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与辱中外名人名言精选
时间:2022-05-05 00:2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新华网 | 评论: 次 | 点击: 次
荣与辱中外名人名言精选
1.以"荣"与"辱"为例写一名人得例子
3月4日,锦涛主席在看望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例如,热爱祖国,我们就要从热爱家庭、班级、学校、家乡和环境做起;服务人民,我们要从服务父母、老师、同学和长辈做起;崇高科学,要从刻苦努力学习、发奋成才做起;辛勤劳动,要从主动做家务事,积极打扫班级、学校清洁卫生做起;团结互助,要从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做起;诚实守信,要从不撒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说话算数做起;遵纪守法,要从守校纪班规做起;艰苦奋斗,要从勤俭节约、不同他人攀比、珍惜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常常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一些;当一个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大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石油.” 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 这一批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么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学习了这“八荣八耻”,我深切地感受到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我们崭新的精神面貌.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心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明辨是非;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节约水电,不攀比;在工作岗位上热心为同学服务,大胆创新;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民族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八荣八耻”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班级荣誉与羞耻的名言警句
荣誉使艺术盛兴,一切有志于钻研的人,无不受着荣誉感的激动。
——西塞罗 遇到的困难越多,得到的荣誉也越大。 ——西塞罗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左芬 在生活中,虚荣是被创造区别开来的兴趣,将虚荣与艺术上的兴趣相比较并以思考的人,也许能够找到切实解决虚荣的办法。 ——三木清 荣誉是一种偏见,它来自人们不善于珍重自己。
——高尔基 荣誉的职业是沉重的负担。 ——马辛杰 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
——歌德 通往荣誉的捷径就是一无所有。 ——塞缪尔·巴特勒 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更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邹韬奋 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 ——冰心 由人授受的荣誉是长久不了的;世俗的荣誉只能给人带来烦恼。
——托马斯 荣誉要靠我们用行动去争取。 ——马洛 那些已经过去的美绩,一转眼间就会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
只有继续不断的前进,才可以使荣名永垂不朽。 ——莎士比亚 荣誉是时间的女儿。
——阿兰 风流人物的声誉不会维持很久,因为潮流会过去。 ——拉布品耶尔 情操要高尚!成为我们真正荣誉的,是我们自己的心,而不是他人的议论。
——席勒 穿戴朴素而有声誉,胜于自诩富有而默默无闻。 ——伊索 好人的荣誉深藏在人们的思想里,而不是挂在众人的嘴上。
——托马斯 荣誉称号不会抬高人的身价,人的荣誉称号全在于他自己。 ——约·福特 荣誉的产生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品行好,荣誉也就存乎其中了。 ——簿柏 倘若我们要计算报酬,那么高尚德操所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就是荣耀。
——西塞罗 最大的困难是:第一获得名声,第二活着的时候维持它,第三死后还能保持它。——海顿 好名是追求名誉没有节制的欲望。
——斯宾诺沙 当我估量到生命中所有的忧愁的时候,我就觉得生命是不值得留恋的;可是名誉是我所要传给我的后人的,它是我唯一关心的事物。 ——莎士比亚 荣誉这东西,不会给一个偷盗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愉快,它只有在一个配得上它的人的心里才会引起不断的颤动。
——果戈里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 得勿喜,失勿忧。
抗之甚高,挤之必酷。 ——佚名 小利,大利之贼;小祸,大祸之津。
敬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祸则大祸必至。 ——刘昼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佚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知虑,必有一得。 ——司马迁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佚名 做少许事情而做得很好,胜于做许多事情而做得很糟。 ——苏格拉底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的话,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海明威 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
——刘向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 ——贺兰进明 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
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荀子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荀子 最爱嘲骂人的人,往往是最受嘲骂的人;天道循环,今天笑我的人,明天自有人笑他。
——辛尼加 许多人因为羡慕别人,不觉连自己的东西也丢掉了。 ——伊索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梁启超 没有什么事比一心指望出人头地更为平庸陈腐了。 ——霍姆斯 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
——白居易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张廷玉 荣誉应该是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
——普利尼 荣誉比生命更宝贵。——罗曼·罗兰 荣誉并没有绝对的目的,并不能超过生命的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叔本华 荣誉不过是一块铭旌。——莎士比亚 荣誉不能寻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歌德 荣誉不是法令所管得到的。——马克·吐温 荣誉称号不会抬高人的身价,人的荣誉称号全在于他自己。
——约·福特 荣誉的产生不受外界条件限制。品行好,荣誉也就存乎其中了。
——簿柏 荣誉的获得在乎把一个所有的才德和真价值无损无伤地显露出来。——培根 荣誉的职业是沉重的负担。
——马辛杰 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爱迪生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就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 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约翰·韦伯斯特 荣誉如同生命一样,一旦失去,就不可复得。
——赛勒斯 荣誉使艺术盛兴,一切有志于钻研的人,无不受着荣誉感的激动。——西塞罗 荣誉是时间的女儿。
——阿兰 荣誉是一种偏见,它来自人们不善于珍重自己。——高尔基 荣誉要靠我们用行动去争取。
——马洛 荣誉应该是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动机。——普利尼 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
——达·芬奇 荣誉这东西,不会给一个偷盗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愉快,它只有在一个配得上它的人的心里才会引起不断的颤动。——果戈里 荣誉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得之不易。
——华兹华斯 蔑视荣誉勋位本身,就是一枚一极荣誉勋章! ——莫奈 易得者易。
3.关于“荣”与“辱"的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仁者荣,不仁者辱。——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人间训》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清代大臣 张廷玉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晚唐诗人 许浑
乐往必悲生,泰来犹否极。——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君不见门前柳,荣耀暂时萧索久。—— 唐代官员 贺兰进明
以上资料均来自【中华诗词网校】
4.急求关于“耻辱”的名人名言 或古诗词等褒的贬的都可以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
3、让别人来称赞比自己称赞好。——[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4、承认贫困并不是可耻的。相反,不为改变贫困而努力才是确实可耻的。 ——修昔底德
5、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惠严
6、谁追悔而不知道羞耻,他就得永远追悔。——[德]席勒《唐·卡洛斯》
7、人有羞耻心——就会更聪明。——[苏]叶夫图申科《来吧,毛头小伙子们 !》
8、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左芬
