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子夏的名言

时间:2022-04-23 20: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素缘如水 | 评论: 次 | 点击:

卜子夏的名言

1.战国时期卜子夏都有什么贡献

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2.子夏的主要事迹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但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了他的许多著名的格言,如: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致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还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 (《史记·儒林列传》)。

近人有以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韩非子称“儒分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为将之视为法家(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子夏像)。

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

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公”。

3.资治通鉴 周纪一从 魏文侯以卜子夏到愿卒为弟子那一段翻译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

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魏文侯魏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四方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间,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著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於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

韩借师於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於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

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於己也,皆朝於魏。

魏於是始大於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

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

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

魏国於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於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麽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麽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

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何以知道?」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於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

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於音,臣恐其聋於官也。

」文侯曰:「善。」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

」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麽?」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

」魏文侯说:「对。」 子击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昆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

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

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於是谢罪。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

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

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於魏成!」李克曰:「子言克於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於克,克之对如是。

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麽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

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

4.历史上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魏 斯:战国初魏国的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其在位期间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魏国日益强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

魏徵:馆陶(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政治家,相太宗,曾任谏议大夫,敢于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延:义阳(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后被封为南郑侯。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魏伯阳:东汉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炼丹术家,著有《参同契》三卷,把“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参照会同契合为一,为我国思想史重要著作。 魏了翁:四川省蒲江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其所著《鹤山全集》强调“正心、养心”,推崇朱熹学说。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 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伯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忠贤

5.卜氏家族的历史

世纪之交,已卯之春;国逢大庆,地涌黄金;江山齐俊艳,百叶兴旺。夫万象之循正道。各族为双归而庆贺。在大好春光里,我卢东卜氏诸贤以谱而聚敬,以宗而聊情,以尊祖谐族之举,乃古之本务,今之适法也。宗谱乃地方史充实,长幼有序及文明安邦之须也。无谱序要忘宗源,纯家风好报国门;历史繁繁须整记,世系瓞瓞应兴根。然当代之牒,必循政策,无帯生产,非三纲五常之继。行:明孝悌,尊长爱幼;和族邻,叙礼文明;承先祖惩恶扬善;启后昆,见贤思齐。宗旨之后,卜氏继承家谱行唉!

据(路史)载:卜氏以官为代,晋卜偃,秦卜继父,鲁卜楚丘,楷卜巫官,以后逐以官为氏。卜,占卜之意。我国卜氏家庭最早露面于春秋战国之际;有卜商,字子夏,是史书上记载颇有名气之人,孔子得意高足,善文学,他提出之“学士优则士”论点,为孔子所行,对后世儒家有深远影响,并著有(诗序)(易传)。孔子去世后他讲学西河,魏文侯奉其为师,请教国政。西河今陕西韩城南。而卜商世居于后,今属河南获嘉县。老时落叶归根,葬于河南获嘉县西郊双陵村西北,称商陵。清康熙五十年(公园1716年)卫辉知府庄挺伟,知县载承勋立碑于墓前,题曰(先贤卜子夏之墓)。获嘉县县城并有卜子夏祠,祠内塑有子夏像。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园739年)追封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园1009年)增溢为“东阿公”后又改为“魏公”。获嘉县志录(卜氏宗谱)云:“吾卫为先贤卜子夏故里”又云:“我卜氏自先贤卜子夏以来,世居兹土…….”又居(百家姓探源)载:“秦汉天下统一后,卜氏任活跃我国北方,东汉后渐有南迁”。由此论,子夏乃卜氏之始祖天下卜皆一宗也。卜氏在我国历史上历代都有光宗耀祖之子孙出现。如:汉武帝时,河南卜氏桌有贡献。卜氏牧羊人也,因牧得法,致巨富,时值汉武帝用兵匈奴,卜氏上书,献一半家产助设国防,和救助贫民,被封为中郎上将,后拜为齐王太傅丞相,后又贵达御史大夫关内侯。青史留芳。这位汗初名臣,曾为牧羊为喻,说过一句有关治理国家之千古名言:“治民亦如是也,恶者辄去,令毁群”;又如:1420年明朝出现“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踪,燕王朱成祖攻打京城。斯时出现一名垂千古之卜万。卜万幼年有气节,任建文帝都指挥,奋起抵抗,因无力回天殉难。忠烈事迹,直到242年后期明福王明时才被溢褒扬,然亦永垂不朽唉!

从观卜氏远古史,不但有先贤名儒,而且代有忠良;发祥于初秋战国时之地,散迁于祖国各地;名门旺族时代留芳。炎黄后裔之一支劲派,为华夏青史增添荣光!

