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扇子样子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28 12:0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四眼观天 | 评论: 次 | 点击:

描写扇子样子的优美句子

1. 描写扇子的句子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2. 描写扇子的句子有哪些

1. 金玉丝线攒成坠,青色玉纱铺扇面,上好的檀香芊芊骨,素玉手儿轻轻展,似那仙蝶空中来,摇开万树千花香。

2. 零零一折扇,入骨情伤君可叹,相思不语君可念。一语成谶,天涯海角。挥赋五折扇。

3.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一枝桃花。

4. 她这样撒着慌,居然不动声色,笑脸盈盈,扇着扇子。但是,谁有权利把手探到她的腰部和背脊,准会发觉是湿漉漉的。

5. 人们在被命运眷宠的时候,勇、怯、强、弱、智、愚、贤、不肖,都看不出什么分别来:可是一旦为幸运所抛弃,开始涉历惊涛骇浪的时候,就好像有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们扇开了,柔弱无用的都被扇去,有毅力、有操守的却会卓立不动。

6. 我的那把扇子全是由塑料做成的。它一共有九块米黄色的塑料板,中间用白色的丝线连起来。

7. 母亲依然手持蒲扇轻轻的在我身后,蒲扇在轻轻摇动,一阵阵凉风缓缓而来,我知道这里面载满了母亲的爱和期望。

8. 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

9. 一个母亲的一辈子都在担心中度过, 飞起, 再落下, 羽毛扇动着, 扇子似的 我爱这白色, 正如爱这翅膀, 轻轻挽起一片天空, 静到可以听见云朵摇荡。

10. 扇子的下面还拖着一个扇坠,它是由一块塑料做成的碧绿色的透明小蝴蝶和一束红色的丝线组成的。素雅的扇面加上一个漂亮的扇坠,更使这把扇子显得精巧别致,光彩照人。

3. 描写扇子的好段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

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

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之所以钟爱扇子,是因为一种深沉的中国文化的结。 扇子后面,有许多故事,许多人,许多种不同的生活。

我想起一些古画,画中的士大夫们神定气闲,静坐着对弈或品茶。旁边是几个年方及笄的小丫鬟,打着长柄的薄如蝉翼的扇子,那是一种贵族的做派吧;又有历代深闺中的女子,摇着轻罗小扇,扑花中蝴蝶、捉月下流萤;她们在临水的阁楼上,从雕花的窗里探出头来,也是一把轻盈的明月般的团扇,半遮着曼妙的容颜或斜倚腮边衬出明眸皓齿的二八年华;又或在茶楼酒肆,风流才子将折扇潇洒一挥,谈诗论酒,或将折扇一合,打躬作揖,扇,是风流年少不可缺的行头。

扇常常被作为爱情的信物。古代女子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自己贴身的物件上。

汉班婕妤作《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不仅是后妃对君恩短如朝露的感慨,也是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会里对执著爱情的渴望。

东晋时的桃叶,对不计名位,深情爱恋她的书法家王献之,写下《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

那是对爱人朴素而深情的盟约啊。再有一个秦淮河边的李香君,她的斑斑血迹在候方域相赠的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

“桃花扇底送南朝”,这把扇子,映射出个人的际遇和历史的沧桑。 多姿多彩的扇面,有用精密的丝绸所做,有用雪白的绢纱缝制,有用洁白、玄色或泥金的纸糊就,是一片铁画银钩、或是青山绿水、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仙人、仕女、孩童……在小小的方寸之间,有着一个丰富的世界。

富贵平庸之人爱工笔画的花卉仕女,散淡之人爱泼墨山水,端方之士景仰圣贤画像,高洁之士提诗以明志,小小一方扇,其人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可窥一斑。 另一种的洒脱、幽默或辛酸也关联着扇子。

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轻轻挥动洁白的羽毛扇就挥来了东风,挥来满船的箭,也挥来蜀国的一分江山。

