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待人的名言

时间:2022-05-03 19:3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语文梦工场 | 评论: 次 | 点击:

以礼待人的名言

1.以礼待人的名言

1、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出处:《管子》

释义:善气迎人,相亲如同兄弟,恶气迎人,相害如同刀兵。

2、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论语》

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3、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出处:《论语》

释义: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4、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处:《礼记·曲礼上》

释义:你到别人那儿拜访,别人没有回访,是不礼貌的。别人到你这里拜访,你没有回访,那也是不礼貌的。

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出处《相鼠》

释义:做人如果不守礼,不如早早就死去。

2.关于礼仪待人的名言

礼貌比法令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庖代最高尚的激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道,如同热力之对于蜡。

一小我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势力垂头,但要摘帽为礼。

礼所以决嫌疑,定踌躇,别同异,明长短也。 ——吴兢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化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尊贵的教化同时默示出来。 ——歌德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文化涵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尊贵、最深邃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求全,而这种讥讽是使谁城市感应感染到不安的。 ——洛克

正人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马南

所谓精采教化……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甚至于一个地域里,都不尽不异;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城市模拟他地址之地的精采教化,并与之看齐。 ——切斯特菲尔德

●真正的礼貌就是低廉甜头,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四周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心平气和(蒲柏)

●精采的礼貌由细小的牺牲组成(爱献生)

●礼貌是泛爱的花朵(儒贝尔)

●礼仪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礼貌之于人道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礼貌经常可以庖代最高尚的激情(梅里美)

●礼貌建筑在双重基本上:既要默示出对别人的尊敬,也不要把自己的定见强加于人(霍夫曼斯塔尔)

●是否能对冒失者连结耐心,这是磨练精采礼貌的尺度----(所罗门伊本加比洛夫)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年夜事(美洲)

●有两种和平的强鼎力量,那就是法令和礼貌(德国)

●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全国(德国)

●社交的原由在于人们糊口的单协调空虚。社交的需要差遣他们来到一路,但各自具有的良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差遣他们分隔。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恰当距离,那就是礼貌----(叔本华)

●你要看见伴侣之间用得着不自然的礼貌的时辰,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激情已经式微(莎士比亚)

●情越多,礼越少

●熟不拘礼

●讲礼貌不会失踪去什么,却能获得一切(玛·沃·蒙塔古)

●讲礼貌对人并无损害ㄒ饽暌估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路的。

3.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信用中国编辑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信用中国编辑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信用中国编辑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信用中国编辑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纸包不住火,错误是隐瞒不了的。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信用中国编辑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信用中国编辑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信用中国编辑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信用中国编辑,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格斯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 加里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

4.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警句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Jim Fiebig,NANA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吴兢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歌德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洛克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马南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切斯特菲尔德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蒲柏)

●良好的礼貌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献生)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礼貌之于人性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霍夫曼斯塔尔)

●是否能对粗鲁者保持耐心,这是检验良好礼貌的标准----(所罗门伊本加比洛夫)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天下(德国)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叔本华)

●你要看见朋友之间用得着不自然的礼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衰落(莎士比亚)

●情越多,礼越少

●熟不拘礼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

●讲礼貌对人并无损害ㄒ獯罄?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彬彬有礼并不破费钱财(欧洲)

●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彬彬有礼……是假善行(塞·约翰逊)

●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周到的礼貌用在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身上,绝不比挑战书尾那句“您恭顺的仆人”更多一点真诚。当然,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赞同和理解的情况(切斯特菲尔德)

●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5.写告诉人们礼貌待人的名人名言

这些与礼貌待人的名人名言,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

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供丹垛柑艹纺讹尸番建Jim Fiebig,NANA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扭怩羞怯;第二种是行动不检点和轻漫。

要避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培 根 礼貌无须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 ——蒙 田 怯懦是免于诱惑的最可靠保障。

——马克·吐温。

6.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

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作者: 罗大经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作者: 徐特立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作者: 德谟克利特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作者: 萨迪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作者: 孟德斯鸠 奢侈的必然后果作者:风化的解体作者: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作者: 卢梭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作者: 约翰·洛克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作者: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作者: 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作者: 刘少奇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作者: 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作者: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作者: 萨迪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作者: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作者: 夸美纽斯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作者: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作者: 孟德斯鸠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 作者: 克雷洛夫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作者: 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 冈察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作者: 达尔文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作者: 泰戈尔。

