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子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25 10:1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潘复生 | 评论: 次 | 点击:

焙子的优美句子

1. 描写沙拉的优美句子

12、家庭虽短短二字,但却是最温馨的词语了。因为它所表达的是爱,是幸福开始的地方。

13、育有两儿一女,夫妻感情和睦,家庭幸福美满。唯美的句子

14、再多的物质填不满心的空缺,唯有家庭幸福的爱能弥补。

15、家庭幸福美满。才是真正的幸福,外面的钱财、物质都不重要。

16、家不是豪华宫殿,家不是皇家花园,家不是锦衣玉食,家不是挥金如土,家更不是贪欲腐朽的暖屋。家在每个人的心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幸福的最安全的地方。

2. 描写塔的优美语句

铁塔形如春笋,瘦削挺拔,塔顶如盖,塔刹如瓶,颜色似铁,别具一格。数千年来,它犹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

塔的全身雕刻着上万个精致的石像,各个佛像姿态不同,但都栩栩如生。

烟雨迷蒙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北海白塔的身影。

八角塔的每个角都吊着一个金色的小铃铛,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金光。

整个塔体挺拔高大、古朴雄浑,给人以力的启示,美的感受。

塔顶由绿色琉璃瓦镶边,塔身由米黄色的砖和灰白色的大理石砌成,上面雕有门窗图案。

尖塔挺立在重重的云雾里,似隐似现,可望而不可即,充满庄严雄伟的气势。

山顶小塔掩映于绿树之中,隐约可见,来到塔脚,举目仰望,才发现比在远处看见的更雄伟,更伟大。

远看古塔,像巨人矗立在青山绿水之旁;近看似擎天大柱顶天立地。

塔耸立在山顶上,它脚下,一缕缕缥缥缈缈的雾气,丝丝缕缕地弥漫于山山岭岭之间。

只见秀丽的石塔沐着玫瑰色的霞光,栩栩如生,仿佛一只鲜嫩的春笋,永远向上生长。

从山下望着塔影,就像是贴在天际轮廓上的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自己家里旅游

从来也没有这样“宅家”,居然一个月闭门不出,在不到70平方米的空间进行漫长的旅游。 要不是这场特殊的“战疫”,谁愿意如此冬眠式的木然猫于家中,无所事是,心急火燎。 而如今,是在抗击“新冠肺炎”,宅于家中,就是隔离,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切断病毒传染途径,卫己利人,不给社会添乱,为国分忧。

这种非常时期的应对行为,我还是初次。从春节的喜庆团聚中,猛然变为震惊、担心、恐惧、寂寞、孤独,在家里踱来步去,不停地转弯拐角,还整天拿着手机,在浏览应接不暇的疫情时事中消磨光阴虚度时日,同时也被那些奋战一线的相关人员的事迹深深感动,产生由衷敬佩之情!于是心情似池水般,从开始如投石冲击起的波浪慢慢恢复平静,由生理的质感回归了理性的平谈。从消极焦虑中振作起来,整装出发,与家“艳遇”,开始不平常的心旅历程。

实际上,自从离岗体息,我的生活就从社会逐步转向家庭,这也正好契合了我的爱好,让生命遭逢“二度青春”,读以前倾慕而无暇顾及的经典名著,写过去久积于心的经历感念,悦己达人,散发余热。

抓住这挑战中的机遇,在时势给予的闲暇里提高升华。 米兰.昆德拉说:“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那无可迴避的溃败面前,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理解它”。阿尔诺说的更简要坚决:“我想,挺住就是一切,这比战胜病魔更加重要”。

有限空间是广阔天地,温馨家庭可大有作为。城市住楼房改变了过去乡村家宅的环境结构,却没改变我在其中生活和与外界来往给它填充的实质内容。我一直追求自己的那种品质生话,自信而心存求好向新,寻求简单物质、丰富精神世界,回到自我而又如冯友兰先生说的“天地境界”人生。如今居室虽小,我却可以不断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弥补失去许多影响自我的因素,因此可以宅出快乐,宅出高度。

