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写菊花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2 16:06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初衣胜雪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陶渊明写菊花的优美句子
1. 写菊花的优美句子
菊花 深秋,树木凋得慢,空气来得燥,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就在这个悲凉的季节,菊花却在秋风中,怒放。原来我们的小区里树木不少,可惜深秋到了,都凋零了。
平时看惯了美景的我,两眼充满了饥渴,在小区中寻觅绿色的影子。然而看到的只是褐色的交错和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
这时候我惊奇地发现高雅淡洁的银针还孤独地展现它的风姿。一天早上,天气奇寒,菊花银针变得很醒目,袅袅婷婷地站着,那样得仙风道骨,气韵翩然。
我心想:这么冷的天,连我这么大的人都抵挡不住寒风的袭击,这小小的菊花竟能受得住这般风寒。我明白了菊花能与清寒相伴,这种美就是——惊艳。
这种美只属于它,它如同花中的“冷美人”,它的花瓣很长,白白的、细细的,长得密密麻麻的,粗壮的茎,美丽的花朵加上绿叶的陪衬,显得清纯脱俗。清晨,菊花的花瓣上残留着露珠,显得更加单纯。
露珠在花瓣上滚动,如同珠宝、钻石点缀在上面,锦上添花。月光下的菊花更是显得圣洁,四周黑暗一片,只有洁白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农人心魄。
菊花的花瓣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多,给人一种团结的感觉。那么多片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抵御秋天的寒冷。
正因为他们有这种精神,才能让它们百折不挠,不畏惧秋风的寒冷,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菊花的毅力也让我佩服不已,在凛冽的寒风中,它仍然坚强地站着,并没有被狂风暴雨吓倒。
也许时落枝黄的秋天,是在为菊花作铺垫,菊花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让整个天空摇撼,同时也让我为之一震。 ?si=2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
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
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那其中《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菊迷陶渊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白衣送酒 ”。
陶渊明每日每夜都劳作于山间野地,他用斧头斩去杂草,斩去心中万般苦闷,这才惊觉,自己原本是南山的儿子,菊花的朋友。他耳不闻是非,于是省气;口不评是非,于是省心。
这才有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菊花名称的由来】 历代人们爱菊赏菊,不仅赞其实用和姿态美,更喜爱其不畏寒霜的特性。
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菊花名称的由来。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
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是作“穷”字讲,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
因为九月是阳,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意思,后来“重阳节”赏菊这个习惯由此而产生。“菊”字也写作“鞠”。
“鞠”是“掬”的本字。“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形象。
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叫作“菊”。
知道菊花名称的由来后,我们再回到赏菊品文中来,自从陶渊明对菊花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之后,历代文人便对菊花的高风亮节、高尚情操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赞誉。光是在《红楼梦》一书里,我们就可欣赏到10多首吟咏之作。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吟菊》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三首吟菊诗是园中姐妹吟菊诗之冠,而“魁夺菊花诗”这一首更是三首之冠。“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花美,人美,景美,情美,构思巧妙,合诸美于句中。“满纸自怜题素愿”,写出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又将同菊花关系最深的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的高洁品格显示出来。
【从菊花诗看“红楼女子”】 将女人比作花是自然的事,但若将女人与菊花对上号,可就不一般。自古菊的疏野淡泊、独标傲世、顽强清高多与陶渊明、李白、屈原、黄巢等豁达豪迈、铮铮傲世的一类人士所托,而曹雪芹笔下。
2. 写菊花优美的句子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5、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 郑思肖《画菊》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8、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1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11、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郑思肖《寒菊》) 12、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14、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15、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袁崧 《菊》1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1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18、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 《菊韵》19、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王如亭《菊城吟》20、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21、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唐·太宗《赋得残菊》22、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23、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24、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25、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26、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27、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宋·梅尧臣《残菊》28、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29、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宋·杨万里《咏菊》30、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31、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32、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宋·吕渭老《一落索》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34、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唐·赵嘏《长安晚秋》35、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 36、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37、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3. 陶渊明描写菊花的诗句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晋·陶渊明 菊诗
