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佛名人名言(佛学警世名言)

时间:2022-05-05 12:57 | 分类: 句子大全 | 作者:聪颖乐天派随心所 | 评论: 次 | 点击:

古人学佛名人名言(佛学警世名言)

1.佛学警世名言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 ◆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

◆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时间总会过去的。

◆算命不如认命。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著,通通放下。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挂碍任何事物。

◆悟性是每个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各有因缘莫羡人。

◆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颜老。 ◆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量大福大。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

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悟性即得‘开心果’。 ◆圣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内心的垃圾(贪、嗔、痴)不知‘倒’。 ◆学悟的孩子不变坏,学悟的老人不痴呆,学悟的少年永不败。

◆智者善植因果。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服人。

◆老实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善于保护自己的,永远谦虚谈话。 ◆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

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悟’,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著急。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无生即无死,究竟解脱。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

◆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我思故我在,我观故自在。 ◆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凡有追求,必定有烦恼。 ◆学悟,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

2.佛经经典名句

看破世事惊破胆 识透人情透心寒 人心曲曲湾湾水 世事重重叠叠山 一切五欲悉无常 如水聚沫性虚伪 诸有如梦如阳艳 亦如浮云水中月 朝来暮去走西东 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尽百花成蜜后 到头辛苦一场空 一日无常到 方知梦里人 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 人生不足贵 天寿尽亦丧 地狱痛酸苦 唯有涅槃乐 大圣说空法 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 诸佛所不化 有命终归死 无常倍疾箭 人身之难得 如盲龟穿孔 我本不欲生 忽然生在世 我本不欲死 忽然死期至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善哉阿难 汝等当知 一切众生 从无始来 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 性净明体 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轮转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 性 一切唯心造 灵光独耀 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 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 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 即如如佛 世间种种法 一切皆如幻 若能如是知 其心无所动 譬如梦中见 种种诸异相 世间亦如是 与梦无差别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然不息 如来常说 诸法所生 唯心所现 一切因果 世界微尘 因心成体 三界之中 以心为主 能观心者 究竟解脱 不能观者 永处缠缚 世间犹如万花筒 形形色色总是空 悟得本来无一物 莫教六贼日相攻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知我 合眼蒙胧又是谁 来时糊涂去时迷 空在人间走一回 不如不来亦不去 亦无烦恼亦无悲 人间富贵花间露 世上功名水上沤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如流水 相皆共看此明月 见身无实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心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滔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翁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尽付笑谈中 是谁多事种芭蕉 早也潇潇 晚也潇潇 是君心绪太无聊 种了芭蕉 又怨芭蕉 积聚皆消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当离 有生无不死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世间所见法 但以心为主 随解取众相 颠倒不如实 世间所言论 一切是分别 未曾有一 法 得入於法界 有业亦有果 无作业果者 此第一甚深 是法佛所说 虽空亦不断 相续亦不常 罪福亦不失 是法佛所说 我昔未生时 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 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 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 还我未生时(原书封底)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法性常空寂 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佛境 不可得思量 四大原无主 五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 猷如斩春风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沈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知世悉如梦 一切佛如影 诸法皆如响 令众无所著 佛刹无分别 无憎无有爱 但随众生心 如是见有殊 大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法 不被无常吞 吾有大患 唯吾有身 吾若无身 夫复何患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3.佛学警世名言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

观察善法。令诸善法。

念念增长。不容毫分。

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

善法圆满。”《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4.佛经经典名句

看破世事惊破胆 识透人情透心寒 人心曲曲湾湾水 世事重重叠叠山一切五欲悉无常 如水聚沫性虚伪 诸有如梦如阳艳 亦如浮云水中月朝来暮去走西东 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尽百花成蜜后 到头辛苦一场空一日无常到 方知梦里人 万般带不去 唯有业随身人生不足贵 天寿尽亦丧 地狱痛酸苦 唯有涅槃乐大圣说空法 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 诸佛所不化有命终归死 无常倍疾箭 人身之难得 如盲龟穿孔我本不欲生 忽然生在世 我本不欲死 忽然死期至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善哉阿难 汝等当知 一切众生 从无始来 生死相续 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 性净明体 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轮转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 性 一切唯心造灵光独耀 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 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 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 即如如佛世间种种法 一切皆如幻 若能如是知 其心无所动 譬如梦中见 种种诸异相 世间亦如是 与梦无差别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然不息如来常说 诸法所生 唯心所现 一切因果 世界微尘 因心成体 三界之中 以心为主 能观心者 究竟解脱 不能观者 永处缠缚世间犹如万花筒 形形色色总是空 悟得本来无一物 莫教六贼日相攻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后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知我 合眼蒙胧又是谁 来时糊涂去时迷 空在人间走一回 不如不来亦不去 亦无烦恼亦无悲人间富贵花间露 世上功名水上沤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如流水 相皆共看此明月见身无实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心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滔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翁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尽付笑谈中是谁多事种芭蕉 早也潇潇 晚也潇潇 是君心绪太无聊 种了芭蕉 又怨芭蕉积聚皆消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当离 有生无不死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世间所见法 但以心为主 随解取众相 颠倒不如实 世间所言论 一切是分别 未曾有一 法 得入於法界有业亦有果 无作业果者 此第一甚深 是法佛所说 虽空亦不断 相续亦不常 罪福亦不失 是法佛所说我昔未生时 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 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 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 还我未生时(原书封底)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法性常空寂 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佛境 不可得思量四大原无主 五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 猷如斩春风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沈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知世悉如梦 一切佛如影 诸法皆如响 令众无所著佛刹无分别 无憎无有爱 但随众生心 如是见有殊大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法 不被无常吞吾有大患 唯吾有身 吾若无身 夫复何患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5.佛教经典名句一百句,看懂学会你就懂得了一半,学佛网