我凌晨五点起床,开灯照亮九平米书房,新一天的生命活力就蓬勃发动,捧读心怡之书,与圣贤伟人对话,或展开稿纸,捏笔书写,释怀胸臆,放飞心灵,欣然自得。在家人的美梦中作高兴之事,于自己的园地坚守操持,将多年习惯发挥到极致。也为国家人民抗击疫病出一“笔”之力。

当窗玻璃透入黎明曙光,又一个全新日子启动,我便掩卷放笔,走出书房,与家人共祝平安,自理互动。此时家的微妙感觉由然而生,它不是生活和舒适的一些效能,而 是情感的心态,安全、归属、栖息、抚慰、保护、怀恋和爱。家是心身的温馨港湾,是甜美想象的梦乡,是让心灵系统凝聚成有条理形体的乐园,也是由小家扩大到国家的起点。

我们先后上完卫生间,便向厨房进发,这往往是艰难的一段旅程,需经过卧室,再转身绕过冰柜餐桌,向北开推拉门。常言“民以食为天”,可是如今却从未因缺粮少菜犯过愁,倒是常常因不知怎样调济食谱而作难。况且这段时间有春节前准备的丰富美食,足可好吃好喝到二月二“龙抬头”。只是久坐少动,缺乏食欲,到了下顿,上顿的饱胀感还没有完全消失,隔开等下一顿时间又长了一点,只好走程序一日三餐,有时可以把晚饭精减。反正有的是时间,不存在匆忙草率赶着上班或出门办事。

早餐有三种类型,一是沿习早年山区蒙族习惯,炒米奶茶手把羊肉,二是农家手擀面条或揪面片,加土豆荷包鸡蛋合锅,三是西餐式,面包牛奶配点小菜之类;有时也熬“五红粥”。 我们极少出外吃早点,象老居民那样二两稍麦一壶茶、两碟小菜三两白酒,从一早磨蹭到上午九点多,要不就是油条老豆腐,吃不完兜着走。那种乐享式消费,一是不习惯,二是没时间去耗,偶尔也买点焙子夹蛋,聊作应付。从来没有不吃早餐的时候。 不象往年,正月里亲朋来往多,须准备丰盛的午宴。今年是自己不能出去,人家也不来。如果儿女孙子外孙来了,就炒或烩几样肉菜,馏几个蒸锅或热点燉羊肉或排骨勾鸡,用点白酒,主食多数是白面大米,偶尔炸黄米糕或蒸莜面和几片红薯。经常是只有我们俩人,就简单一点,取以上少数即可。

用餐是家人团聚的最好时光、最高形式。一边吃喝一边聊天,家长里短、时事政治、孩子上学、单位工作、劝我们保重等等,是大餐的特别“作料”和配乐演奏,增食味提兴趣长知识通信息。春节年夜饭还有小辈的拜年祝福讲演、老人定例给押岁线,更增加欢乐活跃祥和高兴气氛。例外的是因人所共知的原因,取消了上元节团聚。

过去我很少涉足厨房重地,只是要待客或子女们回家时,才给内人打个下手,拿柴打碳捋葱剥蒜。平时就是妻子安排操作,一直从刚成家的“食不果腹”到后来“饭饱酒足”。有时留下我一个人,便热剩饭熬米粥,将就而已。 离岗进城后,做饭方便了,伙食品种却增多复杂了,逢年过节应酬门户更麻烦了,由“将就“升级为“讲究”,我也由打下手晋升为“帮厨”,逐步学习一些烹饪厨艺,将厨房由生疏变熟悉。老伴出门或生病,我就可以独抄饮食,尽管粗糙简单,聊可充饥度日。

近来我很喜欢进厨房做饭洗涮,作为读书写作看电视玩手机的调节。既可活动身体,又能为老伴分劳而取悦。

每当吃罢饭收拾完厨房,我总会凭窗北望,感念故乡为我提供的粮食肉类和蔬菜。那些绿色食品,是乡亲们在我童年游玩过、少年青年时代劳动过的田地上辛勤耕耘作务的成果。

现在我仍然享用着腊月返乡时带回的食品,那种山野乡土的纯真原味引发人最强烈的乡愁。这种观念每每在餐桌上变成热情的话语。但只有大家餐毕散开后,我才能独自眺望而触景生情,进而慢慢回味其深远意蕴。