1)和郭主簿其二
和泽周三春 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 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 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 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 厌厌竟良月
3)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 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 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 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 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 聊复得此生
4)九日闲居
余闲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 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 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 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 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 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 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 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 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垒 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 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 淹留岂无成
4. 关于陶渊明喜爱菊花的古诗句子
饮酒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九日闲居 余闲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垒,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宋·周敦颐。
5. 赞美菊花的句子陶渊明
1、《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2 、《九月闲居》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
3 、《和郭主簿》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 、《饮酒其七》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5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6 、《九日闲居》陶渊明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6. 陶渊明诗中有关于菊花的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辞官归田后的陶渊明,采菊东篱,在闲适与宁静中偶然抬起头见到南山,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这种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犹如千年陈酒,能让人品味出无限韵味,人们从中获得的文化快感涌动于心底千余年,这是中国文化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观,一种生存哲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杨万里奇诗美句赏菊四首: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最俏皮的菊花诗:菊生不是遇渊明,渊明原是菊花精!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南宋杨万里
湖北宜昌:秋雨润花菊更美
杨万里真是一个奇人。放在唐朝,他应该是道士李泌那样的人物。因为他不是出生宦官家庭,所以他没有受到正统儒家的思想的限制。他的父亲居然是个穷读易经的隐士,或者还因此把算命当做职业。很早就失去母亲的杨万里,跟随父亲读书生活,贫穷但富有乐趣。
所以在他骨子里有一种其他人很难见到的坚韧阳刚却又阳光。很多官员动不动就思慕陶渊明,一般是仕途不顺的时候,就做此等遥想,仿佛这么一想,就精神上得到拯救一样,实际很多人根本过不了清苦的日子。但实际对于杨万里来讲,最清苦的生活是他的童年少年的底色,不需要模仿,无论走到哪里,他也不需要刻意回望,山水田园就在他身上,哪怕是城市的繁华里,工作的繁重里,他自有一种随身而带的清朗气息。
但是这样一个人,他积极入世,性格真挚宽宏而直率。他27岁就中了进士。许多官员有仕途沉浮期,总会发牢骚,但他随遇而安。但是他不是不会开口,41岁给皇帝上书,他高屋建瓴,提纲挈领,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略。夫人不言,言必有声。
他有一种跳脱来看大局的智慧,这智慧得力于他父亲的培养,但是他有一种深入的投入感,这来源他性格的坚毅,但同时他有天才的敏锐,他的角度往往高而尖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一生经历四朝,从基层县官做起,做到太子侍读,秘书监,宝谟阁直学士,晚年封侯。但是他一生清廉,以南宋的繁华,他曾经历任高官和肥缺,但是公私所得,全部归官库或者国库。晚年住在老家一间简陋的房子里。要知道他已经是侯爷。
我常常想,这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传奇的一生?但细读他的诗,我似乎明白了一点点。
你和向日葵,都是同样的温暖呀
”老子平生不解愁,花开酒熟万缘休。
更教不为菊花醉,枉却今年一片秋!“《赏菊四首》其一
这是杨万里晚年隐居家乡,看到菊花开时,那种内心的喜悦。在宋词里,我们常常看见会有“老子”这个词,这是指老年人的自谦,就是老夫的意思,当然,在现代汉语中的口语中,这是一句自大的话。
杨万里性爱山水自然,这是和他童年的生活非常相关的。我相信在寒苦的生存里,他的父亲就是用天地轮回的道理,让他热爱自然,不但能吃苦,还能享受耕耘的过程,收获的喜悦。所以杨万里在哪里做官,都有一双实在的眼睛,比如路过江南的荷花水田,他就能算出莲蓬和鱼的丰收。在人家荷花塘里,赏荷花时,他非常随意就掰下莲蓬,丢到嘴里,“露为风味月为香”,而不是像其他人在那里寻章摘句。
对于菊花更是如此。看见花开酒熟,他的喜悦是农民似的,但又是超越农民的。满满都是对自然的感恩和喜悦。这种精神状态是带着宗教一样的情怀的。但杨万里不是道士。他的情怀来自父亲和易经。
菊花节
“菊花肯为别人狂,长怨先生不断肠。
两鬓尽凋无地插,一杯细嚼入神香。”《赏菊四首》其二
这菊花的盛放可不是为了一个人的,它盛开时,铺天盖地,是给所有人的。这就是菊花的大公无私。这也是杨万里个人的品质,达则兼济天下。
但是杨万里才思敏捷,善于辗转,他说自己看见菊花都要吃醋了,我喜欢你,你却如此恣意烂漫,不为我香。
我该把你放在哪里呢?我的头发已经快掉干净了,自然无法把你戴在头上,没关系,我就把你放在酒里,细细品味你的芬芳!
