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钟楼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25 14:0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望秋叹 | 评论: 次 | 点击:

关于西安钟楼优美句子

1. 形容“钟楼”的句子有哪些

1. 这钟楼的尖顶如箭穿空,是所有钟楼尖顶最大胆求新、最精雕细刻、最玲珑剔透的,透过其网扣似的塔锥,碧空一览无余。

2. 不过我们省略了最美不胜收的一点,那就是从圣母院钟楼顶上所一览无余的巴黎景观。

3. 如今,大本钟这个名字常用来指整个钟楼,这里也是伦敦曝光率最高的景点之一,其实最初这个昵称只是给钟本身起的名字。

4. 钟体由德国制造,号称“世界最大”,将有45米宽,43米高,在钟楼四面各有一个。

5. 大本钟的钟楼位于威斯敏斯特区,目前钟楼正慢慢陷入泰晤士河的河岸里,部分是因为长期的地下挖掘施工造成的。

6. 古老的技术,至今却还能分秒不差,伦敦的标志大本钟钟楼迎来了它的150岁生日。

7. 歌唱,焚烧,逃逸,像一个疯子手中的钟楼。我哀伤的温柔,突然涌上你身上的是什么?当我到达最寒冷与庄严的天顶,我的心,如黑夜中的花朵般敛闭。

8. 卡西莫多搬进了一家教堂的钟楼,成了圣母院的钟楼怪人。

9. 那一天,我讲的故事是钟楼怪人加西莫多被妈妈抛弃,更是人伦上的道德毁灭。

10. 钟楼是比利时哥德式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特别是在法兰德斯地区。

11. 英国议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一般被叫做大本钟,是伦敦众多标志性景观之一。

12. 它几乎没有停止过,即使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颗炸弹摧毁了下议院会议厅时,钟楼却幸免于难,大本钟也得以继续为人们敲钟报时。

13. 钟体由德国制造,号称“世界最大”,将有45米宽,43米高,在钟楼四面各有一个。

14. 如今,大本钟这个名字常用来指整个钟楼,这里也是伦敦曝光率最高的景点之一,其实最初这个昵称只是给钟本身起的名字。

15. 有四十几年历史的钟楼给拆掉了,其实有多可惜?只证明我们的政府并不尊重回忆,让我们活在一个没有回忆的都市。回忆给所谓的繁荣让路,换来一个更怀旧的道具,然后再让日子累积成历史。

2. 关于西安钟楼

西安钟鼓楼当地介绍

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 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 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 ;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3. 描写鼓楼的句子

西安的城中心,承载了千年文化的积淀。远观近视,都透露出威仪、庄严。钟鼓楼是西安最好的名片。古时,晨钟暮鼓,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今,虽已不负责

报时,但是却承担起旅游先锋的作用。每天,游人如织,似乎都和钟鼓楼有着些许联系。

城墙是魂,钟鼓楼就是心。有了心,就有了指引,有了指引,就有了希望。想象一下,当年,百姓闻钟而作,听鼓乃息的场景。所以,每每路过钟鼓楼,就盯着发

有的朋友谈到了其中旅游管理的事,如收费,实际上敲鼓敲钟收费很合理,不收费,都去敲,还不乱了套。现在是市场经济,旅游是和经济紧密联系的。钟鼓楼,许

多老西安人至今都未上去过。但是他们和钟鼓楼的联系却是非常深的。

钟鼓楼,我喜欢。

4. 西安的钟楼景物日记描写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清乾隆五年曾经重修。 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与北院门交汇处,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代曾两次重修。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钟楼上悬挂铜钟,用以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是个交通枢纽口,东西南北的四条大街的风格都不同,有文化街、服饰街、食品街等等。 钟 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

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这座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物,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竞均为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形环道。

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

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成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整体拆迁:钟楼的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经历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拆迁。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它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距目前所在位置约1000米。

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虽然明代初年扩建了长安城,但那时人们大概圃于习惯心理,初建 钟楼时没有与扩建后的城市格局相适应。

过了两个世纪后,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俄贤的主持下,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

据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拆 迁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实在是我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巨钟轶闻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

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

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浮雕故事: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 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 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 ;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鼓 楼 鼓楼,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关于西安钟楼

西安钟鼓楼当地介绍 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

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

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

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

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

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

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

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

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

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

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

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 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 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

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

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 ;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6. 西安的钟楼景物日记描写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今西安市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移于现址,清乾隆五年曾经重修。 鼓楼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与北院门交汇处,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清代曾两次重修。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钟楼上悬挂铜钟,用以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是个交通枢纽口,东西南北的四条大街的风格都不同,有文化街、服饰街、食品街等等。 钟 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

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这座正方形砖木结构建筑物,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竞均为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通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券洞无法适应交通流量需要,现在券洞早已封闭;在钟楼周围另辟圆形环道。

钟楼的设计构造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只是增加建筑形制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形成均匀负荷。

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间扣以筒瓦,以铜质瓦河固定,更使建筑稳固结实,成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整体拆迁:钟楼的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经历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整体拆迁。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它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距目前所在位置约1000米。

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虽然明代初年扩建了长安城,但那时人们大概圃于习惯心理,初建 钟楼时没有与扩建后的城市格局相适应。

