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功近利的名言
时间:2022-05-04 05:3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大国三农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关于急功近利的名言
1. 用什么名言形容“急功近利”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1. 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坚定不移地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自会有妙手偶得的乐趣。
2. 坚忍是成功的一大因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必会把人唤醒的。
3.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
4. 人只有一直往前走,才能把影子甩在身后!
5. 忍耐是一帖利于所有痛苦的膏药。
6.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
7. 先苦后甜要比先甜后苦的味道迷人的多。
8. 要是你无法避免,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如果你命运里注定需要忍受,那么说自己不能忍受就是犯傻。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9.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0.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 关于“浮躁”的名言
1. 心不能浮躁,但手法必须雷霆——《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2. 可是你不要像我一样,把浮躁的生活当做成长。——宋冬野《卡比巴拉的海》
3. 在这个浮躁的随波逐流的时代,仍然有真心付出有信仰的人存在。——柴静
4. 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李娟《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
5. 只有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能摆脱世间之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明朝那些事儿》
6. 真正的彻悟,不仅是在浮躁中获取安宁,也是从寂寞里得到解脱。不仅是将热忱得以释放,也是让冷落能够平缓。——白落梅《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7. 在这个浮躁而现实的年代,有人说:最卑微不过爱情,最凉薄不过人心。人心、可以是温厚的,爱情、也可以是高贵的。愿生命不息,愿爱长存。——王尼玛《暴走大事件》
8. 每个人都有等待自己及自己等待的人,每个人却都在浮躁的人生里被迫不断前行并改变轨迹,能够坚持在原地守候如一的,却又需要怎样的坚持?——天下归元《扶摇皇后》
9.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时间总有太多的繁华,撩拨我们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浮躁或是疲惫了,必定会有一个娴静的茶馆,将你我收留。——白落梅《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0. 我得感谢这些年的漂泊,使我远离中心,脱离浮躁,让生命真正沉潜下来。在北欧的漫漫长夜,我一次次陷入绝望,默默祈祷,为了此刻也为了来生,为了战胜内心的软弱。我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漂泊是穿越虚无的没有终点的旅行。”经历无边的虚无才知道存在有限的意义。——北岛《失败之书》
11. 每个人只有一次十六七岁 不够理性 不够成熟的年龄遇见你 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我们能不能走到最后谁也说不定 在这浮躁的阶段 只希望能努力多爱你一点 你一定不要抱怨我的脾气 时间会告诉你我爱你都是真的 终老白发希望还是你。——颜末《夏至未至》
12. 我告诉自己,不要浮躁,不要抱怨。凡事有迹可循。我有我的路,人生其实一切自有安排。——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13.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任何不修炼自己内心的人都会变的浮躁起来。——沉潜中看到阳光
14.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格言联壁》
15. 在浮躁的世界做着浮躁的事情,蓦然回首,不如静下心来,回到那个安静的世界吧!——流苏少女
3. 诸葛亮的名言表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诸葛亮名言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4. 关于不要好高骛远的名言警句
1、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2、关于成功经验,可用四句话概括心得:
诚信经营—不要投机取巧,不管是对合作伙伴,对经营客户,还是对民族,对国家。以人为本—对内对外都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好高骛远—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因为很多事情只怕你想不到。 —— 南存辉
3、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4、振兴世界的唯一办法是人人都做好眼前工作。切不可好高骛远,只求大功。 —— 查金斯莱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唐朝),出自《增广贤文》
释义:人类数千年文明保留下如山的书,能通往成功的路,只有勤奋者可以达到目标;学识如大海一样宽阔无边无际,只有刻苦的人能造出小船前往之。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好大喜功:拼音是hào dà xǐ gōng,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出处: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好大喜功
科研课题“七宗罪”之第七宗:急功近利
【编者按】
作为行业性、应用性科技活动的农业科研,应当遵循什么规律?
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涉及人数最多的群体,农业科技人员所思所忧何在?
本文是《大地之犁——中国农业科技困局实录》一书的部分章节。
作者在书中指出:
课题制的“顽症”,逼得科研人员“跑部前进”,培养出一批批“科技老板”。
“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研究层出不穷,大量专利、成果躺在资料库里睡大觉,农民、企业却用不着。
科研活动到底是为了创造更强大的生产力,还是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
……
等等这些问题如今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创新是第一推动力。这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创新。
当下正是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到全面推开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通过揭示科技体制的痛点、改革的难点,能够对这项改革有所裨益,更希望科技对中国农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
这是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重要力量。
《大地之犁——中国农业科技困局实录》这本2011年出版的调研性报告虽然已过去了多年,但书中提到的一些科技体制问题和今天科研人员普遍遇到的并无二致。
【正文】
猪饲料的营养需求、营养需要、营养参数,这三种表述方式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没有区别。
但是,这是广东省农科院院长蒋宗勇当年陆续申报过的三个课题的三种说法。
为什么?
“每一次科技项目的五年计划,同样一个研究领域就得不断换新名词。不换的话上面就不支持了。”蒋宗勇说,“他会觉得怎么老是‘长青树’?老是这个题目,怎么支持你?”
