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林动物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2-04-25 09:5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家庭书房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森林动物的唯美句子

1. 关于森林的唯美句子,不是单纯的描写景色的那种

清晨的山林,有些淡淡的薄雾尚未散去,远远看去若有若无,像是仙女舞动的轻纱。

柔柔的阳光洒在山林间,郁郁葱葱的叶子便有了深深浅浅的绿。山坡上芳草如茵,一丛丛、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沐浴着阳光,绽开了笑脸,花瓣上的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闪动着五彩的光。

鸟儿们在枝头欢快的鸣叫,好像在歌唱,又好象在开辩论会,于是静谧的山林便有了勃勃的生机。林海苍莽 班驳的阳光作证 这里演绎着自然的天性 古朴的风情 松涛相伴 岁月就任春夏秋冬随意经营 华章绵延绿荫下 开满了一声声翡翠般的鸟鸣 走进参差的光与影 每一种清新的想法都像一枝多彩的孔雀翎 与心境齐飞徐徐翻阅晨昏中壮丽的眉批 哪怕只有一寸阳光也能让每个毛孔释放出盈盈的笑语瑞气 笼罩的天空里与心境齐飞的 是你吗 血肉丰满的秋季不由自主地深入到清澈见底的心际 霞飞千缕那是晴空点播的一支乐曲 那是青春版图上火红的写意 那是穿透心灵的真实物语钻石的内质 传达出你对明天的无限希冀 而所有的灯光和虹霓都将被人们逐渐忘记 请注意此时此刻诗人的态势与生活的间隙 必须插入一行进行时的诗句----你已经穿越了岁月的废墟------读懂了如烟的过去--------诗歌的内涵就等着你来升级 当回首已然发现树木伸展, 垂散不懈的绿我的心被催眠,天空泛滥的云繁华的尽处无端入梦的丝线,深深刺入久久未眠的双眼 慵慵禄禄是黄昏的影子一阵野风,在怀里拥梦才忆 发泄的嗔情当我写下这一首歌闪烁的眼神 闯进思绪的低落的忧伤 被我探知而指向了落没无言浓雾中景色尚不分明,唯可见近处枝叶上的露珠泫然欲滴,稍远处便只剩的朦胧剪影,混混沌沌交织在一起,抬首望见的穹天也似是被罩上了一层轻纱,晨光熹微,万籁俱寂,似是时光静止于此处。

不知何处忽然传来鸟鸣,这一声破空的清啼鸣醒了世界,林中忽然喧嚣起来,八方四面的鸟群也加入到了鸣和中来。宁静的大森林(散文诗七章) 文 / 宋显仁一 森林之夜一切都已平静,那阵阵的松涛,那悦耳的鸟鸣,那深谷下潺潺的溪流,只有夜风时而撩拨我梦的衣衫。

静夜中的木屋呵,当我走出门外,总有清爽的芬芳扑面而来。那朦胧的星光,那黑乎乎的远山,那黑乎乎的林木,总是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山杜鹃,你在黑夜中绽放了吗?七叶树、高山榕、女贞子、红枫树、山毛榉、乌桕树,还有野香蕉、野菠萝、野荔枝以及野蜂、蝴蝶、山蜻蜓和知了,你们是否也做着小小的梦?我仿佛听到了一种丝丝的响动,在这寂静的夜晚,一切都在悄悄地生长吗?明天早上,让我们举起蒲公英的小伞,走上高高的山巅,让我们亲切地问候,你好,大森林!二 寒夜,让篝火温馨小木屋篝火,你这亲切的朋友,你这满脸红光的汉子,你闪出火星子的话语,映红了我的木屋,也温暖了我的寒夜。朋友,今晚让我们无声地交谈,屋外的寒风斜雨,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让我们小口地啜饮着,这野果酿就的醇酒,让这醇酒的芬芳慢慢地进入灵魂深入。当我们的话语越来越轻,当远方涌来的林涛,不再隐隐约约,让我们在梦中,走过一遍迷人的红枫林。

三 大山深处的的葡萄谁曾穿过这浓密的权木和杂草丛来到这里,在我之前,巉岩里成长的野葡萄呵,多少年,你在这儿接受山风的洗礼;多少年,你在这儿接受阳光的抚爱。紧抓着峭壁,你粗糙的手,使我看见了充满生命力的血管!你不畏任何艰难和险阻,百折不挠地前进,使我想起进入深山的第一个人。

山葡萄啊,趁太阳还未下山,请你给我力量,让我跃到对面的高峰,顺着你曲折的小路,寻找梦中的相思林。四 白鹭飞过山中的湖白鹭,你看,这大山深处的湖泊,在青翠欲流之中,在如雾如梦之中。