佛教名句 一、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二、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三、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四、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一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一一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一一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一二三、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二四、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一二八、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一二九、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三0、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一三二、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6.古代名人名言大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 刘禹锡

译文:这里的山哪怕不高,但是有了仙人在这里,这山就能非常出名。这里的水,哪怕不深,只要有了龙,也会非常灵验。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 卢梅坡

译文: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西汉 司马迁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的其所,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而有的人的死无足轻重,因此意义是不同的。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 范仲淹

译文: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5、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西汉 刘向

译文: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兰花香气屋子,久了会身染香气,就闻不到兰花香气了。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咸鱼市场,时间久了就变臭。

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北宋 孙昭远

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7.古代名人名言

孔子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子名言 1、宇宙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价值观 无、道、德 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 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

「万物」由「有」所衍生,而「有」从「无」所衍生,天下万物均起於「有」而终於「无」。 老子言「道」,尝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於天地万物之先,独立长存於万物之外,不断循环运行,遍及天地万物,绝不止息。

老子又认为「道」不可触摸、莫可名状,故谓:「无状之状,无物之泉。」只能用「道」来代表,亦可勉强称为「大」。

故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意谓「道」是玄妙深奥的,常人难以理解及形容。若可用言语来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当宇宙万物形成之际,人类会给万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人为自然万物之一,故须遵守自然法则,故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赋予万物生机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宗主。 老子言「德」,认为「德」乃「道」之体现,而「德」应服从於「道」,故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家强调人应当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养,避免犯过。 守柔 老子言「守柔」,尝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

」「道」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因为「道」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故言:「弱者道之用。」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又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强调以柔制刚,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谦卑逊让,以退为进。

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意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

老子强调「守柔」,皆因认为除了「道。

古人学佛名人名言

释迦牟尼名言警句 佛祖名言警句 佛学哲理名言

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私欲

  六、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七、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八、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束缚

  九、固执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一○、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一一、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一二、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一三、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一四、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著相当多的苦恼。

  一五、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一六、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也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洞察

  一七、不可以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一八、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一九、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二○、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一、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二、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途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三、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四、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愿望

  二五、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二六、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哪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二七、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二八、只要是醒著,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著这种慈悲的胸怀。

  二九、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辜,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我。愿我聪明伶俐,能够把真理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三○、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

  的诺言

  三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著、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美地服务别人。

  三二、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慈爱

  三三、让我们本着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三四、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三五、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三六、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三七、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烦恼

  三八、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三九、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四○、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四一、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四二、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一样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三、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四、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障碍

  四五、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四六、不要轻视小恶,因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装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四七、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四八、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四九、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五○、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五一、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五二、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五三、所有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五四、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会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五五、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杀害、盗窃、邪淫是身体的三大污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是语言的四大污垢。

  五六、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愁苦

  五七、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会给自己带来忧愁。

  五八、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五九、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六○、世界变迁不易,并非是长久不变的。

  六一、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六二、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的!

