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街优美句子赏析

时间:2022-04-29 02:5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书坊 | 评论: 次 | 点击:

湘行散记街优美句子赏析

1. 湘行散记好句摘抄加赏析

湘行散记好句好段: 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 他们既诚实,又年轻,又身无疾病。

他们大人会喝酒,会做事,会睡觉。 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

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他们女人会织布,会唱歌,会找她心中欢喜的情人!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够诗意的笔触,朴实的土地,温柔的人情,一个简直像神话一样美丽,静静地发生在世外桃源的故事。

“豪华落尽见真醇”,《边城》以充满山林乡土气息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古朴醇厚的山水长卷。围城1 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

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

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总是需要一些温暖。

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 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

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我大概是一只鸟。

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纳不下别人。 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我总是以为自己是会对流失的时间和往事习惯的。不管在哪里,碰到谁。

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我从来不自欺欺人。

我只看真实。 聪明的女子值得同情。

一个女子的寂寞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如果一个男人对我伸出手。

如果他的手指是热的。她是谁对我其实已经并不重要。

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爱情是容易被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

快乐的流泪。 在她的心里潜伏着一个深渊,扔下巨石也发不出声音。

喜欢的就要拥有它,不要害怕结果。 很多人一旦分开也许会永远都不再见面。

有些人是可以被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我仿佛被一个极熟的人喊了又喊,人清醒后那个声音还在耳朵边。 我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

我不愿问价钱上的多少来为百物作一个好坏批评,却愿意考查他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

宇宙万汇在运动中,在静止中,在我印象里,我都能抓定它的最美丽与最调和的风度,但我的爱好显然却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另外一句话说来,就是我不大能领会伦理的美。

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 二十岁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

那个烟馆门前常常坐了一个年纪四十来岁的妇人,扁扁的脸上擦了很厚的一层白粉,眉毛扯得细细的,故意把五倍子染绿的家机布裤子,提得高高的,露出水红色洋袜子来。见士兵同火夫过神时,就把脸掉向里面,看也不看,表示正派贞静。

若过身的穿着长衣或是军官,他便很巧妙的做一个眼风,把嘴角略动,且故意娇声娇气喊叫屋中男子,为她做点事情。我同兵士走过身时,只看到她的背影,同营副走过时,就看到她的正脸了。

这点富于人性的姿态,我当时就很能欣赏它,注意到这些时,始终没有丑恶的感觉,只觉得这是“人”的事情。我一生活下来太熟悉这些“人”的事情了。

比城市里作“夫人”“太太”的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时间使一些英雄美人成尘成土,把一些傻瓜坏蛋变得又富又阔 “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

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犹豫起来了。

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 “有时听到堡子里的锣鼓声音,或是甚么人接亲,或是甚么人做斋事,‘娘,带我去看,’又象是命令又象是请求的说着;若无甚么别的理由推辞时,娘总得答应同去。

去一会儿,或停顿在甚么人家喝一杯蜜茶,荷包里塞满了榛子、胡桃,预备回家时,有月亮天,甚么也不用,就可以走回家。遇到夜色晦黑,燃了一把油柴,毕毕剥剥的响着爆着,甚么也不用害怕。

若到寨子里去玩时,还常有人打了灯笼火把送客,一直送到碾坊外边。三三觉得只有这类事是顶有趣味的事情。

在雨里打灯笼走夜路,三三不能常常得到这机会,却常常梦到一人那么拿着小小红纸灯笼,在溪旁走着,好像只有鱼知道这回事。”。

2. 《湘行散记》内容概括,五句优美句子赏析,300字的读后感

读《湘行散记》,我感受到对历史的感悟静静流淌而过。文字虽如水,过儿无痕,却沉淀下了,太多叹息。

书中描写的背景是湘西。在这里有流淌着的清澈的河水,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爱纯朴却沦为妓女的妇女;在这里你还能见到古老的西兰卡普织锦;品尝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烧酒和糯米粑;听到粗犷纯朴的情歌和号子声;能赶上哭嫁的媳妇背亲的队伍;见到热闹非凡的赛龙船到底是古镇,一些古老的土家族习俗还没有被现代文明迅速地淹没到无处寻觅踪迹的地步。镇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样散居在沿河山上的,河岸两边的吊脚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沈老先生真是擅长用极为精简的笔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笔下,人是鲜活的,景是生动的,物是立体的。

