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节课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2-04-24 19:12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小学教案资源大 | 评论: 次 | 点击:

最后一节课的唯美句子

1. 最后一课令人最感动的句子

整篇文章都很感动啊

我上学时读到这课文都哭了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绉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 最后一课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透过敞开的窗户,我看见同学们已经整整齐齐地坐在他们的座上,阿麦尔先生腋下夹着那把可怕的铁戒尺,来回地踱着步子。……”——动作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等待小弗朗士的焦虑心态;

阿麦尔先生看着我,没有生气,而是非常温和地对我说:“快点回到座位上,我的小弗朗茨;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语言描写表现出韩麦尔先生对无知的小弗朗士的宽容和对这个贪玩的孩子即将被剥夺学习母语的权利的同情;

“我从惊慌中稍稍定下神来,这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穿着他那件漂亮的绿色常礼服,领口系着折迭得很精致的领结,头上戴着那顶刺绣的黑绸小圆帽,这套装束,只有在上头派人来学校视察或学校发奖时他才穿戴的。”——外貌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最这最后一课的重视。这是一个悲哀的纪念,也是一个耻辱的纪念,满含了韩麦尔先生没说明的郁愤心情,也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这最后一堂母语课的恭敬和尊重;

正当我对这一切感到惊诧莫名时,阿麦尔先生在椅子上坐下,用刚才对我说话的那种既温和又庄重的声音,对我们说道:“孩子们,我这是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①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新的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请你们专心听讲。”——语言描写,通过他平静的语言表达出他不平静的心情,无奈而沉重。

“我不责备你,我的小弗朗茨,你可能受够了惩罚……事情就是如此。每天,我们都对自己说:算了吧!我有的是时间。我明天再学。现在,你知道出了什么事……唉!我们阿尔萨斯人的最大不幸就是把教育拖延到明天。……”到“你们的父母没有尽心让你们好好读书。他们宁愿把你们打发到田里或纱厂里去干活,为的是多挣几个钱。我自己呢,难道我一点也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也是经常让你们到我的花园浇水以此代替学习吗?当我想钓鳟鱼的时候,我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假吗?”——语言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的反思、自责和被占领地人民的悲愤之情;

阿麦尔先生从一件事谈到另一件事,然后开始给我们讲法语,他说,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是最清晰的语言,最严谨的语言,我们应该掌握它,永远也不要忘记,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牢的钥匙……然后,他拿了一本语法书,我们开始朗诵课文。——语言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对母语的尊重,从侧面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愫;

我时不时地从书本上抬起眼睛,看见阿麦尔先生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东西,仿佛要把这个小小教室里的一切都装进目光里带走……可想而知!四十年来,他一直呆在这个地方,守着对面的院子和一直没有变样的教室。唯独教室里的凳子、课桌被学生磨光滑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自己亲手种下的那棵啤酒花如今爬满了窗户,爬上了屋顶。这个可怜的人听到他妹妹在楼上的卧室里来来回回地收拾行李,想到自己就要告别眼前的一切,这对他来说是多么伤心难过的事啊!因为,他们明天就要动身了,永远离开自己的家乡。——心理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对国土故乡的眷恋,从侧面表现他的爱国之情;

“我的朋友们,”他说道,“我的朋友们,我……我……”但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喉咙。他没能说完这句话。这时,他转过身子,拿起一截粉笔,使尽了全身力气,在黑板上尽可能大地写下几个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用手向我们示意:

“课完了……你们走吧。”——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如此庄重地上完最后一课的沉重心情,以及他强烈的爱国情绪。

——就这样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的句子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品析:环境衬托,烘托人物的性格,侧面出小弗郎士的贪玩。 2.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品析:环境气氛的描写,两相对比,突出今天的不寻常,暗示又出了事,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的气氛。

4. 《最后一课》的重要句子点评

1怎么理解“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

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寒麦尔的形象高大.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3“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表达了一种坚定崇高的信念,"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是这篇小说的升华.