7.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Jim Fiebig,NANA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吴兢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歌德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洛克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马南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德]歌德 有礼貌不一定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

--[英]兰道尔 一个人如果对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培根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德]歌德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他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培根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们愉悦。

以礼待人的名言

作文素材:行善名句格言320句

善言名句320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经》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善,德之建也。——《国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母氏圣善。——《诗经》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春秋》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传》》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内外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左传》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善累而后进之。——《谷粱传》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上善若水。——《老子》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乐记》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小人闲居为不善。——《大学》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学》

、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隐恶而扬善。——《中庸》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中庸》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

、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礼记》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礼记》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礼记》

、兼则善矣。——《墨子》

、劝于善言而学。——《墨子》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

、己有善,不能傍荐之。——《墨子》

、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墨子》

、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墨子》

、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墨子》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墨子》

、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墨子》

、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

、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务孝,得善则美,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

、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墨子》

、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墨子》

、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沮。——《墨子》

、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墨子》

、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墨子》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闻一善言,见一善,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鸡鸣而起,孳(zī)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zhí)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庄子》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

、积善成德。——《荀子》

、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

、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荀子》

、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荀子》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荀子》

、积善而不息,则通於神明,参於天地矣。——《荀子》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荀子》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荀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jǐ)。——《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qiǎo)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荀子》

、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荀子》

、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善者必胜。——《吕氏春秋》

、行义则人善矣。——《吕氏春秋》

、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吕氏春秋》

、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于民。——《吕氏春秋》

、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吕氏春秋》

、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善,教训之所然也。 ——《吕氏春秋》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吕氏春秋》

、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吕氏春秋》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秦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西汉)《孔子家语》

、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西汉)董仲舒

、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不当与性。——(西汉)董仲舒

、不谓小善不足为而舍之。——(西汉)刘安《淮南子》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西汉)韩婴《韩诗外传》

、善不可以伪来。——(西汉)刘向《说苑》

、闻善必躬亲行之。——(西汉)刘向《说苑》

、善言不可不听也。——(西汉)刘向《说苑》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者得道,为恶者失道。——(西汉)刘向《说苑》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西汉)刘向《说苑》

、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西汉)刘向《说苑》

、出于利人即善矣,出于害人即不善也。——(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西汉)刘向《说苑》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西汉)刘向《说苑》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西汉)刘向《说苑》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西汉)刘向《说苑》

、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西汉)刘向《说苑》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西汉)刘向《说苑》

、使人乐善而好施。——(西汉)司马迁《史记》

、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西汉)司马迁《史记》

、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西汉)扬雄

、人情有不教而善者,有教而终不善者。——(西汉)王充

、论人之理,定有善有恶。——(西汉)王充《论衡》

、人性有善恶,人才有高有下也。——(西汉)王充《论衡》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东汉)王符《潜夫论》

、善,吉也。吉,善也。良,善也。佳,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孝,善事父母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悌,善兄弟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育,养子使作善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美,美与善同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非善不喜,非仁不亲。——(东汉)蔡邕

、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东汉)蔡邕

、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东汉)荀悦《申鉴》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东汉)荀悦《申鉴》

、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治矣。——(东汉)荀悦《申鉴》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三国)姚信

、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三国)姚信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三国)曹丕《意林》

、君子以善恕成仁。——(西晋)陈寿《三国志》

、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大义。——(西晋)陈寿《三国志》

、君子掩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西晋)陈寿《三国志》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西晋)陈寿《三国志》

、人心安则念善。——(西晋)陈寿《三国志》

、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后汉书》

、有善,虽疏贱必赏;有恶,虽贵近必诛。——(晋)傅玄《傅子》

、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惧。——(晋)傅玄《傅子》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百人持善,则百人和睦。——(南北朝)何尚之

、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南北朝)何尚之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唐)吴兢《贞观政要》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唐)吴兢《贞观政要》

、若知其善,然后用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唐)吴兢《贞观政要》

、子能忠孝则善矣。——(唐)吴兢《贞观政要》

、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世之善恶,俗之薄厚,皆在于君。——(唐)吴兢《贞观政要》

