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实名言名句

时间:2022-05-03 14:5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国学明志 | 评论: 次 | 点击:

笃实名言名句

1.求崇德,向善,勤俭,笃实的诗句,越多越好~~谢谢各位大神了

《大戴礼记·盛德》:“故明堂,天法也;礼度,德法也。所以御民之嗜欲好恶,以慎天法,以成德法也。刑法者,所以威不行德法者也。”卢辩注:“礼,谓三百三千也,唯有仁德也。”王聘珍解诂:“德法者,躬行心德,垂为法象也。”

【戒子弟】

何事纷争一角墙,

让他几尺也无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关于崇德向善的名人故事和诗句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泰戈尔《飞鸟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泰戈尔《飞鸟集》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泰戈尔《春之循环》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宋)杨万里

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法)罗曼.罗兰

关于崇德向善勤廉笃实的古诗

廉生威”的《官箴》、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咏史》、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滕王阁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论语 子路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关于立品名言

参考经典名言网 /花残无戏蝶; 藻密有潜鱼。

柳絮体媚无骨; 梅花影瘦有神。 世上岂无千里马; 人中难得九方皋。

桑梓游子常念旧; 梧桐落叶终归根。 鸟逢霜果饥还啄; 马渡冰河渴自刨。

才高自觉风云阔; 情重反疑华岳经。 人情常须分好歹; 世事更应辩忠奸。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世间唯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行路难。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作有时。

爱竹不除马路笋; 惜花留得碍人枝。 乍雨乍晴花易老; 耐霜耐寒松长青。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是百年身。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世上本无常照月; 天边还有再来春。 读书有味千回少; 对客无情一句多。

渡海当如鱼力健; 凌云可信鸟情豪 不随时俗 自得古风 不诱于誉 不恐于诽 有过则改 见义必为 己过莫惮改 未然当先思 礼乐攻吾短 诗书引兴长 有德行乃正 无求品自高 行修而名立 理得则心安 知耻近乎勇 悔过谓之愚 修得思垂后 贻谋欲胜前 敬仰贤哲品 淡泊名利心 饱揽古今事 浅识春秋情 一生修得如此 万事听其自然 一刻莫贻岁月 十分珍重年华 不役世俗之乐 惟谋我心所安 过要细心检点 怒宜实力消融 竹节松风梅骨 诗情剑胆琴心 守有度,节有礼 尊所闻,行所知 聚古今之学问 娶天下之聪明 一心似天地清旷 万事如日月光明 心收净里寻真乐 眼放长空得大观 退一步前程更大 让三分后路还宽 苦心原不求人谅 酸鼻何须带我怜 若要制心须制眼 果能防口即防身 遭谤还须将己省 施恩切莫望人酬 气虽难忍宜坚忍 事或当行莫妄行 识浅怕行仁义假 品高妨使性情偏 忙里栽菊好养性 闲时植竹为修身 退步须从宽处想 奋身宜趁早时修 事若求人须忍气 境虽迫我亦宽怀 过能责己灾能免 才不惊人谤不遭 要有精神方有福 若非涵养也非才 嗜欲虽轻终是累 包容太甚转非恩 微如小草均沾路 艳似名花易惹风 时代堪喜须勤奋 春光可惜莫轻抛 美人愈韵装宜淡 名士虽狂品要高 再三宜把心潜养 千万莫将口乱开 我若害人人害我 他难容你你容他 遇我忙时妨有错 谈人短处恐非真 自己身心常省察 本来面目要能存 克己须从难处克 求人莫在困中求 愿满终须由我做 道高切莫使人知 枕边妄念休欺己 座上夸谈且让人 忠诚不必人皆信 迂拙何妨我独行 事若错行须认错 境岁贫遇要安贫 来世若无冤可结 终身只有恕堪行 知止自能除妄想 安贫须要禁奢心 事不三思终有悔 气能一忍便无忧 纵目古今还自省 侧身天地一无言 立身要使根基厚 论事还须途径宽 品格清高梅作友 襟怀坦荡海为师 位高应思天下雨 文章信有古人风 与其过纵何如谨 到得能诚自会明 常使胸中荡朝气 莫教心上沾俗尘 身居斗室常修志 远避宦场少惊心 迎春傲雪梅花骨 挺节虚怀竹子心 行可以告天之事 充无欲害人之心 百年不肯疏荣辱 双鬓终应老是非 有万夫不当之勇 无一事自足之怀 书囊应满三千卷 人品当居第一流 顶风不做墙头草 傲雪要学山顶松 修道定当尊益友 诚身敢不畏严师 修身励志严求己 养性顾心厚待人 读有益书精神爽 行无愧事梦魂安 赏雨荷棠香鬓润 迎风竹径俗心清 临喜临怒看涵养 群行群止见胆识 诗到淡中才有味 人须短处去求长 放眼才知天地大 立身莫让圣贤高 虚己只知求我益 坦怀不厌受人欺 室临春水秋怀朗 坐对贤人躁气无 喻义自无非礼事 爱名常葆不贪心 喜挹清风除浊气 长师翠竹向虚心 励学须识得头脑 修身要立定脚跟 知足者势力莫诱 自信者诽誉不迁 一生不作暧昧之事 诸君无以笑貌为恭 于不睹闻时能戒惧 可从行习内得精微 和气迎人,正气接物 浩气临事,静气养身 作无品官,行有品事 读百家书,成一家言 阅尽兴衰胸襟雪亮 勘破因果得失冰清 清风满怀,朗月在抱 万虑皆息,一尘不惊 心术勿须光明笃实 行为必要正大老成 口莫多言,清莫多妄 名可强立,功可强成 抑彼扬己,奸邪惯技 危人自安,君子弗为 志节若玉,惟谨惟慎 心底如溪,宜洁宜清 事在修养,期于尽己 言无躁妄,可以知人 静可观人,虚能修己 贤当述古,知足察今 持躬以正,待人以诚 任事惟忠,决机惟勇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于物勿贪,于事勿随 穷则穷兮,义施勿吝 险何险矣,勇进莫疑 笔底生春风,利名尽扫 胸中养浩气,宠辱不惊 审正邪之津,勇忌虚死 明可否之分,节不苟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肝气方平,喜怒不形于色 心神既定,危疑无累其身 不矜能不争功,必成大器 能容人能任事,方是全才 省事忍事,不惹事自当无事 存心养心,莫欺心何等放心 做数件可流传之事,消磨岁月 会几个有识见的人,论说古今 天下难事,须先从平易处著手 世间杰士,无不由难苦中立身 不移不屈不淫,常守前贤之训 知风知微知显,可循入德之阶 良心紧固胸中,每每忧人疾苦 宝镜高悬顶上,时时正己言行 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 作勿完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武侯读书,大意略观,是讲求经济 渊明鼓秦,不求甚解,乃涵养性情 立品如岩上松,必历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厦 俭身若璞中玉,经磨数十番沙石,乃堪琢玉玺以保庙廊 性与命能离德乎?性也宜修,命也宜修,何如将德先修起 仙暨佛均是人儿,仙亦可做,佛亦可做,却不由人空做来 宇宙内事皆备此身,即一种未完,一豪未尽,便是一分破绽 天地间生莫非。

