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孔子名言
时间:2022-04-27 14:1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说文写作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国学孔子名言
1.孔子的名言有什么
孔子的名言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
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2.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的名言大全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孔子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孔子家语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4.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孔子·论语·国学2万4千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诚信·孔子·诚实·诚实守信3万4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诚信·孔子·诚实·诚实守信2万3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孔子·学习·论语·勤奋学习2万3千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孔子·论语2万3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孔子·论语·道德修养·诚信2万3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学习·孔子·论语·诚信1万2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孔子·论语·中国·励志1万2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孔子·励志·立志·论语1万2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孔子·论语·学习·勤奋1万2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孔子·理想·论语·法律1万1千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孔子·文明·礼貌·礼仪1万1千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孔子正能量·论语·美德·中国1万1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孔子·论语·父爱·亲情1万1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孔子·中国·正能量·论语9千1千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时间·孔子·惜时·论语9千1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学习·孔子·勤奋·坚持1万1千民无信不立。——孔子诚信·孔子·诚实守信·诚实9千1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孔子·论语·宽容·正能量8千1千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5.论语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6.孔子名言
学而时习之[1]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
7.孔子语录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
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
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
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
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
8.孔子的名言有哪些请教我一些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8.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9.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1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1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希望回答有所帮助。
9.《论语》名言警句
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警句:巧言令色,鲜矣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放于利而行,多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通篇是名言警句,但究竟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则需要自己去研究原著,况且原著并不太长,自己通读之后分析鉴定、得出结论吧。
国学经典之孔子名言名句100条,最好的作文素材,给孩子留存好
国学经典之孔子名言名句100条,最好的作文素材,给孩子留存好!记得关注我,每天都有你需要的干货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