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亚当斯名言

时间:2022-04-24 08:0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澎湃新闻 | 评论: 次 | 点击:

约翰亚当斯名言

1.如何准确地理解约翰·亚当斯的这句名言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porcelain.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这句话在剧集中被安排在亚当斯任驻法国特使时在伯爵夫人的宴会上说出来。当他被问及看不看歌剧时,他答道:我没有空去。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

这个回答博得了法国人的尊重和掌声。剧集中,法国翻译把他的话翻译成法语给听众后,还补充了一句非常俏皮的话:你们瞧,他全都安排好了。

2.约翰.亚当斯关于孤立主义政策的名言:美国没有必要去国外寻找怪兽并

America does not go abroad in search of monsters to destroy. She is

the well-wisher to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of all. She is the champion

and vindicator only of her own.——John Quincy Adams (第2任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的大儿子,第6任美国总统)

3.美国总统的名言是什么

财富分配的差异与不均是最普遍、最持久的冲突之源。

(詹姆斯·麦迪逊 1787年) 仅仅没有战争并不是和平。仅仅没有衰退并不是发展。

(约翰·肯尼迪 1963年1月4日 演讲) 富者很少具有谦逊、机灵和仁爱的品德。他们的财富总是使他们变得吝啬而又自私。

(约翰·亚当斯 1773年3月5日 日记) 农夫的儿子,由于不满意他父亲那简朴而又辛劳的生活,加入了那一心想轻易发财的角逐。 (格罗弗·克利夫兰 1988年12月3日 国情咨文) 对于我,最令人愉快的职业莫过于土地的耕耘。

(托马斯·杰斐逊 1811年 书信) 商业的气息与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精神格格不入,而没有心灵的纯洁与高尚就不会有共和国的幸福。 (约翰·亚当斯 1776年4月16日 书信) 我由衷地希望,你所暗示的那一选择(当选总统),不会降临到我的身上……倘若我迫于无奈,必须加以接受,我恳请上天作证,这将是我平生在个人感情和意愿方面作出的最大牺牲。

(乔治·华盛顿 1788年10月26日 书信) 虽然我极为乐意响应祖国的号召,为国效力,但是去不敢奢望能不辜负祖国的厚望。 我就任政府首脑,心情恰如一个罪犯走向刑场。

(乔治·华盛顿 1789年 信函) 我被推上这个适合别人但非我所求的职务,内心深感遗憾和痛苦。略感宽慰的是,这种苦衷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富兰克林·皮尔斯 1853年3月4日 就职演说) 今晚,我还是平民百姓,明天,我将应召承担起新的职责,而在后天,全世界的愤怒之涛,便会铺天盖地迎面扑来。 (詹姆斯·加菲尔德 1891年7月25日 演讲) 责任和困窘,令人心碎而无力解救的痛苦,我们被迫委以重任之人中随时可能存在的丑闻和犯罪,以及数以千计骚扰我们的其他烦恼,使我们毫不犹豫地离开这显赫之地,回到我们那寒微但幸福的家中,回到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安然自得的天地。

(拉瑟福德·海斯 1881年1月16日 日记) 我宁可被关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伴随着我的书本、家人和几个老朋友,吃着粗劣的咸肉,听任外面的世界的自行发展,也不愿接受任何权势所能给予的最为荣耀的职务。 (托马斯·杰斐逊 1789年 书信) 我很高兴离任——这是世界上最为孤独的地方。

(威廉·塔夫脱 1913年3月4日)。

4.关于遵守纪律的名言警句

遵守纪律的名言警句 1、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إ2、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别林斯基 إ3、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 إ4、在危险关头,要拯救大家的生命,所有的人就得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思格斯 إ5、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新的关系,新的纪律.——列宁 إ6、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 إ7、没有纪律,就既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能有服从,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 预防危险的方法了.——赫尔岑 إ8、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毛泽东 إ9、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佚名 إ10、我们不能不仅靠人类内心爱自由来维护自由.——美.约翰·亚当斯 إ11、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英.莎士比亚 إ12、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英.培根 إ13、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德.黑格尔 إ14、无道德则不能存在.——法.卢梭 إ15、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法.孟德斯鸠 إ16、法律永远不会产生伟大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人和英雄.——德.席勒 إ17、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德.黑格尔 إ18、邪恶的法律是一种最坏的暴政.——英.伯克 إ19、纪律是胜利之母.——俄.苏沃洛夫 إ20、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古希腊.柏拉图إ。