字里行间,我能够感觉到沈老先生那份热爱生活的情感。沈先生年少即投身行伍,随军队辗转川黔湘边境,吃过苦,也阅尽了社会的黑暗。然而他对生活还是如此热爱。而我们呢,天天在工作学习中忙忙碌碌,只知道叫苦叫累,我们或许忘记了去发现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失去了太多。因此我们得端正生活态度,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敞开自己的心灵,虽然我们对于漫长的历史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们却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们可以选择热爱生活,在自己习惯的生活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逐理想。

3. 湘行散记好句摘抄及鉴赏一定要鉴赏

(1) 这时真静,我为了这静,好像读一首怕人的诗。这真是诗。不同处就是任何好诗所引起的情绪,还不能那么动人罢了。这时心里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真带点儿惊讶,当我默读到生活某一章时,我不止惊讶。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楚一点点。你占去了我的感情全部。为了这点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

【赏析】静:心静,宁静,沉静一切都与自然之中开始,融于自然的声息,感受到自然的宁静,自我的心如止水,万物的沉寂安静,一切哦度是如此的祥和随意!随之飘逸的情感思绪,是那么的温馨!

(2)倒茶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白脸长身头发黑亮亮的女孩子,腰身小,嘴唇小,眼目清明如两粒水晶球儿,见人只是转个不停。

【赏析】

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写出了倒茶的女孩子的外貌特征。用比喻修辞和动态描写写出了眼睛的明亮,灵动。

(3) 他那言语比喻丰富处,真像是大河流水,永无穷尽。

【赏析】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他”想象力丰富,经常大量运用比喻修辞。

(4) 船是只新船,油得黄黄的,干净得可以作为教堂的神龛。我卧的地方较低一些,可听得出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前舱用板隔断,故我可以不被风吹。我坐的是后面,凡为船后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

【赏析】水乡的特色。乘船出行的惬意,就是随时都可以在朦胧中感受水流的声息,那丝丝不断的流水,似乎是无声却又是如此的清脆!在如此的行进中,对爱人的思念是如此的真切

(5) 二十年前澧州地方一个部队的马夫,姓贺名龙,一菜刀切下了一个兵士的头颅,二十年后就得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军队来解决这个马夫。谁个人会注意这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使用什么写成的!

【赏析】简单的几句话描写出了一个将军的生涯,从一默默无闻的马夫,冲冠一怒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他的人生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

的剧情,成为了纵横沙场令敌人胆寒的将军,革命的队伍就是由无数这样的优秀的勇敢的人凝聚成!

4. 《湘行散记》的读书笔记,要句子赏析

湘行散记读书笔记一

第一次读沈老的作品是他的小说《边城》,那如抒情诗般行云流水的文字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底。时隔三年,我再度捧起了沈老的作品《湘行散记》。刚读几页,一种莫名的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是的,是那种故友重逢的欣喜与感动!还有谁能像沈老这般笔触柔软地如春天里盛开的第一朵桃花,如云气氤氲下蜿蜒流淌的河水?林语堂说过,没有什么目的心的阅读最快乐。沈老的这本书恰如一副装帧精美,引人入胜的水墨画,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引领着我们进入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中去,忘情欣赏并不自觉地陶醉其中。不会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生动。

沈老笔下的岩壁、石窟、码头、河流、水手、小船、落日、云影都微微地敷上了一层闲适淡然的色彩,悠悠地在宣纸上行走。仅有黑白两种主色,却晕染出多层次的质感。墨黑纸白,画面澄明清澈,简洁美丽。景物灵动,俊秀轻盈,宛如走入画中,但又是那么真实。

5. 湘行散记写景的句子摘抄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迥异于小说“牧歌氛围”“乐观超越”,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