过了两个世纪后,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俄贤的主持下,钟楼来了个整体拆迁。

据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完成这样一座庞大建筑的拆 迁装建,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筑安装技术,又需要严密精细的工程组织,这项完成于16世纪的特殊工程,实在是我国建筑史上值得自豪的创举。 巨钟轶闻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

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

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浮雕故事: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

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 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 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 ;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鼓 楼 鼓楼,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描写钟楼的诗词

一、少年游(黄钟楼月)

宋代:周邦彦

檐牙缥缈小倡楼。凉月挂银钩。

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

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

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

二、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唐代: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 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三、雪后宿同轨店,上法护寺钟楼望月

唐代:元稹

满山残雪满山风,野寺无门院院空。

烟火渐稀孤店静,月明深夜古楼中。

四、夜行船 春晓

元代:朱庭玉

晓角梅花三弄曲,勾引起禁钟楼鼓。

曙色将分,漏声才息,残月已沉江渚。

五、耍孩儿

元代:杜仁杰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

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

当村许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

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人,都会对它以鼓传信、快捷酷炫的信息传递系统——望楼系统记忆犹新。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虽然唐朝确实有望楼的存在,却只是用于监视,真正有一定传递信息功能的,却是望楼的雏形之一——钟鼓楼。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在古代,钟鼓楼是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物,毕竟那时候没有手表。一般分布于宫廷或城市中心,城市也一般以它为中心建造。如今,在许多历史古城都还有钟鼓楼的存在——北京、西安、银川、茂名……并都已成为城市的标志和历史的象征。所以,来到曾经的古甘州,张掖的钟鼓楼自然也是不能错过的。

在曾经商旅繁忙的丝绸之路上,也矗立着许多饱经风霜的钟鼓楼,如今虽大多已经失去原有的作用,但却像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看着时代的变迁。张掖、武威、白银、酒泉,作为丝路重镇,曾经的河西四郡也都有钟鼓楼的存在,但张掖其“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地位,拥有着四郡中最大的钟鼓楼。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抵达张掖已经是五点多,听司机师傅说,今天已经下了一天的雨。入住的酒店距离钟鼓楼只有两个街口,原本抵达张掖的第一天没有任何的计划。但当时间来到七点半,距离落日还有一个小时,天空中的云逐渐退散,西边的天空也仿佛被谁撕开了一道口子,憋了一天的阳光从缝隙中倾泻而出,将整座城都染成了金黄色。作为摄影师,此时不出门真对不起自己,今晚,火烧云是跑不了了。而拍摄的首选,必然是钟鼓楼无疑了。

转过街口,远远的就能看到钟鼓楼的身影。砖砌的石坛之上,一座三层木制塔形的建筑在夕阳的照射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辉,仿佛在这一刻,饱经风霜的钟鼓楼重新焕发了青春。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去过西安的人,会感觉这两地的钟鼓楼有些相似,却是,张掖的钟鼓楼是完全仿制西安所建。它建于明正德二年,毁于清顺治年间的战火,后又几经修缮,至今依旧保持着明代建筑的特色。早起击鼓,张掖城门大开,市井小店也开门营业;夜幕降临,鼓声再起,城门关闭,整个城市也归于寂静——古代大多会实行宵禁。作为当时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几乎每个往返于此的商旅车队都听过它洪亮的钟声。

随着手表、手机的普及,钟鼓楼造业卸下了报时的任务,摇身一变,成为这座城的地标。为了更好的保护钟鼓楼,这里早已禁止游客上楼。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的感受,毕竟还有无人机,可以从空中各个角度欣赏张掖城区和钟鼓楼的风景。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去过张掖博物馆,馆中有一个甘州古城的沙盘。犹如故宫之于北京城,从沙盘上可以看出,不仅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交汇于此,甘州城的所有建筑和城墙都是以此为中心建造。而且,它也是城中最高的建筑。站在城楼之上,不仅能俯瞰整座城市,而且可以远眺被皑皑白雪覆盖的祁连山。据说,站在此楼之上,东可看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和兰州的春雨,西可以看到玉门关的月亮。不知是真是假,但在古代,没有多少污染,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能见度是可以达到的。

随着日落时分的来临,天空中的云层也逐渐被夕阳所点燃。从浅黄、橙黄再到火红,钟鼓楼和四周的建筑也随着天空的颜色变换着色彩。

终于,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红色,火烧云映衬着一砖一瓦,一窗一柱,古老的钟楼显得更加端庄而凝重。历史已经走过了500年,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渐行渐远,清亮的驼铃声一去不复返,四周低矮的民居早已被高楼大厦所代替。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张掖钟鼓楼,古人的手表闹钟,丝路重镇的心脏,河西走廊的明珠

天色渐暗,城楼上的灯光也全部打开,原本暗淡下去的钟鼓楼瞬间披上了金甲,在四周高楼大厦灯光的映衬下格外耀眼。没有了晨钟暮鼓,没有了熙熙攘攘的商旅,见证了这座城五个世纪兴衰转变的钟鼓楼依然矗立在那里,像一位老者,静静地看着这座城的日新月异。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