5.关于正真的友谊和知己的名人名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为朋友而死不难,难在找一个为之而死的人,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唐代李白《赠友人》诗之二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纪伯伦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相识与友谊的关系恰似调情之于恋爱——兴奋,但却又不满足。

——亚历克·沃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伏尔泰 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欢慰。

——培根 没有比无知的朋友更危险的了。还是有聪明的敌人为好。

——拉封丹 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 ——罗曼·罗兰 朋友间有误会应当坦率地交换看法,不可背地诽谤;有过失应当面规劝之,在背后则应赞扬他的优点 。

——贝原益轩 帮助朋友,以保持友谊;宽恕敌人,为争取感化。 ——富兰克林 人们结成友谊的原因很多,有出于自然的,也有出于契约的,有出于自身利益的,也有出于共同志趣的。

——杰·泰勒 把友谊限于两人范围之内的人,似乎把明智的友谊的安全感与爱的妒嫉和蠢举相混淆。 ——亚当·斯密 为朋友死不难,难的是找一个值得为他死的朋友。

——姆霍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无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塞内加 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

——罗曼·罗兰 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 ——圣佩韦 能对你开怀直言的人,便是你的挚友。

——博斯威尔 要更多去探望处在危难中而不是正在走红的朋友。 ——开伦 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相信你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你也不会没有朋友的。

——夏洛蒂·勃朗特 开诚布公与否和友情的深浅,不应该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巴尔扎克 生活中遇到大忧大患,友谊应该是有效的安慰。

——巴尔扎克 友谊是精神的默契,心灵的相通,美德的结合。 ——彭威廉 我不愿意把我们之间的友谊比作铁链;因为铁链也许会被雨水锈蚀,或被倒下来的树砸断。

——彭威廉 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拉罗什夫科 友情是平等的人之间,离开利害关系所结的交际,而欺诈却是暴君和奴隶之间的卑鄙关系。

——歌尔德斯密斯 别有寄托的友谊,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撒入生活海洋里的网,到头来空收无益。 ——纪伯伦 但愿老天爷让我们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克雷洛夫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王通 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 ——欧里庇得斯 想与所有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

——普菲费尔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 要尊重你的朋友,并且要跟人家讲信用。

——《圣经后典·便西拉智训》 人最大的爱无过于为朋友献身。 ——《新约全书·约翰一书》 为朋友提供方便也即为自己做好事。

——伊拉斯漠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臆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你心中的“可”。当他静默的时候,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因为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喜乐中发生而共享了。

——纪伯伦 真正的友谊总是预见对方的需要,而不是宣布自己需要什么。 ——莫洛亚 男子间的友谊,是建立在个人的观点和兴趣上,女子间的交往,则是由于她们处于共同命运。

——西蒙·波娃 没有一宗友情是地久天长的。人们在你的生活里来去如流,有时,友情的过程是短暂的,有限的。

——索菲娅·罗兰 友谊和爱情之间的区别在于:友谊意味着两个人和世界,然而爱情意味着两个人就是世界。在友谊中一加一等于二;在爱情中一加一还是一。

——泰戈尔 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罗伯特·林德 朋友交好,若要情谊持久,就必须彼此谦让体贴。

——乔叟 与有权势的人交朋友是靠不住的。 ——费德鲁斯 最关于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和他们往来,为自己的利益疏远他们。

——伊壁鸠鲁 愿除了寻求心灵的加深之外,友谊没有别的目的。 ——纪伯伦 只能和你同乐不能和你共苦的人,丢掉了天堂七个门中的一把。

6.关于自由有度的名言

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

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佚名

我们不能仅靠人类内心热爱自由来维护自由。——美.约翰·亚当斯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德.黑格尔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孟德斯鸠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罗曼·罗兰