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虎雏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由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现代散文,至30年代,创作多以小品形式为主。收入《湘行散记》、《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一性。这种散文长卷的独创,发展了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意义空间。

6. 湘行散记好句摘抄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凡是我用过的东西,我对它总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风吹冻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处,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7. 湘行散记写景的句子摘抄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迥异于小说“牧歌氛围”“乐观超越”,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

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虎雏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由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现代散文,至30年代,创作多以小品形式为主。收入《湘行散记》、《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一性。这种散文长卷的独创,发展了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意义空间。

8. 湘行散记描写景物的句子

沈从文《湘行散记》船是只新船,油得黄黄的,干净得可以作为教堂的神龛。

我卧的地方较低一些,可听来得出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前舱用板隔断,故我可以不被风吹。

我坐的是后面,凡为船后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

我应该为自己庆幸。望着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源么远。

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着生着翅膀,向上飞去。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百为你的眼睛了。

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火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与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度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

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

那声音,那火光,接近于原始人类的武器。

湘行散记街优美句子赏析

俞兆平 | 沈从文《湘行散记》:细读与品评

原创: 俞兆平 名作欣赏

《湘行散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最有代表性的散文集子,出版之后,声誉鹊起,被称之为中国现代散文经典之作。但国内学界对其评析似乎尚未到位。

1934年年初,在北京的沈从文接到母亲生病的消息,随即冒着严寒赶回故乡,他乘车从湖南常德到桃源,转为包船溯沅江而上。船沿水路,且行且泊,历时12天,才到水路终点浦市上岸。行前,沈从文曾与新婚的妻子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的所见所闻,《湘行散记》就是根据这批书简中记录的原始素材创作而成。

《湘行散记》由11篇散文组构而成,在对画卷一般的湘西的山光水色、人事物象的描述中,呈露出作者对社会、人生、历史的独特悟解。回到湘西,回到16年前生活过的地方,重温那已消逝的童年梦境,沈从文的心中充满了爱:“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石,都唤起他的爱,都闪射出美。

今天的湘西流传着这样的一段话:“湘西之美,美在沈从文的书里,黄永玉的画里,宋祖英的歌里。”可见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之美已深深地印在民众的心间,这种美,很大成分地来自《湘行散记》。

湘西之美,首先是自然景观的美。美籍华人评论家夏志清曾说过,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他能不着痕迹,轻轻的几笔就把一个景色的神髓,或者是人类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出来”。此话不假,请看他笔下的雪天舟行图:

天已亮了,雪已止了,河面上寒气逼人。眼看这些船筏各戴上白雪浮江而下,这里那里扬着红红的火焰同白烟,两岸高山则直矗而上,如对立巨魔,颜色淡白,无雪处皆作一片墨绿。奇景当前,有不可形容的瑰丽。

印象主义流派的绘画讲究光与色给人的瞬间印象与感受,在沈从文视野里,天刚亮时的曙色、积在船筏上的白雪、船上烧饭闪跳的红焰、随江风缭绕的白烟、两岸对向矗立的或显淡白或显墨绿的高山……瞬间闪耀的色彩均被他捕捉于笔下,寒天雪意的神韵亦在字缝间透出。

沈从文生在湘西,长在湘西,对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亲和感,他从内心里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用一种世所罕见的审美敏感去捕捉自然,表现自然,甚至对自然升华到一种虔诚的宗教情绪。在《桃源与沅州》一文中,他写船行山谷,水色清明透彻,他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楚辞》,看到了《楚辞》中的芷草:

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罅隙间,或蔓延到松树枝桠上,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花叶形体较建兰柔和,香味较建兰淡远。游白燕溪的可坐小船去,船上人若伸手可及,多随意伸手摘花,顷刻就成一束。若岩石过高,还可以用竹篙将花打下,尽它堕入清溪洄流里,再用手去溪里把花捞起。除了兰芷以外,还有不少香草香花,在溪边崖下繁殖。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种小小回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