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随食物溶化到我的血脉之中。它在我身上留存的印记,是我成长的根基源泉。生活于现代化的我们,往往感到空虚失落,怀恋故士的情感越来越难以割舍。

我同时经历还乡和走向世界的两条路,而且在疲惫焦虑时,在记忆和乡愁中喘息一会儿,然后又向前走去。 我只能如荷尔德林那样依靠艺术和诗文回归故土,在它日益被侵扰消失和荒芜的土地上感叹呼叫,愿其可持续的生产出更多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同时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恢复生物多样性,重现“诗意栖居”的乡村美景。

我慢慢通过玄关走向客厅 。回忆、想象与现实相互纠结缠绕,时空来回跳跃兜转。不同的感觉经由组合、交叉,又创造出新的感受。精神的起伏,心灵的飞扬,情绪的波动,融合为幸福欢乐的由头,呈现着肉眼看不到的、近乎神秘的联系。

我享受着这漫步遐思的乐趣,仿佛从柏拉图《理想国》描写的那种“洞穴”上升到理智的世界。表面上是逡巡徘徊,实则是每迈出一步,都包含前进的意义。 这种时刻,我会兴奋地加快旅行的步伐。我可以在自己家里不受干扰,横直斜弯地随意行动,可快可慢,舒缓张驰,履行真正的闲庭信步。

说不定突然一个灵感涌上心头,便追寻把捉、深广开掘,发现奇特的情景。返观户外旅行,最终也是回归心灵、完善自我。

我停站在客厅窗前,透过敞亮的玻璃朝南方望去。目光穿越鳞次栉比的楼群,在烟雾迷朦、流云尘飘的空中飞越黄河、鄂尔多斯高原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山野、中原大地,最后凝眝于祖国第一大江与汉水之交点——武汉三城,是我人生中难以忘记的地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初中毕业后又留校搞“运动”的我,和几名同学乘火车到了武汉,开启了我生命中的几个“第一”:第一次进入大城市,第一次看见长江并第一次乘轮船畅游武昌、汉口、汉阳,第一次走上长江大桥,为“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所震撼,第一次看到黄鹤楼,第一次登上红山,进入绿松翠竹掩映的武汉大学看大字报,第一次在七天的“串联”中见识江南风光……因此留下极深映象。

这次成为非常状态的发生地和重灾区,又让我第一次如此长时间宅家旅行。 此时,我丝毫没有怨恨指责之意,反而充满关注同情之心。我看到,武汉人民的痛苦和抗击,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的战斗坚守,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神速诞生和大小公立医院中流砥柱般的抢救运作,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协作,更坚实强大的国家靠山和党中央的关怀。

这是民族的精神魂魄,人民的意志担当,国家的凝聚强胜。可以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战胜任何灾害敌人,在世界上树立起顶天立地的形象! 我恨不能插上双翅随心灵飞到那里,同武汉人民并肩作战,又想我能干什么呢?最好的援助就是居家自守,积极学习提高,以健康心身为民为国做点有益之事,用真忱余热发挥学修所长,无愧祖国,感恩人民。

老伴将我从深思中拍醒。我吟涌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坐在沙发上。 在旅游行走后的休息中,我们谈一会儿疫情,无非是手机上各种各样的微信、视频和公众号文章。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正负碰撞,莫衷一是。我默默地倾听妻子阵述,不时稍作插言。我主要关注央视消息和专家解读,对大部分微信扫视略过,也很少转发。但对亲朋的单发,总要观看回复,加上孩子们带来的消息,虽目睹有限,耳闻却不少。

老伴问我有何见解?我说,纷繁复杂是正常的,在雪花般飘飞、透明流动的信息中,要对多元表象进行分析判断,自己决定取舍,随着时事真相的渐渐显示,认知水平也同时提高。如果信息通道单一,就不能对世事作全面了解比对而孤陋寡闻。有时负面悲观信息可以提醒人的警觉。只要心存真、善、美、爱,就能吸引正能量,强化磁场,促成正确决策。试想人的一生不就是在真假虚实中度过的吗?我们不断从生活现场引入更多思想资源,才循序渐进地提高了认知维度。