7.包含道德卫生纪律的名言

1、正因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1、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新的关系,新的纪律。——列宁

2、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3、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4、我们不能不仅靠人类内心爱自由来维护自由。——约翰·亚当斯

5、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

约翰亚当斯名言

杨靖|富兰克林的“早退”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杨靖

杨靖|富兰克林的“早退”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1747年末,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将他经营多年的报刊印刷业务整体转让给年轻的合伙人戴维·霍尔,自己则进入“半退”状态——从而能够拥有足够闲暇进行“最感兴趣的电学研究”。

1744年,霍尔经友人介绍,并经富兰克林面试录用,不久成为熟练工(journeyman),三年后擢为合伙人。1748年元旦,富兰克林与之签订合同(仅两页纸,期限长达十八年),规定各自责权利:霍尔接管《宾夕法尼亚公报》(Pennsylvania Gazette)出版及其他各项印刷业务,同时持有《穷理查年鉴》版权——作为交换,他同意将盈利所得与富兰克林对半均分。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1757年,富兰克林在与友人书信中对此结果表示“相当满意”——九年间累计收入六千零六十五英镑,年均约六百七十英镑——据约翰·亚当斯测算,这一数目大约是一位成名律师收入的三到四倍,更是一名普通职员工资的三十倍!由此,富兰克林得以步入他心仪的科学和政治领域,而无后顾之忧。与此同时,霍尔的知名度节节攀升,产业规模也日益扩大,成为费城乃至全美极具影响力的印刷商。1766年,合同到期后,富兰克林将股份全部转让,自己则彻底退出商界(“全退”),转而投身殖民地各项公共事业。

关于富兰克林的“早退”,之前传记作者往往语焉不详(沃尔特·艾萨克森2003年推出《富兰克林传》,其中相关内容仅寥寥数语),直到历史学家戈登·伍德(Gordon S. Wood)《富兰克林的美国化》(The Americanization of Benjamin Franklin,2005)一书面世,这一状况才有所改观。一般而言,十八世纪的殖民地商人通常不会考虑退休问题,更何况是在四十出头的年纪,因此这一“个案”引起了伍德的关注。遗憾的是,由于伍德该书着重探究富兰克林的政治身份转变——“富兰克林何以成了美国人”(钱满素语),故而对于“早退”问题研究并不够全面。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动因之一。

概而言之,伍德认为富兰克林的“早退”原因有二:从内因看,富兰克林对电学研究的兴趣“压倒一切”,早已痴迷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弃商从学”几乎是一刻也不能等;另外,从外因看,费城印刷业竞争又异常激烈——富兰克林本人从普通印刷工学徒到被宾夕法尼亚议会确认为政府委托的“官方”印刷商(1730),其间经过数年艰苦打拼(甚至不惜“干掉”以前的雇主并取而代之)。或许,富兰克林从年轻的霍尔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根据这位历史学家的推断:霍尔业务娴熟,为人机敏,富有进取心——假以时日,极有可能成为富兰克林“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富兰克林此举,既消灭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又保障了自己的权益,无疑颇具“现代商业意识”。

当然也有论者提出疑问:富兰克林既无意于继续从事出版印刷业务,何不将它整体打包出售?但这一问题显然属于“年代误置”(anachronism),因为当时既没有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或“金融大鳄”,也没有谷歌或亚马逊之类贪婪寻求收购/并购的“巨无霸”公司——换言之,富兰克林想要卖掉他的公司绝无可能。在此前提下,与霍尔签署合同则成为仅次于直接出售的最佳选择:足以保证富兰克林获得长期被动收入(long-term passive income)。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一“制度创新”不单单是富兰克林个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也可谓是美国商业史上的一大创举。

众所周知,富兰克林是伟大的发明家,但很少有人意识到他所创立的商业退休制度以及商业转让模式足以跻身于他的重大发明之列——这一发明不仅从根本上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固化的阶层和职业观,而且有助于形成职业多元化和产权明晰化的现代商业理念。在合同期内,这笔交易使霍尔获得了富兰克林公司一半的产权(所有权),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包括印刷设备以及报刊发行业务在内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同时,明确的产权界定也是一种激励机制,为商业扩张增添了驱动力。