白鹭,你这圣洁的林中仙子,撩着温热的湖水,一点点地清洗美丽的胴体。我闻到了椿芽的芳香。

白鹭,白鹭,我看到一道弧光掠过水面,那是你,飞向风摇云涌的杉林,飞入婆娑的枫杨林,飞入流火般的乌桕林,飞向彩色的云霞,飞向深远的远方。五 大雾笼罩的早晨大雾笼罩的早晨,每一棵树都穿上朦胧的纱裙,我想起影视中美丽的仙女,轻歌曼舞,长袖轻拂。

这时候,我已爬到半山腰,树林中一只红松鼠瞄了我一眼,逃入石洞。我在它坐过的地方坐下。

日已中天,先让我靠着这棵老松树打一会儿盹吧。朋友,如果我睡着,请你扯扯我的衣襟,请将我唤醒,我还要绕过这座山,在月挂中天之前。

六 黄鹂黄鹂,请你停在我的木屋,让我们同看朝晖万缕,洒在万顷碧波,让我们聆听山谷长风,从遥远的林海中传来,让我们和林雾、山泉、石头、阳光和每一棵树木结下深深的友谊。黄鹂,请停在我的小屋,你做守梦人,我做梦中人。

七 让我做一枚野果吧不走进大森林,不知道大森林的芬芳。走进大森林,你仿佛走进成熟的野果园。

你忘忧的笑声,你悦耳的歌声,你乌黑的发端,无不流芳溢香。白嫩的蘑菇,你这害羞的森林少女,不要用小伞挡着眼睛。

金黄的柿子,你这健康的小伙,是否正吹响木叶,向心上人表达不尽的情意。山稔果,满山都是你的足迹,就像山村的少年。

山胡椒,你浓烈的芳香,使我想起泼辣的山村大嫂。薄壳山核桃呵,你是林中精神矍烁的长者。

你好,醉人的大森林,无尽的绿波是我无尽的畅想,就让。

2. 描写森林的优美句子

林海苍莽

班驳的阳光作证

这里演绎着自然的天性

古朴的风情

松涛相伴

岁月就任春夏秋冬随意经营

华章绵延

绿荫下开满了一声声

翡翠般的鸟鸣

走进参差的光与影

每一种清新的想法

都像一枝多彩的孔雀翎

与心境齐飞

徐徐翻阅

晨昏中壮丽的眉批

哪怕只有一寸阳光

也能让每个毛孔释放出

盈盈的笑语

瑞气笼罩的天空里

与心境齐飞的是你吗

血肉丰满的秋季

不由自主地深入到

清澈见底的心际

霞飞千缕

那是晴空点播的一支乐曲

那是青春版图上火红的写意

那是穿透心灵的真实物语

钻石的内质

传达出你对明天的无限希冀

而所有的灯光和虹霓

都将被人们逐渐忘记

请注意

此时此刻诗人的态势语

生活的间隙

必须插入一行进行时的诗句

----你已经穿越了岁月的废墟

------读懂了如烟的过去

--------诗歌的内涵就等着你来升级

当回首已然发现

树木伸展,垂散不懈的绿

我的心被催眠,天空泛滥的云

繁华的尽处

无端入梦的丝线,深深刺入

久久未眠的双眼

慵慵禄禄是黄昏的影子

一阵野风,在怀里

拥梦才忆 发泄的嗔情

当我写下这一首歌

闪烁的眼神

闯进思绪的

低落的忧伤被我探知

而指向了落没无言

3. 描写天空,树林,小河,小鱼,小动物的优美句段

1.海边的天空是可爱的,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流动的彩云在空中随风翩翩起舞,彩云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不断变换着颜色,时而金黄,时而洁白,时而象火一样红,我很少看见这么美的天空. 2.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雨乘着风,整个天空上呀,就象个唱戏的大舞台. 鱼鳞似的白云渐渐地消散了,天幕的蓝色也淡了一点.只有有银盘似的明月仍旧安稳地继续着它的航程. 3.雨后的天空显得比平时更晴朗;一碧无际的天幕给人带来了一种爽快的心境. 天空象是一只大鸟的丰满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浮云. 4.一块透明的蓝天,象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象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5.天空,月亮领着群星在广阔的晴空里各就各位. 6.下面的风景的确很美,但更美的还是在天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空的明净和深邃,空气清朗透明.新鲜的、轻盈的空气静静地象波浪似地摇荡着,滚动着,似乎在高处它也感到更加自由了. 7.金黄色的云块散布在天空中,越来越细,仿佛是梳洗过的头发. 我仰望着深蓝色的万里长空,没有一丝儿云彩,太阳公公高高地挂在中天,耀眼的光芒刺得我们眯缝着眼睛. 8.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是浅蓝的,像明净的水、现在蓝色渐渐加重,越来越蓝,越来越浓,像是海水在一层层加深. 9一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4. 描写森林的优美句子