汉钟离坦胸露腹,摇着一把芭蕉扇,怡然自得,大俗即大雅。济颠和尚背插着一把破蒲扇,腰悬酒葫芦,似醉亦醒。

恐怕,扇子已经成为他们形象的一个特征,彼此不能分离了。传说中的唐伯虎放荡不羁,流连美色,真实的他却是落魄而不得志。

看他的《秋风纨扇图》,那种孤高落寞,无人赏识,自觉不合时宜又不肯俯就的情绪通过秋风里的纨扇和悲戚的美人表露无疑…… 扇子,在历史的长廊中与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关的扇子,和风筝、茶、书画等物品一样,有着鲜明的中国印记的,在电风扇、空调日渐充斥我们的生活的今天,似乎要被我们遗忘了。偶有人在苏杭游玩,带来精致的月圆形的扇子,把玩着,一种久违的馨香飘入我心中…… (这个好像是发在网上的) &b=37&a=18&user=baidu。

4. 关于“扇子”的句子有哪些

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张幼仪》

一个能辨真话假话的扇子,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 ——《哑舍》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一枝桃花。——《红玫瑰与白玫瑰》

扇子虽破骨子在家禽。

我以前看过一把扇子全是文字,合上以后是一把空白的扇子。——《最强大脑》

风从扇子来。

人们在被命运眷宠的时候,勇、怯、强、弱、智、愚、贤、不肖,都看不出什么分别来:可是一旦为幸运所抛弃,开始涉历惊涛骇浪的时候,就好像有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们扇开了,柔弱无用的都被扇去,有毅力、有操守的却会卓立不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我的天堂失了火,我化作一把扇子。火熄灭后,我就成为了一把秋天的扇子。

扇子驱不散大雾。

扇著扇子说话 — 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别以为你有个扇子你就是铁扇公主啊!

“空调和我你选择谁?”

“我选择会扇扇子的你。”

我合上扇子,一夕忽老。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还记得那些年夏天很热但没有风扇,拿着把扇子端着把椅子就到自家的楼顶睡。

旅游带把扇子,既能够扇风驱热也能够挡光遮阳。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张爱玲

5. 描写扇子的句子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

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

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6. 描写扇子的句子或一段话,求亲们帮忙啊

我的那把扇子全是由塑料做成的。

它一共有九块米黄色的塑料板,中间用白色的丝线连起来。每一块塑料板上,都刻着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和一条张牙舞爪的长龙, 刻得非常逼真,而且每一块都刻得一模一样,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差别。

在每一块塑料板的上面部分,还凹进去一个小圆圈,圈里贴着一张圆形的印着风景画的纸。扇子的下面还拖着一个扇坠,它是由一块塑料做成的碧绿色的透明小蝴蝶和一束红色的丝线组成的。

素雅的扇面加上一个漂亮的扇坠,更使这把扇子显得精巧别致,光彩照人。真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描写扇子的诗句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7. 描写扇子的好段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扇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

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

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扇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扇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之所以钟爱扇子,是因为一种深沉的中国文化的结。 扇子后面,有许多故事,许多人,许多种不同的生活。

我想起一些古画,画中的士大夫们神定气闲,静坐着对弈或品茶。旁边是几个年方及笄的小丫鬟,打着长柄的薄如蝉翼的扇子,那是一种贵族的做派吧;又有历代深闺中的女子,摇着轻罗小扇,扑花中蝴蝶、捉月下流萤;她们在临水的阁楼上,从雕花的窗里探出头来,也是一把轻盈的明月般的团扇,半遮着曼妙的容颜或斜倚腮边衬出明眸皓齿的二八年华;又或在茶楼酒肆,风流才子将折扇潇洒一挥,谈诗论酒,或将折扇一合,打躬作揖,扇,是风流年少不可缺的行头。

扇常常被作为爱情的信物。古代女子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自己贴身的物件上。

汉班婕妤作《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不仅是后妃对君恩短如朝露的感慨,也是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会里对执著爱情的渴望。

东晋时的桃叶,对不计名位,深情爱恋她的书法家王献之,写下《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

那是对爱人朴素而深情的盟约啊。再有一个秦淮河边的李香君,她的斑斑血迹在候方域相赠的扇子上染就朵朵桃花。

“桃花扇底送南朝”,这把扇子,映射出个人的际遇和历史的沧桑。 多姿多彩的扇面,有用精密的丝绸所做,有用雪白的绢纱缝制,有用洁白、玄色或泥金的纸糊就,是一片铁画银钩、或是青山绿水、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仙人、仕女、孩童……在小小的方寸之间,有着一个丰富的世界。

