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赞边疆建设者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3 17:54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中国艺术报 | 评论: 次 | 点击:

夸赞边疆建设者的优美句子

1. 赞美边疆建设者的语句(急~~~~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

她雄踞祖国的西南边疆,养育着世世代代的高原子孙,在离上苍最近的地方,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宁。 她是那样的博大,长江源头,巍巍昆仑,世界屋脊,地球绝顶,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她又显得那样高不可攀,多少人带着激情和梦想,把血肉之躯交付与她,让灵魂游弋于神圣的雪山与碧蓝的天空之间。

但今天,青藏高原却距我们如此之近。 即将于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就像青藏高原的一根大动脉,已经开始有力地搏动。

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建设,它一寸寸延伸、延伸,缓慢而又执著,把遥远的雪域高原拉近到我们面前。 仿佛是宿命,跨越世界屋脊的进藏铁路,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这一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将注定要与中华民族的国运相系相通,有着难以言传的标志性和象征性意义。 早在百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立下修建青藏铁路的志向,并写进了他宏大的救国强国蓝图——《建国方略》。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把铁轨铺上青藏高原,就成为几代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决策焦点。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动工兴建。

此后的几十年里,限于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技术难题,工程两上两下,格尔木成为这条新兴之路的休止符。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缜密论证,毅然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决策。

2001年6月29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工程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即将正式运行。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天路终于打通,圣城终于拉近,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终结了。

以此为标志,我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贯通铁路。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风华正茂的科技人员,到铁骨铮铮的筑路工,正是几代决策者和建设者,让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曾经与世隔绝的洪荒高原从此连接上了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这千余公里的铁路绝不仅仅是铁轨的延伸,也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跨越,更是国家建设的跨越、民族复兴的跨越。

曾有外国人预言:100年内,中国不可能建成青藏铁路。的确,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自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包括西宁至格尔木和格尔木至拉萨两段。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为单线铁路,现正进行增建第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 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新线建筑长度1110公里。

这段铁路自格尔木车站引出后,向南经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垭口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途中在温泉至安多间穿越了134公里的唐古拉山无人区,然后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可想而知,面对天路,每一寸铁轨上都凝结着过硬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科技能力,同样凝结着万千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青藏铁路纵贯青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直达我国西南边疆,是沟通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是拉萨通向北京及西北、华北、中原等地的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最快捷的途径。

早在2005年10月,200余辆满载着大米、面粉、煤炭、钢材、化肥等援藏物资的列车车辆平稳抵达拉萨,把全国人民的温暖情谊送到藏族同胞的手中。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对我国保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和经济意义。

可以说,青藏铁路这条“天路”,是“世纪之路”,是“奉献之路”,是“科学之路”,还是一条将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的“黄金之路”。 我们是记者,当历史在躁动时,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走近它,抚摸它,见证它,记录它,传播它。

面对中国发展史上这一彪炳千秋的辉煌史诗,我们悉心聆听一个个亲历者、奉献者的故事,把珍藏在他们心中的一串串发光的记忆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的雄壮灵魂书写下来。 为此,我们组建了近30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十几名文字和摄影记者,走出北京,走上高原,寻找那些曾见证青藏铁路步步艰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血汗留下的热度,去体验他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和精神的锻造。他们行程数千公里,穿越无人区,在高原上颠簸,体验空气稀薄和头痛欲裂。

记者们住进了“三星级宾馆”——路边用煤炉取暖的木板房,在缺氧的环境中遭遇一氧化碳污染,何况青藏高原上本来就有5月飞雪、6月严寒。 而这一切,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所经受的艰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的记者才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对建设者们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这。

2. 写几句赞美边疆建设者的话~~~~~~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

她雄踞祖国的西南边疆,养育着世世代代的高原子孙,在离上苍最近的地方,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宁。 她是那样的博大,长江源头,巍巍昆仑,世界屋脊,地球绝顶,都在她的怀抱之中;她又显得那样高不可攀,多少人带着激情和梦想,把血肉之躯交付与她,让灵魂游弋于神圣的雪山与碧蓝的天空之间。

但今天,青藏高原却距我们如此之近。 即将于7月1日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就像青藏高原的一根大动脉,已经开始有力地搏动。