描写森林的句子 1、站在山坡上往下瞭望,只见一行行的苹果树,像一座绿色长城,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一株株苹果树上,硕果累累,又红又大,似一盏盏红灯笼挂满枝头。 2、山坡上是一片树林,枝叶茂密,绿树成荫,最美的植物要数枸杞子啦。

这时它们已经结出了果实,水灵灵、红艳艳,就像一串串红珍珠,在碧绿的叶子的衬托下,特别美丽。 3、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棵红云杉,看去恰似仙女身上长长的飘带。

4、一阵微风拂过,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梨花间嫩绿的小叶偷偷地钻了出来,白绿相衬显得格外美丽。 5、乘船在太湖里游览,只见湖边冈峦起伏的洞庭山上,满坡金果累累的橘树,像一条条丹绸在飘拂,像一片片火烧云在飞腾。

6、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

5. 描写大森林美丽的景色句子

一 森林之夜

1,一切都已平静,那阵阵的松涛,那悦耳的鸟鸣,那深谷下潺潺的溪流,只有夜风时而撩拨我梦的衣衫。

2,静夜中的木屋呵,当我走出门外,总有清爽的芬芳扑面而来。那朦胧的星光,那黑乎乎的远山,那黑乎乎的林木,总是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3,我仿佛听到了一种丝丝的响动,在这寂静的夜晚,一切都在悄悄地生长吗?明天早上,让我们举起蒲公英的小伞,走上高高的山巅,让我们亲切地问候,你好,大森林!

4,谁曾穿过这浓密的权木和杂草丛来到这里,在我之前,巉岩里成长的野葡萄呵,多少年,你在这儿接受山风的洗礼;多少年,你在这儿接受阳光的抚爱。

5,紧抓着峭壁,你粗糙的手,使我看见了充满生命力的血管!你不畏任何艰难和险阻,百折不挠地前进,使我想起进入深山的第一个人。

6,山葡萄啊,趁太阳还未下山,请你给我力量,让我跃到对面的高峰,顺着你曲折的小路,寻找梦中的相思林。

7,大雾笼罩的早晨,每一棵树都穿上朦胧的纱裙,我想起影视中美丽的仙女,轻歌曼舞,长袖轻拂。,

8,这时候,我已爬到半山腰,树林中一只红松鼠瞄了我一眼,逃入石洞。我在它坐过的地方坐下。

9,不走进大森林,不知道大森林的芬芳。走进大森林,你仿佛走进成熟的野果园。你忘忧的笑声,你悦耳的歌声,你乌黑的发端,无不流芳溢香。

10,白嫩的蘑菇,你这害羞的森林少女,不要用小伞挡着眼睛。金黄的柿子,你这健康的小伙,是否正吹响木叶,向心上人表达不尽的情意。

11,山稔果,满山都是你的足迹,就像山村的少年。山胡椒,你浓烈的芳香,使我想起泼辣的山村大嫂。薄壳山核桃呵,你是林中精神矍烁的长者。

12,你好,醉人的大森林,无尽的绿波是我无尽的畅想,就让我也做一枚成熟的野果吧,挂在这高高的树木上,挂在那绿油油的叶子间。

13,让穿过林梢的一只只小鸟啄开我的思想,让我随着梦想一起走访大森林每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树木,走访每一棵生机勃勃的小草,走访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然后让隆冬的大雪将我覆盖,待到春天来临,我再慢慢苏醒,长出淡淡的紫花。

6. 搜集描写天空,山峰,树林,小河,小动物的优美词句.

天空1.海边的天空是可爱的,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流动的彩云在空中随风翩翩起舞,彩云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不断变换来着颜色,时而金黄,时而洁白,时而象火一样红,我很少看见这么美的天空自. 2.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雨乘着风,整个天空上呀,就象个唱戏的大舞台. 鱼鳞似的白云渐渐地消散了,天幕的蓝色也淡了一点.只有有银盘似的明月仍旧安稳地继续着它的航程. 3.雨后的天空显得比平时更晴朗;一碧无际的天幕给人带来了一种爽2113快的心境. 天空象是一只大鸟的丰满的翅膀,全是白5261色羽毛般的浮云. 4.一块透明的蓝天,象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象是绣在纱巾上的花朵. 5.天空,月亮领着群星在广阔的晴空里各就各位. 6.下面的风景的确很美,但更美的还是在天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空的明净和4102深邃,空气清朗透明.新鲜的、轻盈的空气静静地象波浪似地摇荡着,滚动着,似乎1653在高处它也感到更加自由了. 7.金黄色的云块散布在天空中,越来越细,仿佛是梳洗过的头发。

7. 描写动物的优美句子

描写动物的好句子

1、当白鹤展开美丽的双翅,翩翩起舞的时候,那修长的双腿,那优雅的舞姿多么像杰出的“芭蕾舞大师”。

2、玛留斯是一只十分美丽的哈巴狗。它的个子不大,雪白的卷毛覆盖着全身,把小脸也遮住了,看上去活像一头小绵羊。它有一对大耳朵,但是尾巴很短,几乎完全隐匿在卷毛之中。