望我族后裔,教育子孙,孝亲敬长,辛勤劳动,爱本业,爱读书,树新风,遵守法,振兴我族,兴旺发达!望我族孝子贤孙,出类拔萃完成全国统一家谱事业!是全族后裔的厚望!略云碎语为序。

一支百芯荣宗祖 百子千孙绕书堂

始脉商公勋著史 中兴伏武谱留芳

师贤裕后家声远 育哲光前世德长

富学高门骄禹甸 新才杰裔建绕疆

6.魏文侯选相中,李克的话原封不动的分别对魏文侯和翟璜说了一遍,

当时有二个人选:翟璜与魏成.翟璜问李克:“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很不高兴地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7.子夏疑夫子是怎么回事

子夏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家语云卫人。郑玄曰温国人。在孔门中,子夏称为文学。先师去世后,子夏居河西,为魏文侯师,带有一批学生,而李悝、吴起,是犹以政事成名者。虽然今天把李吴归入法家,但当年变法图强,却也不愧是夫子足食足兵民信之教也。该儒家倡导礼制,礼制与刑政在追求制度性上相通,况且当年三晋法家驱逐贵族,是反世官也;立木赏金,是取信於民也;奖励耕战,是足食务本也;教民版筑,是仁民用众也。至少在子夏的授业弟子那里,并没有看到以吏为师的专横愚民,而是看到了政治家徵诸耆老的谦逊。所以,虽然世俗割裂儒法,但子夏弟子至少是不谬师旨的。但子夏泽及后人的贡献,更表现为他遍讲经书,为之羽翼。今天存留的《诗序》,大序为子夏作,小序为子夏、毛公合作。一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体现了以哲理、政事解诗的思想。礼学,子夏不如子游细致,但子游没留下什麽好弟子,故今之礼学,受业于子夏者多矣。现存《仪礼 丧服传》,便是子夏之徒的作品。同时,子夏一派注重发掘春秋之微言大义,求其褒贬,论其大道,这与以政解诗是一脉相承的。子夏之春秋学辗转相受,至汉写成《公羊》、《谷梁》二传,春秋大义,实赖此而传。另外,现在人多认为《左传》成於战国早期,且作者当身历齐鲁晋楚,并且地位不低——这一推测似乎都指向一人:吴起。虽然吴起一向名声不佳,但其与魏文侯舟中之论(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足见其见识与历史知识。而左传一书,精於礼仪,深通兵法,嫺於辞令,也真有子夏后学之风。夫子晚年好易,则易经也当为子夏所重,所以后世流传《子夏易传》虽为伪书,但子夏传易却是在情理之中的。子夏还善於乐,今天的乐记、诗序都保留了他的思想,依然是与政事相关,注重德操的引导。从性格上看,子夏有真情,守礼制,所以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也曾经血气方刚,所以他问复仇,问金革之事无辟也,从问政,而夫子答曰:欲速则不达,也可见对他的纠正。从其言论来看,子夏后期注意修行,但万年还是子夏弟子言交友之道,子夏还是『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这是真情的流露。然而,礼之道在於品节之,所以子夏一直注意自己的行止,并且很有成效,所以大戴礼记载:学以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孔子曰:‘诗云“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而商也其可谓不险也。’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这反映了他待人的宽厚,而当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时,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则又表达了他的真情。夫子曾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所以子夏也开始了对君子小人的思考。他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也许,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小人之过也必文。所以子夏一派,专注于立身细节处,而不欲藻饰: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乃至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这一切后天的剪裁与学习,成就了子夏的名誉。他曾被任为莒父宰,后又为魏文侯师。晚年居西河,丧子失明,按照曾子谓之,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可见其成就。曾子说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大概是他离开父母之邦太久了。而曾子也承认离群索居久已,也许他是如夫子一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吧。至於丧尔子,丧尔明,则是其情至深也。

卜子夏的名言

“孔门十哲”之一子夏的十大经典名句,堪称传世经典!

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出自《论语·颜渊》【译文】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2、小人之过也必文。

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译文】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掩饰。

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译文】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孔门十哲”之一子夏的十大经典名句,堪称传世经典!

4、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译文】只要大节方面不出问题,小节上有所出人是可以理解的。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记得牢固,拥有切实可行的学问,经常思考那些近而易见的问题,仁就在其中了。

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译文】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通晓道。

“孔门十哲”之一子夏的十大经典名句,堪称传世经典!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译文】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8、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译文】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非常庄重,接近后却感到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又觉得很严厉。

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译文】即使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愿意沉缅于小的技艺。

“孔门十哲”之一子夏的十大经典名句,堪称传世经典!

1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出自《论语·学而第一》。【译文】看见贤能的人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王能鞠躬尽瘁。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