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建设,它一寸寸延伸、延伸,缓慢而又执著,把遥远的雪域高原拉近到我们面前。 仿佛是宿命,跨越世界屋脊的进藏铁路,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这一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将注定要与中华民族的国运相系相通,有着难以言传的标志性和象征性意义。 早在百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立下修建青藏铁路的志向,并写进了他宏大的救国强国蓝图——《建国方略》。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把铁轨铺上青藏高原,就成为几代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决策焦点。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动工兴建。

此后的几十年里,限于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技术难题,工程两上两下,格尔木成为这条新兴之路的休止符。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经过缜密论证,毅然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决策。

2001年6月29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工程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2005年10月12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铺轨全线贯通,即将正式运行。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天路终于打通,圣城终于拉近,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终结了。

以此为标志,我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贯通铁路。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风华正茂的科技人员,到铁骨铮铮的筑路工,正是几代决策者和建设者,让百年梦想成为现实。

曾经与世隔绝的洪荒高原从此连接上了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这千余公里的铁路绝不仅仅是铁轨的延伸,也不仅仅是工程技术的跨越,更是国家建设的跨越、民族复兴的跨越。

曾有外国人预言:100年内,中国不可能建成青藏铁路。的确,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自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包括西宁至格尔木和格尔木至拉萨两段。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

西宁至格尔木段全长814公里,于1984年投入运营,为单线铁路,现正进行增建第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 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新线建筑长度1110公里。

这段铁路自格尔木车站引出后,向南经西大滩、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垭口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途中在温泉至安多间穿越了134公里的唐古拉山无人区,然后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可想而知,面对天路,每一寸铁轨上都凝结着过硬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科技能力,同样凝结着万千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青藏铁路纵贯青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直达我国西南边疆,是沟通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是拉萨通向北京及西北、华北、中原等地的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最快捷的途径。

早在2005年10月,200余辆满载着大米、面粉、煤炭、钢材、化肥等援藏物资的列车车辆平稳抵达拉萨,把全国人民的温暖情谊送到藏族同胞的手中。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对我国保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和经济意义。

可以说,青藏铁路这条“天路”,是“世纪之路”,是“奉献之路”,是“科学之路”,还是一条将给沿线地区经济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的“黄金之路”。 我们是记者,当历史在躁动时,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我们,走近它,抚摸它,见证它,记录它,传播它。

面对中国发展史上这一彪炳千秋的辉煌史诗,我们悉心聆听一个个亲历者、奉献者的故事,把珍藏在他们心中的一串串发光的记忆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的雄壮灵魂书写下来。 为此,我们组建了近30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十几名文字和摄影记者,走出北京,走上高原,寻找那些曾见证青藏铁路步步艰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血汗留下的热度,去体验他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和精神的锻造。他们行程数千公里,穿越无人区,在高原上颠簸,体验空气稀薄和头痛欲裂。

记者们住进了“三星级宾馆”——路边用煤炉取暖的木板房,在缺氧的环境中遭遇一氧化碳污染,何况青藏高原上本来就有5月飞雪、6月严寒。 而这一切,与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所经受的艰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的记者才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对建设者们表现出的拼搏精神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这。

3. 赞美建设者的句子

1、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不管是严冬腊月,还是骄阳似火,你们总是毫无怨言地驻守在祖国的边疆。

2、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的安危,不管是抗洪抢险,还是防暴制匪,你们总是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

水调歌头·赞东部建设者 :

3、一身两翼三点,凤舞海扬波。

4、谁又持鞭催马,惊断连云绮梦,顾盼意如何?

锤重敲锣鼓,休要再蹉跎。

5、以汗水,洒热土,换婀娜。这边天地,浓蘸七彩画谐和。

7、情系康平世界,笑对艰难险阻,好事赖多磨。

明日君来看,不是旧山河

8、满山的桃花、碧绿的田野、金灿的油菜花望不到边际,农民,您用那粗壮的双臂换来我们的美食,您用汗水浇灌了我们的身体。

9、钢花的四溅、机床的轰鸣、高楼大厦上看不到原始的印记,工人,您用那坚实的臂膀拖起我们的生活。您用那扎实的工作方便了我们的便利

10、当你坐在小汽车享受个人的流动空间,当你坐在巴士享受公众的效益,当你坐在远行的大船享受旅途的潇洒,当你飞入蓝天把世界变小,您可知道劳动的美丽。

11、当你走进饭店、走进商店、走进繁华的商业区,你可知道服务的辛苦,站了一天的腿还是那样站立。

12、当你走进学校,你可看见知识的闪光,你可听到书与人的交流,你可闻到老师的汗水,知识变的劳动更加的伟大无比。

13、当你一切容入了社会,周围的一切都是平凡的劳动所给予。

14、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未来。在新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赞美劳动最美丽