3、一匹火红的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壮美的姿势宛若历尽艰辛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暴风雨中勃然奋飞的海燕。仰天长啸,那动人肺腑的马嘶响彻夜空。应和着这悲壮的嘶鸣,四面八方涌出一片杂色的马群,海潮般势不可挡地从冬日苍茫的草地上滚了过来,成千上万匹马聚集在一起,呼啸奔腾。

8. 描写丛林的句子

1.森林非常茂密,不论向哪边张望,都望不进森林多深的距离。我们都是第一次进原始森林,大家的好奇心都很强烈,不时见到的小松鼠、蛇以及其他小动物,都会发出一声声惊叫、惊叹。工人们一边走着,一边回答我们的询问,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树?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草?虽然背负不轻,但在新奇与欣赏之中,一天竟然前进了近七十华里,太阳将要落山时,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

2.沿着遮天蔽日的林间小道环绕箬寮岘一周,是数千亩的原始森林。此树林是中亚热带山地酸性黄棕壤地区的典型常纪落叶阔叶混交林。这一片树林,林相整齐,发育早,树体高大,胸径粗50厘米以上的大树就有上千株之多,树岭均在数百上千年,据省内外林学专家考证,是华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原始森林群落。其中树势苍劲。分枝低矮粗壮,枝叶浓密的猴头杜鹃,环山茂密生长,形成狭长纯林带,树干苔藓地衣密布,丝萝悬挂似美飘逸,充满原始林神秘妙趣。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作者 梅子May子

有四样东西永不知满足:

胡狼的嘴、秃鹰的胃、猴群的手和人类的眼。

——丛林谚语

以上文字来自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寓言故事集《丛林之书》。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本书讲述了被狼群救下的人类幼崽莫格里和动物群体在印度丛林里的生活、战斗、成长的一个个故事,以及他们对“丛林法则”的思考。吉卜林借描写动物世界映射人类原型,语言生动诙谐,讽刺意味强烈,反复阅读也能反复引人发笑和感动。

本书原有两本故事集。第一本《丛林之书》出版于1894年,共有7个故事。转年,创作势头正盛的吉卜林又出版了《丛林之书续编》,共有16个章节(包括故事和诗歌)。这次读到的中文译本是依据瑞士出版社NordSüd Verlag 2015年德语版译成。本版本精选了两本故事书中的8个,每个故事首尾均配有诙谐诗,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判词。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图片来自网络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图片来自wikipedia

第一版《丛林之书》于1894年出版

其中插画是吉卜林的父亲约翰·洛克伍德·吉卜林所作

我曾在《要做国王的人》书评“虚虚实实、毁誉参半的人生之书”中介绍过作家吉卜林。他一度被认为是日不落帝国笔杆子,既被众多知名作家和广大读者喜爱,又因政治局限性被另一些知名作家和读者诟病。然而,没人能够否认的是,吉卜林对语言创造和运用的能力极高,是名副其实的大师级。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阿廖沙·布劳Aljoscha Blau 图片来自http://aljoschablau.com/

本书绘者阿廖沙·布劳已年过五旬,生于圣彼得堡,在一个艺术家庭长大。1990年他移居德国,在那里学习绘画并从事创作。至今,他已经为60多本书绘制了插画,并获得了图书界很多重要奖项,包括德国青年文学奖、德国设计奖金奖、博洛尼亚拉加齐奖、特罗斯多夫绘本奖、奥地利国家奖等。他为《丛林之书》创作的插画极具个人风格,水彩在他笔下呈现出了不同于普通童话插画的效果——不可爱,不和谐,令人不安和极富戏剧张力。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选自《丛林之书》内页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布劳的其他插画作品 图片来自http://aljoschablau.com/

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杂志界的”小野人“类故事大受欢迎,成为孩子们的重要阅读品类之一。我国读者和观众最熟悉的“小野人“故事大概要算美国作家巴勒斯的《人猿泰山》了。它最初于1912年在杂志上发表,后又成书,多次被改编成漫画、影视剧、动画片,甚至电子游戏,启发了后世大量创作。而巴勒斯本尊的创作就深受《丛林之书》的影响。

写故事的父亲

“孩子,”她说,眼里俱是骄傲,“可有人和你说过,你比任何人都要漂亮?”

