;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的语。成语“华而不实”即从此来,用以形容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名实不副。
34、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载庆郑语。患:灾祸。这两句大意是:不守信义必然惹起灾祸,失去援助必然招致败亡。无信者不能取信于人,因此必然“失道寡助”,引出灾祸。治国处世,都可引以为戒。
35、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载石却(quě却)语。石却:春秋时卫国大夫。逸(yì逸):放纵,着里指放荡。自:由。这两句大意是: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这两句告诉人们:骈奢淫逸是产生邪恶的根源,人们应以此为戒,这在现代也是有教育意义的.“逸”也作“逸”,
36、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长(zhǎng涨):发展。这两句大意是: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二句告诉人们:为人应耿直、正振,好的传统和品质应保持下去,坏的习惯,恶的东西则不能叫它滋长。简言之,为人之道,应为善击恶,不然的话,“长恶不棱,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36、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小忿:小的怨恨。雠(yì亦)亲:至亲。这两句大意是: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兄弟是骨肉同胞,有至亲的血缘关系。作者认为兄弟问即使发生矛盾.互有怨愤.也不至于影响到手足之情。但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骨肉至亲的同胞兄弟关系.并不简单地受人伦的制约,为了切身的利害,争权夺利,兄弟反目,手足失和.甚至迫害谋杀也是屡见不鲜的。
37、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同姓:指同族。蕃(fán凡):繁衍。这两句大意是:男女同族结成夫妻,生育的后代就不能繁衍。近亲结婚容易生出畸形的孩子,或身体残缺,或弱智痴愚,以致后代不能繁盛。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已知道了这一科学道理。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今天税们的《婚姻法》已规定近亲不能结婚。这两句可用于阐明近亲婚配的危害。
38、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唯人自招)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无门:没有来路。召:引来。这两句大意是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召来。无论灾锅或福分,都没有定数,其降临并非出于冥冥的天意,而是由人们自己的作为导致的,这两句体现了古人在祸福问题上的唯物观念,是可贵的。多用于说明灾祸之起由于人事,应注意避祸趋福,不可怨天尤人。
39、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崇:崇尚。这两句大意是:弃绝道德,崇尚奸诈,就要酿成大祸啊!为人要讲究道德,与人为善,如果内心奸诈,积怨太多,就会受到报复,酿成大祸,那就悔之晚矣。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讲求道德,弃绝奸诈。
40、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年》。临:面临。及:到来。这两句大意是:面临祸灾而忘记忧患,忧患必然到来。人谁不希望避免忧患,而常存愉悦?但面临祸灾却视而不见,无忧无虑,不注意防范,那么祸灾发生之后,忧患就不可避免地会到来,到那时忘忧而得忧,就悔之为晚了。这两句告诫人们要及早警惕和防备祸患的发生,不可盲目乐观。
41、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春秋·左丘明《左传·晤公八年》载叔向语。信:信用。征:证验。这两句大意是:君子说的话,就要讲信用,确凿而有证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说出的话应该有根有据,说到做到,这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才能把事情办好。这两句可用于表示要言而有信。
42、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年》。过:过失。鲜(xiǎn显):少。这两句大意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做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按能力的大小决定做还是不做,做到什么程度,不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而不易出现失误。否则,勉强行事,力不从心,就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失败。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做事要量力而行。
43、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杜预注。这两句大意是:冬日温煦,令人喜爱;夏阳酷热,令人害怕。冬天严寒,人们需要温暖,故觉冬日的喜爱;夏日酷暑,人们畏惧炎热,故感夏阳的可怕。这本是自然现象和人们的自然心理,杜预在注《左传》:“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一段文字时,用了~两句话,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春秋时晋国赵衰、赵盾父子的性格特点及晋国人对他们的反映,这种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物的方法值得学习。
44、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这几句大意是:见着能够获胜的机会就进攻,认识到难以取得胜利就后退,这是指挥军队的一条很好的原则。指挥作战时要审时度势,抓住战机。该战则战,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不该战则退,毫不犹豫地作战略退却,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若该战不战,则会痛失良机,“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若不该战硬战,焉能不败?此名句既可用于指挥作战,又可用于指挥生产,作一切工作都要学会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知难而退”现已赋予新义,用为见困难退缩不前,没有勇气去克服的借口。
45、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春秋时代,吴越进行战争,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派人与吴国议和,以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复仇雪耻。当时吴王夫差想答应吴国的请求,谋臣伍员坚决反对,说“~”,若违天意而长寇雠,一旦吴国强大起来将后悔。“去疾莫如尽”后世演化为“除恶务尽”的成语,说明对坏人坏事务必斩草除根,切不可姑息养奸,留下无穷的后患。