夸赞边疆建设者的优美句子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边疆颂歌》音乐专辑由中国文联音像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自上世纪50年代,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生活的《草原之夜》唱遍全国之后,这些年集中反映兵团建设发展的音乐作品还很少。我们太需要一支水平高有情怀、有担当的音乐家队伍为新时代的新疆兵团创作歌曲了,因为这里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书写。”7月30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的《边疆颂歌》音乐专辑发布暨研讨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斌接受采访时这样表达心声。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边疆颂歌》音乐专辑发布暨研讨会现场

而此次《边疆颂歌》音乐专辑的主创团队正是这样一支队伍。去年5月底,在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支持资助下,由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与兵团文联共同开展的“边疆筑梦英雄”系列音乐创作采风活动在新疆举行。从采风创作到制作出版《边疆颂歌》音乐专辑历时一年时间,专辑包括12首原创歌曲,集中反映了一代代兵团人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用歌声讴歌了边疆英雄筑梦新时代的豪迈情怀。

采风团队中的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副秘书长、著名词作家李广平,著名作曲家孟文豪、林静、韩冰、张小春、井庆勋、吕欣参加研讨会并分享了创作感受,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长鸿主持会议。

李广平说:“此次采风创作活动让大家有一个全新视角认识新疆兵团。采风团一行是从兵团的文化历史层面去感受70年来的历史变迁的。以往对于新疆题材的认识,多数停留在少数民族风情。但这次不同,我们不仅去了兵团的城市、团部,还下到了最基层的连队,并且用了很长时间去参观当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博物馆,包括他们最原始的地窝子,我们还特意穿上了军装,体验新疆生产建兵团艰苦的创业史。我们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在石河子兵团博物馆非常仔细地看当年的照片、当年的实物,还聆听了很多老同志当年的回忆,非常感动。兵团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创业史带给我们带来强烈冲击,采风团成员都忍不住落泪。从歌曲创作角度来看,这是一次非常严谨的创作过程,创作和制作时间很长,歌曲更是一审再审,一改再改。大家在现有资金的基础上,尽量把歌曲制作得尽善尽美。”

孟文豪介绍说,在歌曲制作方面动用了交响乐团,还用了很有新疆特色的乐器,比如手鼓、冬不拉等等,各方面精心的制作就是为了让这次的创作以一个全新的风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上世纪50年代,湘女远赴新疆垦荒援建的故事让孟文豪感动不已,他为此与李广平合作了一首《八千湘女上天山》,用恢弘的气势、饱满的热情讴歌了扎根边疆贡献青春的一代人的梦想与奋斗精神,“在音乐创作上我不仅用了新疆元素,还与内地音乐元素进行了融合”,孟文豪说。

由苗鸿作词、吕欣作曲的《在祖国的那一头》以穿越时空的跨度,前后时代的对比,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前赴后继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讴歌了新时代兵团人志存高远、拼搏奋进、齐心协力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坚强决心。青年作曲家吕欣曾到新疆兵团挂职一年,对兵团有很深的感情,“对兵团从慢慢了解到理解,我很受感动。就像这首歌唱的一样,他们从兵一代、兵二代,到现在的兵四代、兵五代,人烟越稀少的地方,就是他们越要去的地方,其中艰苦无法想象。在兵团所经历的一切对于我一生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评价说,兵团儿女是英雄的群体,他们一代一代血脉传承,驻守在边疆,扎根在边疆,为了祖国的建设、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要讴歌英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创作活动的选题是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的。这次创作在题材、风格上很丰富,同时兼具时代特色,比如《八千湘女上天山》《在祖国的那一头》等表达了兵团精神的血脉传承,《又见南泥湾》《胡杨河》是美丽中国、美丽边疆的写照。整个创作思想精深、内涵丰富、视野宽阔、风格多样,音乐家深入基层,把握时代脉搏,将所见所感通过音乐的形式转化和表达出来,体现了他们的担当和用心。

