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腰鼓舞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4 00:25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象山易学堂 | 评论: 次 | 点击:

写腰鼓舞的优美句子

1. 安塞腰鼓 正面描写安塞腰鼓火热舞蹈场面的句子 侧面描写安塞腰鼓变

1、部位2、排比。

突出安塞腰鼓的舞姿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视觉、声音、动作和震撼3、描写了打鼓后又恢复了宁静,有点让人不太习惯。

安静。僻静。

冷静。肃静。

静复悄悄。静穆。

静默。静观。

静听。静坐.静观.冷眼静观.静候.静心等候 静默 静息 静止 静心弹琴 静养 静坐 坐静 庄静 准静止锋 神闲气静 清静无为 屏声静制气 买静求安 静极思动 沉心静气 静影沉璧 仪静体闲 静心 夜阑人静 偷闲躲静 平心静气 六根清静 冷眼静看知 娟好静秀 静观默察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恭默守静 动静有常 沉静寡言 静言令色 静若处子 沉声静气 镇静 湛静 匀静 躁静 鱼沉雁静 养静 驯静 哑静 雅静虚静 絜静 心静 研精静虑 鸦默雀静 静候 静女 宁静我们老师那么说的,词语是从网上道搜的。

LZ再组织一下语言吧。

2. 安塞腰鼓的美作文

它的美在于那蓄而待发的后生。

你看!在他们身后是一片高粱地,而他们朴实地就像那片高粱。暖洋洋的南风吹动的高粱的叶子,同时这风也吹动了后生们的衣裳。

它的美在于那火热的舞蹈场面。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就没命了。

后生们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疯狂地舞动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它美在于那激烈的鼓声。

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了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暮然变成牛皮鼓了,只要听到这震撼人心的声音,我们的心境就会立刻变的有声有色。它美在于那激烈的鼓声。

你看!后生们的胳臂、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他们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它美在于变幻的舞姿。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的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安塞腰鼓!你可真令人陶醉迷茫啊。

3. 写喷泉的优美句子,多一点

描写喷泉的优美句子:1、“到点了,音乐喷泉要来了!”人群不知是谁欢快地叫了起来。

话音刚落,只见半空中传来婉转的乐曲声,喷泉“唰”的一下,扭动幽美的舞姿把水花向到处甩,五彩的灯光从水池中向水花照射着。顿时,喷泉的水柱,水花出现出多种色彩。

有时是橙红色的非常刺眼,洒下来的水花形成了雾,犹如一抹抹彤霞;有时是碧绿色的,形成一幕翡翠珠帘;有时是紫色的、玫瑰红的,朦朦胧胧,水花、柱造成了一位位神秘的魔法师;有时又是宝蓝色的,好似仙女给观众们捧上成千上万颗宝石。2、“姐姐,快看!那边有几个喷泉在扭扭腰呢”,顺着弟弟指的方向望去,确实有几个在晃动着、左右摇晃着的细喷泉,真像一位位美丽修长的�女,扭动着柔软的腰肢,跳着精美的跳舞。

3、啊!来看喷泉的人可真不少,只见喷泉的外围站满了人,咱们也急不可待地走从前。突然,莲花造型旁边的彩灯亮了起来,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接着喷泉随着音乐喷起,各种各样的喷泉一起开放,在彩灯的照映下,浮现不同的颜色,真是好看。

喷泉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两边摆动的,往里摆是卵形的,往外摆是X形的……水从岩石缝里流出来,像瀑布。美丽的喷泉伴着清脆的音乐声,时高时低,时起时落,高的有几十米高,低的只有一米多高。

最高的是莲花坛旁边那根,就像一根擎天柱,直冲云端,真是壮观。喷泉时而喷向高空,一会儿又像断了线的珍珠撒落下来,一阵大风吹来,似烟又似雾,美极了4、啊,喷起来了!中间的水花直冲天霄,边上的水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喷泉一收一合,让我的身子也摆动了起来。音乐优美了起来,水花也放轻了脚步,柔和的向我们招手。