富贵平庸之人爱工笔画的花卉仕女,散淡之人爱泼墨山水,端方之士景仰圣贤画像,高洁之士提诗以明志,小小一方扇,其人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可窥一斑。 另一种的洒脱、幽默或辛酸也关联着扇子。

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轻轻挥动洁白的羽毛扇就挥来了东风,挥来满船的箭,也挥来蜀国的一分江山。

汉钟离坦胸露腹,摇着一把芭蕉扇,怡然自得,大俗即大雅。济颠和尚背插着一把破蒲扇,腰悬酒葫芦,似醉亦醒。

恐怕,扇子已经成为他们形象的一个特征,彼此不能分离了。传说中的唐伯虎放荡不羁,流连美色,真实的他却是落魄而不得志。

看他的《秋风纨扇图》,那种孤高落寞,无人赏识,自觉不合时宜又不肯俯就的情绪通过秋风里的纨扇和悲戚的美人表露无疑…… 扇子,在历史的长廊中与人的情感、生活息息相关的扇子,和风筝、茶、书画等物品一样,有着鲜明的中国印记的,在电风扇、空调日渐充斥我们的生活的今天,似乎要被我们遗忘了。偶有人在苏杭游玩,带来精致的月圆形的扇子,把玩着,一种久违的馨香飘入我心中…… (这个好像是发在网上的) &b=37&a=18&user=baidu。

8. 形容扇子的语句

1. 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代: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2. 谢人惠扇子及茶

唐代:齐己

枪旗封蜀茗,圆洁制鲛绡。好客分烹煮,青蝇避动摇。

陆生夸妙法,班女恨凉飙。多谢崔居士,相思寄寂寥。

3.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探得轻字)

唐代:张祜

金泥小扇谩多情,未胜南工巧织成。藤缕雪光缠柄滑,

篾铺银薄露花轻。清风坐向罗衫起,明月看从玉手生。

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

4. 生查子

宋代:李石

荷花人面红,月影波心见。扇子倒拈来,敲落红香片。

窗下翦灯花,今日眉深浅。留得镜中看,蹙破春山远。

5. 临江仙(佳人)

宋代:李石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6. 清平乐

宋代:李彭老

合欢扇子。扑蝶花阴里。半醉海棠扶不起。淡日秋千闲倚。

宝筝弹向谁听。一春能几番晴。帐底柳绵吹满,不教好梦分明。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折扇

海榴舒锦弹,荷叶绽青盘,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

炎炎夏日,扇子是最环保实惠的取凉工具了。它不需要用电,最是节能,也没有什么污染排放,对环境不会有任何破坏。也不像空调那样,吹多了会影响身体健康。扇子的品种丰富,有做工精美的的象牙团扇、紫檀扇、羽毛扇、折扇,也有随意可得的蒲扇、竹扇、槟榔扇,各种身份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扇子。那这种取凉工具是怎么演化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扇子的历史。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蒲葵

扇子的起源

扇子的起源相当早,可是扇子本身又是很轻薄易损的,早期的扇子很难保存至今,我们只能从文字中去揆度其起源。

东汉《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记载: “ 萐 , 萐莆,,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

汉代《白虎通》也有类似的记载:“阜出萐莆。萐莆,樹名,其葉大於門扇,不搖自扇,於飮食淸涼,助供養也。”

唐代《唐韵》中记载:“萐蒲,瑞草。王者孝德至,则萐蒲生於厨。”

这里“萐”的发音就是shan(四声),是同于扇的,萐这种植物一说是草,一说是树,《白虎通》中说的其叶大于门扇,似乎就是指的蒲葵树,蒲葵叶连柄可长达两米,就比古代的门扇还要大了。而且蒲葵不像其他乔木那样枝干分明,而是像草本植物一样叶生顶端。在古代分类并非那样严格的情况下,将蒲葵归于草类也是情有可原的。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蒲葵扇是万扇之祖

在《说文解字》中提到了起源的时间是在“尧”时,大约距今4300年,其发明的地点是在“庖厨”,为何“萐”会在厨房中最先出现呢?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厨房是生火的地方,在夏季要比其他地方热的多,“扇暑而凉”的需求比其他人群要更强烈,所以“萐”最早在厨房中得到利用,这是符合事理的。