我以前全靠单一的书籍报刋,显得相对限制呆板。后来逐步学习手机微信、微博、网购、支付宝,有了这“四大金刚”,又注册了博客,就挣脱束缚,深广涉猎,大胆想象,天马行空。再加上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便可掠地飞天,飘洋过海,遨游太空,逍遥宇宙,览自然于眼底,融乾坤在心间,将人生矛盾、世间万象统而为一,满足心灵欲望。

某种程度上,信息通道可以决定人的成败命运。她为我的狂放而感动,赞同我的看法,只是感觉耗时费劲,力不从心。

我俩转换话题,进入平时的居家文化精神生活。她以诗词见长,是四十年教育工作的学养积淀。能将《中国诗词大会》90%题目答对。我有时引用古诗或用字就向她请教。谈论一会儿,再讨论新近文化科技知识、新书出版信息等情况。

我们深为当下社会上失落的优秀文化传统、缺乏信仰、流行的某些“精神病“而感叹。 约半小时后,她从手机搜索我爱听的京剧、晋剧和老歌红歌,或放一段广场舞曲,站起来手舞足蹈,活跃气氛。挺秀苗条的身材,婀娜多姿的动作,协调节奏的步伐,一点也不象年过花甲之人。我是爱莫能行,偶尔也唱两段现代京剧,自觉声气不足。她评说音调不错,节拍旋律稍差。

然后,她进卧室、卫生间清扫擦洗,我站起来继续回环旅行。

经过镜子,我伫足观照,头上银丝又增,发须花白,皱纹深长,自嘲是日月重光,岁月留痕。不论年龄几何,仍然视生活如诗如歌。

阳光从前面楼顶斜射进家,将简洁的摆设家俱照得灿烂闪烁。镜子平滑的光亮面反射出房间门厅景象,让我顿感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中“双重之屋”的情景,这些简朴中藏着厚重的文化精神内涵,是我实行极简生活的反映,它超越形式和轮廓,表现出别有天地的情调和气氛,也正好适应我灵魂充满激情的运动、梦幻的隐显和意识的惊愕。室内一切彷彿被赋予一种活跃的生命。

墙上、顶端都没有什么艺术装饰,更无华丽背景浮雕贴画,一切都笼罩在明亮清丽简朴素雅的格调之中,我们被不断扩展的宁静、平和、安祥气氛包围着。不同的色彩和光线混合构成略显陈旧古朴且温馨的幸福空间。这种生活的阔大包容、厚重坚实和文化精神底蕴,可以抵挡苦难,消弭狭促猥琐。

在玄关至书房的墙面,挂几幅缩小的山水画,旁边立柜里,分层陈放着数十册中国山水画册,大部分是历代名作影印复制。虽然没有原作珍品,我却深爱重视。 每到这里,我必收步观赏翻看。这大概是我喜欢山水旅游的缘故吧。

明代董其昌将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宗,并确立南宗为正统,其代表为王维,以柔润淡清静的水墨山水画见长,北宗以李思训为代表,表现为刚性、雄浑、气势豪纵,具有浓重激励情调。而不可忽视的非职业文人画派,借专业画师的绘画技法表达清高幽远意象,独树旗帜。