“啊?”这样的话莫格里自然是从没听过。

梅苏阿笑起来,满是幸福的意味。

——春天的奔跑

1892年,与新婚妻子在美国和日本旅行之时,吉卜林发现东印度公司破产。但个人资产受损并没有让夫妇俩特别沮丧,他们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回到美国的佛蒙特州,在小镇Brattleboro租了10美元一个月的一间小农舍,取名“极乐”(Bliss Cottage),在这里安家。

同年,吉卜林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女儿约瑟芬“出生在1892年12月29日,积了三英尺厚的大雪的一天。她妈妈的生日是这个月31号,而我自己的生日是这个月30号,我们就这样庆祝她健康的到来……”

吉卜林在回忆录《谈谈我自己》(Something of Myself)中如是写道。

从12月到来年4月,“极乐农庄”和三口之家度过了雪及窗台的冬季。正是在这段蛰伏时间,吉卜林开始整理旧作,并忆起童年时代在印度听家佣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思来又想去,否定再否定,不知从哪个时间点开始,作家的笔仿佛获得了某种神助,一发不可收地写起莫格里和动物们的故事来。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吉卜林夫妇和女儿约瑟芬,后来他们又有了两个孩子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约瑟芬(左)约翰(中)艾尔希(右) 图片来自https://www.findagrave.com/

家里多了孩子,原来的极乐农庄已经显得狭小。于是,1893年,吉卜林夫妇在Brattleboro镇郊区买了10英亩土地,一个能望见康涅狄格河和莫纳德诺克山的美丽所在,并和设计师一起建造了他们在美国正式的家,一栋木瓦风格的房子(Shingle Style house),取名Naulakha(印地语,大概发音是“诺伊卡”)。这个词意为“价值90万卢比”,是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文化古城拉哈尔的一座亭阁的名字。而拉哈尔是吉卜林在英国完成学业后开始第一份工作和个人创作的地方。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Naulakha,吉卜林的故居至今仍在“吉卜林路”边

现已归属英国的Landmark Trust基金会

供游客参观并作为度假屋出租

后来二女儿埃尔希于1896年出生,生活开始变得更加琐碎不平静,但吉卜林并未停止儿童文学方向的创作。在两个女儿出生的这四年间,除了两本《丛林之书》,他还创作了短篇故事集《白天的工作》(The Day's Work)、小说《怒海余生》(Captains Courageous)以及大量诗歌。

吉卜林一家喜欢佛蒙特的生活,特别是山中绝美秋色。作家还热情地和喜欢《丛林之书》的小读者们通信,并在写作之余和朋友打高尔夫球和网球,当然他也不忘给大女儿讲故事。2010年,据BBC报道,英国剑桥郡国家信托基金会的温波尔厅发现了《丛林之书》第一版扉页上吉卜林亲笔写给年幼女儿约瑟芬的一句话:“This book belongs to Josephine Kipling for whom it was written byher father, May 1894.(这本书是约瑟芬·吉卜林的父亲为她所作,1894年五月。梅子译)”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图片来自BBC新闻网

人类的永恒乡愁

黑豹温柔地说:“就像那时的我选择重回丛林,有朝一日你也会回到人类中去,他们才是你真正的兄弟。”

——莫格里的兄弟们,《丛林之书》

一个刚出襁褓的小男孩儿在一次老虎希尔可汗攻击人类村庄时被掳走,幸而被狼爸狼妈救下并收留抚养,从此成为自由狼族里的“人崽子”。狼妈觉得他可爱得像只小青蛙(没毛,吉卜林编了Mowgli一词,在故事中代表青蛙的意思),于是据此取名。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选自《丛林之书》内页

评论界对于《丛林之书》的主题解读主要是两点:一,抛弃和寄养;二,法则和自由。

第一点源于吉卜林自己的童年。他在孟买出生,5岁前跟父母和妹妹爱丽丝一起生活,基本属于放养状态。虽然并没有像莫格里一样跑到丛林里撒欢,但对于一个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孩童来说,在印度的岁月意味着最能包容童心野性的那份自由。

之后,帝国时代的海外侨居家庭多数会选择把适龄儿童送回本土上学。如果父母无法陪同,孩子们可能会直接进入寄宿学校或者寄养家庭照顾起居和学习。这种当时流行的教养方式培养了大量克己谦逊甚至学业有成的社会个体,但也剥夺了他们的安全感需求,要么从小就在心中埋下“脆弱可耻”的种子,要么对校园暴力、权威桎梏、父母之命深恶痛绝。

吉卜林正是在5岁时和爱丽丝一起被送回英国,开始了学生时代和寄养生活。从这时起,吉卜林和妹妹度过了人生中黑暗的6年。寄养夫妇的严厉和忽视对小孩子来说过于残酷,直到晚年,吉卜林回忆起这段时光还觉得非常恐惧。每年唯一与家人见面的机会就是圣诞假期,他们可以到姨母家住上一个月,吉卜林称那里是“自己坚信能被拯救的天堂”。而直到离开寄养家庭后,他们兄妹俩才敢告诉长辈曾经被粗暴对待的事。吉卜林在回忆录中写道:

孩子们的言语比动物多不了多少,因为他们把接受的教化当作是永恒不变的。此外,受到虐待的儿童清楚地知道,如果他们在离开监狱之前泄露了监狱的秘密,那等待他们的可能会是什么。(梅子 译)

因为难以释怀那种恐惧,吉卜林感觉被父母抛弃。在莫格里的故事中,他揉进了这样的童年感受,给一个“人崽子”再一次生命的机会,但狼孩儿自己逐渐产生对归属感的矛盾和怀疑:到底自己是该属于“那种被称作‘人’的神秘动物”,还是属于这丛林。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选自《丛林之书》内页

谈到法则和自由的主题,吉卜林的表达就更加直白。故事中不断揭示丛林法则,有关捕猎、安家、友爱、信任、责任、自由等等。后世部分西方读者认为作者过于教条或者崇拜权威,好像在试图规劝小孩子听话懂事,但实际上,一个个鲜活的动物形象,还有莫格里,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角色,他们对法则不仅有遵从,更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我这个东方读者来说,并没有感到这些描写带来什么压迫感(估计抗压能力也是比较强了),相反感觉朴素有理。比如丛林法则其中这段:

如与族中狼独斗,

远走他处再较量。

一一比试需公平,

祸及群体不可谅。

还有这段:

为己为人去捕杀,

只需行事依法则。

远离人类少麻烦,

绝不以杀戮为乐。

莫格里的生活既刺激又富挑战,偶尔悠闲。从“小青蛙”到他长成少年,在“同源同脉”的各位动物师长那里学习用勇气、智慧和善良打开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些丛林战斗的场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畅快淋漓,绝不亚于好莱坞动作大片!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选自《丛林之书》内页

然而这本书并未止步于冒险或幽默,这是后世众多同类作者无法超越它的最重要原因,愚以为,它表现的是野性与人性的矛盾冲突,以及就此引发的人类那道难解之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母亲的关系。

莫格里来自人类,却成长与自然。他有人类的生养之母,也有动物的养育之母。他天生具备人性,在人类社会(父母所住的村庄)感受到鄙夷和侮辱,也感受到血脉亲情;他发展了野性,在自然丛林感受到自由强大,也感受到异族排挤。在哪一个地方生活都摆脱不掉身份认同带来的困惑,这是莫格里一生都要应对的问题。

人诞生为人便意味着他开始脱离他的自然的家,开始割断他与自然的关系。然而,正是这种断绝令他感到害怕;如果人失去了他自然的根,那么,他身在何处?他又是谁呢?他孤立无援,没有家,没有根,他无法忍受这种孤独无助的局面。他会发疯。只有当他找到新的人类的根时,他才不再需要自然的根,只有在他找到它们之后,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感到安全和自在。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

“新的人类的根”指人类社会,摆脱了与自然母亲牵绊的人走向“精神成年”,并着手建设的那个地方。

弗洛姆还指出,一个人想要活得健康,他所存在的社会必须要让他感受到几个重点:

1.与他人连结——去爱,“爱就是在保持自我的独立与完整的情况下与自身之外的他人或他物结合在一起”;

2.创造性地超越——人作为自然的“被造之物”却要超越这种被动性,去从事各种创造性劳动,种地、生产、艺术文化创作、建立感情等等,通过这些劳动建立自我;

3.摆脱旧根,生长新根——成长,独立,书写新的历史,建造人类社会文明;

身份感的确认——“我就是我”,主动去活,了解自我,而不是因为不认识自我而去认同别人的身份来定义自己;

4.看见非理性并趋近理性——“人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越发达,他就越接近现实,越成熟,越能创造一个适合作为他的家园的人类世界”,而这种理性很像我们通常以为的非理性之物——爱,所以真正的爱是一种理性行为。

每一次丛林中发生重大事件,莫格里都似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人生指引。最终,他带着丛林家庭的勉励、祝福、勇气,和对那里的永恒乡愁迈上新的征途。他的这个决定也象征着人类的决定,离开母体家园,建立自己的家园,走向成熟。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选自《丛林之书》内页

现实中的“小野人”

快乐和痛苦,同时在我身上斗争,就像春天里的蛇。

我哭着,我笑着,为什么?

