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刀削面的唯美句子

时间:2022-05-01 08:3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时尚旅游 | 评论: 次 | 点击:

山西大同刀削面的唯美句子

1. 【大同刀削面作文】

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乡之后,都要先赶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来解日夜思念之情.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

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刀削面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

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到了大同,除了要看美景,还要记得来碗刀削面哦。

2. 赞美大同的优美的句子

初中古诗名句赏析集 七年级上册 1、《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增添重聚时的乐,虚实相生,情景相融,余味无穷。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勉励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一洗以往送别诗的酸楚情调,豁达乐观,意境开阔。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逢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面对世变,劝诫友人不必为自己的境遇而忧伤,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蕴含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引用典故,描写了阔别归来人事全非,表现了诗人无限怅惘的心情。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突发奇想,将明月拟人化,借月传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寄托诗人思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5、《登飞来峰》:“不畏浮云望眼,只身在最高层。”

蕴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6、《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运用拟人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7、《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 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七年级下册 8、《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9、《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

“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10、《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后两句运用对比表现对早春的喜爱。 1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以“黑云”比喻敌军来势汹汹,“甲光”与“黑云”相对色彩鲜明中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12、《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笔简略,意象鲜明。

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 13、《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互文见义,以乐景写哀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触景生情,感时伤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想象丰富奇特,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

八年级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 16、《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17、《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

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又引用典故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

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8、《浣溪沙》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

3. 大同刀削面的简介

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

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乡之后,都要先赶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来解日夜思念之情.

在大同,刀削面店比比皆是,比较出名的也有很多,如:东方削面、七中刀削面、东关刀削面、小南街刀削面、老柴家刀削面等。其中“东关刀削面”是大同刀削面里最出名的一家,很多外地客人宁可舍弃大鱼大肉的豪华宴席,也要来这里专门品尝。据说,最热闹的时候这个店一天就用掉18袋白面,卖出2000碗刀削面。由此可见刀削面在大同的魅力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大同刀削面不仅在味道上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1303036征服了食客,在经营理念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在大同地区每家削面馆都有店主准备的免费咸菜供食客食用,主要是酸菜、黑咸菜(一种咸菜),又推出了多种口味的凉拌菜,虽然凉拌菜收费,但五角、一元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另外,大同刀削面还有多种特色的美食供食客品尝,较常见的有丸子、卤鸡蛋、卤豆腐、卤豆干等等,价格都不贵,也是五角、一块不等。一块不错的烧肉才几块钱。在面馆里,美美地吃上一顿不过八九元,这是在其他地方所享受不到的。这体现了大同人的实在。

4. 山西大同刀削面为什么会如此有名

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在大同,一个刀削面馆的成与败、存与亡,主要系于面馆臊子的配方,这是与山西太原的刀削面不同的地方。大同刀削面不仅仅是工艺的独特,还有味道的独特,所谓在大同百家百味,面馆老板可以把面馆给了你,但是臊子配方,你可是重金难买啊。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同,刀削面好吃的地方不一定是豪华饭店,也许就在你家门口街摊上。

5. 山西大同刀削面的由来

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

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

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

“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

6. 大同刀削面

先用面、水5∶3的比例和好面(水温为冬热、夏凉、春秋温),然后用湿布盖住,醒20分钟。

把醒好的面团揉成椭圆形面块放在面案上,左臂托案,右手拿砍面刀(砍面刀是一种特制带把的刀,刀片很薄,刀的重量削面过程轻),用右手的四指握住刀把,用小拇指顶住刀柄头,砍面时先从面块的里端开刀,第二刀接前部刀口,用前挑后砍的方式砍下一根根长约30厘米的面条下入锅。 注意出力要平,用力要匀,这样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熟练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一百多刀,每条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山西大同刀削面的唯美句子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如果说四川人的命是辣椒给的,那山西人的命就是醋给的。

前段时间一大学食堂用“自动饮醋机”把山西人吃醋送上了热搜,山西人在全国网友面前重新定义了醋的计量单位。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自动饮醋机

醋是山西人的本命,山西人爱醋,轰轰烈烈,无怨无悔,是打心眼里那么热爱。而且这种热爱是传染的,只要大学寝室里有一个山西人,那么剩下的五个人人生清单中就多了一项“去山西吃醋”。

山西的醋是真的香,醋意十足的人吃过一口便再也吃不下其他的醋了。我们大学宿舍曾经三天两头地买水饺、包子、锅贴,就为了能蹭一口山西室友的醋。在那之后,不管什么馅的包子都成了配角,蘸的那一口山西老陈醋才是灵魂。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对于无醋不成局的山西人来说“宁可丢了饭担子,不敢扔了醋罐子”,饭店桌上可以不放辣椒,但是你不放醋试试?不放醋的饭店就是自己没事找事,毕竟山西人的日常苦恼就是:老板给我加点醋,多加一点,再加一点,再加一点······算了我自己来吧。像酸辣粉这种东西,在山西人眼里只配叫辣粉,自己再加半碗醋才能叫酸辣粉。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如果说给陕西人一个馍,他能夹整个世界,那给山西人一瓶醋,他能拌所有一切。

在山西,喝醋是全民行为

汪曾祺先生写《人间有味》中说: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

《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少安第一次去山西提亲,女方家第一句就是,小伙子,累了吧,来来来,喝碗醋解解渴。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是的,你没看错,在山西,醋是可以直接喝的。

