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4-30 14:29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阿斗不傻 | 评论: 次 | 点击:

唐太宗的优美句子

1. 用现代诗句赞美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2. 唐太宗的故事与名言

1,唐太宗纳谏的故事 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明君兼 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

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 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 以论证。

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 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

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 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

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

他不管 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真事。

当时,唐太宗 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 殿,隋朝垮了。

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 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

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 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 隋炀帝,冒犯天威。

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

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 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

他不仅没有怪罪 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 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

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 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 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

并且表 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 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这个“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 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

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 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

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

走上前 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

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 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 2。

唐太宗反腐故事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对左右大臣说,我曾讲过,贪官们无不爱财,其实他们并不懂得应当怎样爱财。就拿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来说吧,俸禄都很优厚,一年所得,数目很大。

若受人贿赂,不过数万,一旦败露,官职、俸禄全被剥夺。这岂是懂得爱财?上算吗?唐太宗善于设身处地为官员们着想,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教育他们切莫去做那些将会导致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的贪赃枉法的事情。

唐太宗不反对官员“爱财”,但反对他们爱财过度成为贪财,反对“受人财贿”,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他告诉身边的大臣,官员爱财要取之有道,要通过合法途径取得。

靠合法收入———俸禄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如果有非分之想,如果贪得无厌,就可能落得“一朝彰露,禄秩削夺”的下场。从官员的私利来说,也是很不划算的事情。

他要官员们学会算这笔账。 为了加深左右大臣的印象,唐太宗又说,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宰相名叫公仪休,爱吃鱼,成为一种嗜好,但从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鱼。

这样,他就能长久吃到鱼。因为他不接受别人的贿赂,不用担心有一天蹲大牢而吃不上鱼。

无论君主,还是官员,都不能贪。如果君主贪婪,必定导致亡国;如果官员贪婪,必定遭致身败。

《诗经》写道:“大风有隧,贪人败类。”(见《诗经•大雅•桑柔》,意为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

此话诚然不错。唐太宗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

如果有贪欲,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主(国君)贪丧国,臣贪亡身。“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

从大处讲,会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会殃及家庭、家族。 接着,。

3. 唐太宗的名言及体会

李世民的名言“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意思是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容易无事生非,应该让他们长期当牛做马。

他当了皇帝之后连着闹了好几年的天灾,天灾刚刚过去,李世民就要劳师动众去泰山封禅,被魏征阻止了。他还大兴土木,建造许许多多的宫殿、建造规模宏大的皇陵。

比如穷兵黩武,四处寻衅挑起战争,为远征辽东不顾百姓死活。李世民说有些百姓不堪忍受繁重的劳役,故意把自己的手脚折断。

唐太宗知道后就下了一道诏书,不仅下令处罚这些刁民,还强迫这些残疾人继续服役。连很多大臣都认为,唐初刚刚经历了战乱,国家和百姓并不像隋朝那么富裕,唐太宗这么做简直比隋炀帝都过分。

但是唐太宗表面虚心纳谏,实际上继续我行我素,到死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百姓的地方,还总自我夸耀自己的文治武功古往今来无人能超越。实际上,魏征临死很担忧大唐会不会灭亡在他手里。

刘贶《续说苑》记载:”魏征疾甚,太宗与太子再临其第,征加朝服拖绅。帝见征悲懑,拊之泣恸,问所欲言,对曰:'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意思是唐太宗看到已经不久于人世的魏征还是那么忧伤烦闷,就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魏征回答:“我自家的事没什么可担心,我担心的是大唐会改朝换姓。”

果然没过多少年,周武就取代了李唐。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引言:

唐太宗旧年在别人询问唐军为何战斗力如此强,陛下指挥为何如此厉害时,曾自谦地说:

吾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

这话言外之意就是,我的军队都是能以一当十的存在!

原因只是兵器够锋利,士兵够勇敢而已。

兵器锐利,这是武器的优势!

士兵勇敢,这是战斗的精神!

兵器好能决定胜负,比如美国人就是,拿着牛逼的武器,不用靠近就能打赢战争。

士兵勇能决定胜负,比如志愿军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武器有差距也能打胜仗。

由此可见,决定战争胜负关键,要么兵器好,要么士兵猛,两者兼而有之那就能以一当十。

这一点上,跟随李世民作战的大唐猛士无疑是用实战证明了。

所以李世民不是自谦,而是发自内心的嘚瑟。

我就是这么牛,你不服不行?

这也很符合李世民,老小孩的性格。

那么这一切又如何证明?