音乐洪亮了些,水花也随着节奏:强弱弱,强弱弱。5、层层圆盘,同时接收又贡献洪流不止又泰然伫息。

我最爱好看的还数广场中央的喷泉了,随着音乐的节奏,喷泉有时像波浪,此起彼伏;有时像一只大花篮,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有时像一根擎天柱直冲云霄,一阵风吹过来,吹倒了擎天柱,变成一片烟雾,慢慢地向远处飘去。喷泉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下,变幻出千奇百怪的后果。

6、大喷泉旁边,有几个小的低矮的喷泉,从统一个地下水管喷出后,就奔向了五湖四海,构成了一朵盛开的玫瑰花,而旁边的那一朵,真想五彩缤纷的菊花,太美丽了!7、当白光射来的时候,水柱变得晶莹剔透,一粒粒水珠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当绿色灯光射过来的时候,喷泉又变成了一片森林;当蓝色光照过来的时候,喷泉又是一片大陆,而红色光照耀过来的时候,喷泉是一团焚烧的火焰……8、过了一会,最高的喷泉从地面的水管处戛然而止了,罢了经喷出的水柱就从半空中很快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水珠,从空中散落,它们必定在想,这是我今晚最美的时间了,成果还不到达最高处看景致,真不幸。仅仅过了几秒钟,随着音乐响起,高高的喷泉又从新喷出,此时,在灯光的照射下,我居然看到了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9、过了一会儿,喷泉中心点“哗”的一声涌出了一股清新的水流,慢慢地冲向了天空,而且不停的摆姿势,像一位魔法师一样。10、慢慢地,水停了下来,顿时周围变得万籁俱寂。

突然,像花形的四个喷泉涌出来,好似四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正甩着头发玩呢。最精彩的一幕是它们一起流,在地灯的照耀下喷泉闪着五颜六色的颜色: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绿的。

简直难以想象用什么来形容。

11、借你黑亮的眼珠,享受着奇特的夜色,喷泉随音乐节奏的转变,一会儿如千古传诵的梁祝翅膀,轻巧的绝对翩翩起舞在柔柔的低语间,感想柔水般的无奈和坚贞,五彩的水诉说着淡淡的永恒,一会儿又如暴风暴雨般的豪情,喷泉直上云宵带着心中激动的色彩如神六升天,心中便有了霎时间幸福跟自豪,一会儿又雄鹰展翅七,彩水流刻画北仑的美妙蓝天.12、就像人一样机动地舞出发子音乐的声音盛大了起来,水花也渐渐便大了,这是,一阵风吹来,真可以感到到喷泉的气概……我心中的波浪也一个接着一个,真不敢想象,喷泉跟着音乐能够这样千姿百态,俏丽极了!当音乐喷泉停止后,我不禁惊叹:“这音乐喷泉真美啊!”13、流了一会儿,旁边那几个小口便接着流出了清水,往中心点流着,像在浇花。半晌,中心点与其他小口一起涌上,你流了他流,他流了你流,像接力比赛,玩得可开心了。

14、落下来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1颗颗漂亮的珍珠从空中掉落1般15、美丽的喷泉,你将永远涌上天空,为祖国的花朵而劳动。它清透好似水晶,梦幻纯粹;它高大好似宝塔,神圣绚丽;它妖娆好似仙女,轻灵动听。

16、喷泉周围有许多花草树木,围成一个圆圈,犹如许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手拉手唱歌呢!喷泉中心有一个大口,旁边也就有一个一个的小口,像花蕊一样。周围有四个想花朵一样的形状,还有四个像浪花一样的形状,好看极了。

17、喷泉四处有许多花草树木,围成一个圆圈,如同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手拉手唱歌呢!喷泉中心有一个大口,旁边也就有一个一个的小口,像花蕊一样。四周有四个想花朵一样的外形,还有四个像浪花一样的形状,难看。