  六三、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着棍子赶著牛群到牧场。

  六四、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六五、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译注: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六六、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六七、‘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六八、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待人

  六九、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著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情感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七一、为了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而无法摆脱怨恨。

  七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七三、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七四、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七五、丈夫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他的妻子:第一、称赞对方的优点。第二、永远不轻视对方。第三、对她忠贞不二。第四、授与处埋家务的职权。第五、常送给她精致的服饰。

  七六、妻子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丈夫:第一、把家务处理得井然有序。第二、帮助丈夫的亲属。第三、对丈夫忠贞不二。第四、聪明地管理和节省丈夫的薪饷所得。第五、勤劳而不怠惰。

  七七、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杉有礼。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使车轮转动。

  七八、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七九、你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心境

  八○、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著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八一、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著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著挽牛的足蹄。

  八二、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八三、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八四、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八五、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佛陀。

  行善

  八六、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八七、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八八、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

  八九、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九○、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实行

  九一、只说好话而没有实行是毫无结果的,这好比一朵美丽的花,徒具颜色而没有芳香。

  九二、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九三、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九四、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九五、愚笨的人得到知识和名誉对自己毫无益处,不但损了他的幸福,而且还会使他刚愎自用。

释迦牟尼名言警句 佛祖名言警句 佛学哲理名言

  九六、读诵没有用的话语一千句,倒不如只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带给人安宁。

  九七、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你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省过

  九八、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九九、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一○○、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一○一、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要来得高尚!

  一○二、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去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滑。

  一○三、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一○四、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一○五、你们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一○六、忏悔包括改过!

  言行

  一○七、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一○八、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一○九、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一一○、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一一一、我不但教导外在的行为,而且更注重内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导弟子身体不可表现坏的行动,不可思考或谈论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时我也教弟子表现良好的行为、思考和谈论健全的事物。

  一一二、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一一三、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一一四、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学习

  一一五、不学习的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一一六、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智者,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一一七、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一一八、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教育

  一一九、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

  一二○、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一二一、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一二二、一位好教师讲话应中肯而避免谈论不相干的事物。

  一二三、在所有的礼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贵。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在所有的快乐中,真理的喜悦最大。拔除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恼。

  快乐

  一二四、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一二五、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

  一二六、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

  一二七、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幸福

  一二八、幸福在于愿望的实现,而且在于只存著高尚的愿望。

  一二九、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一三○、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三一、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二、一个人的心念极为微细而且不易察觉,可是聪明的人却善于护守即将蠢动的心念,经过护守的心能导致幸福。

  一三三、啊!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一三四、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五、孝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智慧

  一三六、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一三七、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一三八、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一三九、锻炼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二种是高超思考方的训练,第三种是高等领悟力的训练。

  一四○、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著稳重,这意思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一四一、智慧是从禅定产生的,没有禅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一四二、假如一个人活了一百岁而没有真实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规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静的功夫。

  容忍

  一四三、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一四四、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一四五、同时,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份,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

  一四六、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一四七、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知足

  一四八、不要期望不正当的成就。

  一四九、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一五○、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里,你将可以发现满足。

  一五一、纵使天上下金雨,仍不能满足感官的欲望。感官的欲望没什么快乐可言,只有痛苦。

  一五二、人们总是随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嫉妒别人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

  健康

  一五三、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一五四、疾病有两种,那两种呢?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疾病。有的人身体似乎可以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或更多年不生病,可是在这世界上,除了心智没有污垢的圣者以外,心灵能够片刻不生病的人,实在太少了。

  一五五、情绪不稳定,不能被人信赖又不善待朋友的人,健康情况将大打折扣。

  一五六、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

  一五七、聪明的人,无论快乐或痛苦,都不会过度地表现他的感受。

  一五八、智者应清除自己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

  一五九、假如手上没有伤口,你就可以用手来拿有毒的东西,毒素不会侵入没有伤口的手。同样的道理,没做坏事的人,不受恶报。

  一六○、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依照真理生活,警觉而不放逸的人,必定会更健康。

  一六一、预防胜于治疗。

  一六二、医师在开药方或进行治疗以前,必须先确定病症。

  施舍

  一六三、田地因为杂草而荒芜,人们因为贪欲而受害;施舍东西给没有贪欲的人,将可以得到丰硕的果报。

  一六四、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物上的施舍,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

  一六五、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一六六、肉体不是真正的我,因为假如肉体是我的话,身体就可以自由自在而不生病了。

  一六七、当无我的信念深植在一个人的内心时,(当一个人深信无我的真理时),他便可因而达到宁静、沉著和更泰然自若的境界。

  友谊

  一六八、诚挚的友谊,味道绝佳。

  一六九、旅行时,假如没找到比自己更好或相等的伴侣,那倒不如自个儿单独行走,也不要跟愚人作伴。

  一七○、朋友的谄谀会败坏一个人的品德,同样的道理,敌人的侮辱有时也能矫正你的错误。

  一七一、你们应当知道下面这四种人是真正的朋友:第一、帮助和支持你的朋友;第二、同甘共苦的朋友;第三、能使你得到益处的朋友;第四、具有爱心的朋友。

  一七二、宽容和忍耐的人,将可得到朋友、财产、名誉和长久的安乐。

  财富


  • 发表评论
【已经有()位大神发现了看法】

  • 匿名发表
  •  
人参与,条评论