初唐军队有多厉害?兵器有多牛?

为何这么强?在那个时代是什么范式?

我们继续看!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一:不怕打仗,就怕没仗打。

公元644年,在皇宫安逸十多年的唐太宗,因为受不了宫廷琐事,借着有人寻衅的机会,带着大军进行了人生最后一次远征。

这次的目标,是远在辽东的高句丽。

唐军两路出击进军神速,唐太宗率领的军队,一路直抵高句丽重镇安市城下。

大唐军队的行动,让高句丽不敢怠慢,起全国之兵15万人支援安市城。

看着十五万人敌军,无数初唐名将纷纷乐坏了。

江夏王李道宗听闻消息后,兴奋地说:高句丽大军前来,后方必定空虚,要不陛下给我5000精兵,我直接进攻他们都城去可好?

唐太宗看着跃跃欲试的老战友,寻思了一下后婉言拒绝了李道宗建议。

原因无他,唐军在前线一共就三万人,面对的是15万援军还有坚守安市城的敌人。

李道宗这个意见不是不可行,就是太浪了,真要浪成了是千古奇功,浪不成那不成笑话了。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正面对垒又不是打不赢,不需要那么麻烦。

于是,3万人迎上了15万人的队伍!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唐太宗的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

按照以一当十自谦看,高句丽十五万大军貌似不够,三十万才够。

因此战前分析局势时,唐太宗是这样说的。

他给高句丽人分析了面对自己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在睿智将领带领下,领着大军退入安市城,借助城池和地形坚守,派遣靺鞨游骑兵骚扰我军。

中策是:在聪明将领带领下,选择带着城池中的百姓跑路,躲避唐军锋芒。

下策是:在犯傻将领带领下,选择跟我军正面对战。

唐太宗言外之意是,高句丽人要是睿智的话,就坚守城池,要是聪明的话,就最好退走,要是犯傻的话,就来打我们。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看着李世民的自信,无数将士们没有表达任何异议,也从不寻思会不会败。

因为那个时候的唐军,有一股战无不胜的信念。

这信念源自李世民的坐镇指挥,源自自己的披坚执锐,源自唐军的胜利传统。

事情果然如李世民自谦那样,面对犯傻主动进攻的敌军!

唐军发挥神勇一战功成,十五万敌人,三万唐军居然用分割包围方式,将敌人打投降。

这场战役的过程在《资治通鉴.唐纪十四》中是这样说的:

开战之初,李世民兵分三路,正面派遣李世勣率1.5万人突击敌军,长孙无忌带领1.1万人作为奇兵准备突袭,李世民本人带着4000骑兵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突袭战场。

战斗过程很顺利,正面出击的李世勣1.5万人,配合侧击的1.1万人就结束了战斗,斩首2万多,俘虏3.68万,还坑杀背叛的靺鞨人3500名。

如此辉煌的战绩,是敌人太弱吗?

或许看看高句丽人的装备,其实当时的敌人一点不弱,而且装备很精良!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唐朝和高句丽)

二:高句丽的实力。

高句丽是当时东北亚新崛起的强国,隋炀帝三次远征都无功而返,间接倒在高句丽手下。

如果他不强大,也引不起李世民重视,也不会干涉半岛格局。

就是因为他的强大,才有进攻的意义。

安市城一战,唐军大获全胜,这俘虏的物资数量其实也验证了高句丽的强大。

三万俘虏,5万匹马,5万运输辎重的牛,一万多套铁甲。

按照一人一马的编制组成,高句丽如果有五万骑兵,标配就是一人一马,如果有2.5万骑兵,配置就是一人两马,精锐骑兵都是一人两马,从这个角度看高句丽军至少有2.5万精骑兵。

再加上上万套被缴获的铁甲,这骑兵应该是精锐的具装骑兵。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高句丽壁画中的骑兵)

具装骑兵啥概念,就是装备厚甲的重骑兵。

重骑兵属于古典时代战场的最大杀器,在欧洲具装骑兵都是骑士阶层,都是小贵族。

在东方具装骑兵也不是可以轻视的对手,三国时代的曹魏虎豹骑,唐朝时的黑甲精骑,后世的女真铁浮屠,西夏拐子马,蒙古重骑兵,都是具装骑兵的代表。

2.5万骑兵,足以让一个国家在任何地方称霸,除了东亚。

除了具装骑兵外,高句丽的步兵装备也不弱,下图是高句丽遗址中出现的重步兵壁画。

看这装备,是不是武装到了牙齿?