与殖民地其他行业不同,富兰克林经营的印刷业本质上是一种地方性贸易,主要面向小企业和政府客户,除了生产文具,其主营业务包括印制法律公告、商业发票以及政府文件等——当然,其中获利最丰的,无过于纸币印刷业务(1729年,富兰克林发表《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一文,成功说服殖民地议会,也连带获得“印币”的专属权)。作为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富兰克林并未将眼光局限于费城一地,相反从两方面入手打破了殖民地传统的各自为战的狭隘商业模式:作为《宾夕法尼亚公报》和广受欢迎的《穷理查年鉴》的编辑出版人,他不但拥有大量的版权,更将他的读者群拓展至全美各地;此外,他还为其他殖民地(纽约、新港、查尔斯顿,甚至安提瓜)抱负远大的印刷商提供量身定制的印刷机,以机器入股的方式换取利润分成——堪称是当今风险投资家的先驱。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竞争这一“外因”尽管是客观存在,但显然并非是富兰克林“早退”的主导因素。其反面例证是:截至转让交割之前一年,富兰克林公司的净收益高达两千英镑——与殖民地总督的薪酬相当,更不用说各地分支机构及版税等其他收入。在商界,通行的做法是当企业陷入困境无以为继时,出于自保或“止损”的目的,业主可能会选择转手;然而此时富兰克林本人年富力强,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之势——在此情况下选择半途而退,其背后显然存在更为强大和更为迫切的“内因”。

此外,感情因素也必须加以考虑:作为早年的印刷学徒工,富兰克林通过不懈努力先是成为娴熟的技术工,随后又成为一名印刷商,他对这一行业的感情极为深厚:他在费城组织以职业工匠及学徒——即所谓“皮围裙”(leather apron)——为主体的“共读会”(Junto),其中若干友人皆来自这一行业。后来奉命出使法兰西,抵达后第一要务便是在巴黎近郊帕西(Passy)寓所架设印刷机,散布有关独立战争节节胜利的消息。及至晚年,富兰克林在遗嘱中交代:向波士顿和费城两地各赠予一千英镑,以低息贷款的方式资助勤苦自励且恪尽职守的印刷学徒工(二十五岁以下)。而他在自撰墓碑上铭刻的也只有一行字:“富兰克林,一名印刷工”——不难想象其难以割舍之深情。

富兰克林深知,印刷商这一职业,在十八世纪社会环境中具有相当的特殊性:由于通讯技术尚未普及,资讯渠道匮乏,书报行业几乎是当时公共领域唯一的信息来源——掌握这一渠道的人自然也具备了影响公共舆论的“话语权”。富兰克林以印刷商的身份,先是承揽宾夕法尼亚议会文件的印刷业务,随后又被任命为议会秘书和书记员,由此逐步熟悉殖民地各项政治事务及其程序,也为日后步入政坛打下了坚实基础。出人意料的是,此时尽管内心依依不舍,但富兰克林还是毅然做出了“早退”的抉择。

根据伍德等人的研究,事实上,早在签订合同半年之前即1747年夏,富兰克林即已萌生退意,并在慎重考虑后将霍尔提拔为合伙人。当时的外部环境是英法两国为争夺海外殖民地打得不可开交,而北美殖民地不幸沦为双方交战的战场。随着时局日益恶化,富兰克林愈发忧心忡忡。1747年11月,他在《公报》发表“朴素的真理”一文,倡导成立民兵组织,防卫法国(及其盟友西班牙)军队在特拉华河地区的烧杀抢劫。这可能是富兰克林在转让交易前刊发于《公报》的最后一篇政论文章——在此之后,他一方面决意“投笔从戎”(通过舆论宣传,成功动员近万民众自发组成民团,并以发行彩票的方式募集资金来购买武器和建造炮台);一方面的确拥有了更多闲暇来进行他最爱的电学研究。