2、《白虎通》中提到“萐”“於飮食淸涼,助供養也”。这是反映了主人的需求,夏天本来就炎热,不爱吃东西,厨房刚做出来的饭又是热气腾腾的,看着就更不想吃了。庖人用“萐”将饭扇凉,再进给主人,主人便喜欢吃了,这就是“萐”“助供养”的作用。

3、另外一个古书中没有提到,就是厨房中生火需要扇风,“萐”叶除了取凉之外,还有生火之用,这也是它诞生于“庖厨”之间的理由。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现在烤串依然要用蒲扇

尧生活在河北省唐县至望都一带的滹沱河流域,而蒲葵是不耐寒冷的,而它却于“尧时生于庖厨”,可能意味着在尧时,北方气候突然变暖,蒲葵生长线北移,出现在了滹沱河流域,于是才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扇子。

“萐”这个字出现的比较早,后来可能由于材质发生变化,有使用竹编来模仿“萐”叶的,又出现了“箑”这个字。扬雄《方言》中说:“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萐”、“箑”、“扇”是相同的物品。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这种仪扇根本就扇不动

尧之后出现了“五明扇”,单独发展成仪扇一类

关于“扇”很多人认为是从“羽”,标记其最初诞生时材质。但是实际上“扇”是从户的,最初的意思跟扇风的扇子没有关系,这个字诞生的要比“萐”更早一些。《说文》中说:“扇,扉也。门两旁如羽翼也。”扇原先是指两扇门,门可开合像鸟翅一样,并非指用羽毛做的取凉工具。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

这里的扇是很大的,长度如门,由他人持之,立张拥身,以示广开求贤之门,其作用并非是扇风取凉,只不过有柄有头,其形类“萐”。

五明扇这种仪扇其实是扇子演化史中别出一支,与取凉之扇并非一类。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用羽毛装饰的翣

五明扇究竟是由什么材质制作,古籍并未记载,只是到了商朝时期出现了使用野鸡尾巴毛做的仪扇“翣”(shà ),其主要作用继承了五明扇的仪仗作用,兼有遮蔽风尘的作用。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云: “雉尾扇起于殷世, ⋯⋯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车有翣 , 即缉雉羽为扇翣 , 以障翳风尘也。”

《宋史·仪卫志》载:“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唐开元改为孔雀。凡大朝会,陈一百五十有六,分列左右。”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翣的复制品

“翣”是用羽毛所制,所以是从“羽”,从其作用作用来看,应该是五明扇的继承和发展。《礼记·明堂位》中提到“周之璧翣 ”,郑玄解释:“周又画缯为翣 ,戴以璧, 垂五采( 彩) 羽于其下。”汉代礼仪制度则是:“天子夏设羽扇, 冬设缯扇。”在后世仪扇一直保留,到清朝时期,依然是皇帝卤簿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仪仗。但是我们看到仪扇一开始的作用就不是取凉,而是一种象征帝王的身份等级的仪仗。可能只是在最初的时候,模拟了“萐”叶的形状,其后的发展与取凉之扇既没有继承关系,也没有交叉关系,不应强行并为一类。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羽扇

周朝时的羽毛扇

在传说是姜太公所著的《六韬》中有:“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的说法,说明在先秦时期,取凉的扇子是普遍存在的,有自己一脉发展的轨迹。除了原来的“萐”之外,史书上还记载了使用羽毛制成的扇子。

前秦王嘉《拾遗记》卷二中记载: “( 周昭王) 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羽毛,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扇一名游飘, 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仄影。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二名延娱,使二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 泠然自凉。”

《拾遗记》中讲的是周昭王使用丹鹊翅膀上羽毛做成扇子来取凉,这里的扇子就不是仪扇,而是实用之物。

当然,做羽毛扇的鸟类一定要大一点,并不是经常可以获得的,普通老百姓使用的还是廉价的蒲葵扇。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李洲坳东周古墓出土竹编偏扇

春秋晚期竹编偏扇

现存最早的扇子是竹编的,可能因为竹子材质坚硬耐腐蚀,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保存数千年之久。