我是莫格里,同时我是另一个莫格里。

——莫格里之歌

故事中的莫格里是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他既聪明又遇到爱他的朋友,在自我觉知和他人帮助下逐渐认识自我。在现实历史记载中,有许多种动物都哺育过人类幼崽,这些小野人就没有莫格里那么幸运了。有被狼养大的,有被猴子养大的,有被狗养大的,还有被棕熊、绵羊、山羊、甚至鸵鸟养大的。这些虚虚实实的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小野人们被解救后,只有极少数能学会以正常人的方式回归社会,大多数则寿命较短,并终生受困于环境和身份的变化,甚至无法学会基本的人类语言。

在这些案例中,有一桩记载得较为完整——阿韦龙野孩,维特(Victor de l’Aveyron)。从1794年起的几年间,有目击者看到一个形似人类但又似猿猴的男孩在法国南部的树林里出没。有时他会被逮住,但他陆续逃跑了8次。最后,在1800年,他自己跑出了阿伟龙的森林,随后被送到了年轻的医生伊塔(Jean Marc Gaspard Itard,1774-1838)的家中。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阿韦龙野孩,维特 图片来自Wikipedia

伊塔相信科学而人本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维特复苏人性。他们在一起生活和工作了五年,没有听力障碍的维特始终只学会了“牛奶”和“上帝呀”这两个词。但日常生活中,他可以根据他人的行动明白对方的意思,并做出一定回应。伊塔在他的实验报告中纪录,一天晚上,在家里,管家盖琳夫人边摆桌子边为丈夫去世而哭泣。维克当时停止了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盖琳夫人表现出安慰的态度。

虽然总体而言,伊塔对长期实验的结果表示失望,但他的教学法却给了后世教育学家、医生、哲学家很多重要启示。当代的一些科学家也对这个案例做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维特可能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因为他的刻板行为非常明显。而从调查他身世的情况看来,他的父母长期酗酒,从小就对他施虐并忽视他的成长,所以维特在大概4-5岁的时候自己离家,选择去野外生活了7-8年直到被发现。先天或者后天的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了他很难像一个正常人生活下去。维特后来居住在盖琳夫人家中直至患肺炎去世,享年约40岁。

如果说那些可怜的孩童被父母遗弃或者与父母意外失散造成了他们的巨大不幸,那么还有一些人是自愿走向丛林深处与世隔绝的。

1978年的一个夏天,俄罗斯的一群地质学家乘直升机来到西伯利亚的密林深处,距离最近的人类定居点超过200公里的地方,偶然发现了一块可以着陆的平坦空地。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官方地图上标注无人居住的地方竟然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在不远处的山下河边,他们发现了用木头和树枝搭建的简陋小屋。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图片来自公众号:利维坦行星

低矮的房门发出吱呀声,出来了一个老人,仿佛从童话里直接走出来。他光着脚,粗麻布质衬衣和裤子补了又补,胡须和头发都很凌乱。他看起来很害怕,很集中注意......我们得说点什么,于是我开口了:“您好,老爷爷!我们来拜访您!”老人没有马上回答......最终,我们听到一个柔软而不确定的声音:“嗯,既然你们走了这么远,你们最好进来。”

——地质勘探员皮斯门斯卡娅描述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图片来自公众号:利维坦行星

狭小,低矮,漆黑,冰冷——人们仿佛回到中世纪,五口之家就在这里。丛林生活毫无诗意。

他们当初是因为受到宗教排挤(甚至是迫害)才举家搬离原来生活的城市的。30年代出走时,他们只带上一些简单家当、食品和种子。他们最小的女儿的语言是类似幼儿语言的含混音,词汇也简单,因为没有接收到所谓“社会人”语言。她也没有见过面包,没有见过城市。而他们一家在野外生活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野兽袭击或者寒冷,而是饥饿。他们经常需要为了今天是把所有食物吃光还是留下一部分做种子而召开家庭会议。他们40年没有吃过盐——所以最初盐是他们唯一愿意接受的来自地质队员的礼物。

后来,家庭中的母亲去世,紧接着,几天之内三个孩子离世,因为他们可能长期营养不良,患有肾衰竭等疾病。老父亲认为,人只因上帝的恩赐而活。27年后老父亲离世,家中只剩下一个女儿。而已经70多岁的家庭唯一成员阿加菲娅,也拒绝了地质队员的邀请,在这么多年后选择留在针叶林中继续生活。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图片来自公众号:利维坦行星

逝去的孩子们

梅苏阿扑倒在莫格里脚下,泣不成声。他把扶她起来,她抱着他的脖子,对他说了所有她能想到的祝福。

——放丛林进来

时光回到世纪之交的1899年,那时吉卜林一家已经又添一个宝宝——小儿子约翰。他们家到纽约休假,在拜访的朋友家里感染了肺炎,父女三人患病,而大女儿约瑟芬最为严重,在很短时间内就去世了,当时还未满7岁。因为隔离治疗,医生怕吉卜林刚恢复的身体再度恶化而隐瞒了这个消息。《纽约时报》在约瑟芬去世的第二天就在头版报道了这则消息,而吉卜林却是在几周后才得知。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刊载约瑟芬去世消息的《纽约时报》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官网

朋友和家人称,约瑟芬的死从根本上改变了吉卜林。二女儿艾尔西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毫无疑问,小约瑟芬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是他(父亲)最大的快乐。在她死后,他的生活从来都不一样;一束永远无法重新点燃的光芒熄灭了。”