“希望这些歌曲能让全国了解兵团、走进兵团,也希望这12首歌能流行起来,将兵团精神传唱出去。” 李斌说。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认为,这个项目成功实施可作为一个优秀范例,是用相对少量的资金完成了一个比较繁重且有价值的工作,值得总结与肯定。并对兵团文联所做的良好后勤保障工作以及艺术家们利用自身资源降低活动成本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充分赞许。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苗宏谈到,这次专门为兵团集中创作的12首新歌,凝聚着音乐家采风团学习一代代兵团人屯垦戍边、扎根边疆的真情告白,体现了音乐家筑梦兵团英雄的一种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在文化援疆上探索了新的支援方式。词曲歌唱家运用音乐艺术歌颂兵团人、赞美兵团。一首首歌曲既有对兵团艰苦岁月、屯垦戍边的表达,也有反映当今兵团经济蓬勃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体现,希望这些歌曲能够在兵团和社会广为传唱,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兵团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目前,专辑《边疆颂歌》中已有《在祖国的那一头》《戈壁母亲》等10首作品登录“学习强国”平台、作品《又见南泥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作品《胡杨河》成为了兵团新城的形象歌曲。大家表示,希望这批歌曲不要随着这次采风创作活动结束而结束,而是走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人民群众的心里流传下去,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和最好的成果。

《边疆颂歌》音乐专辑曲目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在祖国的那一头

作词:苗鸿

作曲:吕欣

编曲:孟文豪

演唱:韦宁峰

那年那月

风沙漫卷的时候

有一群人来到这里

就没有走

一种信念

为家园守候

风餐露宿一起吼

屯垦戍边天山留

今年今月

风和日丽的时候

又一群人聚在这里

再把根留

一个承诺

为安宁坚守

建设边疆共春秋

美好生活在前头

在祖国的那一头

有你有我有奔头

在祖国的那一头

幸福和梦想一起走

歌曲《在祖国的那一头》以穿越时空的跨度,前后时代的对比,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前赴后继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同时讴歌了新时代兵团人志存高远,拼搏奋进,齐心协力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坚强决心。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八千湘女上天山

作词:李广平

作曲:孟文豪

编曲:孟文豪

演唱:孟文豪 张琼

时光深处 你的脸庞

如此温暖却让我热泪盈眶

戈壁大漠 红柳胡杨

是你孕育了我生命的芬芳

穿越时光 白发苍苍

如此温柔却让我感受坚强

白杨站岗 红枣飘香

是你把这片土地变成了最美的家乡

八千湘女上天山

浴血奋战历经沧桑

把挚爱留给风尘仆仆的好儿郎

把鲜花和热泪留在戈壁滩

八千湘女上天山

饱尝悲欢以爱为帆

把苦难酿成香飘四季的美酒啊

把青春化作一首最美的歌谣

让我们一唱再唱

把生命唱成一首最美的歌谣

歌声嘹亮

歌曲《八千湘女上天山》用恢弘的气势、饱满的热情讴歌了扎根边疆贡献青春的一代人的梦想与奋斗的精神,让我们看到老一辈英模的辉煌历史和艰辛历程,曲调大气唯美,新疆风格浓郁。歌词简洁细腻,深刻透彻,听来让人热血沸腾激情如火。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千 年

作词:李长鸿

作曲:小春

编曲:王曦 小春

演唱:潘倩倩

风沙 越几世繁华

没有年轮记下

枯守心念成伤疤

回忆挂满了 枝桠

泪洒 那一别天涯

荒漠如海无家

也曾许青丝白发

苍茫路冷月牙

脸颊 被时光风化

缘在笔端难画

寂寞深埋天山下

生死不问 也罢

戎马 换一路通达

穿越永恒刹那

丝绸如发可是她

我用想象 回答

谁曾信 千年不死的神话

谁在等 千年不倒立成塔

听惯了羌笛声声 变嘶哑

灵魂安睡在此 就是家

谁听闻 千年不朽的佳话

谁能懂 千年不变是牵挂

总有这生生不息 吐新芽

千年遗爱为你 留下

歌曲《千年》以新疆胡杨为意象,将其拟喻为古时征战将士和当代英雄,歌颂了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奉献与坚守的英模典型,引申至“一带一路”所带来的“丝路通达”,创造了新的和平与希望。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又见南泥湾

作词:李长鸿

作曲:韩冰

编曲:韩冰

演唱:韩冰

有个地方 歌声飘过的远方

美丽风光 曾是黄沙天地苍凉

你的模样 见证不屈的力量

蓦然回望 那段岁月浮现在眼前

有个地方 英雄走过的地方

怎能遗忘 谁把苦难变成希望

你的荣光 总在血泪中闪亮

依稀听见 那段旋律回荡我耳畔

又见南泥湾

鲜花开满山

处处啊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又见南泥湾

从此不一般

咱们呀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说唱部分:

今天 我们把历史歌唱

1949年 359旅来到了新疆

屯垦戍边开荒 戈壁变成农场

时间 传递梦想的力量

南泥湾的奇迹 又在这里登场

爷爷奶奶唱过的歌

轮到我们唱响

歌曲《又见南泥湾》通过追忆“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后屯垦戍边至新疆、将亘古荒原开拓成万亩良田和美丽家园的动人事迹,讴歌了新时期南泥湾精神,传颂着永不过时的奋斗思想与爱国情怀。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你像红柳,你像胡杨

作词:阡寒

作曲:唐军

编曲:小春

演唱:小春

茫茫戈壁 曾走过你当年的足迹

每丛骆驼刺 都记得你年轻的样子

塞外风沙吹 你像红柳深深扎根

用青春和生命 屯垦这片希望的大地

天边的白云啊 落下思念的雨

沉默的雪山啊 连绵永恒记忆

如今红柳遍野 如今胡杨成林

天山南北飞扬五彩旋律

莽莽荒原 曾写下你当年的故事

每株沙枣花 都见过你年轻的英姿

塞外风沙吹 你像胡杨毅然挺立

用泪水和汗水 浇灌这片英雄的土地

天边的白云啊 落下思念的雨

沉默的雪山啊 连绵永恒记忆

如今红柳遍野 如今胡杨成林

又唱南泥湾花开芬芳美丽

歌曲《你像红柳,你像胡杨》采用象征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对老一辈军垦人的深切缅怀思念,抚今追昔,赞颂了军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军垦精神的代代传承延续,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和期冀!歌曲曲调朗朗上口,引人入境,深情隽永!犹如旷野的清风沙漠的清泉,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温存。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沙漠足迹

作词:李梅

作曲:吕欣

编曲:小春

演唱:曲丹

是谁 曾走过这里

留下深深足迹

是谁 把你刻进记忆

再也无法抹去

茫茫戈壁连着你

前路蜿蜒 荆棘遍地

阵阵驼铃伴着你

穿越东西 走过四季

行走 是太阳的召唤

坚守 是家园的使命

那无边的思念啊

都藏在悠远的歌声里

那深深的足迹

见证多少奇迹

那长长的足迹

印着几分坚强不屈

啊 沙漠足迹

边疆记忆有个你

啊 沙漠足迹

歌曲《沙漠足迹》以比兴的手法,形象的语汇,生动呈现了苍凉而悠远的边疆风貌。同时展现了边疆各族人民对土地的深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心向阳光,执着坚守,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歌词深情质朴,代入感强,伴随浓郁的民族曲风,吸引听众陶醉其中。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戈壁母亲

作词:李广平

作曲:颜辉

编曲:阿韬

演唱:颜辉

你的眼睛 温柔晶莹

穿过岁月震撼我的心灵

你的身影 坚韧柔情

越过大漠滋润我的生命

你的双手 粗糙坚硬

地窝子给了我爱的家庭

你的声音 坚强平静

漫长的时光里给我最美的梦境

戈壁母亲 我生命的黄金

你的抚育我长成了金色的胡杨林

戈壁母亲 我挚爱的母亲

你的引领我永远坚强而谦逊

戈壁母亲 我生命的明镜

你的爱我明白了担当与使命

戈壁母亲 我最爱的母亲

你是我生命的火焰和光明

歌曲《戈壁母亲》讴歌了兵团母亲的光辉形象,歌词里有故事,曲调里有温情。作品用很朴实无华的词句,塑造出丰满而坚韧、平静而谦逊的母亲大美的形象。不仅让听众从歌曲中聆听到讴歌戈壁母亲的坚强、厚重之大爱,也让这遣词之精致韵律之美好给人无尽回味。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红柳谣