当年他跟着导师一起做动物营养研究,在国内算是最早的了,主要就是研究牲畜每天应该吃多少蛋白质、多少赖氨酸,多少能量。应当说,这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研究,确切地说是一个研究领域,而不是一个研究项目。比如,随着育种的变化、养殖方式的变化、养殖环境的变化、人们对肉质需求的变化等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营养方面的调整。
“也不是说非要一下子给多少钱,但是不要让大家今天折腾这个、明天折腾那个。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就是得想各种办法把这个项目弄来、那个项目弄来才撑得下去,只好做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他无奈地说。
所以,如果单看蒋宗勇的研究名目,或许以为他这些年来都是在为课题而搞“万金油”,可事实上,他工作20多年一直都是执着地研究猪的营养问题。标新立异搞新词,纯粹是为了申请课题而不得已为之的事。
“农业科技最需要体制解决的,就是长期、稳定的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蒋宗勇说,“比如美国的柑橘育种做得很细,他们农业部就那几个人,几十年一直在做,国家一直给这项研究稳定的经费,其实也不算很多,就那么一个项目长期支持搞。所以你看,他们育出来的柑橘品质很好。这是科技界都比较羡慕的一种体制。”
另一个发生在植保领域的事更典型:近几年南方的水稻田连续多年暴发稻飞虱。在高温湿热的夏季,随着水稻的渐次成熟,这种小小的迁飞性害虫从东南亚一路向北,经两广、两湖再到江浙一带,几乎袭卷整个南中国,给水稻生产上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防治稻飞虱传统上用的是一种叫做吡虫啉的农药,但由于多年来单纯依赖吡虫啉,稻飞虱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这种曾经很高效的农药不管用了。过去一亩地只需1克药就能杀死95%以上的稻飞虱,但现在用几倍的农药也只能杀死60%的虫子,而且药效持续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骤降至一周。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农药专家沈晋良,是研究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权威。稻飞虱一暴发,当地政府部门就找他支招,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可是沈晋良说,给的钱再多也无济于事。
虽然他过去的法子挺管用,研究也有个很好的基础,但防治稻飞虱需要长期跟踪研究抗药性的变化等情况,他过去曾经向一些项目主管部门申请过研究经费,每年只需二三十万元,却一直没有得到支持,无奈只好作罢。等到新问题出现的时候,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这样的窘境,不是只有蒋宗勇、沈晋良遇到过。事实上,研究课题缺乏长期性、系统性,是很多科技人员普遍反映的一个大问题。
农业科研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生命——动物、植物、微生物,科研活动不能不遵循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比如,粮食、棉花、油菜等农作物的育种周期为8到10年,而茶、桑、果、畜、禽、水产等的育种周期更是长达20至30年。
但是,现在科研管理上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从制定指南时就喜欢追逐热点,很多项目又只支持三、五年甚至一、两年就要求结题,许多课题在申报时就要求科研人员未卜先知,必须写明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经费使用、推广效益,这种浓厚的计划经济式的苛求,除了逼得科研人员胡编乱造、学术造假,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小麦专家许为钢谈了他申报项目的一个“经验”——滚动。
“经费来自于项目,你得不停的申报项目。三年、最多五年。有些事研究得差不多了,你再把它申请个项目,这个钱才能把半成品继续研究下去。你可能就把一半的经费用到下一个半成品的研究上。”他说。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流行词。“创新型国家”、“原始创新”、“科技创新”、“创新主体”……遗憾的是,科技界的原始创新极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发现极少,过分强调科技功利价值的管理思想难脱其咎。要求科研人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缺乏宽松和宽容,不理解、不信任他们,给科研人员在自由王国中的探索加上了一条又一条沉重的枷索。
比如育种研究,虽然各类农作物(尤其是大宗作物)新品种数量很多,但是许多品种相互没有太大差别,因为育种者们用的材料都是司空见惯的——为了保证快出成果,大家都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如果研究跨度太大,出不来成果的风险大、耗的时间也长,自然不划算。两、三年要是出不来成果的话,你就被淘汰出局了。
也许,我们需要换一种看问题的方式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古老格言在科研领域永远也不过时。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桃专家姜全说:“相比之下,桃树的育种算是各类水果中比较短的了,这也需要至少10年。可是三、五年一个课题,项目合同能第一年末签订就不错了,等经费下来就更晚了。干个一两年,中间还要搞个中期检查。后一年的上半年就要开始准备总结。三年白手起家你能育出品种?这不跟蒙人差不多吗?大家要是不浮躁才怪!”
姜全认为,国家的体制是五年制订一次计划,财政预算是一年编制一次,今年的钱今年花、明年的钱明年花。可是,今年不能预算出今后10年的钱来。这种体制跟科研需求不相吻合。
事实上,蒋宗勇、沈晋良、许为钢、姜全,是能够坚持自己研究方向的科学家们。还有一些科学家无力或者不想去坚持的,就不断转换研究方向以拿到各类项目,这一方面使科研积累丧失殆尽,另一方面导致很多专家不专、八面玲珑。
“结合实际的育种应当没有年头限制。作物不同,育种周期也不尽相同。不能规定是三年还是五年完成任务。”姜全说,“你把育种方案确定好、我组织专家审批,经费要有限度,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国家的财力,不能你要多少就给多少,因为国家没那么多钱给你。然后,我会有阶段性的检查,你阶段性地给我汇报出了什么成果,我来决定要不要你再继续做下去。”
采访中,有一名科研人员曾调侃地把现在某些科学家比做妓女——谁给钱跟谁干。
科学研究竟然真得沦落到如此地步了?!
(原载《大地之犁——中国农业科技困局实录》第六章“课题‘七宗罪’”,p124-150,董峻,学苑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有寓意的和字唯美句子
- 下一篇:事情有两面性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