46、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六年》。噬(shì室):咬。齐:通“脐”,肚脐。这两句大意是:如若不及早把他(楚文王)杀掉,往后再想杀他,你就像自己咬自己的肚脐一样不可得了。楚文王攻打申国时途径邓国,邓祁侯因楚文王是他的外甥而给予款待。有人看出楚文王怀有灭邓的野心,就劝邓祁侯乘机把楚文王杀掉,否则将后悔莫及,说了~的话。邓祁侯不听,后来邓画果然为楚国所灭。~两句以极其形象的比喻,说明除恶务必抓住时机,及早处理,失去了良机,就自害其身,后悔莫及。
4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春秋·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载仲孙语。庆父:春秋时鲁庄公的庶兄。庄公死,子般即位,他派人杀死子般;闵公继位二年,他又派人杀死闵公,一再制造鲁国内乱。未已:不止。这两句大意是:不除去庆父这个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晋书·李密传》引用此语时作“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人们多用这两句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48、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指百姓。善:认为好的。恶(wù务);厌恶。这几句大意是百姓认为好的,我就实行,百姓厌恶的,我就改掉。这是春秋时郑国的执政者于产论乡校时说的话。当时,郑国的百姓常在乡校议论政治的得失,有人主张毁掉乡校。子产反对说:“何为?夫人朝夕逞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作为古代的政治家,能体察民心,尊重民意,这是难能可贵的。今天提倡发扬民主,建设民主政治,可以此作为借鉴。
49、宽以济猛、盛以济宽,政是以和。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于语。这几句大意是:治国以宽厚与严峻相互补充,政事就和美。所谓宽,就是宽松仁厚;所谓猛,就是严厉峻苛。治国之道,宽则人民心情舒畅,无所顾忌,敢说敢言,易于造成一种民主的气氛;但一味地宽,则易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社会造成混乱,影响社会的安定。猛,可以严肃法纪,使不法分子镇慑于法纪的威力而不敢轻举妄动;但一味地猛,又易于使一些人被逼得铤而走险,一般的人也不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唯有宽猛相济,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而去其弊端,形成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这几句多用于指导国家政第法令的制定。
50、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面:脸面,容貌。这两句大意是:人心的不同,好像人的面貌千差万别一样。这个名句以形象的比喻,揭示出人和人之间无论品行、性格、思想、感情往往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可用于形容或感叹遇到同一件事情,人们的反应和表现千差万别,难以预料。
51、贪天之功以为己功。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己功:靠自己的力量取得的成功或成绩。本句夫意是:贪占上天的功劳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这句话多用于指责或讽刺那些野心家以及“沽名钓誉之辈,他们欺上瞒下,贪占集体或别人的功劳,把它算在自己的名下。
52、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这两句大意是:侵吞的欲望永不满足,贪求的野心没有限度。这是周景王之子朝派人报告诸侯的话。公元前五二0年周景王死,贵族单旗、刘狄拥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依靠部分贵族起兵赶走了悼王。悼王死,悼王同母弟王子臼(gài丐)继为敬王。王子朝又靠贵族尹氏自立为王,赶出敬王。后晋国出兵帮助敬王复位一王子朝携带周的典籍奔楚。王子朝为自己将来复辟制造舆论,派人报告各诸侯说:现在王室动乱,单旗、刘狄搅乱天下.倒行逆施,在王室中制造混乱,他们“~,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后来人们用~形容贪婪无厌,野心很大,占有欲永不满足的人。
5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古箴言。匮(kui愧):贫乏。这两句大意是: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这两句体现了勤劳致富的思想,本是古代的格言。实际上,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时代,这句箴言所体现的思想才能成为现实。
54、不以寡犯众。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寡:少。犯:触犯。本句大意是:不拿少数的力量去触犯众多的力量。在一个国家中。统治者总是其占极少数,而人民则总是占绝大多数。统治者要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自身的长远统治,就不可触犯人民大众的利益。以少犯多,不会有好结果。本句可用于说明统治者不可触犯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可用于说明一般人之问不可以少数触犯众人的怨怒,还可用于说明在战争中力量悬殊时,不可冒然以少数力量与众多敌人相抗。
55、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伤受伤的人。土芥:粪土草芥。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散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国家的兴亡在于人的得失和人心的向背,而得人与否与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当政者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强调国家的兴亡福祸取决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时,用此条。
56、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谚语说:“所谓高下,应当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泽容纳着污泥,丛山和草丛中藏着祸患,美玉隐匿着瑕疵,君王忍受一些耻辱,这是自然规律。
57、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覆盖他们好像上天一样,容纳他们好像大地一样
58、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不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经常用于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的战争。中国式的种族歧视言论,就是说非汉族人一定会有不利于汉族的心思。
59、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冬天没有温暖,夏天没有阴寒,春天没有凄风。秋天没有苦雨
60、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喜欢自己的儿子,应当以道义去教育他,不要使他走上邪路。
61、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兄弟们在墙里争吵,一到墙外就共同对敌。
- 上一篇:含有many的优美英语句子
- 下一篇:描写鼠尾草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