从晋宋到唐代,中国画以人物画为主,如宗炳巜画山水序》中所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 我正是偏重“趣灵”的以山水为主而人在其中的意境,暗合“仁智之乐”。既有贤者的“以神法道”,亦具仁者的“以形媚道”,合二者典范灵性,便是天地大“道”、“天人合一”。乃“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取自然山水之形“画象布色”,从而悟道。表达手法上则为“写意”,非实绘。如宋代《宣和画谱》中说的“岳镇川灵,海涵地负,至于造化身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知于咫尺之间”,此来自“胸中自有丘壑”矣。“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观赏图画山水,神游其中,大悦性情。 我的画册开头就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早期山水画经典之作,描绘初春游人乘马于岸、乘船于水的欢乐场景。画面以青绿设色,山石无皴,只用线条勾出轮廓和简单脉络,后着色,上部青绿,下面用赭石,细线勾水波,起伏荡漾,近清远淡,水天相接。 唐代李思训是第一位山水画大家,其《江帆楼阁图》云霞缥缈,峰峦叠嶂,含荒远闲暇之意。用笔上,线条细而匀,无粗细虚实变化,用勾线填色套路,笔格遒劲,金碧辉煌。 此后吴道子大胆改革,到李思训儿子李昭道完善。山石勾勒笔法用粗笔黑线和豪纵之势,加上青绿着色,彰显艳丽之气。 五代荆浩将山水画提高到主流地位,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以后有“百代标程”的“三家山水”,即关仝、李成、范宽。我画册中有《关山行旅图》,山石轮廓用笔有粗细断续之分,又皴擦加水墨浸染,给人粗犷之感。李成则用笔清瘦,少用大块浓墨,山石用瘦劲线条勾勤,然后用小线皴写,清淡着色。范宽嗜酒好道,《溪山行旅图》是其佳作,画法铁线劲直,皴法用“雨点”,点攒簇写,如雨点密集,用墨反复渲染,雄浑苍劲、深沉厚重。董源代表南派,既有水墨,也有青绿,代表作是《溪岸图》等。其画山石不突出主干线条,不用刚劲雄健,寡用浓墨,少有奇峻突兀大山,且圆柔清润,有平远苍茫之感。

北宋中后期我不重视,只有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佳,气象万千,恢宏壮阔,场面浩大,景物众多,于大青绿基调下色彩浓艳,光鲜夺目,是大青绿山水画之极致。以后有“南宋四大家”,未出前人之上。 元代又一繁荣期,有“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赞,我最欣赏黄的《富春山居图》,画法或浓或淡,以干枯笔勾皱,清爽疏朗,浓墨抹远山洲渚,浓枯墨勾水纹,偶加淡墨复勾。

明清两代基本沿袭“元四家”,明代有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清代有“四王”“金陵八家”等。山水精神与意境皆不如前。近现代出现“新山水画”,融入西画成份,使传统山水画有了生机。

之所以详说山水画,是它可以弥补我不能常行走于自然山水之遗憾,以直观补纸上游记之不足,将大自然山水展现于画幅,明了真切又联想丰富,犹合我宅家境况中心情。

十一

欣赏一会儿山水画后,我走进卧室,远离喧嚣繁复混乱无序,摒除杂念,心胸向专好开放,搭建起自己心灵活跃的舞台。 坐在这小小的私密处的双人床上,少了很多没头绪的蛊惑,在没有任何声音干扰中静静地通过宽大的玻璃窗眺望山野河湖。

此时,意念完全转移到与本我自性的对话,打开所有悟性通道,于特殊视野中听到一生中最重要的心声,让灵魂与自己实实在在相处。

童年时期模糊的回忆至今如影随形,并随看过的山水画和此时视野境遇产生出新的幻象与图景。纯净的空气、湛蓝的天空、布满苍松翠柏的山坡荒野、掩映于绿草彩花中的小径、蜿蜒的河流、甘甜的泉水、麦浪起伏的田地……这些特别甜蜜而又容易引起伤痛的感情,是人生最难言喻的,在寂寞的世界和沉闷的环境中尤为敏锐,它刺激着我胆怯、脆弱又尚未完全觉醒的心灵,重新去关注彷彿陌生又懂憬的周围世界,感觉那些有灵性和永恒的存在。

我也开始对居住了十几年而熟视无睹的这座城市重新审视,去寻找那些过去被忽视的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我感到自己心灵中暗淡下去的器乐又齐声响亮起来,那是冰消雪化的大地,或者是冒出地面的春草和含苞欲放的桃杏花蕾,是鸟儿迁徏北上的呜叫,或者是野生动物回归绿野林地的身影,是城市到乡村明朗的读书声,或者是新科技运作下可持续发展的壮阔场景。这些我幻觉中偶然望见的情景是那么美好,让我欣喜震撼,令我起了浴火新生般的变化,觉得土地和生物之间,乡村与城市、我与它们之间共振以及最深切的相互关系。所有自然万物,似乎是为了进入我的视野和感触系统与我相逢,同时向它们致敬才彼此和谐联合的,我与它们融合统一、联结升华,一起举行爱的隆重庆典。