船行水上,香漫山谷,叶拂人面,花落清流,大自然之美让从喧闹的都市回来的沈从文应接不暇,而他那精细的观察力也发挥到了极致;加上对屈原的忆念,对“沅有芷兮澧有兰”诗句的征引,现实的美景与历史的境遇两相交融,把人带入目眩神迷的“圣境”,进入一个人与外在自然化融一体,人与传统文化合而为一的超然境界。而这“圣境”的背后,则是沈从文所领悟到的自然的圣洁、超越的神性。

在沈从文的心目中,与自然的“圣境”并重的,还有一个由湘西儿女构成的社会的“圣境”。

我卧在船舱中,就只听到水面人语声,以及橹桨激水声,与橹桨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哑哑声。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蒙中锐声的喊人,正同音乐中的笙管一样,超越众声而上。河面杂声的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对于由各色人等、各种职业、各种阶层组成的人间社会,沈从文坚持以“乡下人”的目光来衡量。他曾坦然告白:“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遍社会总不合。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为制定的那个东西,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什么思想家为扭曲压扁人性而定下的乡愿标准。”

他推崇的、尊重的是自然人性的美,而非权势、财富或学识等通常的“社会”标准。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如渔夫、猎人、水手、兵勇、纤夫,甚至是土匪、妓女、巫婆,沈从文也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天然生成的生存的信义,看到人性的本真、善良:“这些关于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这是一种未受鄙俗的商业气息所濡染,在相对封闭区域内保存下来的自然的纯朴的信义,它构成了沈从文笔下湘西儿女的人性基调。沈从文为这种自然人性的美而感动,他甚至在水手与妓女的应答中,感悟到生命与生活的庄严与圣洁。上引的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蒙中锐声的喊人声音,在他听来“正如音乐中的笙管一样”。湘西儿女的善良、信义、纯朴,构成了有别于庸俗功利世界的另一“圣境”。

《湘行散记》并非一般的描绘风光、记叙民俗的游记,它的重心更在于写人,写20世纪30年代湘西社会中的人。全书11篇,有6篇是刻画单个的人物形象,余下5篇也或多或少写出群体或个体的形貌。开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写的是一位隐匿于乡间的奇人,风雅而雄健,“爱玩字画也爱说野话的人”,其鲜活的个性正如湘西的风光“潇洒秀丽中带点雄浑苍莽气概”。写出此人,沈从文也有意无意地为这次《湘行散记》定下了基调。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青年水手牛保夜宿吊脚楼上的“相好”,天亮后带着妇人送的核桃返船,送给了“我”,“我”亦回赠四个烟台大苹果给他,没想到他不顾开船在即,又飞奔而去,把苹果献给那个妇人。水手与妓女的深情,另类似的爱,跃然纸上。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写一个煤矿工人带领约两千个穷人造反,与官府对峙七年,后不慎中了五个官府青年军官的诡计,失势被捕,不甘受辱,跳入废弃的矿井自尽。湘西儿女彪悍、刚烈的性格与永不屈服的血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虎雏再遇记》写的是沈从文一次教育实践的失败经历。四年前他曾把一个名叫虎雏的十四岁的乡下孩子带到上海,想用最文明的方法来造就他。但生长在边陬僻壤小豹子一般的虎雏无法适应都市生活,在上海滩生事打坏了一个人,便失踪了。此次回乡,来辰州迎候的竟是他,此时的他已是驻军特务连的高手了,长得高大俊美,灵活而敏捷,有精神,有野性,只十八岁,就“放翻了六个敌人”,就在送“我”回乡的路途中,还不动声色地收拾了一个蛮横无理的军人。这故事暗合卢梭的教育思想,即顺应儿童的自由天性,由其师法自然而健康地成长。沈从文默默认可了虎雏对自我发展道路的选择,纵虎崽归山,放小龙入水,通过虎雏这一喜剧性的结局,沈从文是在宣告现代文明在原始性灵面前的失败。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则用一种漫画式的笔调,勾勒出一位年轻时心气颇高、幻想成“龙”的老同学,经血雨腥风的折磨,政界淫威的熏染,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猥琐庸俗的小官僚形象。在行文中,你可感受到沈从文那无奈的感慨与深深的失望。