写腰鼓舞的优美句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赏析——《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作者与背景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7部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呢?他怎能不为之而欢欣鼓舞呢?此情此景,转化成刘成章日日感悟的又在“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语),即“安塞腰鼓”。他必须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安塞腰鼓渊源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击鼓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以秦国为最。以后各代多用于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

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宁夏)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

知识积累

1.朴实:淳朴诚实。

2.忘情: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3.狂舞:纵情地跳舞。

4.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5.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6.燥热:炎热。

7.恬(tián)静:安静。

8.飞溅:向四外溅。

9.亢(kàng)奋:极度兴奋。亢,过度,极,很。

10.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吹、马叫的声音。

11.晦(huì)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12.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

13.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14.蓦(mò)然:突然,猛然。

15.冗(rǒng)杂:繁杂。

16.搏(bó)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17.烧灼(zhuó):烧、烫,使受伤。

18.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19.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0.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21.辐(fú)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22.翻飞:飞舞,飘扬。

23.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理解主旨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赞美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写作特色

1.多用短句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2.大量运用排比句式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3.快速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把握重点

1.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谈谈你对“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该句的理解。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这句突出了安塞腰鼓中体现出来的激昂勃发的生命力:摆脱束缚、打破闭塞……让生命充满激情的力量。

3.结合全文,试指出安塞腰鼓蓬勃了哪些想象。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大彻大悟!

4.“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中“震撼”“烧灼”“威逼”,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不能。词义和力量的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5.文中“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一句该怎么理解?

这句话中表达了那些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竟然勃发出如此激昂奋发、奇伟磅礴的生命力,实在令人钦佩和震撼。

6.“沉重而纷飞的思绪”指的主要是哪些思绪?

痛苦与欢乐、生活的梦幻、摆脱与追求、生命与激情、力量……

7.对文中“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句子如何理解?

通过对后生们的动作描写,使你感受到生命和力量的密切关系,生命因力量而再现其奇伟磅礴的气势。

8.文中“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一句使用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是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了这力量,体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

9.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

这种是侧面烘托的写法,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和观众融为了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撼力。

10.为什么每写完一个方面,作者就要写“好一个安塞腰鼓”?文章中有四次之多,不觉得重复吗?“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种方法叫反复,它的作用是使语言有了一种鼓的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文章中还多次运用反复,如:词语的反复:隆隆,隆隆,隆隆……句子的反复:愈捶愈烈!……愈捶愈烈!……愈捶愈烈!…… 段与段的反复: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次都有新意,层层递进,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更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

拓展阅读

《安塞腰鼓》赏析

金 梅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这样,作者自然要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一歌二颂难以尽致,则有三歌之、三颂之。

在作者笔下,几乎分不出哪是形式与内容,哪又是客体与主体,两者真正地获得了无间的统一。

不取拖沓累赘、沉闷疲软的长型句式,而多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也没有冗长繁复的段落,一言两语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运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样:既有句内的排比,更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又能连段而下,交错互出。

不独直接地描写这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也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应。

自始至终采用行进的、动态的描写,不作静止的形容,并使那人体的动作与腰鼓的声响,在共时态中互激互融,合二而一,从艺术上组成一个表现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体。

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作者是陕西人,从其描写中,可以看到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