这点上也有记载为证,《新唐书》中说安市城一战,唐军缴获的一万多铁甲,都是近似明光铠的重甲步兵铠。

明光铠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护具,样子大概跟下图一样,跟这个铠甲近似,这战斗力也是杠杠。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唐朝明光铠)

看过这之后,再看高句丽军队,是不是有不一样的认知?

面对这样的对手,李世民带领的军队依旧能像砍瓜切菜一样横扫。

将灭国当做任务,将胜利当做信念!

是什么让大唐如此牛逼?这就要看当年唐军给出的答案了。

答案除了兵器好,将士勇猛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马场)

三:唐军的底气,后勤体系

唐太宗自谦说: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

其实这句话并没有说透唐军强大的根源。

真要追根溯源,当时的唐军强大除了士兵猛之外,还有三大能力加持!

首先:当然是强悍的后勤补给能力。

这点上,看过唐朝的军队数量还有健全的军备体系就能诠释出来。

按照《新唐书》记载,唐朝军队中无论骑兵还是步兵,在初期和巅峰期都配置了马匹。

高峰期连步兵都能有两匹吗,就别说骑兵了,一个军用来后勤用的骡子等就有七千多匹。

唐朝的常备军数量,在不同时段虽然有变化,但从常态看基本上都有50-60万左右的军队。

即便后续因为安史之乱衰败了,中央直属的神策军规模也在10到20万之间,还不算地方军。

这只看似不算大的军队(跟明朝220万卫所兵比)配置有多少马咧?

答案是很多。

盛唐时,仅仅陇右地区唐朝官方机构“监牧”饲养的马匹就有43万左右。

唐朝监牧的作用是,将马养到一定大小后,就分别配置到不同的单位和地方供调用,从这个角度看,盛唐时记载的43万匹的数据,只是一个牧场的存栏量,不是全国总量。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唐朝西域骑兵装备)

如果算上皇室养的马,还有地方上和民间养的马,唐朝马匹数量应是绝冠中国历朝历代的。

这也是盛唐时,就连步兵出征都能配置马匹的根源,真的不缺马,而且非常重视马政。

马匹的大规模装备,让唐军战术,有了和其他朝代不同的多样性。

这也是远程奔袭在唐朝经常发生的根源,士兵有马,后勤也有骡子,大军突袭后勤也跟得上,就算跟不上,马匹的驮运量也能保障短时期后勤,足够支撑突袭战。

按照《李靖兵法》所言,唐朝一个“军”有2万人,其中后勤部队大概是6000左右,《太白阴经》则记载过,一个军有7500匹骡子负责后勤工作。

从配置看,前线1.4万人配合后勤6000人,还有数千牲口随军,这后勤保障必定不会差!

这也是唐朝军队能在很多时候,压着游牧民族打根源。

你是游牧民族,可我的后勤保障比你更厉害,配置的马、骡、驴、牛更多。

更多了之后,在经过先进管理方式,先进养护饲育方式加持,战斗力当然更强啊?

而维持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是唐军强悍的另一个因素,国家经济发达。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经济发达的唐朝)

经济基础决定战斗力,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数近百万马匹,饲养要多少人力、物力?唐朝能负担如此多的马匹就足见经济的富庶。

这其实和唐朝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息息相关。

北方中原经济区的恢复和发展,南方长江经济区的渐渐崛起,还有对外扩张的红利,以及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贸易的商路,让大唐迎来了万国来朝和经济繁荣。

盛唐时期,真就是一个所有区域都在蓬勃发展的时代,经济和军事又在这个时代互为补充!

军事上的开拓,可以打通商道,收获战争红利,也能反哺经济发展。

经济上的发展,可以助力军事,促进国际交流,也能反哺科技发展。

唐朝前中期的对外战争,还有远至中亚的影响力,让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也有了接触。

无数外国人也慕名而来前往长安,让唐朝科技在对外交流下,取长补短后,提高了科技水平和武器水平。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唐朝单兵军备)

这也成就了唐朝军备水平的鼎盛。

唐朝一个军两万人左右,步兵披甲率达60%(铁甲),战袍装备率达40%,都是历朝最高。

除了战甲和战袍外,步兵单兵装备,诸如陌刀、牛皮盾牌等,也根据作战需要一应俱全。

从长枪、弓箭到佩刀,长短兵器,远程兵器都普遍配置。

步兵中有两成士兵配置有弓箭,一个军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重弩装备。

步兵之外,骑兵也是如此,会根据战斗需要,配置马槊、盾牌、唐刀、弓箭、陌刀。

这多兵器配置,还有跟随战斗需要而变化的战备,让唐军是一支能适应各种战斗方式的多功能军队。

近战有近战配置,奔袭有奔袭配置,突击有突击配置,游击有游击配置。

战术多样性,在军备多样性加持下,成就了唐军的精锐和打硬仗的实力。

有了这强悍的军队之外,唐朝军队出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附庸军雇佣军很多。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唐朝疆域)