与霍尔签约几周后,富兰克林写信告诉友人卡德瓦拉德·科尔登(Cadwallader Colden):他新近购买了一种新型电气设备,以便进行“极其快活的实验”。1750年,他在与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彼得·柯林森(Peter Collinson)书信中最早提出安装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构想。1751年,电力研究的相关成果在巴黎出版,奠定了他在启蒙运动科学家共同体(或“文人共和国”)中的重要地位。1752年,通过风筝实验,富兰克林进一步发现雷电不过是自然的放电现象,并且推断可以运用其蕴含的能量造福人类——比如借助于电击疗法来治疗“偏瘫”病人以及癔病患者。

根据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芬格(Stanley Finger)的研究,富兰克林某次无意中遭遇电击,但一击之下感觉精神状态“极为愉悦”——除了偶发的轻微健忘症这一副作用——这一发现让他脑洞大开:何不尝试采用“电疗法”来对付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由此,富兰克林开始了孜孜不倦的医学实验,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芬格教授在康奈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一次讲座中所说:富兰克林博士(Dr.)也是名副其实的医生(Dr.)——尽管这一点鲜为人知。事实上,他在防治天花、治疗铅毒以及医学营养学等领域皆有突出贡献,同时他还发明了“音乐疗法”,甚至还制作过医学器械(假肢、导尿管等)。

相对于当时流行的热敷、冰镇和温泉浴等“养生之道”,富兰克林认为慢跑和举重才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在他看来,衡量运动强度的关键是一个人运动心率的快慢,而非运动距离或运动时间——运动使人体内部产生热量,这样才能对身心有所裨益。此外,富兰克林对运动心理学也颇有研究。他在“国际象棋的道德”(The moral of Chess)一文中详述对局者的特质——如谨慎和远见——完全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值得一提的是,富兰克林首倡低温室睡眠法,认为此法有助于肌肉康复——二十世纪的医学实践证明这是极富科学洞见的天才创意。

1752年4月,富兰克林在写给科尔登的信中,还曾专门谈到空气和光。他认为传统的“光粒子说”未必正确,相反,他相信光也可以是“流动的波”——“假定宇宙空间充满着一种微妙的有弹性的流质,当它静止时,是看不见的,但它的震颤则影响到了眼睛的视觉,如同空气的振动影响耳朵这种器官一样。”——这一论点或许受到当时欧洲科学家“光波说”的影响,但是敢于对前贤昔圣(哪怕是牛顿!)的思想学说进行质疑,的确是富兰克林典型的作派——他一向秉持理性的怀疑主义科学观,从不盲从“科学”权威——这一点在与法国著名科学家布丰的论战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布丰散布的“美洲退化论”——美洲人被理解为某种野蛮的低等生物——在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极为恶劣。英国议会据此认为,美洲人这种“低等生物”提交的抗税请愿书根本“不适合被如此明智的立法机构接受和宣读”。尽管富兰克林所著《电的观察与实验》一书 1752 年在巴黎出版乃是布丰大力促成,但富兰克林驳斥其谬论却是毫不留情——事实上,富兰克林可谓美国革命元勋中抨击“美洲退化论”的第一人(杰弗逊继之)——他自1750 年代起就开始搜集北美地区空气中湿气的数据(这一工作持续数十年),通过与英法等国数据的比对,最后得出结论:欧洲的湿气含量比美国更高。而布丰此前曾断言:美洲空气中湿气过重,导致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四足动物和印第安人机能退化——富兰克林的这一科学结论显然是对布丰妄断的有力反驳。

除了科学研究,富兰克林极为关注的是教育问题。1749年10月,在《关于费城青年教育的建议》(Proposals Relating to the Education of Youth in Pennsylvania)一文中,富兰克林提出创办文实学校的若干设想。它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所以英语而不是拉丁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要发展一种涵盖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课程并能培养出能够将实用知识普遍用于社会、政治及本人职业的人才——即建立一种“正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除了美丽的校园环境和必不可少的图书教材,富兰克林还要求这类学校必须配备实验室和工作间,以及地图、地球仪和各种实验器材。

