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养生名言
时间:2022-04-28 05:1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老君山景区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老子的养生名言
1.庄子老子孔子是怎样养生的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个养生家,据说活了160多岁。《史记》中说:“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就必须顺乎自然,并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老子还要求,养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贪心,并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是伤身损寿之根。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多处提到静和柔,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的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所以说,当我们常处于静和柔中,有利于生发人体的真元之气。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之道”。
庄子
继老子之后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是著名的养生家。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庄子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而是说要保持健康、赢得长寿,就须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则。而所谓的“清心寡欲”,指的是决定长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的思想情志,因此庄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从容自得、处世旷达。从庄子以上言论我们不难看出: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首先要做到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另外,庄子还特别强调养生要保持平常心、涵养自制力。《庄子·让玉》篇中日:“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者也。”其意思是说,不能克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观念就会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内心的烦恼,这样最易造成自伤而折寿。除此之外,庄子还将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并明确指出:只有做到彻底的“忘我”,才能达到真正的“无欲”;只有在“清静无为”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而尽其天年。庄子还认为:养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孔子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尽管他一生坎坷,其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可还是活了73岁。而他长寿的主要原因,就是注重养生之道。孔子晚年对饮食很有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来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这八不食是:食物变颜色了不吃、食物变味了不吃、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除此之外,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这里“食”是指粮食,“脍”是指切碎了的肉。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也是切得越细越好。孔子认为:只有美食精细,才可颐年。这句话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如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孔子晚年坚持了以上这些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入,无疑是他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
2.道家养生语录,有哪些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健康的根本在心.心净则身净.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4、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5、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6、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7、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8、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9、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10、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11、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
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12、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
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13、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病情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4、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5、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16、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17、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
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18、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19、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
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
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0、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
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1、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
欲治其病,先治其气。22、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
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23、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
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24、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25、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
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
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26、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27、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
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
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
3.孔子、孟子、老子的名言
孔子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
4.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孔子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老子的格言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孔子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老子的格言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庄子 孟子 老子 名言
孟子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6.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9.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10.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11.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12.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13.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4.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15.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16.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17.孟子曰:“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8.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19.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20.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老子》名句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8.为无为,则无不治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庄子》名句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庄子•让王》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4.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6.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胠箧》 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1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11.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庄子•渔父》 1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养生主》 1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1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 16.“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1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杂篇•天下》 18.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19.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 20.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
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
从《老子养生丹诀》看道家的养身之道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医道同源,十道九医”。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医:孙思邈、华佗、扁鹊等,多与道家有着渊源。道家“贵生”,看重身体,拥有完整的养生体系和治疗手段。
当今社会,养生已成了人们高度关心的话题,历代道家高人都在其养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养生经验,老子也不例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老子长寿若此,阅历深广,或言160余岁,或言200余岁,沟通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那时的医疗条件极差,人们除了服用中草药医病外,其他方法也是非常的少,老子为什么能养生长寿160岁到200岁呢?
在老君山平洋广场的老子文化墙中,向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这幅版面中展示的是老子养生丹诀。内容为:
玉炉烧炼延年药,真道行修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我,性空心灭本无看。
寂照可欢忘幻我,为见生前体自然。
铅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群仙。
老子炼丹秘诀中的字与一般汉字不同,他的结构都是两个以上的汉字组合成的,这种特殊的造字方法表现了道教丹鼎派对丹道所及事物的认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了道家的养生秘密:
第一句“玉炉烧炼延年药”中的“药”字,由“自·家·水”组成,以人体自身产生的津液即“自家水”为原料来烧炼延年益寿的“药”。道家健身理论中有咽津的说法,他们认为,自己身体中的体液就是药,不应随便抛弃,而要经常咽唾,唾液主要成分为淀粉酶,在整个消化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道家的认识不无道理,应该说,药为自家水的认识是基本符合科学道理的,于是,自家水三字组合便成了药字。
第二句中的“行”字,由“人、法、心”组成,人心本来是清静的,然而不能保持的人,会因私欲牵绕而变得迷失自我。《道德经》第十九章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提倡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之道,其实就是老子要求我们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这也成为两千多年来道家养生的指导思想。
以此类推,老子炼丹秘诀中56个字,其中的意思大约如此。每个字都包含了做诀人对修道炼丹的认识,那么老子养生丹诀的揭秘,不仅是对道家文化的一大贡献,也是对人类文明的生命科学贡献。学习老子创立的养生之法,能帮助我们探索老子的正宗养生长寿秘诀,以达肌肤康健、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