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古墓出土了一柄短柄竹扇,经鉴定这把扇子的历史在2500年左右,也就是在春秋晚期,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扇子实物。它的形状非常奇特,像一把菜刀,只有半面,长度有37厘米,也叫偏扇。古人常持此扇挡脸,所以又被称为“屏面”、“便面”。

无独有偶,湖北江陵拍马山砖厂一号战国中晚期墓葬出土的短柄竹扇也是刀状的。但是这柄扇子的做工就要精细的多。它使用红黑两色竹篾片编制出细致规整的几何纹饰,周边用竹片夹固靠近手柄处有两个矩形的开口。两柄“便面”相差两百余年,一个简单,一个精致,也符合了事物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两柄形制相仿,一个江西,一个湖北,也说明这种形制的扇子在东周时期流行的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湖北江陵拍马山砖厂一号战国中晚期墓葬出土的偏扇

竹编的扇子自诞生之后,在中国就一直存在,东汉张衡《扇赋》云:“采兹竹以成扇,乃画象而造仪。”人们不但使用竹篾编制扇子,还在上面画画做装饰。到了清光绪年间四川自贡地区还出现了一种薄如绢,柔似绸绫,光滑如镜的细竹篾扇,就是龚扇。龚扇看起来是素面,在不同的光照之下却可以显现出精美的图案,这是竹编扇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了。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龚扇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缂丝团扇

团扇

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之前出现的扇子形式有蒲葵扇,羽毛扇,竹编扇,还有缯扇,到了汉代又出现了团扇。最早记录团扇的是东汉成帝时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中有:

新制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圆如明月。

这首诗中,点明了团扇的形状圆如明月,乃是素纨所制,洁白如雪,没有装饰。因为以前的偏扇只有一边,两个偏扇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团扇的大小,所以又叫合欢扇。说明这个时候,团扇的形态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还能见到之前流行的偏扇。后期的团扇有绘画,刺绣、缂丝等多种装饰,素纨扇的形式还是比较原始的。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素扇如月

团扇在汉晋两代依然以素白为美,取其洁白如雪,团圆如月之意,尤其被女性所喜爱。晋代王珉少年时姿容美好,转眄有情,手中常持白团扇,他嫂子的婢女谢芳姿就爱慕于他,二人遂成私情。后来被王珉嫂子发觉,就狠狠打了谢芳姿一顿,末了其兄王珣看不下去了代为求情,其嫂才做罢,但罚谢芳姿现场做歌一首才能放过她。谢芳姿高唱:“白团扇,辛苦五流连, 是郎眼所见。”可是这时候王珉就显出渣男本渣的原型了,他明明与谢芳姿有情,却不肯担与婢女恋爱的名声,反问谢芳姿:“你这歌唱给谁听的啊?”一人承受捶挞的谢芳姿感觉自己的爱情受到了侮辱,随即改唱:“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世怜悯谢芳姿的遭遇,每每传唱《团扇郎歌》,虽然一共两句,反复吟咏,却令人肠断。

《古今乐录》曰:“《团扇郎歌》者,晋中书令王珉,捉白团扇与嫂婢谢芳姿有爱,情好甚笃。嫂捶挞婢过苦,王东亭闻而止之。芳姿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珉闻,更问之:‘汝歌何遗?’芳姿即改云:‘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竹编扇至今还在用

从《团扇郎歌》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点佐证:团扇在晋朝时是士族所用;而且像中书令王珉这样的家庭也是使用白色的团扇,并不在扇面上绘画或做其他装饰,坊间流行的羲之画扇是在价格便宜的六角竹扇上,而不是纨扇;与后世团扇多为女子所用不同,晋朝男子也是用团扇的。

最初的蒲葵扇在晋朝依然流行,《晋书·谢安传》:“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 。 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麈尾扇

在晋朝人们还会使用羽毛做的比翼扇、竹编扇、还有麈尾扇。

梁简文帝作《麈尾扇赋》称: “(麈尾扇)既可清暑,兼可拂尘。”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日本正仓院所藏麈尾扇实物

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扇子没有太大的发展变化,史书中记载关于扇子的文字不多,有一条是这样写的:

《南史·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 萧贲) 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也就是说在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南朝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素纨扇了,开始在扇面上作画,而且出现了像萧贲这种画扇面的高手。炎热的夏季,手摇纨扇,还可以欣赏到扇面上的山水画,心中也清凉了不少。

到隋朝,造纸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纸的韧性变强,可以用来做扇面,于是就出现了纸质团扇与绢制团扇并行,整个隋唐时期,团扇依然是扇界老大。这一时期团扇出现的变化有这样几个“

1、材质变化,有绢制的,也有纸质的。

2、开始对扇面进行彩绘,素白扇反而不常见了。

3、团扇的形状不拘于正圆,开始游客各种形状,扇面大小也有变化,有的只有巴掌大,有的如栲栳般大。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新疆托斯塔纳出土的唐朝木柄团扇扇面上有不是很精致的绘画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捣练图里的团扇并非圆形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簪花仕女图中的大团扇有画非圆长柄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挥扇仕女图自己拿着团扇还要让别人扇,这个大团扇并非仪扇

唐朝开了团扇作画的风气,到了宋朝,团扇画更是登峰造极,团扇面画甚至演化出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很多保留下来的珍贵宋画都是纨扇面。《宋人画册》中百幅小品,仅纨扇面就有六十多幅,而且题材丰富,刻画细腻,千姿百态,意趣盎然。

司马光有一首《谢孙兴宗惠草虫扇》的诗, 诗中写道:

“吴僧画团扇, 点缀成微虫。秋毫宛皆具, 独窃天地功。细者及蛛螫, 大者才阜螽。枯枝拥寒蝉, 黄蕊粘飞蜂。尔曹取真物, 细校无不同。恐其遂跃去, 亟取藏箱中。”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宋徽宗的青松小舟扇面意境深远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果熟来禽图扇面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猿猴摘果图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红蓼水禽图

随着团扇装饰的越来越精致,好像一个大老爷们拿着这么精致的东西有点不协调。在宋朝初年折扇传入,经过整个宋朝的孵化,至明清,折扇代替团扇成为扇界老大。团扇则成为闺阁中女性的用品,其形式就变得更加精致、女性化。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清朝乌木象牙贴绢团扇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粉红少女心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桐叶缂丝团扇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做工多么精致

折扇

折扇是在宋朝初年传入中国,这是史学界目前的一个共识,起码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找到的史书和证据可以证明的。

明陈霆《两山墨谈》卷十八记载: “宋元以前中国未有折扇之制,元初东南夷使者持聚头扇,当时讥笑之。我朝永乐初始有持者,然特仆隶下人用,以便事人焉耳。至倭国以充贡,朝廷以遍赐群臣,内府又仿其制以供赐予,于是天下遂遍用,而古团扇则惟江南之妇人犹有其制,今持者亦鲜矣。”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和扇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桧扇

至于传入地,之前有日本传来和朝鲜传来两种说法。明人说折扇(折扇、聚头扇、撒扇是同物而异名)是源自朝鲜进贡,我们看一下明人刘元卿的记录,其实他也承认永乐之前,南方就有风尘女使用折扇了。明朝初期的时候还不甚流行,到了中后期才逐渐代替团扇成为主流。

明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亦云: “闻撒扇始于永乐中,因朝鲜国进撒扇, 上喜其卷舒之便, 命工如式为之。南方女人皆用团扇, 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女妇亦有用撒扇者。”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高丽扇

但是我们在《宋史》中还可以找到更早的记录。

《宋史·日本传》记载:端拱元年,僧奝(diao)然又一合纳参议正四位上藤佐里手书二卷,及进奉物数一卷,表状一卷,又金银莳绘扇筥一盒,纳桧扇二十枚,蝙蝠扇两枚。

可见,在宋朝的时候,日本就向宋朝赠送折扇了,只是当时宋朝的团扇正在发展的上升期,没有发展空间留给日本折扇。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有一首诗《杨主簿日本扇》,其中也写到折扇是产自日本。

扇従日本来,风非日本风。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従。

风亦不自知,当复问太空。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

同物岂空性,是物非风宗。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蝙蝠扇

那么来自朝鲜半岛的折扇是否要比日本更早呢?在宋朝《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给出了答案,其卷二九《供张》中写道:

画摺扇,金银涂饰,复绘其国山林、人马、女子之形,(高)丽人不能之,云是日本所作,观其所馈衣物,信然。

原来高丽折扇也是学习自日本,由于制作技术比较复杂,高丽折扇虽然精美,但是终不如原产国日本的更好。在日本本国记录中,折扇是在神功皇后三韩征伐时见到蝙蝠翅膀而发明,也就是中国的东汉末年,在中国五代时期,折扇已经在日本全国普遍存在了。

寺岛良安所编纂的《和汉三才图会》(わかんさんさいずえ)卷二六《服、玩具》中记录:神功皇后三韩征伐时,见蝙蝠羽始作扇。今军中所用扇,大抵一尺二寸,片面纸金色以朱画日轮,片面纸朱色以金色画月轮,其竹骨八枚或十六枚,有纽,长可六寸,随家传有小异。

北宋末年邓春所做《画继》中有这样的记载:

高丽松扇,如节板状,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其纹酷似松柏,故谓之“松扇。”东坡谓高丽白松:“理直而疏,折以为扇,如蜀中织棕榈心,盖水柳也。”又有用纸而以琴光竹为柄,如市井中所制摺叠扇者。但精致非中国可及,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所画多作士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星汉、星月、人物,粗有形似,以其来远,磨擦故也。其所染青绿奇甚,与中国不同,专以空青、海绿为之。近年所作,尤为精巧,亦有以绢素为团扇,特柄长数尺为异耳。山谷题之云:“会稽内史三韩扇,分送黄门画省中。海外人烟来眼界,全胜博物注鱼虫。苹汀游女能骑马,传道蛾眉画不如。宝扇真成集阵隼,史臣今得杀青书。” 

 倭扇,以松板两指许砌叠,亦如摺叠扇者。其柄以铜钱环子,黄丝绦,甚精妙。板上罨画山川人物、松竹花草,亦可喜。竹山尉王公轩惠恭后家,尝作明州舶官,得两柄。

里面提到的高丽松扇和倭扇的制作精良,令人叹为观止,北宋末年中国集市上已经有卖折叠扇的了,但其做工不能与其相比。

到了元朝,折扇的发展中断了,仅仅在南方有所保留,直至明朝初期,又从朝鲜半岛传入,最终演化出中国折扇的形式,替代了折扇的位置,在工艺上也远超了日本。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清朝竹扇工艺之复杂是日本桧扇所不及

另外一种说法是中国本有折扇,其依据是《南齐书·刘祥传》所记司徒褚渊“以腰扇障日”,元代胡三省的《通鉴注》:“腰扇即折叠扇”。但是这个说法有点单薄,《南齐书》中的腰扇从字面的意思,解不出折扇来,济公的形象就是把蒲葵扇别在腰中,很难确定这个腰扇就是折扇。胡三省是元朝人,离着南北朝有五六百年的时间,他自己没有亲眼见到,只凭一句话就要推翻以上的中日文献记录怕是不能够的。这里我们只能作为一个存疑,以后有一天在中国东汉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折扇,就可以推翻折扇在东汉时期起源于日本的结论了。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中式折扇

轮扇及其他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记载:西汉时期,长安有个能工巧匠叫丁缓, “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南朝梁刘孝威的《行幸甘泉宫歌》中记载“辇回百子阁, 扇动七轮风。前几天我们说的唐玄宗含凉殿中有水里驱动的轮扇,这些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到了清朝,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轮扇。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清代的轮扇

还有另外一种可以整个房间扇风的吊扇。一般是由竹篾编成很大的篷,好几张并行吊在房梁,由一根绳子串联起来,人在下面一拉,则满室生风,取凉效果很好。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古代吊扇

扇子简史:一叶扫去心头炎暑,片羽招来人间清凉

电视剧中复刻了这种吊扇

结语

如今夏天取凉的手段先进多了,又有风扇,又有空调,我们不再为酷暑所烦恼。但是这些取凉的工具真的是那么好吗?空调的使用对于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作用,令气候变得反常极端,现代人也因此生出了空调病,体质有所下降。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古人所使用的取凉工具扇子是不是更有优势,若不是热的要中暑的程度,取一柄小扇,缓缓摇动,扇去心头炎热,招来人间清凉,何尝不是一种风雅呢?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