其实杨万里脑袋是很智慧和灵活的。而且从这首诗我们可以触摸他的乐观。悲观的人执着在失去,比如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安稳,失去了年华,但乐观的人执着于有。我还有些什么。
杨万里按道理他也是老年人了,但是他只是轻巧点了一下,头发掉落,没有办法簪花,但马上转折到,菊花入酒。
看杨万里的诗,你会发现他会寻找各样的生机,比如掉落的荷花瓣,他会想到那是荷花的又一生,开始了小船一样的自在生活。这种生生不息,随时随地发现生命的动感,成为他诗词的特色。那么我们反推他的一生,他不是没有经历过磨难,反而到处都是磨难,但是他善于在磨难中找到人生和精神的出路,并化作无穷的正能量。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菊生不是遇渊明,自是渊明遇菊生。
岁晚霜寒心独苦,渊明原是菊花精!“《赏菊四首》其三
这首诗爽朗别致,层层递进,阐述了菊花和陶渊明的关系。
菊花不是为陶渊明而开的,它们在陶渊明之前,就自然生长,生气勃勃。是陶渊明遇见了菊花呀。正是陶渊明懂得岁寒霜晚的苦,所以他才这么钟爱菊花。陶渊明是菊花的灵魂。
这同样是说的他自己,他自己在大自然中感受良多,荷花是一年四季都能够给人类提供食品,菊花开在最晚的秋天,斗霜雪,绽芬芳,提供给人药材和食品原料。正是他从小看见的是大自然无私的付出和奉献,所以当他进入仕途时,他其实在思想上已经很成熟,作为可以入选帝国的官僚,很多人想的是升官发财,但杨万里另有理想,他已经决定好了,要做奉献的一生。
所以无论是坎坷还是顺境,我们都可以看到杨万里与众不同的气质。他超越党争和门派,调和官僚之间的矛盾,为的是让所有的人都能人尽其才,而对于自己的逆境,他总可以用乐观的方式,找到一条向前的路,哪怕迂回辗转。
但是正是懂得菊花的寒苦和坚韧,他才说自己和陶渊明都是菊花精吧。但实际杨万里比陶渊明更努力。他除了晚年是真正有病不能工作,他可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动不动挂冠,归去来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妍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赏菊4首》其四
这应该是最有深度的写菊花的诗之一。赋予菊花主动选择的拟人的正能量。
说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性,且不相同。只有菊花是不爱秾艳繁华的。是菊花自己选择在风霜里开放,不是春天抛弃菊花。
一,从植物进化学来看,菊花开在秋天,恰恰是在其他季节淘汰下来,但生存的力量使它抓住了秋天,这是物种在命运下的奋力生存。
二,菊花抓住了秋天,努力绽放出生命热情的花朵,成为秋天靓丽的风景线。是命运成就了菊花,也是菊花抓住了命运。
三,但是杨万里却看重菊花的主动性,说它们是主动选择在秋天生长开放的,从某种直观意义上,是如此。杨万里赞美菊花,是它们秋天里特别的生命力。被动的选择变成主动有意识的选择,其实说的是杨万里自己。
四,杨万里本来可以享受功成名就带来的种种享受,但他拒绝了。而他强调的是自己拒绝皇帝的厚爱以及享受,不是皇帝对他不好,是自己愿意过菊花一样清苦的生活。
回到杨万里的童年和少年,他和父亲过着朴素达观的生活,这是他一生的底气。而进入仕途的他,是想看看人生到底有多广袤,是自己想要更能体现价值和奉献的生活。所以他有红尘之外的冷静,又有人生的热情。到了晚年之后,他的人生无悔,因为奉献,又一切都在他的手上,他因此饱满。
随拍
从杨万里的人生我们得出几点
一,我们自己可否有最低最低的底线,保持对自然的物质的低要求。
二,我们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投入和失败都不后悔。
三,我们是否能从逆境中找到破解困境的方法,哪怕是精神上的?
四,我们是否随时随地向自然的生命学习柔韧和乐观?
理解了这些,也就破解了杨万里,也就拥有了乐观而自信的一生。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