3.形容笃实的成语

【得尺得寸】: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得寸则寸】: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笃实好学】: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浮名虚誉】:浮名:虚有的名声;虚誉:不实在的称誉。虚有的名声和不实在的称誉。

【花狸狐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花藜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花丽狐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花遮柳掩】: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也比喻运行或说话躲躲闪闪,不实在。

【花遮柳隐】: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也比喻运行或说话躲躲闪闪,不实在。

【货真价实】: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看得见,摸得着】:指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

【空言虚辞】:不实在的话语。

4.有关砺学的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 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 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40、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4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席慕蓉 42、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 方志敏 43、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 萧楚女 44、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 迅 45、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

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 巴 金 46、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 雷 锋 47、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来 48、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49、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50、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51、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52、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 徐特立 53、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 宋庆龄 5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 郭沫若 55、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56、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57、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58、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 谢觉哉 59、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

5.勤能补拙,这个道理的名言名句或成语.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 人生在勤,不索何据鞍读书,折节读书,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闻鸡起舞 废寝忘食 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张衡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关于知行合一的名句

1、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

2、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斗争经验,谓之半和;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徐特立

3、知行合一,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王守仁

4、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

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王国维

5、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7.勤能补拙,这个道理的名言名句或成语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 人生在勤,不索何据鞍读书,折节读书,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闻鸡起舞 废寝忘食 秉烛达旦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博学洽闻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张衡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笃实名言名句

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153句)

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153句)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1、无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7、动亦定,静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3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

3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3、常快活便是功夫。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3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3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3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大学问》)

3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3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40、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43、天理即人欲。

44、天理即仁心。

4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6、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47、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48、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4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5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5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52、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5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5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5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5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5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5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5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6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61、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6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6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64、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6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66、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67、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68、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6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70、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71、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72、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7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74、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7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76、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7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7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8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8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82、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8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8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85、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86、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8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88、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8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9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91、《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92、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9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94、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95、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96、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97、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98、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99、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100、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101、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102、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103、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104、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

105、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106、善人也,而甚孝。

107、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

108、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09、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10、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111、为学大病在好名。

112、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

113、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114、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115、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

116、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17、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18、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119、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120、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121、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22、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1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124、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125、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

126、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

127、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128、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129、道心本是无声无臭,故曰“微”;依著人心行去,便有许多不安稳处,故曰“惟危”。

130、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

131、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132、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133、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134、圣人不贵前知,祸福之来,虽圣人有所不免。圣人只是知几,遇变而通耳。

135、能处正是良知,众人不能,只是个不致知。

136、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137、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

138、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

139、知得过、不及处,就是中和。

140、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

141、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142、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143、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144、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

145、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146、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

147、良知即是《易》。

148、心所安处,才是良知。固是,但要省察,恐有非所安而安者。

149、朋友相处,常见自家不是,方能点化得人之不是。善者固吾师,不善者亦吾师。

150、若人真肯在良知上用功,时时精明,不蔽于欲,自能临事不动。不动真体,自能应变无言。

15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52、众皆以为是,苟求之心而未会焉,未敢以为是也;众皆以为非,苟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为非也。

15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