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逆境的优美句子

时间:2022-05-05 12:41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冬晖学堂 | 评论: 次 | 点击:

论语中逆境的优美句子

1.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德不孤 必有邻 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鲜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15.朝闻道,夕死可矣.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23.德不孤,必有邻.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6.子不语:怪,力,乱,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3.食不语,寝不言.54.寝不尸,居不容.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6.未知生,焉知死?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58.过犹不及.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8.言必信,行必果.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82.小不忍,则乱大谋.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85.君子忧道不忧贫.87.有教无类.88.道不同,不相为谋.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90.既来之,则安之.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 摘抄论语中的优美句子,不少于一百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 论语里经典的句子20条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归69

《论语》里的经典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

4.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第九篇第6章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官名,又称冢宰。本指天子的六卿之一,辅佐帝王治理国家,执掌百官。

春秋时各国也多设此职。有学者研究认为,本文的太宰指吴国的太宰、奸臣伯嚭,这次对话是在吴鲁的一次会盟中的对话。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能:技艺,才能。

固: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固,四塞也。从囗、古声。”古指十口相传,囗即围住,封住。囗、古叠加,四周围起来而得十口相传。本义:结实,牢靠。如:坚固、稳固、巩固、凝固、加固。如《诗·小雅·天保》:“亦孔之固”。

衍义:引申指“坚定,不变动”。如:固执、固定、固本。如《资治通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固也引申指“本,原来”。如:固有、固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也指鄙陋(见识浅少)。如《论语》:“俭则固”。

固也指疾病经久难治的。后作“痼” 如《礼记·月令》:季冬行春令,则“国多固疾。”

固也有本来、确实等意。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固又用作姓。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纵:放、松缓、放松。如:稍纵即逝。《说文解字》:“纵,缓也。一曰舍也。从糸从从(二人)。”原指织布时两人都放开机杼任随丝线退回去。延伸为放开,放走等意,如“纵敌”、“纵火”、“纵虎归山”等。

纵也延伸指任意、纵意,如“放纵自己”等。又如屈原的《离骚》:“纵欲而不忍”。

纵延伸指急遂的样子。用作“纵纵”。如:《礼·檀弓》:“丧事欲其纵纵尔。”

纵也有即使、使等意,如北宋· 柳永的《雨霖铃》:“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本文的“纵”即此意。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将:“大”的意思。《尔雅》:“将,大也。”孔安国:“天固纵大圣之德。”

鄙事:指技艺而言。技艺属于小道,因此称为“鄙事”。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孔子多小艺也。多能鄙事:孔子自谦,谓因少时贱,必执事为生,而所能又皆鄙事,非因己之圣而无所不能。

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一,品德高尚、有胸怀、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和“小人”相对。

二,指“君之子”,即贵族子弟。在春秋时期,由于为政者多为贵族,所以“君子”也指为政者,和“平民”相对。如《论语》中有:“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此处的“君子”就是指为政者。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全文理解为: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该是位圣人了吧?为什么他会那么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来是上天要让他成为大圣人的,同时又让他会很多技艺。”孔于听到了,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年少的时候低贱,因此才学会了许多生活技能。那些贵族子弟所掌握的技艺多吗?不多的。”

太宰以多能为圣,子贡认为孔子既是大圣,又多能,皆上天成就之。也就是“天纵之才”,孔子解释说:多能和圣人无关,是因为生活所迫。朱子:“圣无不通,多能乃其余事。”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历代先贤对于本文的理解多有歧义,其关键是对于文中“君子”的理解是否正确,不然很容易误入歧途。

钱穆:“此处不言圣人,而改言君子,是孔子之谦,不欲以圣人自居。然谓君子不必多能,其所指示则更深切矣。”朱子:“多能非所以率人,故又言君子不必多能以晓之。”

张栻曰:夫子闻之,恐太宰谓圣必待多能,则甚有害也,故谦以自居,其意则欲太宰知夫多能虽不害其为君子,然为君子不在多能也。故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明代的蕅益大师曰:多能甚鄙甚贱,决非君子之道也。大宰此问,与党人见识,天地悬隔。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日本大儒伊藤仁斋曰:君子固有多能者,然论其所以为君子者,则不在于此。何者?道德,实也;多能,其余事也。夫子所以戒其多能者,欲学者当专务力于道德,而不可分心于多能也。

上面几位先贤都把“君子”理解成和“小人”相对的“君子”,说“君子”不必多能,这很容易误导人鄙视或者反对掌握生活技能或者体力劳动。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因为很多读书人受到了这种思想的误导,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懦弱书生。

其实,孔子根本没有反对“多鄙事”,他只是解释说“多鄙事”和“圣人”无关,“多鄙事”不一定能成为圣人。李炳南曰:圣人是成了道的人。以多能为圣,那是误解。

相反,孔子是鄙视那些“不能鄙事”的贵族子弟。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孔子的好友左丘明曾在他的《国语》中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

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要“多鄙事”,“多鄙事”不一定能成为圣人,但是,要成为圣人,必须“多鄙事”。

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只有在“忧患”之中,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只有经历苦难,才能“升级”!

古荆州有个“火凤凰”的传说,它必须在大火中焚烧自己,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后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韩愈在他的诗中也提到:“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意思就是:公与相大多来自贫苦人家,有钱人的后代基本都没有什么出息。

孔子并不反对富贵,但是富贵人家一定也要有“多鄙事”,才有可能具备“圣心”,成为“圣人”。

人在面对逆境或者苦难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悲观,应该微笑迎接,努力“曾益其所不能”,提升自己。

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

汉代之前,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汉代发明了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察举制被门阀士族操控利用,寒门弟子很难有出头之日。

渴望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阶级及读书人和统治阶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了缓和这个矛盾,选官制度必须改革。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曹操去世后,他的谋士陈群发明了“九品中正制”。“中正”是管职名,意为公平公正。“九品”意为各地中正在其管辖范围内,把人才分为“九等”,存入档案,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察举制”的延续,直到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制”,寒门学子才真正能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上层社会。

关于勤奋苦读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首悬梁”的东大儒孙敬(今河北衡水人),“锥刺股”的战国纵横家苏秦(今河南洛阳市人)。

“悬梁刺股”虽然精神可嘉,但毕竟对身体有伤害,相对来说,晋代的“囊萤映雪”更“科学”。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晋代车胤(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这就是“囊萤”的故事。

“映雪”是晋代孙康(今山西平遥市人)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车胤和孙康都因为家境贫寒,他们非常渴望改变生活,所以“动心忍性”,千方百计地要提升自己,所以想出了“囊萤映画”的办法进行学习。

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论语史鉴:逆境、苦难来时,要微笑面对!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人,只要想学习,总能想到办法,挤出时间,如果不想学习,总能找到借口。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