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

时间:2022-04-24 08:3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通相圃生 | 评论: 次 | 点击:

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

1.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2.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3.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4.孔子的关于学习的名句

一、春秋 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三、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四、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五、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5.孔子学的名言

原文】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孔子名言及解释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6.孔子的读书名言

1、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说:“思无邪”。”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十则》 白话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 白话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7.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学习名言

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

以下是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若需要有关孔子其他方面的名言可追问。

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华夏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相关来源:百度知道网址: 相关来源:百度百科网址:/view/2176.htm。

孔子的学习,其中充满了快乐的精神

孔子学习中的苦与乐——刻苦勤奋与乐而忘忧

孔子在学习方法上,另一个重要之点就是勤奋和快乐的结合。孔子是天纵之圣材,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先知。他强调好学,强调在好学的精神支持下进行勤奋学习的态度。同时他又要求学习者不要因学习的勤奋而陷于痛苦之中,要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保持乐观愉快的精神状态。以勤与乐相结合,既保证勤而不倦,又保证乐有所得。此二者也是不可分开的,在孔子学习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关于勤奋学习和保持乐观的名言很多,兹录如下,然后进行总的分析。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为政》)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政》)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为政》)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季氏》)

根据以上的言论,可以看出,孔子在勤学和乐学的思想中,具有如下几层意思。

第一,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要勤敏以求知。这是勤敏态度的前提。若有生而知之的可能,则可不必勤敏以学了。

第二,在发愤忘食的勤敏学习中,就会产生乐而忘忧的心境。也就是说,乐自勤出,勤是乐的源泉之一。

第三,所学内容本身也能给予学习者莫大的快乐。如闻韶乐而不知肉味之乐,非亲身学习者不可知其中之乐。

第四,勤敏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学习,经过这种勤苦的学习,其后必会大有收获。这又是快乐的源泉之一。

第五,在学习态度上,可分为知之、好之、乐之三个层次。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意境,能达到乐之之境的学习者,才可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真谛的人。

第六,学习者不计较所处的物质环境,而以追求学习中的精神快乐为重,因此儒家学习思想具有显著的忧道不忧贫、安贫乐道之特征。

第七,时常的温习可以知新,其中也大有乐趣。时常温习,是勤奋;知新之乐,是学之乐。由此亦可见学与乐不可分。

第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叹惜,反映出孔子好学态度之浓厚的时间观:学习需要时间,不珍惜时光,白白使之流逝,是最大的痛苦。反之则是快乐。

第九,学习之乐,不因别人的不了解而改变,即不因别人了解与否而乐而愠。同时学习之中又有与朋友切磋的快乐。

第十,注意区分有益之乐和有损之乐。学习不可不乐,但不要与一般人的玩赏之乐混同起来。孔子独具特色的学习之乐,是于人有益的快乐,而非世人那种玩赏之乐。

对如上十个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待续。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