富兰克林对教育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受到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牧师的影响。早在1739年,英国著名宗教家、“大觉醒”运动倡导者怀特菲尔德曾亲临费城进行为期一周的宗教宣教活动。在此期间,富兰克林与这位宗教人士结下了持续三十余年的深厚友谊。后来怀特菲尔德在乔治亚募集资金筹建孤儿院,富兰克林率先捐款。1750年代,响应怀特菲尔德的号召,宾夕法尼亚创建首个黑人子弟学校,富兰克林为之多方奔走,最终土地获批。同时,为了表达对怀特菲尔德的感激之情,富兰克林等人还计划在费城建立一所传统宗教意义上的慈善学校——与文实学校宗旨相似:除了培养读写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和谋生的本领。

在文实学校的基础之上,富兰克林又提出筹建费城学院(即日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设想,并当选为学院(筹)理事会主席。与哈佛、耶鲁等传统名校不同,费城学院更强调学科建设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比如将农业单独列为一门学科——这是史上第一次,因为富兰克林认为农业资源不应被浪费,而应巧妙加以利用。他坚信,农业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和商业一样,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即“农业科学”。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富兰克林敦促费城学院开设专门的农业课程,讲授种植和园艺;并建议在全美植桑养蚕,像中国人那样用丝绸代替毛料和麻布——因为牧羊和种麻都需占用土地,而桑树则可以栽种在宅边或道旁,既可美化家园,又可使过路之人在树下歇足乘凉。

杨靖|富兰克林的“早退”

宾夕法尼亚大学

除了科学文教事业,“早退”后的富兰克林更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慈善事业,并被誉为美国真正的“慈善公益的先驱”。根据传记作家艾萨克森的论述,富兰克林认为行善“最能体现对上帝的虔诚”——与清教领袖温斯洛普等人的观点不同,富兰克林坚决否认贫穷乃是神意(Providence)的安排,相反,通过个人努力和社会公益,完全可以消除贫困,“逆天改命”。与此同时,他主张传统的慈善义举(如授人以鱼的施舍行为) 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穷人的命运,而他提倡的则是“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此外,与英国自上而下的“强制慈善”行为不同,富兰克林倡导采取民主自愿的方式实施“公益慈善”。

以宾夕法尼亚医院为例:1751年1月,富兰克林成功说服宾夕法尼亚议会通过私人捐赠和公共拨款筹建公立医院,并带头捐款,民众也纷纷响应。政府和民间合力齐心,仅一年时间,即1752年1月,宾夕法尼亚医院便宣告正式开业——其效率之高,令人惊叹。其他诸如公共图书馆、消防队、城市道路及路灯系统等各项公益事业,也是通过政府倡议、全民动员的方式一一得以实施完成。在上述各项社会活动中,富兰克林从来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借助舆论宣传发动民众,因为他深深懂得:民众自觉自愿的支持来自他们内心的认同,这就是民意——而公共事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与广大民众的私人利益相一致。可见,富兰克林不但具有“超前的”公益慈善理念,而且也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是当之无愧的美国公益慈善的“守护神”。

正如富兰克林研究专家桑代克(William N. Thorndike Jr.)所说,富兰克林提早退出商界,以便全身心投入公共服务和慈善事业——这一模因(meme)日后也逐渐成为美国特有的模式,从卡耐基、洛克菲勒到比尔·盖茨,概莫能外。这一模式的核心概念来自于富兰克林的信念——他坚持认为“美国不应照搬英国僵化刻板的世袭等级制度,而应当将通过辛勤工作获得成功的中产阶级作为社会中坚力量”——而他所从事的各项公益事业,目的便在于为中下层阶级向上的“流动”提供便利和帮助。日后在面对少数议员别有用心的质询时,富兰克林一再重申:他毕生的宗旨是“造福大众”,别无其他。帕灵顿据此宣称:“富兰克林的精神是社会的。他关心的不是私人财产或阶级利益,而是公众福祉。”同样,马克斯·韦伯也认为,富兰克林作为美国“新教伦理世俗化”的代表,其实质“不仅是从商的精明”,更是一种将基督教仁爱化为具体行动的“精神气质”。

