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口号

时间:2022-05-04 20:38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林旭生 | 评论: 次 | 点击:

工匠精神的口号

1. 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队名和口号

凌云战队、超越队、蟑螂队、雄鹰队、永不言退,我们是最好的团队!成功决不容易,还要加倍努力!一鼓作气,挑战佳绩!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事业辉煌!目标明确,坚定不移,天道酬勤,永续经营!每天进步一点点。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2. 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队名和口号

凌云战队、超越队、蟑螂队、雄鹰队、

1. 永不言退,我们是最好的团队!

2. 成功决不容易,还要加倍努力!

3. 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4. 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事业辉煌!

5. 目标明确,坚定不移,天道酬勤,永续经营!

6. 每天进步一点点。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3. 工匠精神内涵是什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86514922

什么是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集体的气质,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异于常人的成就,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取得这种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一个集体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一个集体将会怎样?作为你所在的集体中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体为荣,明天集体以我为荣”,“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应该对我的集体负责”。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

4. 关于“工匠精神”的名言有哪些

1、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达尔文 2、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拉伯雷 3、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

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关于科学精神的名人名言。

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李四光 4、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

——赫尔岑 5、科学是对付狂热和狂言的有效的解毒剂。——史密斯 6、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 7、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8、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冈察洛夫 9、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

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观察生活的墨镜。——培根 10、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

——麦考莱 11、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2、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

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

——澳大利亚科学家 贝弗里奇 13、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史迈尔 14、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没有什么比一门技艺会给人更好的安慰,因为当他一心钻研那门技艺时,船已不知不觉越过了重重危难。

——希腊诗人 米南德 15、人正当年轻力壮,谁去想三灾六病,人正当雄姿英发,谁去想衰朽残年、奄然物化;人正当兴致勃勃、钻研学问,谁去想身后的浑浑茫茫? ——英国散文作家 赫兹里特 16、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

工匠精神的口号

当耐用消费品不耐用时:资本不需要“工匠精神”,只需要这个口号

#人世间征文#

当耐用消费品不耐用时:资本不需要“工匠精神”,只需要这个口号

《人世间》里,周家老爸退休时就是八级工,工资高达108块。按照当时的购买力估算,至少是当前每月三、四万高薪的水平。当时的八级工,大都是在军工、重工企业上班,受人推崇、待遇优厚,坐火车、飞机时,八级工跟院士是一个标准级别。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能成为工人家庭,那可是值得骄傲的荣誉,尤其是那些评了级的高级技术工人家庭,像钳工、车工、铣工等技术工人,若能到六、七级工,那在厂里的地位堪为大拿级别。若级别达到八级,那工资堪比厂长,任何厂领导碰头见面,大都会对八级工带上三分敬意。

在生产技术并不发达的过去,技术工人在工业企业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个年代的人因为工厂氛围而大都一心为公、执着于专业追求,在产品质量上不会过多地考虑降本增效,更多的是如何把产品打造的质量更高、性能最可靠,因为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商品奇缺,例行艰苦朴素、节约耐用的传统消费观念,国营厂造的每一件产品,恨不得在使用寿命上能一辈子不坏。所以,那个年代的产品产量虽然不如当下高,但国营工厂的产品质量是出奇的好。我家里老爸的一辆“老永久”28大杠自行车架是锰钢的,车圈镀层近18年还能不锈,而现在厂里给主任们在园区间代步而买的“新永久”自行车不到一年就各处镀层起锈斑驳。

当耐用消费品不耐用时:资本不需要“工匠精神”,只需要这个口号

国营企业为什么会倒闭?看到一块1963年的井盖,我明白主要原因了,说到底就是过去的产品太注重质量了!

这个雨水井盖,虽然表面磨损痕迹明显,但是仍旧完好能用,尤其那标注清晰可见的“1963”,对比我厂园区内年年坏损的窨井盖板来说,质量真的是天壤之别啊!一块使用了60多年的井盖,生产他的企业估计都不一定在了,但它仍完好如初地在地面上迎接千踩万踏。

2013年,我花240元买的一双富贵鸟布洛克风格皮靴,被我踩了9年,依旧完好,且越旧越耐看,越旧脚感越舒适。别的品牌鞋厂、也包括这些奢侈品大牌,大都是把鞋当成消耗品来设计制作,而富贵鸟鞋厂却把鞋的品质做成了经久耐用的耐用消费品。这么大的一个优点,没能被打造成亮点,遗憾的是,富贵鸟鞋厂在2019年就倒闭了。一代鞋王成为了传说,“穿不烂的富贵鸟”飞走了!

当耐用消费品不耐用时:资本不需要“工匠精神”,只需要这个口号

对比现在的一些商品,即便是耐用消费品领域,产品也逐渐变得不太耐用了,现在的东西外观、包装上的“面子上”倒是越来越花里胡哨了,但牵涉里真材实料的品质“里子”却越来越差了。

现在的市场确实变了,倒不是说现在不能把产品质量做好,只是控制企业的资本阶层的思路更多不是在产品质量上,而是更加追求市场潮流、更新迭代带来的利润最大化上。产品质量太好、用不坏,汰换周期太长,企业怎么持续盈利?

资本是趋利避害的,所以穿不烂的富贵鸟皮鞋因为回头客太少而倒闭了;不会坏的新飞冰箱厂自己坏事了;上世纪时曾经的国营工厂产品标签也消失了;技术工人的地位也跟着下降了…在资本面前,宣传工匠精神大都是为了产品文宣的一个口号而已,因为真正的工匠精神实施起来的前提是舍得给技术工人高的待遇,同时能放弃赚快钱,而执着于细水长流、做长线去打造品牌的质造追求。

【小结】:

过去的企业工人,把技术用在了如何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上;

现在的企业管理,把思路用在了如何控制产品使用寿命上。

工厂里品控的管理逻辑,也是建立在资方的运营思维下,质量需要管理到不同的标准范围内(出口第一世界的欧美、出口第三世界的亚非拉、国产品牌、国产通货等等),这个范围内低于下限肯定是不合格次品,如果超出上限,会被认为是“质量过剩”。所以,并不是我们做不出质量赶超欧美日的普通消费产品,而很多情况下是资本方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另,质量真正第一时,技术工人是个宝;效率只顾第一时,技术工人是个草。因为企业的运营思维逻辑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世间》里,周家老爸的八级光荣蓝领身份,注定只能成为曾经的光辉岁月,回忆下还好,想重现很难!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