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品质高洁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4-25 03:03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耕读 | 评论: 次 | 点击:

古代品质高洁的名言警句

1. 有关赞美品行高洁的名人警句

1. 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

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陶铸 2. 越是身份低的人,操守越是要谨严,不然,正是自取其辱。

——屠格涅夫 3.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4.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

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亚里士多德 5. 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

——亚里士多德 6. 严肃的人模仿高尚的人的行动,轻浮的人则模仿卑劣的人的行动。 ——亚里士多德中华励志网 7. 一个人只要行为高尚,不管怎样无知也会得到原谅的。

--- 巴尔扎克 8. 爱情不只是一种感情,它同样是一种艺术。一个高尚心灵为爱情而痛苦万分,永远是一场好戏。

在精神领域里,真正的爱情能产生出不断的奇迹。 --- 巴尔扎克。

2. 面对困难,表达高洁品质的古诗句是什么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莲花里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的诗句有哪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淤泥而不染,擢青莲而不妖 爱 莲 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年),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值,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10)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托物言志:就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

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

4. 反映古代士人优秀品格的格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头可断,不可有一字之增减--董狐(史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易经》)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谨: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信: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爱: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仁: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欲力学文: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传承千年的10句高洁名言

一、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出自唐·李商隐《晚晴》。上天最爱怜清幽的草木,人们最珍惜晴美的黄昏。原诗描写黄昏景色,草幽天晴,恬静淡美,意境高雅,隐者居士最欣赏这种境界。

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语出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诗。指做人应当像兰花一样淡泊清雅,像青松一样傲雪耐霜。

传承千年的10句高洁名言

三、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出自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作凌霜斗雪的长松,不要作在阳光下卖弄色貌而经不起风霜的桃李。这里诗人托物抒怀,谆谆劝勉挚友,要人格高洁、坚贞不屈,切勿在得意之时卖弄才华,而在逆境中就人格扫地。这精警名言,至今仍足以为训。

四、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

语出唐代邵谒《送徐群宰望江》诗。刀子若不锋利,怎能称得宰牛刀!琴弦若不绷紧,怎能弹出美妙的琴声!喻指一个人没有道德操守,活着如同死人一般。

传承千年的10句高洁名言

五、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胸怀坦荡,如激不起轻波的古井水。节操高洁,如刚直不阿,虚怀若谷的绿竹。以自然之物作喻,形象地写出了元稹的宽阔胸怀和正直性格。虽有夸张,但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之意。

六、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语出南朝宋代鲍照《代放歌行》诗。那些心地狭窄、钻营好利的小人,怎么也不能理解心胸宽广、蔑视权贵的旷士的襟怀。讽刺蝇营狗苟的小人,歌颂旷士的高洁。

传承千年的10句高洁名言

七、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语出唐代杜甫《前出塞》。大丈夫有远大的志向,怎么能够去回避那贫困的生活呢?比喻志士经得起困难的考验。

八、丈夫志千载,飞沉何足叹

语出明代陆粲《赠别王直夫》诗。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名垂千古,一时的得志失意有何值得叹惜的?说明男子汉大丈夫不论穷达,都要保持操守,这样就会千古不朽。

传承千年的10句高洁名言

九、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

投命:不顾性命。句意面临危难,智慧和勇气就会激发出来;不苟且偷生,高尚的节操就会显现出来。

十、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好男儿虽然地位低下而贫困,但志气不短。他们看到地位不等、贫富不均的现象,敢于对天公发怒。直抒胸臆,指出有志之士应该敢于正视现实,面对惨淡的人生,不合理的世道要大胆抨击。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