十二

我在小广场——客厅一块空地做完保健操后,通过卫生间门口、壁柜向东北进入文昌位书房。这是我经常入出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身临其境,感到精神爽快振奋和一种隐藏着的提升思想的力量。正如赫尔曼.黑塞在一首《书籍》的诗中赞诵的,把我带回内心深处,找到我需要的一切,隐藏于身体里的光明顿时在每一本书中闪现自己的光芒。

占滿小屋的几大架书籍,曾随我飘泊五次流落这里。正如它们的主人一样,栖身于最普通的住所,廉价分层的木质书架中。它们紧密地挤在一起,展示出竖立成排五颜六色的书脊之美,整体看上去犹如七彩着色的映象派图画。 我把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村里当会计时用过的山榆写字台改做成书桌,放在窄床与书架之间,没有放椅子的地方,只能以床代之,坐北面南。墙角空隙处堆满剪报资料和杂志稿件。

宅家期间,又增加了我读书写作的时间。我把这特殊机遇当作对国家命运的参与,当作我的使命和对我的考验来接受,也认为我的幸事。它竟然强化了我的思考,让想象神奇般活跃起来,冲破习惯桎梏,同时免除许多外交应酬,抑制一些狂放不羁的徒劳行为,唤起性情中好的素质。

卡尔维诺给经典下的14条定义中说,“经典之书带着前人理解的光环来到我们面前,尾随其后的是他们穿过时光长河在各种文化中所留下的痕迹”。 任何一本书均可提供一种境界、一条人生线索、一场灵魂盛宴,都是我的珍宝“圣物”,我不能缺少它们的陪伴。它们散发出来的灵性,让我充满生机和源泉般的助力,让我慢慢拓展着自性中积极向上的道路,改善着我的性情,同时发挥出自己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和个体创造力,于潜移默化中产生质的飞跃,在快乐中变得更加年轻和充满活力。在阅读的高峰体验中,灵魂往往飞离纸面文字,从其内容中滋生感想,让我更加自信自由地掌握自己的生活,从中也形成自己的作品。 这种情绪不但没有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反而曰益强烈急迫,衷心追求那种人类思想和精神境界的广度与丰富,从而与国家、人民、大自然、世界建立起同呼吸共命运的联系。

我为自己阅读过的世界上古今最好的文字、汲取其最高尚永恒的思想而喜悦自豪,同时又激发更多更高涨的读书欲望。往往读一本书,又发现几本或更多须读之书,于是它们便从不同路径,承载着历史、知识智慧、希望和惊喜,跨越时空、超越时代与我会面。

我得象安贝托.艾柯《没时间》中排列的那样规划顺序,有时等不及就几本一齐开读,交替进行。这样既可先睹为快,又能选择轻重缓急,不致被新书充满诱惑力的崭新模样牵挂而让我睡不安稳。 读写中间,为了休息大脑和缓减久坐麻木之感,隔一二小时就站起来,或半躺床上沉思静想,回味启悟。 经典的魅力不在于生硬记诵不可更动,而在于永远生动。伟大的思想所以能穿越时代与民族,不单因其原初的概念与词句,而在于我们能够立足自己的视觉,不断将其重新激活,与当下的生命体验链接,让自己的思想为失衡的世界寻找新的道路。

在自己家里旅游

在自己家里旅游

在自己家里旅游

在自己家里旅游

在自己家里旅游

在自己家里旅游

在自己家里旅游

我的家里旅行即将告一段落。我转身挪近窗户,打开一扇通风,一缕清新带泥土水气的春风拂面爽神,极目远望,明丽的阳光下,阴山雄峙,势若奔马,踏碎冬寒,冰雪消溶,化为春水白云,触摸浸润北国大地山野。很快便是草树又绿、燕来花开。我将带着一段特殊时日的经验收获和诸多启发,与经历不平凡后升华的灵魂一齐走出家门,进入大自然,开始我的又一次全新旅行。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