4“亡了国当了亡国奴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的民族的解放。 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5. 都德 《最后一课》句子赏析

1. 语言: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明确: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2. 动作、神态: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明确: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明确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 (八)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 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 1.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

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九)品味语言。

1. 读24-29节。问题:①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②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③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① 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② 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

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③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

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6. 开学的最后一自然段的好句子

1、我们像是表面上的针,不停的转动,一面转,一面看着时间匆匆离去,却无能为力。

2、或许,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如最初相识的感觉一样,哪怕一个不经意的笑容,便是我们最怀念的故事。但愿,时光,如初见。

3、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4、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5、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我的脸。

7. 最后一课21段句子赏析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2、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普鲁士兵在操练,点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 “许多人”和“挤”表现了人们对布告的关心,暗示了事件的重大。 4、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这是课文第13段内容。一句话单独成段。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有着深沉的丰富的意蕴。这句话是在小弗朗士听到韩麦尔老师介绍特别的坏消息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的表现。这句话里有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军队的占领,不许他们学法语的一种强烈的憎恨情感,有小弗朗士对不能再上法语课的婉惜之情,也有他因为小而不懂事,以前没有去认真学习法语的后悔之情,更有牢牢记住这一屈辱的决心。作者采用单句成段的方式,更有强调突出的匠心! 5、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懊悔当初未努力学习,想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表现了他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 6、“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韩麦尔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7、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这是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爱国心的表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8、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个比喻句含义十分深刻。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 9、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个句子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老师的意图,将永远把“法兰西──阿尔萨斯──祖国”牢记在自己心中。 10、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写钢笔在纸上的“沙沙”响声,表现了教室的安静;写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人注意,表现了孩子们的专心。教室里的气氛表现孩子们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染。 11、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里关于鸽子的联想,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刺、轻蔑。 12、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小弗郎士设身处地地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 1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使出全身的力量”是因为倾注了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满意请采纳

8. 最后一课 环境描写的句子(5句话以上)

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9. 《最后一堂课》请用上“不假思索”写两个句子,一个表示办事痛快,

办事轻率:回答问题如果不假思索,就容易犯错误。

办事轻率:有人向他兜售小物品,他居然不假思索地买了下来。

办事轻率:相当多的考生几乎不假思索,就作出了肯定判断,结果统统为此丢了3分。

办事痛快:看了那个女孩不幸患重病的新闻,他不假思索地捐了500元。

办事痛快:小明在看到有人落水后不假思索的跳下水去,令不少旁观者深有感触。

我从百度网其他网页找到的答案,为推荐答案,所以一定正确,有这几个句子,你好好选选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最后一课

6.最后一课

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心理变化过程,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巧妙地选取儿童叙述视角,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爱国”这一重大主题的写作特色。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4.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从明天开始,你们只能学习外语,不能再学习汉语,你们会做何感想呢?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土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的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小说家。他的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作品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速读课文,说说文题为什么叫《最后一课》。

明确: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把握线索,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主要人物: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段):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上学路上

第二个阶段(7—10段):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段):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中

第四个阶段(24—29段):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时的情景。——下课

目标导学三:感受人物心理变化,体会情感

找出每一个阶段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贪玩)

(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贪玩、怕提问。

(2)第三自然段中“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说明小弗郎士的幼稚。

(3)“又出了什么事啦?”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设置悬念。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

明确:(1)平时上课:①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②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③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④态度:“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2)最后一课:①气氛: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②学生:上课前,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③教师: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穿着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的穿戴。④态度: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正式隆重;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镇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1)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小组讨论)

明确:①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和学习。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②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对韩麦尔先生不能再教法语产生理解和同情,开始敬仰韩麦尔先生的人格。③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2)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明确: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剧烈地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教师总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态度的波澜起伏,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三、板书设计

   情节         情感变化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贪玩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初步把握了文本内容,感受到了寄寓于文中的复杂的爱国情怀,但是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我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接下来的学习,会让我们对他们的形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揣摩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1.探究:韩麦尔先生,也是本文的主角之一,为了表现出这一主角,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①外貌描写:穿戴庄重。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

③动作描写:“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④语言描写:“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2.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明确: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做自我批评,痛心地检讨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目标导学二:品读环境描写,体悟作用

1.请同学们找出第1-6段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②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公文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教室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目标导学三: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

1.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明确: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明确:这个句子表现出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将对母语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明确:鸽子咕咕叫,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小弗郎士却因它产生了联想,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禁止教法语的讽刺与蔑视。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明确:这里运用了两个破折号,表示韩麦尔先生心情的沉重,虽然嘴里有千言万语,但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留白就化作了最后几个沉重的大字,“法兰西万岁”!

目标导学四:拓展提升,学习“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探究:本文为什么要以一个小男孩儿的口吻叙述故事,选取一名反侵略的英雄人物表现爱国主题不是更好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明确:选取一位英雄人物表现爱国主题,未必能达到本文的效果。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一个调皮贪玩的小男孩儿作为主人公,通过他稚嫩的口气以及心理变化,反映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眷恋。同时,孩子的视角无疑更加纯真感人,容易打动读者。这也表明,表现重大主题,未必一定要依赖大人物的视野,小人物、小事件也可以表现宏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本文正是巧妙地选取儿童叙述视角,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爱国”这一重大主题的。

三、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最后一课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