四:唐军的帮手,羁縻州(附属国)体系和兵制。

唐朝初期和极盛时期乃至后续衰弱之后,都是东北亚无可争议的老大帝国。

这老大帝国,也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李世民的天可汗就是这影响力体现,后续不少唐朝皇帝也继承了这头衔,成了亚欧大陆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基于规则制定,才有健全的国际体系,才有《新唐书》中所写的856个羁縻州和为数不少的附属国出现。

羁縻州是封建时代王朝传统制度。按唐朝史料记载,羁縻州也有上供地方税收和统计户口的义务,这一切收入都用来充实边疆的军资和维持边疆的稳定。

羁縻州的首领因为这贡献,也会获得唐朝的官职,受到唐朝的册封。

唐朝除了给予他们一定的保护之外,羁縻州的领头人也有配合唐朝军队出征的义务。

这也是唐军作战时,都有边疆少数民族将领,带着羁縻州军队,随从作战的因由。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当年高仙芝远征怛罗斯,就是以安西大都护府名义,征召了吐火罗等国的军队一起进攻。

这召唤联合作战的权利,唐朝中央政府直接下方到了地方,方便前线便宜行事!

从这个角度看,羁縻州跟今日的自治州或者加盟共和国有相似之处。

除了羁縻州制度外。

唐朝还有除了府兵制以外,特有的兵募和城傍军制度。

兵募:是面向社会招募志愿军的一种方式,自带装备类似雇佣军,给渴望报国,建功立业的人晋升之路,当年的薛仁贵就是兵募参军的,他们因为目的明确,往往战斗力很强。

城傍军:是针对附庸部落和国家设置的,通过在这区域中组织征召一批常备军的方式充实唐军实力,城傍军干的活只有打仗,别的不用操心,因为专业度高,战斗力也很强悍。

这些帮手,后续都成了盛唐开疆扩土的利器!

只是在后续,也成了唐朝的隐忧,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薛仁贵)

五:王玄策奇迹,一个强大国家的加持!

不少人都知道唐玄策孤身一人灭印度横扫天竺的故事。

当时的大唐是什么光景,答案是李世民时代晚期。

正是因为处于李世民时代晚期,还有前文所说的因由,才有王玄策的成功。

出使遭遇不顺,就通过借吐蕃兵和尼泊尔兵横扫天竺。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薛仁贵)

除了天竺戒日王朝实在太拉胯之外,借兵的吐蕃和尼泊尔,看到都是李世民的威望。

至于这面子咋来的?打出来!

李世民实在收拾了松赞干布数次后,才有吐蕃的求联姻,唐太宗看着这个潜力小国,也欣然应允了松赞干布的求亲,才有文成公主的远嫁和吐蕃的臣服。

王玄策去天竺是公元647年,那一年李世民还在!

你说,老丈人的使者在天竺受气了,要吐蕃帮忙,松赞干布你是帮还是不帮?

至于松赞干布对待他岳丈李世民如何,这点从松赞干布各种拍马屁就能看出来。

诸如:圣天子平定四方,这样的话,李世民在的时候,松赞干布说了不少。

王玄策领着吐蕃和尼泊尔兵横扫天竺之后,松赞干布还特意过来祝贺。

吐蕃在李世民时代对于大唐可谓非常恭敬,至于李世民死后闹出的百年情仇,还有屡败大唐,那是武则天时代以后的事情。

唐玄宗时代也仅仅在玄宗刚当皇帝时放肆过,后续收敛数十年,直到唐玄宗晚期才有异常。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天可汗)

尾声:

当然,在强盛的王朝也难免落寞时刻。

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后续的藩镇割据,让大唐遭遇了不少次的屈辱。

可这依旧掩盖不了曾经的辉煌,淹没不了唐太宗的话语: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

这份自信,大唐曾经有,今日我们依旧要有!

在战斗意志加持下,只要稳定发展,装备足够先进,华夏大军绝不输人。

唐太宗自谦:以一当十,无他,唯甲坚兵利耳,唐朝军备到底有多牛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