根据历史记载,富兰克林“早退”之后,扮演过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官、作家等多重角色——他不辞辛劳地广泛参与地区政治军事外交等各项活动——“宛若一名苦行僧”:在退休当年,他进入费城市议会(1748),次年开始担任治安官(1749),两年后改任市政官(1751),随后当选宾夕法尼亚议员;再两年后被任命为殖民地邮政副总长(1753),负责整个北美地区邮政业务。毫无疑问,“退休后的富兰克林与希拉里·曼特尔小说《狼厅》主人公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颇为相似:一个无所不能的多面手——进行谈判,组建军队,兴办邮政,且无一不成功……堪称革命时代的‘文艺复兴人’(revolutionary-era Renaissance man)”。

照研究者的一致看法:“1748年是富兰克林生命中的分水岭”——除了签订转让合同,这一年间还有两件大事值得留意:首先是他在《公报》发表的“给一位年轻商人的建议”(Advice to a Young Tradesman),其中的名言如“时间是金钱”“信用是金钱”以及“财富之路即市场之路”等早已成为商界共识,但鲜少有人注意到富兰克林此处的“目标读者”非是别人,正是他的商业合伙人霍尔——尽管他相信自家的眼力,也相信后者的人品,但终究心有隐忧,故而念兹在兹,反复提醒。当然,商业转让这一模式的成功创制说明双方皆具有高度“契约精神”——这也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本年度值得大书特书的还有富兰克林的“画像”。据传记作者艾萨克森描述:退休不久,富兰克林特意设计出一枚家族纹章(coat of arms)。这一举动显然是对欧洲(尤其是英国)贵族文化和绅士传统的认同和模仿——世代工匠和农夫出身的富兰克林并没有资格拥有这样的显贵标记。与此同时,作为十八世纪上流社会士绅的“标配”,富兰克林又雇请画家罗伯特·费克(Robert Feke)为自己作一幅肖像画。费克是当时殖民地首屈一指的名家,他创作的这幅中年富兰克林肖像画日后也成为美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画面上富兰克林面容沉静(甚至带有几分温柔),目光深邃,发型着装(天鹅绒外套配一头假发)也极为大气——明显“标志着他有意识的身份转变”:由商人转变为一名绅士。

或许这才是富兰克林选择“早退”的根本原因:离开商界后,他不仅改变了职业,也改变了阶级——“他的退休使得他与其他革命领导人如名律师(亚当斯和麦迪逊)以及弗吉尼亚绅士(华盛顿和杰斐逊)处于同等地位,并最终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和政治事业中。”十八世纪的流行观念是:要想成为一名绅士,他首先必须是一位“闲暇之人”(Man of leisure),而不能整日里忙于挣钱糊口。或许这正是肖像画的另一层含义:其副标题“逍遥自在”(On the Loose)一方面显示富兰克林放下繁琐商务(business)后“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另一方面也借此展示自己业已具备绅士的“闲暇”。

照当时的标准,绅士的身份除了家庭出身与拥有地产两个标准之外,还需具备“文雅有礼”的文化和修养(politeness),同时也应有对公共事务的担当——在富兰克林看来,后者即意味着“位高者责重”(nobleness oblige)。经过前半生的打拼,他基本实现普通人渴望的“财务自由”,但这一自由对他而言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甚至意味着他的生活和工作重心从殖民地本地事务转向整个国家乃至国际事务(他将在伦敦和巴黎度过大半余生)。

杨靖|富兰克林的“早退”

富兰克林的墓志铭

长期以来,富兰克林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对金钱的追求似乎超乎一切。同时,作为美国人的“原型”(archetype),《致富之路》(The Way to Wealth)不仅是他的代表作,甚至是他的化身——果真如此,他在1748年人生中点(时年四十二,他去世时年八十四)的“早退”也就无法解释了。然而事实上,与后半生近半个世纪辉煌成就相比,他前四分之一世纪在商界的奋斗不过是人生的序章。很显然,在富兰克林眼里,与商业成功相比,公益和慈善事业更具永恒的价值和魅力——从此,美国历史上少了一位商业大亨,却多了一位名扬四海的“美国先生”(Mr. America)。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丁晓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