最值得一提的是《老伴》一文。“老伴”是沈从文当年从军驻守在泸溪县时极要好的伙伴,他叫赵开明,时时梦想当一个上尉副官,他在城街上看中一个绒线铺的女孩子,并赌咒要回来讨她做媳妇。这次还乡,沈从文惊讶地发现他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这个故事为何值得重视呢?因为这女孩子就是《边城》中翠翠的原型。虽然此时翠翠已经过世,但她留下了跟她一模一样的女儿;虽然此时“时间与鸦片烟已毁了”赵开明,但他毕竟是个不背弃信义的湘西男人。学界不是一直在争论《边城》中的傩送会不会回到翠翠身边吗?沈从文在《老伴》中告知:现实中的赵开明能回到翠翠的身边,那小说中傩送也一定会回来,湘西儿女对爱的执念与信义是不会动摇的。

余下的《桃源与沅州》《鸭窠围的夜》《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辰河上的水手》《箱子岩》5篇,沈从文描绘的多是随着船行橹桨划水声一闪而过的个体、群体形象,并引发出对人生、历史的悟解。

小船去辰州还有30里时,险滩急流增多,临时增加了一纤手,来者却是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相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活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77岁高龄,已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他却仍在急流险滩上拉纤拼搏,依然努力执着地像个古罗马的斗士般生活着。这就是沈从文为湘西男人的塑像,他也从这些人身上想到了历史的意义,悟出人生的哲理:

石滩上走着脊梁略弯的拉船人。这些东西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他们那么忠实庄严的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他们便更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把人分为“自然的人”和“人为的人”两大类,“自然的人”遵从本性,崇尚自由,不为物欲所累,是人类的黄金时代;而“人为的人”逢迎曲求,为物所役,为他人规范而活。显然,沈从文崇奉的是“自然人性”,由此方能接触到湘西儿女的“灵魂”,既看到他们朴质纯真的爱的一面,也看到他们顺应自然的从容的人生态度。他们基本上是生活在纯粹的原态的自然环境中,融入自然,与自然万物一体,使他们对生存、苦难、哀乐、生死,有着一种从容、冷静、顺应的心态,对生命的悟解也就比常人来得深刻了。

从整个来说,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隆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更知道的多一些。

但一味地顺应天命,毫无历史感地活着,同时也带来了停滞乃至愚昧,这又是沈从文矛盾、犹豫的心态。他望着日夜不断千古长流的沅江,16年的时光过去了,身旁的人事物象却依然如旧:“十六年来竹林里的鸟雀,那份从容处,犹如往日一个样子,水面划船人愚蠢朴质勇敢耐劳,也还相去不远。”对于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负担,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的人”,他盼望着一种革新,来搅动这迟缓与寂静:

我们用甚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长久一些。

用什么来唤醒尚沉睡在旧有生活轨道上的湘西民众呢?沈从文像是一时也找不到方剂,只能象征性地以“划龙船精神”来鼓动之。他虽然不能像鲁迅一样在铁屋子里呐喊起来,但毕竟看到了问题症结所在:“这个民族,在这一堆长长日子里,为内战,毒物,饥馑,水灾,如何向堕落与灭亡大路走去。”沈从文的目光从湘西民众移到了我们的民族,他在深深地担忧着,也在寻找着解救的方案。在学界众多的评论中,苏雪林之说尤显得警拔:沈从文的“作品却不是毫无理想的。……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廿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也就是说,沈从文的作品,是要把新的生命之血注入衰老的机体;以野蛮的气质为火炬,引燃民族青春之焰,这是沈从文的创作动机与作品功能之所在。苏雪林一语破的,精辟透彻地揭示出了包括《湘西散记》在内的沈从文作品的内质要义。

2019年1月20日

俞兆平 | 沈从文《湘行散记》:细读与品评

作 者:俞兆平,福建省阅读学会副会长,曾任《厦门大学学报》主编、福建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等。出版有《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等学术专著十余部。

来 源:《名作欣赏》2019年第6期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