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名言

时间:2022-05-01 07:10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人民好医生 | 评论: 次 | 点击:

孙思邈名言

1. 孙思邈的重要名言与物理相关的哲学思想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大约公元五五九——六八二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

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热爱人民,潜心医学。不论是在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针灸学、方剂学的收集和整理方面,他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的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撰于公元652年)和《千金翼方》(撰于公元682年)中。隋唐时期,由于统治阶级提倡佛、道、儒以及与佛教合而为一的印度医学的传入。

使《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不同程度地具有了一些佛、道、儒的东西。有些是迷信。

诸如服食、辟谷、禁咒等,迷信鬼神的荒诞内容。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当今社会,亚健康、慢性病、疑难病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医学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进行解决。

而以“性命”之学为核心的传统修道养生方法,经过前人的探索和历史的积淀,在养生康复方面有着非常独到和显著的效果,并且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及实践进行跨学科复合型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孙氏幼年多病,而却最终健康长寿的奥秘,探究修道养生实践,对孙氏养生及医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探索道家“天道观”与物理学“统一场论”、自组织理论、混沌学理论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孙思邈医学科学思想,更好地继承孙思邈养生及医学成就,使孙思邈宝贵的养生经验更好地为现代养生康复服务。

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考: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文献、史料的研究,发现修道养生思想构成了孙氏养生及预防医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准则。《老子》《庄子》《周易》《内经》是孙思邈道论及修道养生思想的最主要源泉。

2. 关于孙思邈的诗句

雪后游太玄洞二首

明 王安仁

雪后看山快此游 苍龙依旧护蓬丘。

天池洗药鸣泉出 漆水吞城绕郡流。

海上丹书仍万卷 洞中仙迹已千秋。

当年一片玄玄理 多少庸医赚白头。

其二

南峰真境缈苍苍 共道当年检药场。

石洞常留丹灶火 仙翁时卧白匡床。

凄凉篇咏犹先代 历落人家满夕阳。

却怪贞观全盛日 忍令司谏赋沧浪。

游太玄洞回文一律

明 葛桂

仙真隐化显名山 应响灵传遍宇寰。

玄洞远风通地穴 古台晴月引云关。

烟生石灶丹留火 雨积盆池药点斑。

牵兴剧游随上下 缘攀望日一偷闲。

孙真人洞题诗

大顺 杨鼎瑞

山头老柏吹香满 古洞花明积翠赊。

天子绿章春降露 使臣彤笔夜生花。

仙人已去灵芝草 王气方回遍海霞。

小慧漫言依北斗 银绳金印佐黄花。

游太玄洞

清 白俊德

洞中日月有长春 山径尘销万古人。

历历隋唐无寸土 只今柏影尚如新。

3. 有关孙思邈的所有资料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

相传他活到141岁才僊游,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孙思邈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

隋文帝时曾推拒当官。及唐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叹其容色甚为年少,故知老先生为有道者,诚可尊重。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现介绍流传至今的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 、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2.目常运(1)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2)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1)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2) 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5.耳常鼓(1)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

重复做10下。(2) 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6.面常洗(1)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

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9.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

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

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

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12.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

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13.脚常搓(1)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

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2) 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鍼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不仅如此,他对於为人处事的原则也留下了千古的名言:「胆愈大而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他告诫弟子:「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

《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

《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

《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当弟子进一步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懮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惧於大,戒於近者不侮於远。

知此则人事毕矣。

4. 急用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养生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四、医德医风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五、医术学习 1.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2.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

(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6.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9.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11.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1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13.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14.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

(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5.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六、阴阳五行 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 6.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孤阴不长,独阳不成。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1.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 阴中有阴,阳中有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13.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

没想到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这24个字,既可以延长寿命又能身心舒畅

没想到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这24个字,既可以延长寿命又能身心舒畅

“药王”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和养生专家,提出了“善养性”“治未病”“消未患”等养生理念。他在《孙思邈方书》中说道:“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诀了。”寥寥数字,道出了简单易行的养生道理。

口中言少。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唾液与气是人生命之本,如长久耗散,会导致伤神成疾。历代道家与佛家均以安心静坐、少言寡语,达到养精存神的目的。适当放慢语速说话,能收敛肺气。此外,从养生角度来说,进食、走路、如厕、躺下时都不宜说话。

心中事少。老人不要每天心事重重,有点事就放在心里琢磨。遇事不妨“糊涂”一点,这样不仅可少生气,还能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烦。麻烦少了,心情舒畅了,对身体自然有益处。很多老人经常为儿女的事情烦恼,甚至经常跟他们怄气,不利于身心健康。儿女是父母的心头宝,但放手的爱对儿女更重要。

没想到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这24个字,既可以延长寿命又能身心舒畅

腹中食少。饮食要节制,八成饱即可。《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养生三要》中也提到:“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经常饮食过饱,不仅会使消化系统长期负荷过度,导致内脏器官过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而且过剩的热量还会造成体内脂肪沉积,引发富贵病。长期饱食还可能导致大脑早衰,甚至引起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偶尔一次进食过多的话,可喝一杯酸奶,帮助消食;此外,饭后吃一些木瓜也能缓解消化不良,还对胃溃疡有一定疗效。

自然睡少。“久卧伤气”,如果我们过度贪图安逸,缺乏活动,会引起人体气血不畅,筋骨脆弱,脏腑功能减退。因此,老人要增加户外活动,比如饭后散步、傍晚打太极,活动筋骨。而且如果能做到口中话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精气神就不会消耗过多,也就不需用更多睡眠补充体力,道家所说的“精足不畏寒,气足不思饭,神足不思眠”就是这个道理。最佳睡眠时间应控制在每日7~8个小时为宜。在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下,还是不要太贪床为好。

没想到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这24个字,既可以延长寿命又能身心舒畅

(更多贴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医直播互动,请关注人民好医生APP)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