作词:孟蒙

作曲:王文斌

编曲:王瀚仪

演唱:李秀莲

戈壁的风啊没日没夜的吹

摇曳着一丛丛红柳堆

就像是天边不熄的火焰

荒原上燃烧炽热的美

岁月的长河流淌时光的水

红柳还像以前那样妩媚

红柳旁的妈妈却不再年轻

不知她扶着柳枝想起了谁

啊 有谁比红柳更可贵

扎下根就不再飞

就因为心中有一眼清泉

才让人生把这干旱面对

啊 那些当年的好姐妹

来到这里就没再回

就算是故乡总在睡梦中

回首青春依然无怨无悔

歌曲《红柳谣》以简练的笔触和富有神韵的词汇,生动地描绘了红柳的特质。“以柳喻人”,讴歌了第一代兵团女兵甘于吃苦奉献,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音乐上并没有追求江河的滔滔之势,而是倾向于溪泉的缓缓静流,入情走心,过耳不忘。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你是我一生的梦

作词:魏光

作曲:井庆勋

编曲:孟文豪

演唱:谢桐

一起经历风和雨

一起走过春和秋

情在岁月里浓

爱在血液里流

我是你的

我是你心头的肉

你是我的

你是我心中所有

心和心相依

挚爱不朽

你是我一生的梦

我用忠诚把梦绘就

你是我一生的梦

我用生命和你相守

艰难困苦同承受

幸福欢乐同经受

守望眷恋的心

握紧温暖的手

你是我的

你是我爱的歌喉

我是你的

我是你爱的暖流

情与情相融

深情永久

你是我一生的梦

爱你恋你永不回头

你是我一生的梦

同心同梦天长地久

歌曲《你是我一生的梦》以对兵团至真至诚、至深至浓的爱为切入点,植梦兵团,圆梦兵团。歌颂几代兵团人忠诚担当、风雨同舟、喜乐共享的赤热情怀。你是我一生的梦也是每一个兵团儿女对伟大祖国的深情告白。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可克达拉的阳光

作词:孟蒙

作曲:林静

编曲:小春

演唱:李秀莲

朝着可克达拉走

朝着可克达拉走

朝着可克达拉走

到底是什么样的夜色

能让你安心把姑娘守候

到底是什么样的琴声

能把草原的夜色演奏

告别了地窝子的简陋

建起一幢幢大厦高楼

我看见老犁铧已破旧

却犁出了水润之都满眼锦绣

可克达拉的阳光温柔

所有苦和累都甩在身后

去领略一首歌的传奇和不朽

唱出美好人生金色节奏

被可克达拉的阳光挽留

不用为崇敬找太多理由

这一首歌我们会唱到天长地久

就为了心中那份浪漫与温柔

众所周知,克可达拉是著名歌曲《草原之夜》的诞生地。歌曲《可克达拉的阳光》以对《草原之夜》的艺术回顾为切入点,讴歌了兵团伟大的创业精神,展现了后来人对前辈兵团人的崇敬之情。这样的主题在旋律的呈现上,因为更多地赋予了愉悦感而富有活力和感召力。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赛里木湖

作词:孟蒙

作曲:王江江

编曲:小春

演唱:林宝

送我来的是一条长长的路

一直等我的是你呀赛里木湖

到底是上天怎样的眷顾

才让群山把你举到两千米高度

你是一面镜子倒映太阳的温度

大西洋的一滴泪该有多辛苦

马头琴把你心愿倾诉

你身边的哪座青山都不会孤独

你湖边的水草摇曳春色

你湖上的水鸟翩翩起舞

我愿做一尾最小的高白鲑

在你波光里洗去征尘 畅游幸福

歌曲《赛里木湖》的歌词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赛里木湖的赞美之情和亲近之愿,也从而讴歌了兵团和新疆的环境之美。旋律上追求平易简洁,在清晰淡雅中融入了炽热的情感。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胡杨河

作词:李长鸿

作曲:井庆勋

编曲:刘琦

演唱:王宏伟

天上的河

唱着大地的歌

千年的树

怀抱美丽传说

太阳照着

胡杨守护的河

月光爱着

河水养育的你和我

圣洁雪山

苍茫大漠

依恋着胡杨河

祖先来过

英雄走过

依恋着胡杨河

我们的胡杨河

胡杨河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新建城市,歌曲《胡杨河》为其形象展示歌曲。胡杨象征着坚毅不屈的新疆兵团精神,奎屯河哺育着一方儿女,刚柔相济,奉献与包容,构成了这首歌曲的主旨与意象,音乐上大气又饱含温情,呈现出对生命的崇高礼赞。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采风团成员

文:中国艺术报记者 丁薇

歌词配图摄影:苗鸿

《边疆颂歌》: 一缕吹进兵团人心里的春风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