这一篇,与乔良的《高原,我的中国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乔良的作品,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总体性的把握,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把它对象化和具体化。读者能把两篇作品一并阅读,相互比照,必将更深切地体察到我们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现。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 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厚 夫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最早发表于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后被选入多家散文选本;1996年收入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羊想云彩》(此散文集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目前,又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是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秦始皇时期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筑长城,修直道,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韩琦、范仲淹、沈括等一代武将、文臣来到陕北,领导过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而明朝时期九镇之一的“延绥镇”长城,几乎承担了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的一半以上的防务。可以这样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它置于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地消失了。然而,这种于激情和力量中的仪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陕北的乡间,腰鼓成为一种娱乐形式,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央进驻延安13年,以及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延安精神”走向全国,“安塞腰鼓”这种原来纯民间的广场文化形式,也渐渐走进庙堂,进入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视野。远不要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塞腰鼓”曾经如何在亚非拉走红;也不要说20世纪80年代初,“第五代导演”陈凯歌一炮打响的《黄土地》中“安塞腰鼓”是如何征服西欧观众的心灵;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均有“安塞腰鼓”出场。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换句话说,“安塞腰鼓”是用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昂的鼓点来表现诗的内容。对于散文家刘成章来说,他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主要的是,他对高原生命有深刻的体认,他的骨子里有种高原地域特有的诗意的浪漫情怀,而成为陕北高原上的一位“歌手”,一位著名的浪漫诗人。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呢?他怎能不为之而欢欣鼓舞呢?此情此景,转化成刘成章日日感悟的又在“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语),即“安塞腰鼓”。他必须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因此,《安塞腰鼓》呈现出这样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言:“五情发而为辞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家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直抒胸臆。这种挚爱既表现为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表现为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语词激昂,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等等。作家把黄土高原的元气和魂魄,一下子攫得淋漓尽致!

第二,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文心雕龙·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为了确保情感的畅通无阻,刘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诗的方式加以强化。这篇散文的诗意美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在的意蕴美;另一方面是语词、句式乃至整体节奏上,均经过一番苦心孤诣的设计,使整个散文充满一种神奇的形式美。当然,这种设计宛若天成,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作家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世界。

一是文笔峭厉。为了表现激扬而飞动的“安塞腰鼓”,作家在语句上大胆地刀削斧砍,仅保留枝干,使其产生奇谲美的效果。你看,《安塞腰鼓》开头“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一句自成一段,兀立于天地之间,实令人为之感喟。像这样的语句,在这篇仅有千字的散文中比比皆是。

二是语句铿锵。作家在散文中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直接使用了一连串短语。这样,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几字一顿,频频出击,使语势自然激越、昂奋。

三是善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散文的气势和力量。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是作家通过具有音乐性的复叠咏叹,来进一步加强散文中情感的传达。在《安塞腰鼓》中,作家有意识地在每个层次之末,单独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咏叹句式,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直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同时更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第三,想像奇伟,意境雄浑。德国19世纪著名的美学家狄尔泰曾指出:“最高意义上的诗是在想像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刘勰也曾说过:“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文心雕龙·神思》)刘成章“那唤起一系列想像的构想过程的力量,来自心灵深处,来自那被生活的欢乐、痛苦、情绪、激情、奋求振荡着的心灵底层”。(刘小枫《诗化哲学》)“安塞腰鼓”这个特定的意象,在刘成章的脑际孕育、旋转,仿佛地底突腾运行的火山岩浆,最后有最彻底、最尽兴的喷发。于是,灿烂的意象在瞬息之间纷翻飞舞,源源不绝的大河波涛汹涌,生命的畅想在历史和现实间遨游……

你看,刘成章在这样的场景上展开其想像的:无风之季,黄土高原上的一片高粱地里,兀立着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是一个“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背景!然而,当后生们的鼓槌擂起来的时候,在作家的眼里,“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作家的脑际迅速集合真实生活体验的记忆,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鼓点是“骤雨”、流苏是“旋风”、瞳仁是“火花”、风姿是“斗虎”的丰富联想。你再看,这“安塞腰鼓”,既“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刻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也使作家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你再听,在作家的耳畔,“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声音,而这“隆隆”的声音,既仿佛“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索”,又仿佛“隆隆隆隆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作家在创造力的世界中“神与物游”,读者也跟随着心宇驰骋,思绪万千。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选自《名作赏析》2001年第5期)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