9、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许浑
10、贫莫贫于不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李西沤:《药言剩稿》
11、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贾谊:《新语·本行》
5.关于知荣明耻的名人名言
关于八荣八耻,爱国名人警句大全 【推荐】——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 昭公元年》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儒行》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8.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牧民》 11.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 外篇 广譬》 1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 1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4.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16.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1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伶官传序》 名人名言: / 提供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2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24.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25前仆后继,还我河山。
——岳飞 26.以身许国,何事不为?——岳飞 27.精忠报国。——《宋史 岳飞列传》 2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3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3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3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4.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趣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 谭嗣同 狱中题壁宁 3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 秋瑾 对酒 37.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38.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 39.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王烬美 4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自题小像 41.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这位人物信息来源于 名人网 原文链接: /62414.html。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
来源:新华社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来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蓬莱市,冒雨登临蓬莱阁,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倾听岁月无声的启迪。
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一个大党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要把历史摆在如此高的位置?从历史之中,他汲取着怎样的人生智慧和治国之道?对广大领导干部学史用史,他又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
习近平爱读书,尤爱读史。
每年新年前夕,习近平都会发表新年贺词,人们在聆听他令人振奋的贺词同时,也能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他身后摆满书的大书架。细心的人发现,在习近平的阅读清单里,有大量的历史典籍:《史记选》《汉书选》《世界通史》《现代欧洲史》……
“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是习近平的读史心得。
爱读历史的习近平,对于历史典故常常信手拈来。2011年9月,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他引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孔子“诲人不厌”,勾践“卧薪尝胆”,苏武“饮雪吞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
爱读历史的习近平,对于历史人物常常铭记于心。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他讲起陈望道专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竟将墨汁误当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的故事,并引述他的名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爱读历史的习近平,常常用历史教育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多次以历史为主题: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重温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聚焦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在习近平看来,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
历史,不仅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同时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正如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所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习近平思考问题、作出分析、得出结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为领导干部运用历史眼光看问题树立了光辉典范。
习近平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他多次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首都博物馆、西安市博物院、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习近平走进一座座博物馆,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中,闪耀着无比珍贵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丰厚的精神滋养。
习近平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他对近代史感到最为痛心,对近代史的思考也十分深刻。
2014年5月,习近平来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回溯中国近代史。他痛心地说:“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
习近平认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于歪曲历史、掩盖侵略的错误言行,他坚定地予以驳斥。
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仪式、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察看北洋海军炮台遗址和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习近平的话语斩钉截铁:“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习近平认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西柏坡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考察期间专门安排、多次前往革命老区,瞻仰红色遗址遗迹,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他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在历史进程中,做出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历史贡献”
观成败、鉴是非、知兴替、明规律。
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
习近平指出,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他说,“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既要以史资政、修身励志,更要从中发现真理、明确方向、坚定道路、汲取力量,去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探寻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他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2011年3月,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期间,专程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同志故居。他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对历史的最好学习和借鉴就是成为历史大潮的一朵浪花。
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言:“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文字:新华社、人民日报
图片:新华社
视频: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