1901年吉卜林出版长篇小说《吉姆》,至此名声大噪。而又过了一年,他才真正从约瑟芬的死中复苏,并于1902年出版了故事集《原来如此的故事》(Just So Stories)。至于为何起这个名字,则是源于几年前这本书最初成型的三个小故事已经刊载,吉卜林每晚都要给约瑟芬读完女儿才会睡觉。而且女儿要求,原来怎么写的就要怎么读,不可差之毫厘,就照这样(Just so)。一字不差地讲故事,这可能是每个听故事小朋友的要求。文豪的孩子亦是如此。

后来由于政局动荡以及家庭矛盾,吉卜林一家搬回了英国,在东萨塞克斯安家,一直生活到吉卜林去世。这处房产原先破败不堪,但吉卜林夫妇很喜欢它的历史感和田园风光。总共33英亩的家园,吉卜林豪置9300英镑将其购下(他当时年收入5000英镑)。现如今2021年的一英镑只值1900年一英镑的0.775%。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新居Bateman's

搬入新居,吉卜林又创作了若干臆想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和科幻小说;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0年发表著名诗篇《如果》(If);由于热心政治局势,又是国民作家,并且与英王乔治五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爷爷)亦有私交,吉卜林还帮政府写了很多“一战”招兵手册和战斗檄文。后来,他还亲自把自己刚16岁的小儿子约翰送进部队。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艾尔希·吉卜林(1896-1976)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约翰·吉卜林(1897-1915)

然而,就在儿子参军第二年,担任通讯兵的约翰被报告在英德卢斯战役中失联。吉卜林夫妇在后方医院的伤员中寻找了数月无果,更没有遗骸可以辨认,只得接受了儿子阵亡的事实。约翰牺牲时未满18周岁,他的墓碑与其他战斗英雄一起被找到,至今屹立在一座法国墓园之中。

吉卜林自责也责怪错误的战斗决策导致约翰的牺牲,然而于事无补。他后来靠为妻女大声朗读简·奥斯汀的小说来缓解悲恸,并写了若干关于航海、海战的散文和诗歌。此后余生,吉卜林放慢了创作速度,一直致力于老兵和遗属福祉工作,直至1936年离世。

至此,吉卜林家只剩二女儿艾尔希一个后代。她眼见父母对另外两个孩子的痛惜持续数十年,内心也备受煎熬。可以想象,之前作为“中间孩子”的被忽视和之后成为“唯一孩子”的过度保护使艾尔希长期感到困扰。尤其是,当她作为名人之后要承受的有关天资和贡献的评价更是成为一种负担。后来她嫁做外交官夫人,没有生育子女,一直致力于整理父亲的文献,并在生命的最后把全部财产遗赠给国家信托基金。

跨越百年的《丛林之书》

《丛林之书》跨越百年,为大众读者带来的不仅有欢笑、欣喜、惊叹,还有感动与反思。有些精妙的句子我是一辈子也不可能写得出来。比如:

丛林里日夜回荡着一种低沉的嗡嗡声,那时春天的声音——既不是蜜蜂振翅,不是流水潺潺,甚至也不是风刮过树林的声音,那是温暖和煦的世界在喃喃自语。

再如:

莫格里感觉有条绳子将他的回答从喉咙里拉出来:“我肯定会回来的。”

小本本上抄了又抄,实在好奇一个人如何能写出这样动人的词句,于是我才展开了一番旷日持久的考察,而且越查越感到自己的无知。行文至此已余7000字,我断定这是最近十年来写得最长文章了。你们看到这儿了吗?

吉卜林是游走在帝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盎格鲁-印度人”(Anglo-Indians),又因童年经历和自己的丧孩之痛“对孩童和局外人有天生的好感”。如果我们能放下“事后诸葛亮”和政治正确的现世优越感,被作家超乎想象的文字动容其实是件理所当然的事。虽然不是课本,但《丛林之书》依然可列在不忍释卷的书目之中,读过甚至让人变得谦逊。

不论童叟,如果我们注定无法成为凤毛麟角,只是平凡,那么就让经典通过我们传递下去,它是文明存在过的证据,也或许是下一个非凡的起点。

主要参考资料:

1. 《在那幽暗的丛林,成为你自己》,张静琳,读小库公众号

2. 《真正与世隔绝的人》,Mike Dash,利维坦行星公众号

3. 《健全的社会》,艾里希·弗洛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

4. Wikipedia.org

5. Something of Myself, Rudyard Kipling, Macmillan Publisher, 1937

6. findagrave.com

7. kiplingsociety.co.uk

8. news.bbc.co.uk/

9. nytimes.com

10. aljoschablau.com

本文作者:梅子

个人订阅号:AMAYZSTUDIO

丛林,人类的永恒乡愁

( 读小库授权)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