、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唐)吴兢《贞观政要》

、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唐)吴兢《贞观政要》

、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唐)吴兢《贞观政要》

、当思善始令终。——(唐)吴兢《贞观政要》

、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唐)王梵志《结交须结善》

、勿恃己善,不服人仁;勿矜己艺,不敬人文。——(唐)皮日休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北宋)林逋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致远者不近利,近利者难致远。——(北宋)林逋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北宋)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北宋)欧阳修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北宋)欧阳修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北宋)欧阳修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北宋)李觏 《广潜论》

、教易为善,善而从正,国之所以治也;不教则易为恶,恶而得位,民之所以殃也。——(北宋)李觏《安民策》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陈希夷

、凡见人恶,只是己未尽善,若尽善,自当转易。——《王心斋语录》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北宋)周敦颐《通书·师第》

、善人思进。——(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为善者不惊。——(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人,国之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天下之善,一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迁善则其德日新。——(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恶之间,所宜明审。——(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诲人以善,恂恂不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幼时不择善人教之,使至于为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赏善罚恶使不至天乱,斯可谓之君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日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已,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闻善速于雷动,从谏急于风移,岂得陨身殿堂,死于凶竖之刃!——(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夫在上为善,若云行雨施,万物受其赐;及其恶也,若天裂地震,万物所惊骇,其谁弗知,其谁弗见!——(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北宋)苏辙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凡人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北宋)苏轼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南宋)杨万里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南宋)《名贤集》

、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南宋)《名贤集》

、善恶吉凶百行俱载。——(南宋)胡宏《知言》

、君子有善万世之心,行之自身始。——(南宋)胡宏

、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劝。——(南宋)胡宏《知言》

、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南宋)胡宏《知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者,大贤之分也。达则兼善天下,穷则兼善万世者,圣人之分也。——(南宋)胡宏《知言》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南宋)李邦献

、勉强为善,胜於因循为恶。——(南宋)李邦献

、为善不如舍恶,救过不如省非。——(南宋)李邦献

、人之初,性本善。——(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宋)何垣

、锄一恶,长十善。——《宋史》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明)施耐庵《水浒》

、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明)朱熹《近思录》

、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明)朱熹《近思录》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明)朱熹《近思录》

、故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明)朱熹《近思录》

、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明)朱熹《近思录》

、如何为善?只是主于敬,便是为善也。——(明)朱熹《近思录》

、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明)朱熹《近思录》

、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明)王守仁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明)王守仁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明)王守仁

、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明) 王守仁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明) 王守仁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明)王守仁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明)王守仁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明)张履祥

、师道立则善人多。——(明)海瑞

、作善而求自高胜人,则作善还同作恶。——(明)屠隆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明)洪应明《菜根谭》

、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明)洪应明《菜根谭》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明)洪应明《菜根谭》

、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明)洪应明《菜根谭》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明)洪应明《菜根谭》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明)洪应明《菜根谭》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明)洪应明《菜根谭》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明)洪应明《菜根谭》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明)洪应明《菜根谭》

、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明)洪应明《菜根谭》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明)洪应明《菜根谭》

、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明)洪应明《菜根谭》

、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明)洪应明《菜根谭》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明)洪应明《菜根谭》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明)洪应明《菜根谭》

、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生方不虚生。——(明)陈继儒《长者之言》

、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明)程登吉《幼学琼林》

、损不善而从善者,莫尚乎刚,莫贵乎速。——(明)顾炎武《日知录》

、何以谓之善也?曰:诚者,天之道也。岂非善乎!——(明)顾炎武《日知录》

、善人者,忠信而未学礼,笃实而未日新,虽其天资之美,亦能暗与道合;而足己不学,无自以入圣人之室矣。——(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

、玉质虽美,而必待琢之以成,人性固善,而必导之以学。——(明末清初)王夫之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明)《增广贤文》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明)《增广贤文》

、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明)《增广贤文》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明)《增广贤文》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明)《增广贤文》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尽力量为善,养精神读书。——(清)陶云汀

、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哽废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欢喜善念吉动怒恶念凶。——(清)康熙

、不以自知自能而弃人之善。——(清)康熙

、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清)雍正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清)《重订增广》

、开卷有益,作善降祥。——(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常思身命易倾,自不得不存善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善因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孝莫辞劳,转眼便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好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身后传诵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勿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勿役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陈宏谋《训俗遗规》

、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便下坠。 ——(清)林则徐

、天地间,万事万物,惟善可以养性,惟善可以延寿命,避夭折。—(清)石成金《传家宝》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清)周希陶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马英九祖训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