每个山西娃娃小时候被老母亲派发去打醋的时候,都是打一斤喝半斤,走两步,喝一口,走四步,喝两口,等走到了家,一半醋在桶里,一半醋在胃里。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即使不在山西,离开了黄土高原,山西娃娃还是得靠喝醋续命。出门在外落座还没点菜,先捞起醋瓶,喝点醋打底。不过在山西人心里,这外地醋就像掺了水一样,水呼啦擦,只能凑合着蘸蘸,不配纯饮。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山西依靠着数量庞大的酿醋厂支撑着山西人的饭桌,最鼎盛时期,全省约有1100家醋厂,几乎县县都有醋厂。1978年,有关部门在华北五市对每人每年的食醋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是:天津市5.1斤,石家庄8斤,北京市8.4斤,太原市18斤。据统计,一个山西人平均食醋时间在70年左右,一年的食醋量在15斤左右,换句话说,一个山西人一生吃下去的醋得有1000斤。在全国吃醋排行榜中,山西人绝对是王者般的存在。如果你是个不爱吃醋的假山西人,那地域拖油瓶说的可能就是你了。

山西人为何爱醋像爱生命?

醋之于山西人就像辣椒之于重庆,汤汤水水之于广东,这份爱是命里带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在山西,命中带醋。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山西人称之为“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对于山西妈妈来说没什么病是喝一碗滚烫的开“醋”好不了的,醋治百病是山西老母亲的至理名言。

山西人爱吃面食,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作为"世界面食之根"的山西人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饸饹等面食。碱是面的灵魂伴侣,有了碱的参与,面条吃起来就特别劲道,但是吃多了碱面口感太涩,这时候要是加点老陈醋,那这碗面就得到了本命的升华。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对于山西人而言: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但面食相对难消化,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一碗汤面端上桌,如果说重庆人的是红汤,那山西人的碗里一定是黑汤,汤不黑,醋不浓,这碗面就没法下筷子。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一碗正宗老陈醋

山西人爱吃醋,尤其爱老陈醋,说白了还是因为山西的老陈醋好吃。凡是吃过了山西的老陈醋,其他的醋只能算将就。

山西的醋尤以老陈醋为最佳,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实至名归的“中国醋都”,老陈醋更是位于我国四大名醋之首。不服?不服憋着,岗们山西醋就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雅俗共赏。

山西陈醋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醋”字由代表酒的酉加上时间的昔组成,意为陈年旧酒经过发酵便成了“醋”。在古代,酢、醯(xī)、苦酒都是对醋的称呼,山西有不少大佬外号叫“老西儿”,其实来源就是“老醯儿”。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寇老西儿》

在宋代,山西就是个吃醋大省,酿醋业遍布城乡。很多偏僻地区也出现了“家家有醋缸,人人是醋匠”的景况。明朝开始,山西老陈醋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先后涌现出了"宝源坊"、"顺泰号"、"同泰庆"等一大批酿醋老醋坊。到了明末清初,喝着陈醋的晋商走出了关内,走南闯北,山西人实诚耐劳的性格使晋商文化一时广泛传播,陈醋也被打上了山西的标签,被称为“天下第一醋”。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和镇江鲜、香、甜的香醋不同,山西老陈醋一如山西人直爽粗犷的性格,酸味醇厚、浓烈直冲味蕾,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撑起了醋坛子的半边天。中国四大名醋东南西北各镇一方,一方水土一方醋,酿老陈醋的原料均取自本地生产的高粱、大麦、玉米和豌豆,山西高原上的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所产杂粮糖分含量高,这也是山西老陈醋令其他地区无法仿制的因素。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传统、正宗的老陈醋一定要以高粱、大麦、豌豆为制作原料,经过磨、淋、薰、蒸等复杂的手工酿造过程之后,再辅之以“夏伏晒、冬捞冰”的陈放过程。使醋中的杂质沉淀,水分通过蒸发或结冰析出,使醋的浓度越来越高。在经过至少一年的陈放后,才可以称为“老陈醋”。老陈醋色泽黑紫、体态清亮,闻起来香酸、扑鼻,吃起来又绵又香。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和陈酿女儿红一样,山西的醋越陈越香。正宗的山西老陈醋是不需要标保质期的,因为山西老陈醋酸度在6 度以上,且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靠着自身的酸度完全可以抑制腐败变质、可依靠自身的品质久放不坏。保质期是什么,山西醋表示不存在的。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就是这样的山西老陈醋,浇灌了黄土高坡上的一代又一代。只要是山西人,就逃不过一碗正宗的老陈醋。

封面图:《江湖儿女》

讲述山西塞外一对恋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犯罪爱情故事

时尚旅游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业务合作请勾搭:大鸽主管

xiaodaoge@trends.com.cn

You May Also Like

你印象中的山西是怎样的?

通过留言和评论分享给我们吧~

恭喜@Ali Dang 成为上周的金牌点评人

请后台私信地址及联系方式~

只要你连续一周有三次以上出现在评论区,

就有机会获得来自《时尚旅游》的神秘礼物 。

每周一将公布上周名单哦。

在山西,人是铁,面是钢,一顿没醋饿得慌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